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实施 为振兴东北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水利保障

R ・
2 0 1 3 年第 7 期
东北水利水电
规划设计
有 国际竞争 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国家新型原材
开发 与保护 的关 系 , 此次< 规划> 确定流 域 内 2 0 2 0
年 多年平均 用水总 量不超过 4 0 4 . 7 7亿 m3 , 2 0 3 0年
万k m 2 ; 流域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9 6 0 . 8 8 亿m ] , 其 中地表水资源量 8 1 7 . 7 0 亿m 3 , 流域 多年平均地 下
水资源量为 3 2 3 . 8 8 亿 m3 , 地 表 与 地 下 水 资源 不 重
划> ( 以下简称 < 规划> ) 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 5 年多
市注入 黑龙江 。松花江流域面积 5 6 . 1 2 万k m , 占
松辽流域面积 的 4 4 . 9 %, 占全国总面积的 5 . 8 % 。行
政 区涉 及 内 蒙 古 、 吉林 、 黑 龙江和辽宁 四省( 自治 区 ) ,其 中 内 蒙 古 自治 区 1 5 . 8 6万 k m2 、 吉 林 省 1 3 . 1 7万 k m2 、 黑龙 江省 2 7 . 0 4万 k m= 、 辽宁 省 0 . 0 5
与水生态环境保 护、流域综合管理等体系进行了 全 面规 划 ,研 究 制 定 了 2 0 2 0年 、 2 0 3 0年 建 设 任 务
和明确 目标。 《 规划> 广泛征求流域 内省( 自治区 ) 、 国家有 关部 委及相关行业的意见 ,充分采纳 了国 内知名专家 的意见和建议 , 于2 0 1 3 年 3月 2日得
0 引 言
随 着 流 域 经 济 社 会 的快 速 发 展 、河 流 状 况 的 变化 以及 治 水 理 念 的 革新 , 2 0世 纪 9 0年 代 国 务 院 批 复 的流 域 综 合 规 划 已 不 能 适 应 新 时 期 的要 求 。 为 进 一 步 促 进 人 水和 谐 ,以流 域 水 资源 的 可持 续 利 用支 持 流 域 经 济社 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根 据 国 务 院 的统 一 部 署 , 自2 0 0 7年 1月水 利 部 组 织 开 展 了 七 大 流 域 综 合规 划修 编 工 作 , < 松 花 江 流 域 综 合 规
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开创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新局面

预案 ,抓 紧研究 制订 防洪骨干水库与蓄滞洪 区的
松花江流域是我 国重要 的老工业基地和商 品
粮生产基地 , 也 是 我 国水 早 灾害 频 繁 发 生 的地 区 。
关系 ,科学 制定 了松 花江流域 治理开发和保 护的
总 体 布局 , 明 确 了今 后流 域 治理 开 发 、 保 护 与 管理
的主要任务 , 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
2 )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 用体
防洪安全 ; 干支流主要防洪保 护区防洪标准偏低 ,
大部分河段未达到规 划标 准 ;防洪非工程措施 尚 不完善。因此 , 此次规划修编仍把防洪减灾作为规 划重点 ,研究确定 了今后一个 时期防洪治理的 目 标和任务。 4 ) 水生态环境恶化 的趋势 尚未根本扭转。 松花江流域黑土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虽经
・
新情况 、 新 问题和新挑 战。 1 ) 流域和 区域发展 战略格 局的调整对水利提
出了 新要 求 。
随着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 地 、国家粮食安全 战 略和蒙东能源基地建设的实施 ,流域和 区域发展
1 ・
规划设计
东北水利水电
障 能 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3 年第 7 期
松 花江流域 防洪工程基础设 施仍 然薄弱 , 与
[ 摘 要】 深入分析松 花 江流域水利发展 面 临的新形势和 新要 求 ,科 学定位 流域综合 规划修 编
的主 导思想 , 立足 于与 经济社 会发展要 求相适 应 , 准确把握 松花 江 流域 综合 规划修 编 工作 重 点, 全 面提 高流域 防 洪安 全 、 供 水安全 、 粮 食 安全 和 生态安全 保 障能 力 , 开创松 花 江 流域 水利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一、流域概况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
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
松花江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其中嫩江29.70万km2,二松7.34万km2,松干18.64万km2。
本次规划还包括与本流域有水利联系的三江平原完达山以北(以下简称三江平原)的4.38万km2,故本次规划的总面积为60.06万km2,称松花江流域规划区。
松花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
松花江流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为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
流域内山区占42.7%,丘陵区占29.1%,平原占27.4%,其它占0.8%。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
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3℃间,7月绝对最高气温为40.6℃,1月绝对最低气温-47.3℃。
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般500mm上下,东南山区达700~900mm,而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仅4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50%以上,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3倍左右,且有连续数年多水或少水的交替现象。
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
无霜期100~150d。
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分别为198.5亿m3、131.4亿m3,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24亿m3、14.6亿m3。
松花江流域春季风大雨少蒸发多,常发生春旱;夏秋雨量集中,常发生洪涝。
浅谈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规划

浅谈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规划摘要:松花江作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江河,自古以来便有黄金水道的称誉,两岸的农业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水利工程的设施也相对得到了提升,为沿岸流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叫法的帮助。
为有效地发展松花江的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其丰富的资源配置得到提升,推动沿岸流域种植业的配置调整,响应国家提出的提水扩稻战略,使地表水与过境水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要优化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规划。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规划前言:东北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为粮食的生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水资源的匮乏和稀缺,松花江的水资源规划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专家关注的重点,为其承载力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文将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分析,探寻水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同时也了解我国水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1.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规划的基本信息1.1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松花江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江河,流经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份,流经面积高达93.48万平方千米,而在这四个省份中,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二级区:第二松花江、嫩江、额尔古纳河、乌苏里江、黑龙江干流、松花江干流、图们江与绥芬河。
松花江流经的水资源水量可以达到1493亿立方米,但可以得到利用的水资源量仅为666亿左右。
近几年中松花江流域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可以达到300万平方千米,其中松花江的水资源实际灌溉面积仅为160万平方千米,这与水资源的使用情况难以达到相符的状态。
针对这种状况,相关部分必须要从中寻找原因,走访百姓家中,了解水资源供需状况不符的原因,进而为松花江的合理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1.2我国松花江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局势目前,松花江的水资源同辽河中的水资源相比,拥有的资源量更加丰富,但其中的问题更加严重,例如水资源分配不均匀、水污染问题严重与地下开采严重等造成了目前松花江的水资源使用局势较为紧张,附近的水生态与水环境处于持续恶化的状况。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1.流域概况松花江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流域西部以大兴安岭为界,东北部以小兴安岭为界,东部与东南部以完达山脉、老爷岭、张广才岭、长白山等为界,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和辽河两流域的分水岭。
流域总面积56.12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21.21万km2、山丘区面积34.91万km2。
松花江流域水系发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86条,大于10000km2的河流有16条。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第二松花江和嫩江南北两源。
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6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18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4亿m3、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不重复量143亿m3。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基地。
行政区涉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四省(自治区)的24个市(地、盟)、84个县(市、旗)。
2007年全流域总人口535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713亿元,工业增加值4476亿元;耕地面积20832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90万亩,粮食总产量5323万吨。
2.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2.1 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流域防洪骨干工程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虽已开始应急度汛建设,但与设计蓄洪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的防洪安全;干支流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偏低,大部分河段未达到规划标准;防洪非工程措施尚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有较大增长,洪灾损失越来越大,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
2.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流域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北多南少、边缘多腹地少,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在不考虑水质性缺水情况下,现状多年平均缺水接近50亿m3,主要表现在农业灌溉供水不足,流域内供水保障程度低,缺乏调蓄工程,现状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仅占地表水供水能力的21%,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效率偏低,用水浪费情况严重。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合理性 。
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
加, 同时 由于水 资源时空 分布 不均 , 且缺 乏调 蓄 工程 , 用水
效 率 偏低 , 因此 水 资源 供 需矛盾 日益突 出 ; 2 ) 松 花 江流 域 防 洪工程 基础 设施仍 然薄 弱 , 干支流 主要 防洪 保护 区防洪 能 力偏低 , 胖 头泡 、 月亮泡 蓄滞洪 区 尚未 全面 建成 , 防洪 非
省区水利厅等有关各方的意见 ,并进行了修改完善。2 0 1 0 年 3月召开了第四次规划协调会议 , 审议通过了< 松花江
流域 综合规划》 , 形 成了会议 纪要 。 2 0 1 0 年 6月和 1 2月 , 水
・
1 3 ・
规划设计
东北水利水 电
4 . 2 规 划 原 则
2 0 1 3 年第 7 期
2 0 0 7 年 3月, 松辽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规划 协调会议 , 审议通过了规划协调会议制度 、 规划协调会议
组成 方案 。 2 0 0 7 年1 0 月召开 了第二次 规划协调 会议 , 审议 通 过了规划 工作原 则与标 准 。在规 划 编制过程 中 , 对 重大 技术 问题进行 了专家 咨询 , 规 划 成果 正式征 求 了流域 内四
和安排 , 以水 资源 的可持 续利 用 支撑 经济社会 的 可持 续发 展 , 为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和 振兴 东 北老工 业基 地奠定 了基础 。
[ 关键词 ] 松 花江流域 ; 规划; 防 洪减 灾; 水资 源 ; 可持 续利 用; 保护 ; 流域 管理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一、流域概况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
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
松花江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其中嫩江29.70万km2,二松7.34万km2,松干18.64万km2。
本次规划还包括与本流域有水利联系的三江平原完达山以北(以下简称三江平原)的4.38万km2,故本次规划的总面积为60.06万km2,称松花江流域规划区。
松花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
松花江流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为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
流域内山区占42.7%,丘陵区占29.1%,平原占27.4%,其它占0.8%。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
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3℃间,7月绝对最高气温为40.6℃,1月绝对最低气温-47.3℃。
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般500mm上下,东南山区达700~900mm,而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仅4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50%以上,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3倍左右,且有连续数年多水或少水的交替现象。
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
无霜期100~150d。
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分别为198.5亿m3、131.4亿m3,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24亿m3、14.6亿m3。
松花江流域春季风大雨少蒸发多,常发生春旱;夏秋雨量集中,常发生洪涝。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开创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新局面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开创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新局面党连文【摘要】深入分析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定位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主导思想,立足于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准确把握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重点,全面提高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开创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新局面.【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3(031)007【总页数】3页(P1-2,5)【关键词】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水利发展【作者】党连文【作者单位】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根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部署,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于2013年3月获得国务院批复。
该规划是继《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批复后指导流域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依据,对于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入分析松花江流域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定位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主导思想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两次编制松花江流域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松花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和水资源调控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但随着近年来流域经济、社会、环境、水情、工情及发展理念的变化,松花江流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1)流域和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调整对水利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蒙东能源基地建设的实施,流域和区域发展战略格局进行了新的调整,城乡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对今后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充分体现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对水资源的影响,此次规划修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协调好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科学制定了松花江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总体布局,明确了今后流域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主要任务,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1.流域概况松花江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流域西部以大兴安岭为界,东北部以小兴安岭为界,东部与东南部以完达山脉、老爷岭、张广才岭、长白山等为界,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和辽河两流域的分水岭。
流域总面积56.12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21.21万km2、山丘区面积34.91万km2。
松花江流域水系发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86条,大于10000km2的河流有16条。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第二松花江和嫩江南北两源。
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6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18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4亿m3、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不重复量143亿m3。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基地。
行政区涉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四省(自治区)的24个市(地、盟)、84个县(市、旗)。
2007年全流域总人口535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713亿元,工业增加值4476亿元;耕地面积20832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90万亩,粮食总产量5323万吨。
2.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2.1 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流域防洪骨干工程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虽已开始应急度汛建设,但与设计蓄洪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的防洪安全;干支流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偏低,大部分河段未达到规划标准;防洪非工程措施尚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有较大增长,洪灾损失越来越大,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
2.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流域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北多南少、边缘多腹地少,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在不考虑水质性缺水情况下,现状多年平均缺水接近50亿m3,主要表现在农业灌溉供水不足,流域内供水保障程度低,缺乏调蓄工程,现状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仅占地表水供水能力的21%,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效率偏低,用水浪费情况严重。
2.3 水环境恶化尚未根本扭转目前,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仍然较低。
地表水污染程度没有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水环境恶化及河湖纵横向连通受阻,导致河湖水生态功能退化,湖泊、湿地萎缩;部分大中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经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尚不配套,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2.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流域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尚有1215万饮水困难人口,存在饮用水水质超标、水源保证率低、用水方便程度低等问题;许多地区农田灌溉和排涝等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用水保证率普遍不高。
2.5 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够,高效节水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水土保持有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序开发、违规建设、挤占河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3.总体规划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按照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合理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协调好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善灌排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用水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04.77亿m3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并有所改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到2030年,形成比较完整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干流、主要支流及城市均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降低,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30.24亿m3以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全面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全部退还,流域江河、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受损的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保证水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黑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现代化。
3.3主要控制指标本次规划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用水总量、控制节点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用水效率指标和重要断面水质控制要求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等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中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限制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流域管理的红线指标。
规划提出,松花江流域2020年用水总量指标为404.77亿m3,2030年用水总量指标为430.24亿m3;2020年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9,农田综合灌溉毛定额降低至448 m3/亩,2030年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1,农田综合灌溉毛定额降低至413m3/亩;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65m3,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36m3;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203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
4.防洪减灾规划遵循“蓄泄兼筹,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防洪方针,按照左右岸兼顾、上下游协调的原则,妥善安排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既重视重点河段、重点城市防洪,也重视一般河段防洪及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明确了松花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总体布局。
以保障防洪安全为目标,加强干流、支流和重点城市堤防的达标建设;新建一些具有防洪任务的水库,进行滞洪区安全建设,治理河道险工险段、扩孔改建阻水桥梁及河道清淤清障;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堤防为基础,以控制性水利枢纽和流域蓄滞洪区为重点的防洪减灾体系。
以提高治涝标准为目标,通过对现有涝区进行整修加固、挖潜配套,完善排水系统,使涝区达到5~10年一遇治理标准。
5.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按照总量控制、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全面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在协调各部门和上下游、左右岸的用水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供水、灌溉、水力发电、航运等组成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总体布局。
5.1供水以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为目标,通过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确定流域管理的控制性“红线”,加大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加强水源地保护,不断改善水质。
近期共解决12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0年,以城乡供水保障水平为重点,在退还现状地下水超采和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等不合理用水基础上,通过现有水源挖潜配套、当地水源合理开发和跨流域调水工程等措施,松花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在404.77亿m3以内;到2030年,通过强化节水和建设必要的水源工程,用水总量控制在430.24亿m3以内。
5.2灌溉松花江流域水土资源匹配较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效率,加快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规划新建24处大型灌区。
农业灌溉发展在林草、湿地面积不再减少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其中松嫩平原地区结合“以稻治碱”;松花江流域下游三江平原地区结合“两改一提高”,适当发展水田灌溉面积;在流域缺水地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以保障粮食主产区产量的稳产、高产。
到2030年,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7800.60万亩,耕地灌溉率由现状的21%提高到36%。
5.3水力发电松花江流域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为嫩江、松花江干流及牡丹江等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河流。
规划5万kW及以上水电站21座,新增水电装机约187.8万kW,年新增发电量53.4亿kWh。
5.4航运松花江是我国北方主要通航水系之一,是振兴东北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水上通道。
预测到2030年货运量为3960万吨、客运量为670万人。
航运规划分国家高等级航道、重要航道、一般航道三个层次,规划航道总长3727km。
6.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把握开发利用的红线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明确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水土保持组成的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总体布局。
6.1地表水资源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污水达标排放,强化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明确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控制量,通过实施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综合防治措施,实现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良性循环。
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地区包括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集中的水功能区,流域重要城市,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供水调节水源地及输水干线。
6.2地下水资源保护以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加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划定地下水功能区298个,并确定各个地下水功能区的水量、水位和水质保护目标及方案。
按照保护为主的原则,制定地下水超采区规划方案,到2020年,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压减至1.42亿m3,将现状深层承压水开采量8.63亿m3全部压减;到2030年,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资源储备。
采取地下水监测、地下水保护、地下水修复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地下水管理设施及能力建设等非工程措施,落实规划水平年利用与保护方案,合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
6.3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以流域水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得到保障,江河、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保护为目标,禁止或严格控制水生态敏感水域的开发活动,实施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保证主要江河的最小生态流量和重要湿地的生态补水,嫩江大赉断面、第二松花江扶余断面、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分别控制在35m3/s、100 m3/s、250 m3/s,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建设,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基本实现流域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