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回忆录]
战地日记范文

战地日记
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X
今天是我作为战地记者的第一天,我的任务是记录并报道这场战争的最新情况。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我的决心非常坚定:为真相而战,为和平而战。
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X
今天的战况非常激烈,双方在生死线上反复搏杀。
我看到了无数勇敢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冲向战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X
今天我采访了一位前线指挥官,他告诉我:“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必须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战。
”他的眼神坚定而充满信念,让我深感敬佩。
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X
今天的任务是报道当地民众的生活状况。
我看到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战争不仅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也夺走了他们的幸福。
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X
今天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的摄影师在拍摄战地照片时不幸受伤。
我感到非常难过和无助,但我知道,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X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在前线报道,明天我将离开这个充满硝烟和战火的地方。
回首过去的这些日子,我深深地感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和平,是多么地珍贵和重要。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老兵回忆录

精彩摘录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老兵回忆录》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1
献辞
序一:三代接 2
力者共同完成 的鲜活历史回 忆
3
序二:红色历 史的鲜活呈现
4
第一章参军
5
第二章新兵训 练
第三章替子从军 第四章收购军粮
第五章初上战场 第六章三战三捷
1
第七章人性回 归
2
第八章祝捷大 会
3
第九章当护士
4
第十章沙湾见 父
5
第十一章过年
1
第十二章宜瓦 战役
2
第十三章忆苦 思甜
4
第二十九章风 流韵事
5
第三十章挣死 战马
第三十一章丢枪事件 第三十二章河州剿匪
第三十三章强迫成婚 第三十四章突围负伤
1
第三十五章庙 观盛会
2
第三十六章琳 琳和朗朗
3
第三十七章猎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强
4
第三十八章进 军格尔木
5
第三十九章一 对搭档
第四十一章告别军 营
第四十章魂牵梦绕
后记
作者介绍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老兵回忆录》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3
第十四章奇袭 宝鸡
4
第十五章西府 撤退
5
第十六章三个 侦察兵
1
第十七章巧设 妙计
2
第十八章敌营 闹剧
3
第十九章荔北 战役
4
第二十章山西 接兵
5
第二十一章口 头镇
第二十二章扶眉大战
第二十三章老乡贺永 宁
第二十四章攻打固关 第二十五章初打兰州
战地日记范文

战地日记范文《战地日记》是一部描写二战期间德国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隐居生活的日记。
她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内心独白,对战争、对家庭、对自己的成长和思考。
这部作品感人至深,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下面是一篇关于《战地日记》的范文:《战地日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记录了二战期间德国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隐居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安妮以她的日记为载体,记录了自己在隐居期间的所思所想,对战争、对家庭、对自己的成长和思考。
她的日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的深刻感受。
在日记中,安妮描述了自己和家人在阿姆斯特丹的隐居生活。
他们必须躲藏起来,不能出门,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生活在极度的恐惧和压抑之中。
安妮对这种生活感到非常不满和焦虑,她渴望自由,渴望能够像其他普通人一样生活。
在这种极度压抑的环境下,安妮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她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
除了对自己生活的抱怨和不满,安妮的日记还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她能够重获自由。
她渴望能够像其他普通人一样生活,能够出门、看到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她的日记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种对未来的渴望和向往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安妮的日记还记录了她对自己成长和思考的一些感悟。
在隐居期间,安妮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人生。
她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独立,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的意义。
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她希望自己能够在战争结束后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日记中,安妮的成长和思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总的来说,《战地日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通过安妮的日记,人们能够感受到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和破坏,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和向往。
部队战地日记范文500字

部队战地日记范文500字
1985年3月至1986年7月,我参加了中越边境的老山轮战,我是老山精神的参与者,我也曾咬破手指,用流淌的鲜血写过请战书,我也曾举起右手庄严的宣过誓,打出国威,打出军威,为父母争光;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那是一段真正意义上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的脑子里无数次的出现过我成为英雄的画面,也很多次的想到自已牺牲了,成为烈士的画面。
遗憾的是我没能成为英雄,庆幸的是我没有牺牲而且是毫发未损的活了下来。
我们是八十年代的猫耳洞人。
我们被称为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
上前线的时候,我只有19岁,我渴望成为像董xx,黄xx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
作为预备队员补充到一线阵地后,是哪个阵地出现了伤亡就补充到哪里。
我先后参加了六个阵地的防御作战,呆在一线阵地的时间长达十一个月之久,经历过很多次的生死一瞬间,经历过战友就在眼前牺牲,经历过战友就在身边负伤,在亚热带雨林作战,生存环境本身就是人间炼狱,无处不在的毒蛇,伸手不见五指、阴森恐怖的雨夜,不期而遇的死神,泥泞潮温的猫耳洞和战壕。
恐怖、紧张、焦虑、不安,各种情绪交替混杂在一起,经历过了死亡与恐惧,再到后来面对死亡和伤残的时候,就是淡然与
波澜不惊了。
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成为英雄,也没有带回让父母为之娇傲的荣誉。
连队牺牲了三名战友,伤残了40多名战友,而我毫发未损,当我凯旋后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我愧疚、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亲这一年多的,揪心的牵挂与担忧,在与妈妈相见的那一刻,面对苍老的妈妈,我就像一个犯了大错的孩子,我不由自主的给妈妈跪下了,用以乞求妈妈的原谅。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主题活动

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主题活动标题:致敬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活动简介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为了弘扬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进行精神教育,本次活动将通过纪实影片欣赏、主题讲座、展览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抗美援朝精神,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活动内容1. 抗美援朝纪实影片欣赏通过观看抗美援朝纪实影片,让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了解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英勇事迹。
影片内容应包括战争的背景、战斗的艰苦和生活的困顿,展现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斗志。
2. 主题讲座请退伍军人、老战士或抗美援朝的亲历者作主题讲座,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参战感受。
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和交流,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的牺牲和付出。
3. 抗美援朝文物展览策划一场抗美援朝文物展览,展示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文物,包括照片、服装、武器等,让参与者通过亲眼看到、触摸这些文物,加深对抗美援朝时期的理解。
4. 互动体验活动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抗美援朝战斗的互动体验活动,通过搭建战壕、制作军事模型等方式,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战斗环境,了解战士们的艰辛与英勇。
5. 抗美援朝主题书展策划一场抗美援朝主题书展,展示抗美援朝相关的书籍,包括战地记实、战士回忆录、历史研究等。
通过读书活动,引导参与者深入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三、活动目标1. 增强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通过参与活动,让青少年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付出。
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对国家发展和繁荣的责任感。
2. 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互动活动,让青少年深入感受到当时战士们的艰辛生活和英勇斗争,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国家的意识。
3. 传承红色基因通过与退伍军人和老战士的交流和亲身经历的分享,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和精神。
我在朝鲜战场 何宗光读后感

我在朝鲜战场何宗光读后感《我在朝鲜战场》是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何宗光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这是一本生动真实的战地回忆录,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朝鲜战争期间,何宗光以普通士兵的身份投身于战斗,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他们不畏强敌,舍生忘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战争中,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磨难,但依然坚定不移地完成使命,彰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时,何宗光在书中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
战争带来的伤亡和痛苦让人不禁为之心痛,他亲眼目睹了战友牺牲和家园的毁灭。
战争是一场灾难,让无数家庭离散,让人民遭受痛苦,这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和平的宝贵和珍贵。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回忆录,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何宗光的亲身经历,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朝鲜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也更加敬佩和感激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们。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儿女的赞歌,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缅怀。
读完《我在朝鲜战场》,我深深被这些英勇战士的故事所感动。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唯有和平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期待着一个没有战争、和平安宁的世界。
让我们永远珍惜和平,祈愿战争永不再现,人类和睦相处。
1/ 1。
志愿军战地日记

志愿军战地日记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回顾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5月22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第一阶段主战场在西线金化至加平一线;第二阶段在东线县里至春川一线。
为了粉碎敌人北进,掌握战场主动权,志愿军党委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具体设想和部署是:以第九兵团和十九兵团对西线之敌进行战役两翼迂回;以第三兵团正面实施突击。
以分割歼灭敌人几个师。
1951年4月22日今晚,反击作战的炮声骤然响起,近20万志愿军战士在西线金化至加平一线发起冲击,多路向纵深发展。
刚接替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职务的李奇微,在我军攻击前面,下令有序后退,节节抵抗,整个战线平行着南移。
兵力齐头靠紧,不留空隙。
使我突破困难,迂回受阻。
在战役的进程中虽多次把美军成建制的包围,但在快捷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火力掩护下,还是整团、整师地跑掉了。
美军主力撤至汉城周围,在汉江南岸组织防御。
1951年4月29日我全线停止进攻。
在战役尚未完全停止之前,我第九兵团和第三兵团奉命提前撤出战斗隐蔽东移,任务是:歼灭东线县里地区南朝鲜第三军团的三个师。
而后相继歼灭南朝鲜首都师和第十一师。
为配合主力东移,在汉城方向的第十九兵团拉开了进攻汉城的架势,将美军牵制于西线。
1951年5月16日黄昏,风雨交加,昭阳江北岸升起一串信号弹,我军攻击开始了。
一个小时炮火准备其猛烈程度是空前的。
南朝鲜第七师的通讯联络全部中断,指挥系统瘫痪。
炮兵首先向南撤退。
当我步兵发起冲击时,第七师已经一片混乱,挤身在向南逃跑的公路上了。
第七师的迅速溃败,南朝鲜第三师、第九师就完全暴露在我军阵前,尤其是五马峙被我军占领,这意味着整个第三军团的后路已被我军切断。
第三、第九师开始心慌了,军团长同意了作战参谋的建议:“与其阵地被突破发生混乱,不如赶快向南撤退!”第九师师长:“既然第三师已经撤退,第九师还等什么?撤退!”于是,南朝鲜三个师就在战斗开始不到三个小时之内,开始了拼命的撤退。
第三军团的撤退大军很快到了五马峙,但是已经过不去了,公路上等待南逃的军车排成了看不到头的长列,后面有我军两个师跟着压上来。
粟裕回忆录

粟裕回忆录简介:《粟裕回忆录》是中国军事家、元帅粟裕回忆自己参与中国革命、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经历和思考的一本书籍。
这本回忆录记录了粟裕从战地到军事指挥部的战斗历程,以及他作为一名革命者和军事家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革命和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军事战略,并展现了粟裕的智慧、勇气和领导能力。
第一章:革命的起点粟裕回忆录的第一章回顾了他的青年时代和加入革命事业的动机。
粟裕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农民的苦难,以及他质疑旧体制和支持革命的心情。
他讲述了自己参加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历,以及他对毛泽东的崇拜和对军事战略的学习。
第二章:解放战争的岁月在第二章中,粟裕回忆了中国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
他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如何通过游击战和运动战成功地对抗国民党军队。
粟裕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供给线的保障、敌军的围剿和自身伤病的困扰。
他也谈到了中国军队在运动战中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第三章:朝鲜战争的经验粟裕在第三章中回忆了自己参与朝鲜战争的经验。
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成功地支援朝鲜抵抗美军的进攻,并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性胜利。
粟裕描述了中国指挥官们的决策过程和战术部署,并解析了中国军队如何在条件艰苦的山地环境中作战。
他还回顾了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时期,以及中国军队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战争胜利的代价在第四章中,粟裕讲述了中国军队胜利的代价。
他回顾了战争中无数将士的牺牲和伤亡,以及家庭的分离和伤心。
粟裕强调了胜利的重要性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中国军队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牺牲精神。
第五章:对未来的思考在最后一章中,粟裕回顾了自己的军事职业生涯和对未来的思考。
他强调了军事战略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军队作为国家安全和和平的保障的必要性。
粟裕呼吁中国军队继续发展并适应现代战争的挑战,同时保持对战争的警惕和对和平的向往。
结论:《粟裕回忆录》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革命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地回忆录][战地回忆录]编者按:“硬骨头六连”是我军惟一由国防部、中央军委两次命名的英雄连队。
在1984年老山首批防御轮战中,六连指战员发扬“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韧不拔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光荣传统,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打出了新一代军人的硬骨雄风,中央军委第二次授予“硬骨头六连”为“英雄硬六连”光荣称号。
编者在博客中编发了一军《威镇南疆》的博文,是从宏观概括了一军老山作战的光辉战绩。
本文作者朱秋华,是“硬骨头六连”参战老兵,他以亲历的战地回忆,从微观具体记述了硬六连指战员坚苦卓绝的战地生活、前仆后继的卫国英姿、英勇顽强的英雄战绩,读来感人至深,难以忘却。
编者重新加以编排,以飨战友和朋友们,在年关相近之时,缅怀牺牲的战友,继承光荣传统,鼓舞年轻一代,为我们共和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编辑刘丹旗第一章我的连队和他的光荣历史2009-07-28 10:13前言离开部队虽已25年,但在硬骨头六连服役参战的这段经历早已深深的烙入了我的心底,成为我人生不可磨灭的回忆。
这么多年,无论悲伤还是喜悦,一想到那段经历,任何事情在我心中都变得那么淡然,因为只有经历真正的生死考验,才会让自己的心坦然面对一切,任何困难都打不倒我,活着的感觉真好!1983 年我高中毕业一年后,应征入伍,有幸的是,我被分到了硬骨头六连。
这支连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
1939年,六连诞生于抗日烽火中。
红军时期,红二、红六军团改编成由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的八路军120师,120师下属358旅(旅长张宗逊;政治委员李井泉)。
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余秋里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80年代初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359两旅,358旅下属716团(团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的6连正是硬骨头六连的前身。
在抗日战争中,358旅挺进中原,转战晋察冀,保卫陕甘宁,血战黄土岭。
电影《太行山上》演绎的击毙阿部规秀(阿部规秀,日军少将旅团长,在被击毙的侵华日军中属最高军衔,因擅于打山地战而闻名,被称为山地之花)的,正是我们这支部队。
1946年一纵司令员张宗逊陪同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在延安机场检阅部队。
解放战争中,120师组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后一纵改为1军,1947年,蒋介石命胡宗南率百万蒋军,包围延安,妄图消灭共产党在延安的首脑机关。
1军奉党中央命令,和兄弟部队圆满完成了保卫延安的战斗任务,在延安机场光荣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检阅。
1947年358旅改为1师,我所在连队为1师1团6连,随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转战大西北。
参加过羊马河战役、围歼瓦子街等大的战役,我连的老前辈伊玉芬等四名战士在陕北瓦子街战斗中每人刺杀了10多名蒋军,后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
之后进军青海,消灭马步芳匪军,解放了大西北!我师在抗日战争,保卫陕甘宁,解放大西北等著名战役中,先后参加战斗、战役1000多次,牺牲了近10万英烈,走出了百位开国元勋和将领。
尤其我们六连在西北战场的沙家店战役中,在仅剩十几人的情况下仍顽强战斗,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军中,六连以敢打敢拼和刺刀见红闻名全军,战功卓著的六连官兵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接见,所以我师也被称为西北野战军的王牌之师。
建国初期,1军解放了甘肃、青海,在青藏追剿残匪,高原筑路,血撒西北边关。
1952年,1军赴朝鲜参战,至1958年回国。
部队进至河南安阳、开封、信阳、商丘一带。
六连正是因为敢打敢拼、刺刀见红,作风优良、军事技术过硬等出色表现,于1964年1月22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为“硬骨头六连”。
1975年下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等原因,1军和南京军区20军换防,移师浙江杭州。
第二章新兵生涯(上)1983年10月,我在上海嘉定地区光荣参军。
嘉定区的新兵共70人,马陆26人,南翔28人,望新16人。
11月3日那天,我们乘火车到杭州转军车去驻地报到。
到达杭州火车站已是下午4点,军车早已等在车站外。
到了车站广场后由领兵军官下达命令集合队伍,开始点名分配人员,南翔的新兵去一师二团(部队驻地杭州中村),望新的新兵去一师三团(部队驻地杭州中村),我们马陆的新兵除了3人去二团外,其余的全部分在一师一团(部队驻地杭州留下)。
我所在的军车开到二营操场后,领兵军官周国平开始分配人员,我们7人由二营各连的班长领人,赵秋明去二营四连;张勇,岳明高去二营机枪连(部队去老山参战时:魏永明、张勇、岳明高三人牺牲在老山前线)。
其余的一营7人,三营6人,炮营3人。
我,徐建龙,印德良,魏永明去二营六连。
我们四人由四班长安徽宿州人张亚带领,去了六连新兵排,我和徐建龙分到了5班,魏永明分到了6班,印德良分到了4班。
就这样,我成为了硬骨头六连的一名战士,开始了我军旅生涯。
安顿好行李正值连队开晚饭,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进入部队第一天的晚饭:大葱炒肥肉、青菜、辣豆腐,汤是用面粉做的,在热开水里放些面粉调一调就成汤了,据说很有营养。
我们硬着头皮把第一顿饭吃了!吃好晚饭后,我们二排新兵由各班长示范,被子怎么叠?衣服怎么叠?枕头怎么做?还宣布明天早晨6:00听到起床号后,立即穿衣服起床,到营房前集合出操,白天,除了训练,新兵不得擅自行动,还规定每晚9:00熄灯,我躺在床上,心里想着,部队就是部队,好严啊!既然来了,我就努力适应吧!新兵总有一个适应过程的!第二天早上8:00,排长耿平(泰州人)、班长汤功华带领我们三个班的新兵去二营新兵连接受政治教育,还得记笔记!连续上了5天课,每天11:00-12:00为午饭时间。
我还记得新兵连指导员主要讲了这么几项内容:从一个社会青年转变成一名真正的军人必须做到哪些?部队的军史、光荣传统、军人职责、内务条列等,总之,军人必须做到的全都讲了!我有时听厌烦了就把军帽拉下小眯一会,大概的听一听就行了!到了晚上,我们新兵统一自己练习叠被子,叠衣服、叠裤子,还要点评,叠被子必须做到4个45°,一个90°。
被子叠好后必须上下平行,左右直角,不能有褶皱。
因为是新被子,刚开始不好折,以后轮廓逐渐出来了,就叠的非常好看了!到部队后,这就是我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叠被子、叠衣服!第二个星期,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队列训练,我们二营有两个很大的操场兼靶场。
我们连后面(北)的为北操场,有围墙,南面是山,山的东面是留下镇杨家牌楼大队,翻过杨家牌楼大队的一座山就到了南方有名的古刹:灵隐寺。
围墙东隔壁是硬骨头六连展览馆,六连前面(南)为南操场,营部通信排就在那儿。
到部队,队列训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稍息、立正、齐步走、向后转走,最重要的是踢正步!班长汤功华是82年入伍的老兵,在新兵班当班长的都是老兵,经过军教导大队培训过,军事素质都很好。
第一练习是:稍息,第二练习是:齐步走。
第一、二练习大家都在班长示范下练习。
稍息角度、起步距离大多能做到很精准,队形也能保持整齐。
最艰苦的是第三练习:踢正步!因为此时队列训练我们有了基础,练习起来感觉还好。
最难是踢第一步:左腿抬起,规定离地25公分,全班必须做到一个样,看上去是一条线。
因为是新兵,刚踢正步时肯定有参差不齐的。
我们在训练时,班长、副班长就用背包带量好离地尺寸,要求每一个人沿着背包带踢,坚持两到五分钟,然后反复练习。
一天下来腿都抬不起来,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操场上躺一会!踢正步的训练花的时间最久,连续好几个星期。
接下来是第四练习:敬礼。
敬礼需五指并拢,中指贴近太阳穴,手臂和肩保持45°角。
晚上连队准备了大镜子,让新兵自己练习,看是否标准。
因为是光荣连队,我们连的新兵要比其他连队的新兵刻苦的多,认真的多。
两个月后,我们二营的新兵举行了队列比赛,团里的作训参谋、营长、教导员都亲临现场。
果然不负众望,我们连荣获第一名。
在连队里平时出操回来后,先整理内务,然后各班擦自己的承包窗,扫自己的地,再洗漱,开饭,八点开始训练,天天如此!因为新兵没有外出的份,星期天只能呆在连队里,写写信,和老乡聊聊,有时我们七个老乡在后操场一块坐坐聊聊都要向班长请假,准时归队,哪怕离连队一步都得请假。
部队的津贴是这样的:第一年每人每月10块,第二年11块,以此类推。
当兵前我是不会抽烟的,到了部队后实在闷得慌就慢慢的学会了,逐渐以后烟瘾越来越重,发津贴的第二天我就去军人服务社买好三条烟,精神粮食先准备好,每月如此。
转眼到了1984年的元旦,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新兵都有点想家的味道,元旦的晚上,连队举行了会餐,还有酒,肉包子。
我们班加上正、副班长共九人,菜有鱼、大葱炒肉片、花生米、豆腐等,比平时多了好几个菜。
因为我对酒精过敏,所以不能喝酒。
晚饭结束,指导员要求新兵排每个班抽一名字写的好一点的士兵给每个新兵家里写信,告诉父母,他们的子女在部队里很好,让家里放心等让父母放心的话。
我的字还算不错,我写了八个战士的家书,也给我家里写了一封,谈了谈部队的训练状况,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1月2日,四班班长张亚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想去四班,我欣然答应。
经过连队批准后,我由五班调至四班。
晚上,全连集合,由连长李道平、指导员高林科传达军部关于1月22日硬骨头六连命名ershi周年庆典活动的安排总参谋部杨得志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浙江省委领导,军师团首长到时都要亲临连队观看军事表演,我们新兵排的军事内容除了分列式还要表演100米有依托射击。
指导员还特别强调不管哪个新兵假如在这次表演中能打五十环的授予三等功一次。
在这次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士兵给予连嘉奖一次。
连长最后要求新兵排在二十天的时间里不管刮风下雪都要刻苦训练,不管用多少子弹,要求每个新兵射击成绩一定合格。
还规定谁要是拖了连队的后腿就调离连队,叫他去养猪,种菜,晚上取消看电影(在部队里,为了丰富士兵的文化生活,团部每星期放四至五次电影,星期六、星期天晚上可看电视,但不能超过九点钟)。
所以元旦过后,我们全连不管老兵新兵都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大家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拿最好的成绩表演给首长看,为我们连队再一次争光添彩。
就这样,在元月3日-29日期间,白天老兵们在后操场训练跳障碍。
40火箭筒手训练打移动靶,我们新兵在前操场训练靶台瞄靶。
三点一线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班长汤功华还另外传授了一种经验,就是三点一线的时候,准心对着靶心时,枪口稍稍往上抬一点,就能打到靶心,后来证实这个方法确实有用,但也有的班长反对!有天晚上,排长耿平带领我们全排夜间瞄靶,这是我们第一次这样训练。
晚上瞄靶是否瞄准只有老天才知道!瞄靶开始,在靶的上方挂一盏40W的灯泡,距离100米的靶台上很难找到靶心,特别是在夜间,眼睛瞪久了就会迷糊,眨一眼什么都看不到了,天上有月亮的时候还好点。
班长张亚说:第一次是这样的,以后会慢慢好的(还好这个项目不在表演范围内)。
就这样,白天、晚上重复训练了一个星期,明天就要实弹射击了!第五天的早上,我排全副武装,整齐的集合在北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