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竞争态势探析_兼与美国_印度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印两国作为全球服务贸易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跨国公司、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业务在两国的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讨优化对策的可能性。

一、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之一,而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输出国之一。

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926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6%,其中出口总额达到了538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3%。

印度的服务贸易输出总额为27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其中IT和IT服务占比最大,分别为28.7%和12.8%。

1.人才、技术水平比较中印两国在人才、技术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在人才方面,印度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金融、管理等领域。

而中国也有广泛的人力资源储备,特别是在工程、制造、传媒和文化等领域。

另外,中国以其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在全球制造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印度在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2.价格优势比较印度在服务冗余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等价的服务在印度的价格通常只有在中国的一半,而且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企业管理水平上相对较高。

3.政策环境比较中国和印度两国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对服务业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制造、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甚至还参与了一些国有企业。

而印度则实行了许多政策保护,例如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批,使得许多外国企业难以进入市场。

三、优化对策1.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和印度应当进一步扩大开放,鼓励外国投资,放宽服务业准入门槛,扩大市场空间。

2.加强人才培养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人才是服务贸易中的核心资源。

中国和印度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

中印服务出口贸易比较分析

中印服务出口贸易比较分析

中印服务出口贸易比较分析摘要: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改革,国际性大分工不断升级,服务出口贸易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竞争日益激烈,服务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直接影响、衡量一个地区乃甚一个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印度经济近年的发展也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一颗新星。

虽然,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然而中国现已是向国际开放且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经济体;而印度则是以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因此,中国可以和印度在服务出口贸易方面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贸易关系,甚至结成经济同盟,从而提高自已的竞争力,互惠互利。

关键词:服务出口贸易;中印;竞争力;比较分析一、中国和印度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概况(一)中国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1)以传统服务出口贸易为主体。

我国服务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

近年来,我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势头。

例如,2005年,运输服务、旅游出口分别为154亿美元、293亿美元,分别是1997年的5.2倍、2.4倍。

二者合计占出口的60.3%。

而在全球服务出口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服务出口贸易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

我国服务贸易中,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以金融、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较小。

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落后,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还不高。

就出口总额而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2002年为394亿美元,2006年为914亿美元,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运输、旅游。

(3)服务出口贸易虽然发展速度提高,但规模仍相对较小。

我国服务出口贸易与货物贸易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4年的54.1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从1984年的27.8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89亿美元。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服务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比较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结了两国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增强中印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1.中印服务贸易的规模比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19年,中印的服务贸易规模分别为X亿美元和X亿美元。

虽然中印的服务贸易规模较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中印的服务贸易结构存在差异。

中方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金融、电信和商务服务等领域,而印方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咨询和人力资源等领域。

中印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差距。

中方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而印方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高素质的IT人才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1)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印均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印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3)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中印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1)中方的差异化优势:中方在金融、电信和商务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的电信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2)印方的差异化优势:印方在软件开发、咨询和人力资源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优质的IT人才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1.加强政府引导:中印政府应加强对服务贸易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中印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更多的服务贸易人才。

3.加强技术创新:中印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推动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

4.优化服务贸易环境:中印应优化服务贸易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便利服务贸易的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本文将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目前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服务业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定不足。

二是人才短缺。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依然需要引进。

三是制度环境相对滞后。

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服务业创新型企业。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加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力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服务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起来,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和人才培养体系,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要加强对服务贸易的认知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简介中印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对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不同维度评估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表现。

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中印两国都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服务贸易在两国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中印服务贸易规模都在不断增长。

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技术咨询、金融服务、电信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

在中印服务贸易中,印度以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行业而闻名,尤其是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印度的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并且占据了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很大份额。

而中国在服务贸易中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技术咨询和建筑设计服务上。

竞争力比较指标为了评估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服务贸易中的重要资源,对于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印度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拥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

中国在人力资源方面也不可忽视,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储备和高素质的人才,但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人才供给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 质量和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是评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印度在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软件开发和IT咨询等领域。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水平较高,但在服务行业的技术能力方面尚需提升。

3. 法律和政策环境法律和政策环境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印度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相对较好,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

中国在法律和政策环境上也在不断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4. 跨国合作和市场拓展能力跨国合作和市场拓展能力是评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印度的服务贸易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市场拓展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经验,能够迅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产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经济的崛起使得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攀升,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与印度的服务贸易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市场准入、专业化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塑造等方面。

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印度进行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包括服务贸易的种类、服务贸易的主要渠道以及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等方面。

2. 国际竞争力分析,包括比较双方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劣势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 成功经验借鉴,通过对印度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服务贸易的研究,寻找成功经验,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政策建议,结合前面的研究,提出适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SWOT分析等方法,以系统性和实证性的方法来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研究预期成果1. 了解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服务贸易产业界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找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优势,为制定服务贸易产业的战略方案提供参考。

3. 分析成功经验,并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优化对策研究中印两国作为人口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其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两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上的国际竞争力存在差距,需要深入研究其比较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优化对策。

本文将从中印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和优化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 行业结构差异: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存在差异。

以印度为例,其服务贸易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IT)服务和商业流程外包(BPO)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且印度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具有较强的领先地位。

而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依托于旅游、教育、文化传媒等行业,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持相对较强。

2. 人力资源优势:印度拥有充足的英语人才,其服务外包行业在服务质量和沟通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印度的IT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较高,为其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中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英语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水平上存在不足。

3. 市场准入条件:中印两国的市场准入条件存在差异。

印度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较为开放,对外资的限制相对较少,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

而中国在某些领域存在准入门槛较高的政策,对外资的准入限制相对较多,影响了中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

1. 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中国应加大英语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英语水平和服务贸易相关技能。

还应加强人才与企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需求。

2. 加强市场准入条件的改革:中国应逐步放开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

还应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便利化和营商环境,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3. 拓宽服务贸易行业范围:中国可以在信息技术(IT)服务和商业流程外包(BPO)等领域加大投入,提升自身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还可以发展其他行业的服务贸易,如健康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寻找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加以发展。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中 印服务 贸易 的进 出 口行业 结构
份额(o O) /
印度 进口 1O O 3 64 1 37 24 47 1 2 出口 1O O 1 31 1 66
年度增长 率(o O) /
中国 进口 1 89 3 39 — 14 — 91 2 27 出口 1 76 3 82 1 46 1 6 3 5 印 度 进口 2 22 97 1 5 7 — 92 3 1 1 0 2 2 29 出口 2 01 2 38 2 53
商业服 务负增长的幅度较小 , 因而对印度
总体 的服务 贸易出 口的影响 并不 是很大 ; 中国的出 口也呈现比较 良好 的态 势 ,大多
1 8 亿美元 , 26 年均增长率 1 %,然而我 82
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 。2 0 04
年逆差达到 1 8亿美元 ,并且最近几年有 0 加大 的趋势 。而亚 洲的另 个发展 中大国 印度在经历 了九十年代初 的改革之后 ,也 驶入 了经济发展 的快车道 ,如今 印度 已成 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在 印度的对外贸 易中,服务 贸易占了相 当大的比重 ,2 0 03
存在不同程度的顺差 , 了2 0 年其进 口 到 04 额达到 3 9亿美元 ,反而 逆差 5 亿美元。 7 7 可见 ,中印两 国在服务 贸易领域都 未能 建
立起 自己的绝对优势。
表 1
项目
中国 进口 总量 运 输服 务 旅 游服 务 通 信服 务 建 筑服 务 1O O 3 3 2 75 O8 21 出口 1O O 1 69 3 72 1 4 28
维普资讯
另外 ,中国的服务 贸易出 口额只 占世
界服务贸易出 口总额的28 不及世界第 %。

中印 服务贸易 竞争力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09年第6期(总第104期)中国服务贸易竞争态势探析兼与美国、印度的比较孟秀惠(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摘 要]在对比中国与美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劳伦斯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态势进行深入探讨,得出结论认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力量不均衡、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均衡等成为中国横向贸易逆差,以及与美国、印度等纵向差距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劳伦斯指数[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6-0058-06[收稿日期]2009-09-08[作者简介]孟秀惠,女,山东高青人,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数据来源于W TO 官方网站及中国商务部网站,作者计算整理。

同上。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服务贸易总量上看已经步入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行列。

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中中国由2007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5位,在发展中国家中遥遥领先。

但是考察相对水平,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还比较小,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同时,贸易结构也有失均衡,一度出现连年逆差的局面。

通过与美国、印度两个服务贸易大国的比较,不难发现这种不利局面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我们明确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及竞争态势。

一、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及与美国、印度的比较(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1.总量增速快,发展水平低。

从总量上看,1982至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3.4亿美元增长到3044.5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近70倍。

其中,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1464.5亿美元,增长近60倍;出口额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5位;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足0.6%,2008年提高到4.2%。

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偏低。

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3.6%,而中国这一比重尚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中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承诺,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世界服务贸易相比,总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如表1所示)。

2.贸易结构不合理,逆差持续扩大。

服务贸易从结构上看,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会计、法律、广告及文体娱乐服务等)三大类。

其中,以新兴服务为代表的其他商业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目前已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而当前中国仍以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2008年中国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出口分别为408.4亿美元和384.2亿美元,两项出口占比54.12%,而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58占比不足4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表1中国1982、1998~200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服务贸易额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进出口出口占世界占中国出口世界排名198243.424.60.5711.0228 1998529.0241.02.0211.5914 1999578.4262.52.0912.0613 2000664.6304.32.2610.9012 2001726.1333.42.4611.1411 2002862.7397.42.7710.8811 20031020.4467.32.919.639 20041345.60624.33.229.539 20051570.8739.03.308.848 20061917.0914.03.608.628 20072509.01216.04.009.107 20083044.51464.54.2310.255 数据来源:根据h ttp://www.w /数据整理。

表21998~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差额及出口比重年份中国差额(亿美元)中国出口比重(%)世界出口比重(%)旅游运输其他旅游、运输其他1998-47.052.89.637.656.243.8 1999-53.453.79.2236.855.844.2 2000-56.053.312.133.755.444.6 2001-59.353.413.931.454.445.6 2002-67.951.314.433.453.146.9 2003-85.837.216.945.151.848.2 2004-97.041.219.338.852.347.7 2005-93.039.620.939.552.247.8 2006-89.137.12339.949.950.1 2007-7730.625.743.749.350.72008-115.627.926.245.948.251.8(a) 数据来源:1)根据htt p://www.w to.o rg/数据整理;2)(a)为W TO秘书处估算值。

另外,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外一直是逆差。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2004年达97亿美元,之后截止到2007年逆差逐年下降,但是2008年又高达115.6亿美元(如表2所示),比上年增长51.9%,是自1997年以来逆差最大的一年。

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四个行业。

其中,运输逆差为119.1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保险逆差为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为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金融逆差为2.5亿美元,同比减少23.9%。

(二)中美服务贸易发展比较美国是当今服务贸易发展的头号大国,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速上看都位居世界首位,其提供的服务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比较合理,基本连年顺差。

2008年,美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比例仅为2.37:1,低于世界4.23:1的水平,而中国这一比例则远高于世界及美国的水平,为9.76:1。

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9491.3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3.18%,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1.8%;出口总额5444.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贸易顺差1396.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8% 。

从图1亦可以看出,1995~2008年间,美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明显高于中国,除2001年受 9.11 影响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基本呈强劲的增长趋势。

图1 中、美、印三国服务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就服务贸易总量而言,中美之间差距很大,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总额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1倍。

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差距呈缩小趋势。

旅游业从1995年的8.6倍缩小至2007年的2.6倍。

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业差距起伏较大,从1995年的15倍升至1999年的20倍,又缩减为2007年的1.7倍 。

就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而言,通讯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及许可证等行业差距亦呈不断扩大之势。

因此从横向比较,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当滞后。

旅游业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2006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份额也只有4.6%,而美国这一比重为11.7% 。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业的发展水平偏低,这也是中国服务同上。

资料来源于美国商务部网站,作者计算整理。

数据来源于 Recent Trends i n U.S.Services T rade,2009,Annual Report ,作者计算整理。

数据来源于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报告,2007 。

59贸易连年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比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在服务贸易方面有很大的可比性。

据世贸组织统计, 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3.41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0.57%,印度服务贸易进出口62.27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0.81%[2],两国服务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均较低,且印度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大于中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逐渐上升,199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印度(如图1所示),随后两国服务贸易都是稳步增长。

2008年,印度服务贸易进出口19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2%,略低于中国21.3%的增长率。

但是,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在其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较高,2007年为38.2%,是世界同期水平19%的两倍之多,并且高于美国同期水平30.2%,也远远高于中国9.1%的水平。

表3印度服务贸易差额及其出口比重情况年份差额(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运输、旅游(%)其他(%)占总出口(%)1998-31.342.757.3----1999-30.434.665.427.52000-28.73466.026.32001-29.931.268.825.82002-16.529.170.925.92003-24.230.169.928.22004 1.325.574.532.8 200538.821.978.137.1 2006101.422.377.738.3 200712522.277.838.2数据来源:根据http://www.w /数据整理。

从出口结构上看,印度服务贸易进出口也存在不平衡问题,2004年之前服务贸易一直逆差,但之后开始出现顺差,如表3所示。

从绝对量看,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远大于印度,2004年,印度服务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而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仍然高达97亿美元;之后的几年印度服务贸易顺差明显增加,我国仍然逆差。

在世界服务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运输、旅游比重下降,其他服务比重上升趋势时,印度的服务贸易结构变化与之相吻合。

2007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和旅游两项所占比重下降为22.2%,远低于世界49.3%的水平,而中国仍然维持在56.3%的高水平。

由于软件业等其他商业服务的快速发展,印度服务贸易结构已基本完成了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出口为主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出口为主的转变,服务贸易结构优于我国。

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态势及与美国、印度的比较上述分析表明,总量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较大,但是横向比较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尽合理,且与美国、印度差距较大。

下面分别借助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劳伦斯指数对中国及美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竞争态势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