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1)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美术鉴赏(精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包括审美、历史、文化、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
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分析、主题分析、创作背景分析等方法。
3. 美术作品欣赏:分别选取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欣赏分析法: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策略。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美术鉴赏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教案:艺术之窗

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教案:艺术之窗1. 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作品的欣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幼儿可以培养审美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一份富有深度和广度的美术作品欣赏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2. 教案设计(1)主题选择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比如“家庭”、“动物”、“四季”等常见的题材。
我建议选择一个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比如“家庭”。
家庭是每个幼儿都能理解和感受的,同时也会引发他们对家庭成员、家庭活动等方面的共鸣和情感。
(2)作品选择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需要搜集一些能够代表这一主题的美术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艺术家,也可以是来自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
通过让幼儿欣赏这些多样的作品,可以丰富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艺术思维。
(3)欣赏过程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作品呈现、感受交流和创作体验四个环节。
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瓶、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作品呈现环节,我们可以选择几幅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详细地呈现和解读。
在感受交流环节,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在创作体验环节,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情感。
3. 教案实施在实施教案时,我们需要根据每个环节的设计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比如图片、视瓶、故事书、手工材料等。
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示范、引导、提问等,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美术作品的欣赏教育。
4. 教学效果评估我们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听取家长的反馈、进行课堂小结等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
也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作品创作,从而考察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情趣,更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认知发展。
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教案

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教案第一节,引入。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本次的美术课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
传统美术作品是指那些古老的艺术作品,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了解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艺,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第二节,导入。
在开始具体的欣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美术作品的特点。
传统美术作品通常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形式,它们在内容上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景人物等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则注重线条、色彩、形态的表现。
传统美术作品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细致雕琢,艺术家们追求的是那种精雕细琢的艺术效果。
在欣赏传统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作品的题材、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三节,欣赏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作品欣赏,来深入了解传统美术作品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它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作品中描绘了繁忙的河岸、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不同的建筑和交通工具,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对形态的精准把握,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幅西方传统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这幅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个神秘而优雅的女性形象,给人一种神秘和超然的感觉。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对人物形象的精湛表现,以及对光影效果的精准把握。
美术欣赏教案

美术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3. 引导学生用艺术语言描述和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展示一幅具有艺术特色的画作或雕塑作品。
2. 准备画纸、颜料、画笔和其他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以适当的方式观察作品,不要提供作品的标题和背景信息。
2. 提问学生对此作品的第一视觉印象是什么,记录学生的回答。
欣赏:3. 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线条、颜色、形状、空间等元素,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引导学生描述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感觉和主题,例如是喜悦、忧伤、力量、和谐等。
鼓励学生运用艺术语言描述,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明亮等。
分析:5. 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意义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例如:这幅作品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为什么艺术家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作品中的线条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和目的?创作:6. 将画纸、颜料、画笔和其他绘画工具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绘制一幅类似或受到启发的作品。
7. 鼓励学生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他们所表达的意义和选择的表现方式。
总结:8.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表达的意义。
9.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美术欣赏和创作的重点。
拓展活动:1. 请学生在家中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并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
2. 在下一堂课上,选拔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选择和分析结果,进行互动讨论。
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

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高一美术鉴赏教案全册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 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小学美术欣赏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美术欣赏教案(精选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欣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欣赏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
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
今天我还带来了几位线宝宝,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一、创设情境: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
(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
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幼儿园美术教学

主题: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教案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作品欣赏、教学方法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作品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幼儿可以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2. 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4. 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开拓幼儿的艺术眼界。
三、教学内容 1. 美术作品欣赏通过观看、分析、比较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如名画、手工艺品、雕塑等,让幼儿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美术作品解读选择符合幼儿芳龄特点的作品,针对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幼儿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促进幼儿对于艺术作品的主观认识。
3. 艺术创作活动在作品欣赏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得以将观察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艺术作品,提出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打开课堂氛围。
2. 讨论法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启发法在教学中适当启发幼儿,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内涵。
4. 实践法在作品欣赏后,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展示一幅名画或手工艺品,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欣赏和感受。
2. 欣赏与解读让幼儿仔细观察作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作品的解读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基础。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将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讲述故事:通过讲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
(3)设置悬念: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兴趣。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鉴赏能力。
(1)理论教学: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如色彩、构图、线条等,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提升鉴赏水平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美术领域的最新动态。
4. 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美术鉴赏课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注重跨学科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1)结合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讲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引入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升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
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
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
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极大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能够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能够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
时,能够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
但其表现的并不但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