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增长与产业涉及之间的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摘要:近几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创造财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
文章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润和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但也带来了环境损害和“失业者”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贸易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促进市场化,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国民经济福利;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数据,199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仅为3278亿美元,而到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已经增长到了 4.6万亿美元。
外贸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巨大,对于加速国家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率、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贸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货币升值导致的出口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负面影响。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外贸易,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经贸体系也逐渐建立。
中国先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个国际组织,形成了对外贸易合作的多边框架。
1980年代,中国进行了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出口经济为主,其结构比较单一。
1990年代,中国开始通过积极引入外资、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加强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推动着国内得以快速发展。
2011年,中国超过了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了4.6万亿美元和4.7万亿美元。
三、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愈发密切,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也逐渐被各国重视,同样的产品只有当其附加值充足时,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国形成充足的竞争力。
而中国历来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但是量的优势并代表质的取胜。
对这些出口的服务贸易进行考察发展其内涵的技术程度远远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在产业结构上也不如发达国家完善。
而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水平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研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产业升级产生的影响。
因此,笔者尝试针对我国目前的服务产业进行考察,并得出其规模提升结构完善的结论。
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服务贸易总额也不断增加,但贸易逆差也持续扩大,传统服务贸易仍然占主要部分。
其次,笔者以定量的方式对服务贸易出口进行测量,并对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两类服务业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基础更为复杂,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中,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所涵盖的技术程度更高。
最后,笔者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技术复杂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在研究结果中得出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除此之外,研发投入状况、外商投资以及人力资本等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业升级的效果。
但是类似个人GDP等问题却并没有呈现出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的结果。
关键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产业升级、实证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link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and countrie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posi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same products can only form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a when their added value is sufficient Sufficient competitiveness. China has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market share in service trade exports, but the quantitative advantage does not represent a qualitative victory. Examining these exported service trades and develop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ir connotation is far from being comparable to that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not as perfect as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ncreasein the complexity of service trade export technology can promote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reby mak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more complete. In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impact of service trade export technology complexity on industrial upgrading.Therefor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its scale upgrade structure is perfect. 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otal amount of service trade also continues to increase, but the trade deficit also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traditional service trade still accounts for the main part.Secondly, the author measures the export of service trade in a quantitative way, and compares the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servic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ies, and finds that the former is more complex, and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covered by national service trade is higher.Finally, the author uses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complex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and dra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addition, the status of R & D investmen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will also affect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issues such as personal GDP have not shown results closely related to industrial upgrading.Key words:s ophistication in service export, industrial upgrading, empirical analysis目录一、引言 (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二)研究内容和框架....................................................................................................................(三)研究方法................................................................................................................................二、文献综述 (6)(一)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二)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三)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测算方法..........................................................................................(四)文献评述..............................................................................................................................三、我国服务业现状分析 (9)(一)服务产业现状......................................................................................................................(二)服务贸易现状......................................................................................................................四、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 (19)(一)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概念界定................................................................................................(二)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及分析............................................................................................五、实证分析 (23)(一)模型构建................................................................................................................................(二)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三)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 ..............................................................................(四)结果分析................................................................................................................................六、结论及建议 (29)(一)研究结论................................................................................................................................(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0级经济学专业柏钰【摘要】一国的出口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的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利用搜集到的数据,通过计量经济研究来建立模型,从量化角度说明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过检验,得到结论;最后,根据结论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出口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经济增长计量经济研究关系研究中国一、引言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从理论上来看,出口贸易贸易发展在很多方面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又会导致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因此也存在着许多的危险,比如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外汇及外汇安全,增加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压力等。
并且在一个具体的国家是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效果,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本文针对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出口贸易是否真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如果是真的,那么出口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Chow(1978)研究的结论,在巴西、以色列、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出口贸易与GDP 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阿根廷出口贸易与GDP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1]。
Jang 和Eden (1996)研究表明,美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表明美国的出口增长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2]。
因此,本文将就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来,来探究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说明经济增长在物质上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衡量的指标可以选取总量指标GDP或者GNP,也可以选取人均指标人均GDP或者人均GNP。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作者: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张莉信息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时间:2010-06-28 11:28:00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不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重要标志。
(一)深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确立世界贸易大国地位1、与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22072.7亿美元,共计增长了105.9倍,其中,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至7916.1亿美元;出口由97.5亿美元增至9690.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71.69及98.4倍。
2009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9%,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进口则仅次于美国、德国,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更是迅速上升,1999年,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
五国共占全球前40大国家出口值的43%,中国排名第九,2009年,中国已越居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年均增长率为20%,比美国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6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仅仅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表1978-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及出口额在世界的比重和位次资料来源:根据WTO统计数据计算2、与贸易伙伴服务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位列世界第五服务贸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也随之表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 出口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实证方法肯定了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作用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因素来拉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然而,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经济迅速发展。
1978年我国的GDP为3624.1亿元,到了2005年我国的GDP就增长到了182321亿元,是1978年的50.3倍,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二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中国奇迹”。
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1978年出口额的97.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620亿美元,27年的时间出口额增长了约78倍,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额的增长曲线大体一致,二者都是经历了一个平稳增长期(1978元~1990年),然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都有较快增长,1991年GDP为21617.8亿元,1993年为34634.4亿元,1996年为67884.6亿元,2001年为97314.8亿元,2005年为182321亿元,这15年时间增长了约8.4倍;我国的出口额也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91年出口额为3827.1亿元,1993年为5264.8亿元,1996年为12576.4亿元,2003年已达到36299.5亿元,2005年为63067.3亿元,15年间增长了约16.5倍。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其次明确了研究目的,即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最后阐明了研究意义,为深入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提供理论支撑。
在首先解释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和作用,然后进行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接着详细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综合分析了其综合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探讨了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对外贸易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现状分析、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未来展望、局限性、改进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影响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贸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引导和规范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机制,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研究还可以为未来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14·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俐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在过去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来科学论证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利用1990-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和我国GDP 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作出一系列检验,最终解释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优化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14-06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17世纪欧洲发达经济体全面赶超中国的重要因素,相比农业经济而言,贸易经济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属性,其价值增值过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故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为中国贸易的发展给出一定建议,扬长避短,同时希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论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王俊杰2013-2-28 15:00:54 来源:《当代经济》2012年第7期上内容提要:本文使用一种叫做自回归分布滞后—非约束误差纠正模型(ARDL-UECM)的方法来检验Thirlwall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测度长期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结果表明,长期中,Thirlwall定律在中国成立。
1980—2010年间,出口每增长10%,将推动GDP增长约1.8%。
这个值大于林毅夫和李永军2003年估计的1%,这表明他们的估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可能确实对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我国有必要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出口,中国经济增长,Thirlwall定律,ARDLUECM方法作者简介:王俊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一、引言1978—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其中进口从108.9亿美元增加到13948.3亿美元,出口从97.5亿美元增加到15779.3亿美元。
折算成增长率,进口年均增长16.37%,出口年均增长17.23%,而同期中国GDP年均增长9.9%。
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得到了许多文献的证实(Thirlwall,1979,1983,2003;Feder,1983;徐长生和庄佳强,2008;Jeon,2008)。
林毅夫和李永军(2003)还实证研究了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外贸出口每增长10%,基本上能够推动GDP增长1%。
但是林毅夫和李永军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存在问题。
由于他们的基本模型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困扰,他们不得不去掉多个变量,这可能对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根据Thirlwall的理论,并使用一种叫做自回归分布滞后—非约束误差纠正模型(ARDL-UECM)的方法来测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这种方法在测度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时非常有效,且它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它允许解释变量都是I(0)或者I(1),或者是二者的混合,只要被解释变量是I(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出口,在过去30年当中增长迅猛,中国从完全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演变成出口份额第一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制造业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
2010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大国,取代了美国,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它已经维持了110年历史,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短短30年中就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来产生的?其实跟我们出口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
而中国的出口增长,它其实也是有我们国家独特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
所以,我演讲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外贸出口的特征和发展前景;很有意思的是在全球除了美国之外,有四个制造业大国:中国、韩国、德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它有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小,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韩国0.54亩,德国2.25亩,日本0.6亩,所以日本地震之后对日本的农业生产影响会更大。
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3.5亩,资源丰富的那些国家,比如说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有9.8亩,澳大利亚是最多的,人均是45亩,法国是5.6亩,印度比中国要多1倍,是2.7亩。
我们大致看了一下,耕地面积少的,反而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这其实就是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因为我们的耕地面积少,我们人口又多,那么我们怎么求生存、怎么求发展?只有通过出口来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比如说现在日本地震以后,日本的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在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它就推行了产业空心化政策,虽然日本现在三大汽车巨头在本地已经停产了,但是它在海外的产量要远高于在本土的产量。
日本在海外总投资是5.9万亿美元,那是远超美国,所以,我们现在GDP是超过日本,但是我们的GNP只有日本的一半。
从这一点来看,日本虽然是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但是它却是一个全球投资最多的国家。
同样,我们来看中国,中国在过去一千年中,人口从5500万增加到现在的13亿,我估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将要达到14亿人口。
那么,人口在过去1千年当中增长了22倍,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只增长了4—5倍。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恶劣的条件,在过去30年当中我们的经济增长依然是非常迅猛,创造了奇迹。
比如说,我们拿深圳而言,深圳去年出口额大概是2000多亿美元,超过印度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
我们把目光聚的更小一点,比如像东莞,东莞磁头跟电脑机箱,它的产量占到全球40%,覆铜板和驱动器占了全球的30%。
另外,羊毛衫的产量,它又是中国家织最大的出口基地,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就能创造这么巨大的能量,整个全球格局也是一样的,就是极小的地方创造了全球大部分的GDP。
全世界占土地面积1.5的地方,它就创造了一半的全球GDP。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出口导向这么一种积极模式?本质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它不能够向外移民。
所以说我们这种出口导向的策略,从本质来讲的话是从移民替代,按道理来说最好的是中国向美国移民、澳大利亚移民,但是不能够移民,所以我们要解决吃饭问题、发展问题,那么只有替全世界的消费者打工,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出口的本质。
事实上,中国在过去15年中,中国的出口也是非常成功,我们出口的产品升级也是非常明显的,工业品在出口当中的比重已经从85%提升到95%。
在工业品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制造业也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全球很多工业品、很多制造业的第一大生产基地。
比如说我们的汽车、汽车零部件、家电行业,尤其是机电产品。
我们可以发现,工业制成品它的出口在过去十几年当中是非常稳定的增长。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我们一直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逐步向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行转化。
尤其我们可以发现,比如说我们的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仪器仪表,它的比重在过去十年当中都是显著上升的。
而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比如说像纺织品、服装、鞋帽、箱包的比重是在下降的,还有像玩具,这一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在下降的。
当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之后,对于中国整个制造业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它也是改变了全球的工业制造格局。
中国的出口增长率,2010年达到34%,在出口份额当中已经达到11%,2009年是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今年的外贸整体格局来讲,我们的出口增速是要下降的,这个从二季度我们出现了较低的出口增长率,出现了贸易逆差,从这一点上面也可以发现,我们的出口在次贷危机之前创了新高之后,它还是出现了回落。
在全球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出现反弹,我们的出口也相应的出现了反弹,但是最近又会开始回落。
中国整体出口总量来讲,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了,这个瓶颈也就是10%。
我们可以看到像美国、德国、日本,当它的全球出口份额达到10%以后,它的出口增速就开始下降。
那么看来中国也是难以幸免。
我们的进口增速依然还是在上升的,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的;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全球贸易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的趋向。
这条深蓝色的线就是我们的进口(见PPT),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是从2007年年中开始的,包括到现在为止。
所以我们预期,2011年我们的出口增长率是18%左右,进口增长率大概在29%左右。
所以说201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是要大幅度的缩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会得到任何的动摇,我觉得中国的出口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当然像这么一种过程,其实在全球都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从2009年开始,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它的经常帐户顺差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是发展中的国家它的经常帐户顺差开始缩减,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经常帐户逆差也开始收敛。
那么,整个就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我觉得到了11%之后有可能也会缩小,但是这不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也不影响中国通过出口来拉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第二,中国出口产业升级次序;其实有很多案例,就是韩国和日本,我们在走的就是韩国和日本70年代、80年代走过的路。
70年代韩国的机电产品已经从原先的20%提升到50%,这个是非常惊人的。
同样我们也发现日本的机电产品,它是从60年代开始增长,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它的比重提高了47%,就到了这么大的峰值。
而韩国在2004年的时候,它的峰值也达到63%。
所以,我们预期在今后的十年当中,中国的机电产品市场份额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也就是从50%提升到60%,这个我觉得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
再把它细分一下的话,比如像中国的机电产品当中的办公用品、电信录音设备,这种增长目前还是比较迅猛的。
但是中国落后的地方,就是机电产品还是偏向于低端,落后的地方还是像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把它简单的归纳为低端崛起,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是跟美国的制造业地位还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美国虽然成为第二大制造业国家,但是它的技术领先、它的制造业在产业链当中的地位,那都是中国所不能及的,但是中国也还是在进步。
那么,中国的机电产品,它也是在升级的过程当中的。
比如说,我们的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动力机械设备,这两个我们在出口的份额当中还是得到提升的。
反过来讲的话,像特种工业专用机械,还有仪表仪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要进口的,就是进口额要大于出口额,但是在未来也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韩国所走过的路。
就是韩国的机电产品,它的发展也是一样的。
它一开始发展也是向电力机械,到后来仪器仪表行业也就起来了,就是整个产业升级过程跟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以及国家的经济地位是相联系的。
第三,新兴市场需求通过了中国产业升级。
这个我想是非常明显的,真个经济格局就是我们的发达国家经济份额,它是在下降的。
而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是在提升的,而发展中国家正在走的路就是中国刚刚走过的路,所以中国的产品,尤其中国的机电产品,对这些国家来讲是更加适销对路的。
在座各位有不少是企业家,不少都是来自上市公司的,不少都是从事制造业的,在座各位都是专家,都在亲身经历的变革当中,就是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出口于新兴市场国家,因为他们的经济也在发展,他们的产品需求、消费升级,也跟我们过去90年代走过的路非常相近。
以汽车为例,中国的汽车主要出口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
所以,我们可以预期到2020年,我们的年均汽车销量应该要超过3000万辆,在那个时候估计20%的汽车是出口的。
我们也可以发现,像光学仪器的出口占比,向巴西的、马来西亚、韩国的出口比重就比较大,我们相对向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比重比较小。
对于越南出口的产品比重当中,比较大的就是机电产品、音响设备;我们向他们进口的,就是矿产品。
越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而中国的高速公路,现在是全球第二,再过十年的话,就应该超过美国了。
所以,与此相关的,像印度,印度的铁路、公路相对还是比较发达,但是高速公路总的里程数量还是非常少。
今后像工程机械,向这些国家出口量还是比较大。
比如像地铁,中国现在到处都在修地铁,再过五年、十年,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也要修地铁,那么想这类技术和产品就向那些国家出口。
所以这样来讲,我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包括我们的出口产品的升级前景还是非常看好,因为世界很大,中国有了东部的沿海城市的高速增长,现在又是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整体都在不断的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动力。
相反来讲,由于全球贸易的平衡需要,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在未来肯定要下降。
这是我们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一些主要产品。
你会发现我们纺织品出口增速是趋缓的;我们对美国的农产品是净进口的,我们的机电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比重是不断上升的。
所以,这张图把中国和美国隐去的话,美国倒成了农业大国,而中国倒像是一个工业大国。
所以,全球的贸易格局确实在发生变化。
我前面也已经讲到,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是中国今后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拉动中国增长的动力呢?是在于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出口增速,就是它的经济增长增速是非常可观的。
未来五年根据国家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长是6.65%,而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只有2.5%。
所以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是发达国家的2倍多。
那么,在这种格局下面,推动中国出口增长,拉动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还是在于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亚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出口比重上升过程当中,亚洲是最显著的。
所以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应该是一个亚洲的时机,在亚洲里面,除了我们传统的东亚国家具有很强的优势之外,比如中国、日本、韩国,还有要崛起的印度、东南亚这些国家,那么这个使得我们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从这张图(现场PPT)也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当中,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占亚洲各国贸易比重从原先的18.7%提高到45%。
所以说,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第三大动力,就是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