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

书 相对于 笔 相对于
课桌 笔 课桌 书
位置 位置
改变 不变
改变 不变
书是运动的 书是静止的
笔是运动的 笔是静止的
橡 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对于
课桌 书
位置
不变 改变
橡皮是静止的 橡皮是运动的
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诗歌中的运动与静止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研究对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 孤帆一片日边来。 船
二、机械运动
猎豹飞奔
二、机械运动
蜗牛爬行
二、机械运动
思考:如何判断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位置随时间发生了变化
二、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 做机械运动
距离改变
B
位置的改变
A
B
方位改变
A
列举机械运动的例子

相对于
电线 杆
位置
车在
改变
运动
三、运动和静止
思考: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依据是什么 ?
随堂练习
3、下列有关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 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随堂练习
4、战斗机和空中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 平飞行,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来说,战斗机是静止的 B.选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加油机来说,战斗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人是运动的,则此处所选择的参照物 是 ; 。 。
(2)若人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是 (3)路旁树木运动了,则所选参照物是
例2.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
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参照物 ,为参照
全世界观众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里约奥运会,这
注:(1)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2)不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3)一般不选天空 宇宙作为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选为参照物
A
B
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 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 A相对于 地面 是运动的,相对于 战机B 是静止的
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
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例5.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 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 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汽车中 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C) A.只有甲车 C.只有丙车 B.只有乙车 D.甲车和丙车
“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前,相对 运动。对接后,
相对 静止 。
例1. 在括号里选填“运动”、“静止”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乘客相对于地面是( ), 相对于路旁的房屋是( ),相对于座椅是( )
(2)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
是( ),相对于车里的人是( )。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2.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2.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科版

钢笔
课桌 课本
运动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总结:
参照物 的选择
(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 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 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要满足什么条件?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图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相对静止的情况
保持相对静止: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
分析下列人和战斗机相对于什么物体 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想想议议]
甲 运动中的自动扶梯
乙 加油机和战机
甲 ➢ 以__地__面__为参照物时,人是运动的; ➢ 以_自__动__扶__梯___为参照物时,人是静止的.
2.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 (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3.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 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试一试]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钢笔放在 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以课桌为参照物,钢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以课本为参照物,钢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摄影师通过延时曝光,用一 条条光带描述汽车的运动
天空中翱翔的鸟
点击画面播放
以旁边的
列车为标准, 你乘坐的列车 是运动的;
以地面为
标准,你乘坐 的列车是静止 的.
参照物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时,被选 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2、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新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彩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讨论】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2、新课教学(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欣赏】-- --视频:运动的世界【思考】: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1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1教案

时间:__年_月_日第_周星期_总课时_第一节动与静【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 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身边的运动现象,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1.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2、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个人见解:(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归纳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动与静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动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是指物体的静止状态。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的动与静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和位移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距离和方向。

2.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率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而不考虑方向。

3.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运动的规律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量相等的运动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三、平衡状态和力的概念1.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平衡和动态平衡。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作用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形式。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指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这就是“物体静止继续静止,物体运动继续运动”的原理。

4.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上加速度。

5.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力的合成和分解当多个力施加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图表示。

反之,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可以将这个力分解成多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图表示。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开始运动前所受的阻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六、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所产生的一种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物体形变量成正比,与弹性系数成正比。

七、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通过固定点的支持点来实现力的乘法和力臂的增大的简单机械。

(沪科版)最新八年级物理教学精品课件:2.1 动与静

(沪科版)最新八年级物理教学精品课件:2.1 动与静

2 课堂活动
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把机械运动分 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转动也属于机械运动,如同步卫星绕地球 转动,电扇的 转动。即不同物体之间或同 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相对方 位发生了改 变,也属于机械运动。
2 课堂活动
认识机械运动
4 讲练结合
【练】1 (中考·贵港)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 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 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 讲练结合
【练】 2 (中考·黔东南)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用各种
常见例子
天体的运动、地壳的漂移、 机械运动 动物奔跑、水流动、蜗牛爬
行、列车飞驰等
共同特点 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其他形式 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 的运动 动、生命运动等
物体的位置可能没有发 生改变
2 课堂活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2)物体之间方位的变化。
2 课堂活动
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如斗牛、斗鸡、斗鸟、赛马、唱山歌等活动, 其中斗牛较为流行,男女老少都喜欢,如图是较为罕见的村花雷山 苗寨女斗牛士李灵婷牵牛走进比赛现场的情景,以地面为 参照物,牛是___运__动___(填“运动”或 “静止”)的。
4 讲练结合
【练】3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是 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运动的
2 课堂活动
知识点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 物体是不存在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参照物: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即被选着参照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 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 如果选取的参照不同,他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课后作业: 课本P16 1、2、3、4 (做在课本上,下次上课检查)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
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

A 帆船、河岸
B 河岸、帆船
C 青山、太阳
D 青山、划船人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
“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运他动不和懂静止是相对的
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 客运动得“真快”,而 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标准物体
位置是否改变
乘客 乘客
地面、树 司机、汽车
改变 没改变
动或静 动 静
由此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所说的“运 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所选 择的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 论常常也会不一样。因此,我们描述“运 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 么为参照物。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 行”。
那么物理学中,科学家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 与研究运动。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青以山 为
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竹是排以
参照物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
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静止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
河中的倒影是运动的 。
3.太阳从东方升起; 地球
4、月亮躲进了云层,乌云遮住了月亮
云层
月亮
5. 两人并肩而行,以什么为参照物, 两人是静止的. 对方 以什么为参照物, 两人是运动。 地。面
汽车 月亮
公路上的树 地球
飞快的行使 升起来了
月亮
云层
在穿行
课本P4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 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即被选着参照标准的物 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 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 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断下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 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 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
二、运动的描述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 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
第一节 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 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 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 飞翔,……
日常 日出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赛跑冠军
豹在狂奔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狗 在 奔 跑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1、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 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例1:浣溪沙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以什么为参照物山 是运动的?
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以什么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例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 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若以宇宙上的另一个星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例3:课本P15交流与讨论
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究
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如“太阳东升西落。”(这时
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