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掩耳盗铃作文篇一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可是担心偷盗时发出响声,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想出一个自认为的好办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他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铃,铃就响了,他也被主人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听不到响声,别人也就不会听到响声了,这真是太荒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还想掩盖事实,最终是自己欺骗自己。
联系到我们学习上,有些同学为了考个好成绩,就事先写好小纸条来抄,虽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最后受欺骗的还是自己。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做掩耳盗铃的人。
掩耳盗铃作文篇二《掩耳盗铃》这则成语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
它讲的是:一个盗贼,去盗取一个他喜欢的铃铛,为了不让主人听见,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住,结果他自己没听到,却把主人引来了。
我觉得那个人实在太愚蠢了,他这样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吗!类似这样的人在我们班上也有。
早上,我发现有的同学早早地来到学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拿着别人的作业抄了起来。
当然,也有苦思冥想想不出来的,也只好拿着别人的作业本“借鉴”一番。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就好比把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又吃了一遍,一点“味道”都没有。
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就是为了下午不想留到学校,为了想看到老师的大红勾,给自己一点儿精神安慰。
但是有没有想到考试的时候可是一人一个位置,或者和其他不同年级的同学坐在一起,那时,你怎么去抄?谁又会让你抄!到时你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在课堂上,有的同学不专心听讲,老师结束时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有些同学就会跟着听懂的同学一起回答:“听懂了!”等到该做练习时,老师还是出的类似的数学题,有些同学就不会做,下课时我的作业本也会“不翼而飞”。
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
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9篇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9篇掩耳盗铃成语故事1无意中我又翻到了之前看的这本《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在课本上我们也学习过这则故事,可今天我再看时,脸不由自主的红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偷看到别人家的门铃十分喜欢,于是晚上就搬来板凳,准备把它偷走。
可是小偷知道只要他一碰铃,这家人就会听到,肯定会也来抓他。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只要掩住耳朵,那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于是,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准备盗铃,谁知他一碰铃就被别人听到了,把他捉了个正着。
哎!这个小偷真是傻啊,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只有你听不到铃声,但人家照样可以听到呀!活该你被抓。
再说,你有手有脚的,怎么不通过自己的双手的辛勤劳动来获取门铃呢。
在指责书中小偷的同时,我不由得想到我也干过这样的事,也曾自欺欺人过。
记得那次放学后,我到家就看起了电视忘了写作业这回事了。
第二天一上课,老师就问:“大家的作业都写完了吗?”我这才想起来我根本没写作业,可现在再写已经来不及了,我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同学们附和:“写完了。
”本以为就此能蒙混过去,只要我说写完了别人肯定不会怀疑的,谁知一向不检查作业的老师今天却开始检查起作业来。
完了,完了,该怎么办呢?老师离我越来越近,我就感到我越来越紧张,手心都冒汗了。
突然我灵机一动,开始翻起书包来,等到老师走到我跟前时,我装作十分着急的样子说:“老师,我作业忘带了。
”或许老师看我表演的这么着急,又或许是不想拆穿我的谎言对我说:“下次记得带来。
”我一下松了口气,开始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骄傲。
当时自作聪明的我,课后我并没有把作业补上。
直到今天再看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竟然和书中的小偷一样,干着自欺欺人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耍着我那引以为傲的小聪明。
书中的小偷是捂着耳朵以为他听不到铃声,别人也一样听不到铃声。
而我是捂着耳朵告诉自己你这样做是对的,不去听别人的任何声音。
照这样下去,我害得不是别人,反而是我自己。
其实生活中,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干着自欺欺人的事,从现在开始请大家和我一起反省吧!再次遇到这样的书是我的幸运,我要改正我这个自欺欺人的坏毛病,做一个诚实、上进的好学生。
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

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最新版3篇)篇1 目录I.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II.故事背景III.故事情节IV.故事寓意篇1正文一、故事背景掩耳盗铃的故事出自《资治通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个人给他送来了鱼,他却把鱼拿给了国君,说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小礼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贪小便宜,否则会受到惩罚。
二、故事情节有一天,一个人去邻居家偷盗,结果被邻居发现,邻居大声呼喊,但这个人却把耳朵捂住,邻居以为他听不到,结果这个人被抓住了。
后来,这个人又去偷盗,但这次被抓住了,因为他听不到邻居的呼喊。
三、故事寓意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把自己的耳朵也捂住,否则别人会发现你听不到声音。
做人要诚实,不能自欺欺人,否则会受到惩罚。
篇2 目录I.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II.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寓意篇2正文I.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1.故事来源和背景2.主要角色及其特点3.故事情节和细节描述4.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II.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寓意1.故事中的错误行为和思维方式2.错误行为的原因和后果3.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篇3 目录1.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2.掩耳盗铃的故事的背景和寓意3.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应用4.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篇3正文一、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注释“掩耳盗铃”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成语,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据说,有一个人去盗取别人的金铃,但他无法打开它。
当被发现时,他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金铃就不会响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自欺欺人,以为掩盖自己的听觉,就可以逃避问题。
二、掩耳盗铃的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社会,当时的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大。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许多人宁愿欺骗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现实。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掩盖了自己的听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最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三、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掩耳盗铃”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原文掩耳盗铃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需要警醒人们不要逃避现实、盲目自欺的道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偷盗铃铛的男孩。
他非常喜欢响亮的声音,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偷盗铃铛,藏起来后,每天敲响几下,就可以听到自己钟爱的声音。
于是他做了这件事情,他偷走了一个铃铛,藏在一间小屋中,每天都用棍子去敲响铃铛,兴高采烈地听着声音。
他甚至掩住自己的耳朵,以免听到外面响亮的声音,使得自己更加幸福。
可是,有一天,他来到村外,听到了一位老翁的祖传小号演奏,他的心中非常激动,他认为那个声音比他躲在小屋里敲响铃铛的声音更加优美。
可是他不甘心,他想让那个声音跟他的铃铛声一样,成为自己独享的声音,于是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去打断那个声音。
然而当他掩耳以后,他发现自己连自己敲响铃铛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要拥有的声音也消失了。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指的是人们为了不面对现实,逃避困难,忽视自己的问题,盲目自欺,最终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那么“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哪里呢?据了解,在《列子》中就有过类似的故事出现。
《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句话:“燕师掩耳盗铃,夫子有以告者,然后人悟焉。
”此文言文语言深奥,燕师指的是戰國时期燕国的一支军队,掩耳盗铃就形容他们想偷囊中的铃铛数出有多少钱。
而“夫子”这个词,我们一般借鉴孔孟之学所使用的“夫子”,即旧时指的是学者或尊敬的智者。
这里指的是孔子。
此意也是这个寓言的第一次流传。
此外,《史记》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讲在古代,有一个偷盗铃铛的人,他悄悄偷走一个铃铛,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
每天,他都会敲响铃铛,欣赏那优美的声音。
有一天,有人终于发现了铃铛被偷盗的事情,并将这个人送到了国王的面前。
可是,这个偷盗者却说:“我并没有偷盗铃铛,我只是躲在房间里听‘自己’的声音。
”最终,这个偷盗者被人们嘲笑为“掩耳盗铃者”。
这个故事后来也被人们引申为成语。
总的来说,“掩耳盗铃”这个寓言,在历史上被广泛流传,并且在现代也是被引用比较多的成语之一。
掩耳盗铃的主要内容

掩耳盗铃的主要内容掩耳盗铃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偷铃的小偷,他非常聪明,每次偷铃的时候都会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以免听到铃声。
然而,他却不知道,掩住耳朵只是掩盖了问题的存在,而并没有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就是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掩耳盗铃的情况。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逃避或者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掩耳盗铃。
他们不愿意正视问题的存在,只是选择用各种方式去掩盖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本身。
掩耳盗铃的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困扰。
因为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被掩盖了过去,一旦问题暴露出来,后果往往更加严重。
比如,一个企业领导在发现了公司内部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正视问题,这样做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
那么,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掩耳盗铃呢?首先,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不要逃避或者掩盖问题。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卸责任或者逃避责任。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最后,我们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
只有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总之,掩耳盗铃是一种错误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面对问题时,我们要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个寓言故事,不要去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是要勇于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掩耳盗铃的故事简介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简介和道理掩耳盗铃,讽刺意味比较浓厚的成语。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并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接下来,我们将会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和道理。
故事简介在一座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个掏耳朵的人。
这个人每天都会掏耳朵,掏到耳朵里的灰尘和毛发,然后卖给别人。
这个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晚上偷听别人谈话。
他认为自己的耳朵很灵,可以听到其他人的秘密。
有一天,这个人偷听到一个商人的交易计划。
商人计划将一批马匹带到城里卖掉。
这个掏耳朵的人很兴奋,认为他可以赚到一大笔钱,于是他就将这个商人的计划告诉了他的朋友。
然而,在城里他们却发现马市上已经降价了,他们赚不了钱,反而吃了亏。
于是掏耳朵的人问他的朋友:“为什么我们没有赚到钱?”他的朋友回答道:“因为你掩耳盗铃。
”掏耳朵的人尴尬地笑了笑,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已经太晚了。
道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寓意本质上是指一个人掩耳闭眼地听到了不喜欢的声音,或置身于错误的境地而白痴的行为。
掏耳朵的人只听到了他想听到的东西,并没有考虑到其他的情况。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市场行情,没有考虑到马匹的品质、购买力以及供需关系等因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必须要全方位地考虑问题。
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而是要看到问题的本质,全面分析和思考。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不能听信别人闲言碎语,对于听到的信息要仔细分析。
掩耳盗铃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要保持思考的开放性,并充分利用我们的认知能力去积累更多的知识。
准确的思考是成功的基础。
只有在深入了解某个问题的事实基础和内在逻辑之后,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保证自己的成功。
总之,掩耳盗铃不仅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更是让人深刻领悟到成功是需要基于全面信息和准确思考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成语故事
下面我就来讲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偷啊,他瞅见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个铃铛啊,只要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响个不停。
小偷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这铃铛可真好看,要是归我就好了。
”
于是呢,他就想伸手去把铃铛偷走。
可是他突然想到,只要自己一碰到铃铛,铃铛就会响起来,那邻居听到了不就发现自己偷东西了嘛。
这可咋整呢?这个小偷啊,脑子一抽,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特别聪明的主意。
他想:“只要我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听不到铃铛响,那别人肯定也听不到啊。
”
然后啊,他就真这么干了。
他捂着自己的耳朵,大模大样地伸手去摘铃铛。
结果铃铛刚一碰到,就“丁零丁零”响起来了,邻居们听到声音纷纷跑出来,一下子就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
这故事的寓意啊,就是告诉咱们有些人啊,自己欺骗自己,做一些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还以为自己能蒙混过关呢。
就像这个小偷,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声音就不存在了,这多可笑啊。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里啊,得实事求是,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傻事,不然最后只能是自食恶果,就像这个笨小偷一样被人抓住。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寓言故事(通用13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1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
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
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2从前有个人很爱占便宜,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还去偷。
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
他很想要那个铃铛,可是,怎样才能拿到呢?直接去取吧,铃铛就会发出声响,别人就会发现了。
他想了又想,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怎么办呢?最后,他终于想了个好办法,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甚至是去偷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他看见邻居门口新挂的铃铛十分惹人喜爱,这只铃铛做得十分精致,声音也很响亮,在很远的地方便能听见。
于是,他动心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
该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
他伸手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
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
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