2021年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2月份)

2021年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2月份)
2021年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2月份)

2021年山东省泰安一中高考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2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

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

B. 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 医字经历了从巫术到医学的演化

D. “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2.如表为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这反映出先秦思想家()

A. 对发展社会生产的高度重视

B. 对统治集团贪欲无度的批判

C. 对社会矛盾成因的深入剖析

D. 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

3.隋唐之前的儒学,以两汉经学为代表,强调的是形而下的宗法礼仪。儒家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

导致了儒学在佛老的弥漫下显得无所适从。在反抗佛老思想的过程中,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A. 孔子的儒学创始人地位被颠覆

B. 宋代儒者更加重视内心修养

C. 汉唐的统治者仍企图恢复周礼

D.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被抛弃

4.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大案由三法司会审,

再奏请皇帝裁决。这一举措()

A. 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

B. 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

C. 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D. 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

5.清朝乾隆年间,在松江府下属的州、县,种稻谷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棉花者则有十之七八。这一现

象说明当时松江地区()

A. 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B. 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C. 自然经济出现了解体的趋势

D.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6.“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

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所述战争()

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7.如表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单位:人)。对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20世纪的世

界()

A. 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

B. 长期和平推动科技迅猛发展

C.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剧

D. 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凸显

8.1944-1947年间,斯大林主张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共产党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

构,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则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反映了()

A.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B. 美苏冷战局势的缓和

C. 苏联国家战略的需要

D. 意识形态分歧的消除

9.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以睦邻政策取代了此前以武装干涉为中心的拉美政策,并于1934-1939年先

后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这一变化()

A. 标志着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 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

C. 表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

D. 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商品市场

10.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然后提交国会批准,

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 立法主体的变化

B. 行政权力的扩张

C. 联邦体制的危机

D. 分权体制的质变

11.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

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观点()

A. 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

B.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C. 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D. 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府鼓励“技术接收”,德国六家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同时,在政

府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这说明当时()

A. 德国政府力量助推科技发展

B. 国际贸易基本准则得以确立

C. 英国继续保持科技领先优势

D. 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经济政策

13.如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B. 全面建设的指导思想

C. 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

14.1979 年1 月4 日,《天津日报》刊登了一则“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的广告,这是有据可查的中

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此后,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逐渐兴起。这说明()

A. 企业不受计划经济束缚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

C. 企业经营开始面向市场

D.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开始建立

15.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

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

这表明()

A.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B. 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

C. 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朝八大钞关税收份额

河港1599年1621年1625年

杭州北新关400006000080000

苏州游墅关450006750087000

九江250003750057000

淮安220002960044600

扬州130001560025600

临清838006380063800

天津河西务460003200032000

北京崇文门689296892988929

(注:钞关,征税关卡。北新关、临清,既征收船料,又征收货税,其他钞关只征收船料。船料,根据船只装载量征收的商船船税)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和说明,需要兼顾表格与地图内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最严重的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1957年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派出国民警卫队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动用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占领”了小石城,保护黑人儿童入学。

“小石城危机”爆发后,莫斯科电台在三个月内发布了160条批评美国的评论,大多都面向亚洲和中东。西欧的许多人对美国作为民主榜样的名声进一步受损感到惋惜。拉美的记者常常列举他们自己种族融合的传统,表达出更明确的批评立场。近东和远东的记者则对美国虐待少数民族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如首尔的《韩国日报》称美国的隔离问题成为世界有色人种对美国民主和美国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和批评的主要原因。这些报道令艾森豪威尔政府大为沮丧。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等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某一重大历史现象,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评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医字写作毉”可知,医与巫术联系的密切;“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可以得出医字经历了从巫术到医学的演化,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应排除。

中国古代的巫术有一定的科学性,故B项错误。

D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需要掌握中医的演变历程。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医的演变历程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对发展社会生产的高度重视”说法片面化,与孔子、孟子不符。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对统治集团贪欲无度的批判”说法片面化,与韩非不符。

C.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孔子、孟子及韩非对当时社会矛盾进行了分析,区别在于三者的落脚点不一样。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说法片面化,与孔子、韩非不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苛政猛于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上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的主旨。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隋唐以来佛老思想对儒学的冲击。结合所学可知,在佛老思想的冲击下,儒学融合佛老思想,形成了理学思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之前的儒学存在“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理学跟传统儒学相比,强调寻求“天理”,更加重视人的自身修养,重视思辨,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孔子的地位并未被颠覆;

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与汉唐统治者无关,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

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宋代儒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可以看出,明初采取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对官僚机构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故C项正确。

这一举措不能避免权力对司法的干预,排除A项。

这一措施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

D项中的“遏制”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中的举措加强对官僚机构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本题考查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措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乾隆年间松江府种棉花者较多,这就为纺织业提供原料,说明当时的松江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故A项正确。

棉花属于农作物,因此材料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而且清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自然经济的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

材料只涉及棉花种植,没有涉及其他经济作物,因此不能得出种类繁多,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种棉花者较多,能

够为纺织业提供原料,进而分析得出松江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本题考查对清朝工商业发展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非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并且这次战争使中国进入了醒悟阶段,符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性质,D项正确;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A项错误;

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此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甲午战争前已开启,B项错误;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是签订《南京条约》后,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中,德、英、法、美四国占据了绝大多数,这表明,长期以来,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故A正确。

20世纪既有和平时期,也有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故B说法错误。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世纪各国科技发展一直不平衡,无所谓“加剧”,故排除C。

材料体现的科技发展不平衡,而不是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主要国家”的数据之和与“颁奖总数”的对比。

本题主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确立了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适应了苏联国家战略的需要,故C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此时冷战尚未开始,故B错误;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解题的关键是“斯大林主张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共产党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

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则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美苏争霸,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为争夺国际霸权的较量。

9.【答案】B

【解析】A.美洲经济一体化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B.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美国要操控拉美地区,并没有反映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C.材料只是反映了美国不是以武装干涉为中心,而是用经济操控为中心来控制,拉美美国并没有改变殖民主义的立场。

D.与拉美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定,有利于美国商品在拉美地区销售,扩大了美国的商品市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的外贸政策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1929年经济危机对美国外贸政策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殖民政策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A.立法的主体还是国会,并没有真正发生改变。

B.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时期,总统对立法权的干预程度比较深,反映出了行政权力的扩张。

C.材料看不出美国的联邦制危机。

D.罗斯福新政时期并没有改变分权体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的政治体制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11.【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为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理论依据。B.列宁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只是对他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C.列宁不是揭示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而是对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创造性发展。

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贡献,要求学生结合列宁领导俄国革命的表现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理论创新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还要搞清楚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表现。

12.【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政府鼓励德国公司进行技术接收,并且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进行技术研究,明显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大力助推科技发展。

B.材料体现不出国际贸易的准则。

C.材料看不出,英国保持了科技领先优势。

D.材料反映的是德国政府对企业的措施,看不出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经济政策的特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A.材料看不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B.从材料可以看出涉及到好多的部门,体现了一种全面建设的指导思想。

C.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看不出来。

D.材料看不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第1个5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第1个5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时间“1979 年”可知,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依据材料中“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的广告”、“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逐渐兴起”可知,说明企业经营开始面向市场,故C项正确。

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是在1984年,故B项错误。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和关键信息“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的广告”、“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逐渐兴起”。

本题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元在60年代后期出现了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规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冲击。

B.但是美元并没有丧失主导的地位。

C.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联合的作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60年代后期还没有瓦解。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其次,搞清楚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

16.【答案】根据“明朝八大钞关税收份额”“明朝大运河”,可提出信息:一、经济重心南移;二明朝实行禁海政策。说明:一、可从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而都城在北方,京杭大运河是全国南北商品流通的主干道,促进了运河沿线八大钞关税税收的增加进行说明。二可从明朝实行禁海政策,导致京杭大运河是全国南北商品流通的主干道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

信息一:经济重心南移说明:从表格中明显可以看出北方城市征收份额超过北方城市;

信息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说明:从地图中可知京杭大运河成为主干道,促进了沿线城市八大钞关税税收的增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明朝时期海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解题关键在于根据表格和地图知道八大钞关税收份额占比例比较大的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靠南的城市,由此可知是经济重心南移和海禁政策的影响。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读表的能力以及考察了明朝海禁政策以及明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基础知识。

17.【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最严重的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提取信息一是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执行并发生了‘小石城危机’”。通过信息分析得出反映了美国民权保障事业发展曲折且并非完美的现象。然后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林肯废除奴隶制度以及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分析;依据材料“‘小石城危机’爆发后,莫斯科电台在三个月内发布了160条批评美国的评论,大多都面向亚洲和中东”提取信息二是苏联莫斯科电台借“小石城危机”面向亚洲和中东批评美国。通过信息分析得出二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形势严峻的现象。然后结合美苏冷战的表现、实质以及影响分析即可。也可依据材料其他信息,分析得出其他现象,如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存在分权制衡的关系;二战后第三世界逐步崛起;二战后民权观念在世界逐步普及等,然后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故答案为:

示例1:

信息: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执行并发生了“小石城危机”。

现象:美国民权保障事业发展曲折且并非完美。

评述: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载人民权保障条款,且存在保留奴隶制的“五分之三”条款等重大缺陷。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宣布废除奴隶制度,但种族隔离现象依然存在。二战后,“小石城危机”暴露出美国自由、平等观念的虚伪性。尽管在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下,黑人最终争取到了法律权利的平等,但种族歧视至今仍然是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示例2:信息:苏联莫斯科电台借“小石城危机”面向亚洲和中东批评美国。

现象:二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形势严峻。

评述: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步形成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面冷战局面。苏联针对美国“小石城危机”的对外宣传,实际上是冷战在文化、舆论领域的延伸。可见,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是全方位的对抗,本质

上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激烈竞争,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提取信息,通过信息分析得出现象,可从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美苏冷战角度分析;然后结合美国民主政治局限性的原因和影响、美苏冷战的表现、实质以及影响进行评述即可。作答时,注意提取信息及其现象明确、评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本题考查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美苏冷战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对比两幅图示,可从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和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建城思想不同提取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从图1、图2城市布局分析得出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近代城市主要是经济生活功能,然后得出古近代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结论。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建城思想不同,从图1、图2城市布局特点,分析得出古代城市主要体现统治性和秩序性,近代城市主要体现商业化与世俗化,然后得出古近代城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结论。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文化元素不同;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交通条件不同提取观点,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故答案为:

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

说明: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图1主要有衙署、武庙、军营、城墙、护城河等。近代城市主要是经济生活功能,图2主要有工业居住混合区、商埠区和居民生活的老城区和新市区。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建城思想不同。

说明:古代城市主要体现统治性和秩序性,图1主要有衙署、武庙、军营、城墙、护城河,体现了统治力与镇压性;而官府居中,布局方正,街巷井然,则体现了秩序性。近代城市主要体现商业化与世俗化,图2有很大的商埠区,有主要是市民居住并包含商业中心的老城区和新市区,以及向城外延伸的工业居住混合区,主要体现了城市浓郁的近代商业气息和市民世俗生活特点。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城市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对比两幅图示,从古代和近代城市在功能、建城思想、文化元素以及交通条件的不同提取观点,然后结合两幅图示城市布局特点分析说明,作答时注意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和近代城市化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19.【答案】从材料中的“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可以得出: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从材料中的“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可以得出: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从材料中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可以得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观点作为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考生若是提炼出其他论题,只要符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

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最终取代了近代以欧美为主导的治理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任意选择两个时期进行论述,论述充分即可)

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示例二

观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

论述: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二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积极作用,成为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或者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们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论述充分即可)

总之,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观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

论述: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控制着世界市场,攫取全世界的利益,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在欧美国家主导下成立的联合国,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和美元的中心地位。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企图继续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变革。(从两个不同时期展开论述,论述充分即可)

总之,近现代以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关观点作为论题;然后,再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论述。作答时,考生要做到观点明确,史实运用要准确,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严密。

本题难度较大,旨在通过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来考查考生的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探讨与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对考生学科素养的重视。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3-4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z 满足()14i z i z -?==,则 A.2 B.2 C.22 D.8 2.已知集合{}{} 20,10A x x x B x x x =-<=><或,则 A.B A ? B.A B ? C.A B R ?= D.A B ?=? 3.已知集合0.130.2log 0.2,log 0.3,10,a b c ===则 A.a b c << B.a c b << C.c a b << D.b c a << 4.()()311x 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为 A.2 B.2- C.3 D.3- 5.函数()()32sin 12x f x g x x π??-- ???=与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函数()f x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6.在3世纪中期,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 中提出了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 作.割圆术可以视为将一个圆内接正n 边形等分成n 个等腰三角 形(如

图所示),当n 变得很大时,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近似等于圆的面积.运用割圆术的思想,可得到sin3°的近似值为(π取近似值3.14) A.0.012 B.0.052 C.0.125 D.0.235 7.已知函数()()3211f x x g x x =+++,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20202020110,110=f a f a S -=--=,则 A.4040- B.0 C.2020 D.4040 8.在四面体2,90ABCD BC CD BD AB ABC ====∠=中,,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为150°,则四面体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313π B.1243π C.31π D.124π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外,另一条战线也日渐清晰——恢 复经济正常运行.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复 工复产,某企业对本企业1644名职工关于复工的态度进行 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384x = B .从该企业中任取一名职工,该职工是倾向于在家办公的概率 为0.178 C .不到80名职工倾向于继续申请休假 D .倾向于复工后在家办公或在公司办公的职工超过986名 10.已知向量()()()()2,1,1,1,2,,,//a b c m n m n a b c ==-=---其中均为正数,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与的夹角为钝角 B.向量a b 在方向上的投影为5 C.24m n += D.mn 的最大值为2 疫情防控期间某企业复工职工调查

2015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历史(word有答案)

2015年新课标1文综历史(word有答案)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两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是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0届高三数学三模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0届高三数学三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2450,10A x x x B x x A B =--<=->?=,则 A.()1-∞, B.()11-, C.()15-, D.()05, 2.设复数z 满足()2 1=52i z i -+,则z 的虚部为 A.1- B.i - C. 5 2 D.52 i 3.已知函数()24x x f x =-,则函数 () 11 f x x -+的定义域为 A.(),1-∞ B.(),1-∞- C.()(),11,0-∞-?- D.()(),11,1-∞-?- 4.已知抛物线2 :4C x y =的准线恰好与圆()()()2 2 2:340M x y r r -+-=>相切,则r = A.3 B.4 C.5 D.6 5.设p :实数x 满足()() 2 1005x a x a a -++≤<<其中,q :实数x 满足ln 2x <,则p 是q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刍甍者,下有袤有广,而上有袤无广.刍,草也.甍,屋盖也.”今有底面为正方形的屋脊形状的多面体(如图所示),下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上棱3 2 EF = ,EF//平面ABCD ,EF 与平面ABCD 的距离为2,该刍甍的体积为 A.6 B. 113 C.31 4 D.12 7.函数()[]3cos sin 2 x f x x x ππ=+-在,的图象大致为

(完整版)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推荐文档

绝密★启封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 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 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 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 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泰安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一观点( ) A.主张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 B.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历史教训相符合 C.认为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强调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2.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3.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4.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B.宦官专政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5.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0届高三英语三模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0届高三英语三模试题 第一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If you hear the word“Castle” or the word“palace”,you may picture the same kind of building for both:large,made of stones,probably with a tower. And,of course,you're not entirely wrong,as those are features of both palaces and castles. So then hay bother to visit one royal build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Buckingham Palace and another the same country Windsor Castle?It turns out there is a difference,and you can find it pretty plainly in these two popular buildings. The Case for Castles Castles were residences for royalty.But they were also intend as defensive seats. Say you're a king who has taken a particular area over.Now you have to hold it. castle and staff it with soldiers to defend your conquered territory and ensure it remains part of your kingdom. Castles were built throughout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primarily for protection of the king and his people.Some common features of castles include: ●thick walls and heavy gates to keep invaders out ●protective low walls for archers to shoot with cover ●high towers for keeping a lookout over the surrounding ●gate houses for admitting allies instead of allowing enemies into the castle The Place for Palaces Palaces, on the contrary, had no defensive purposes.They were first meant for showing off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war.Palaces were where the spoils(战利品) of war might be displayed,along with grand architecture,massive banquet halls,golden table settings and maybe even hundreds of luxuriously decorated rooms. While kings certainly took up residence in palaces as well as castles,nonmilitary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山东卷)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小题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小题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考点: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 3、A 4、D 3、【小题3】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00进城上班的时间,B对。其他时间段12:00或14:00车车流集中程度低,不易拥堵,B、C错。18:00应是出城的右侧车流拥堵可能性大,D错。 4、【小题4】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错。迁出城市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3级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试卷地理试题2015.1 第I卷(选择题,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和人口数柱状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省区依次是( ) A.上海、湖北、四川、西藏 B.上海、四川、湖北、西藏 C.西藏、湖北、四川、上海 D.西藏、四川、湖北、上海 2.据上题,对甲、丁两省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省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少 B.两省区行政区范围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 C.甲省区人多地少,经济构成以二、三产业为主 D.丁省区人均耕地多,多大型农场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地气温统计资料。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仅考虑纬度因素的前提下,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依次是 ( )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午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4.如果②地的纬度比④地低,则②地最可能位于 (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下图为“我国棉花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地形 B.气候、土壤 C.交通线、市场 D.劳动力、土地 6.与乙基地相比,甲基地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 A.耕地面积大 B.热量条件好 C.光照条件好 D.机械化水平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7~9题。 7.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8.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9.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的是( ) ①大气降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冰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11.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B.《权利法案》C.1787年美国宪法D.《人权宣言》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泰安一中新校区2019级新生军训报到须知

泰安一中新校区2019级新生军训报到须知一、报到时间: 1—14班:8月24日上午7:30报到。 报到完成后,家长9:30前离开学校。 15—24班:8月24日上午9:30报到。 报到完成后,家长11:30前离开学校。 二、入校及报到地点: 1.入校 选择一:从学校南门东侧门进入校园,沿马路向北然后右行再向北抵达三号教学楼。 选择二:从学校北门东侧门进入校园,沿马路向南抵达三号教学楼。 选择三:从学校东门进入校园,沿马路向西到小花坛右转向北抵达三号教学楼。 【温馨提示: ①学生入校,禁止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 ②为保证学生安全和校园秩序,机动车辆一律停放在学校南门口停车场或校外的公路上,请听从学校保安的安排,顺向单列停放。谢谢!】 2.报到地点: 三号教学楼各班教室。(教室分布见下图)

三、报到程序: 学生和家长一起到本班教室报到。 1.家长在班主任处: ①加入本班微信群。家长要每天查看本班微信群,关注班主任发的信息。 ②领取进校陪餐单。请按照进校陪餐单上指定的时间和要求,于军训期间来校陪餐一次。 2.学生在班主任处领取“宿舍物品领取凭证”。 3.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宿舍楼。北侧宿舍楼为男生宿舍楼,南侧宿舍楼为女生宿舍楼。在宿舍楼一楼大厅凭”宿舍物品领取凭证”领取床上用品,然后到已预先分好的房间及床位,整理好床铺,放好个人物品。 4.安排好住宿后,家长到相应教室召开家长会。 5. 安排好住宿后,学生到宿舍楼下空地按班集合,在助理班主任的带领下领取军训服,并回宿舍试穿。如有不合适,请立即更换。之后,身着军训服在宿舍等待家长会结束。 6.家长会结束后,家长可回到宿舍和孩子见面,之后请尽快离开学校,以免影响学生后续报到。 7.家长离开后,学生到本班教室开班会。 8.班会内容提要: ①学生上交《泰安一中新校区2019年新生高中生涯规划》《入学儿童预防接种完成证明》。 ②统计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学生到校情况,如有情况特殊的学生(含身体残疾的、身高190厘米以上需要调换大床的),上报级部。 ③发放本班全体学生的一卡通,同时发放一卡通使用说明纸,介绍如何使用一卡通。 ④强调基本常规要求,强调安全,介绍教室、宿舍、年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山东卷)解析版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评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 年的6.55万亿元。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答案】A 考点:结算方式、货币的职能 25 .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这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适合题意,排除B;A中的优化消费结构不适合题意;这样做并不是增加货币供应量,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人高成本时代,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当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 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答案】B 考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7.2014 年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 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②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积权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顶事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 28.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

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山东泰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泰安一中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2020.4.16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第 I 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1~2题。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2.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2019·宜昌一中月考)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3~5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 4.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A.女性人口组和0~4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5.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 486.76万人(2018年末),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6~7题。 6.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7.为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读某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城镇功能区布局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 A.居住区占地面积太大B.预留工业用地在城市郊外 C.城市建设呈现多核心模式D.部分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 9.该城镇有一所百年中学,其位置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江苏省扬州中学期末)在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影响下,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下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服饰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11.该民族聚居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 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检测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泰山中学高二单元考卷 学校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一题5分)) 1、 在△ABC 中,已知8=a ,B=060,A=045,则b 等于( ) A .64 B .54 C .34 D . 3 22 2、已知ABC ?中,05,3,120a b C ===,则sin A 的值为( ) A 、1433- B 、1435- C 、1433 D 、14 3 5 3、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2A, a =1,b=3,则c =( ) A .23 B .2 C .2 D .1 4、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1872=+a a ,则8S 等于( ) A .75 B. 72 C. 81 D. 63 5、公比不为1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33,,a a a --成等差数列.若11a =,则4S =( ) A. 20- B. 0 C. 7 D. 40 6、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4178a a -=,339S =,设3log n n b a =,那么数列{}n b 的前10项和为( ) A .3log 71 B . 69 2 C .50 D .55 7、已知集合B A x x x B x x x A 则},02 |{},034|{2≤-=>+-=等于( )

A .}21|{<<<≤x x x 或 8、已知不等式250ax x b -+>的解集为{11|32 x x x <->或},则不等式 250bx x a -+>的解集为( ) A .{11|32x x -<<} B .{11|32 x x x <->或} C .{|32x x -<<} D .{|32x x x <->或} 9、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则z =x +2y 的最大值为( ) A .8 B .7 C .2 D .1 10、对于10<+a log a log a a 111 ③a a a a 1 11+ +< ④a a a a 111+ +> 其中成立的是( ) A 、①与③ B 、①与④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二、填空题(每一题5分) 11、命题“2,使≤x N x x ?∈”的否定形式是 . 12、设31:≤≤x α,R m m x m ∈+≤≤+,421:β,若α是β的充分条件,则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 1.(3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3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3.(3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4.(3分)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5.(3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6.(3分)《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7.(3分)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8.(3分)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