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ppt16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选修第10课《望月怀远》课件.

诗文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
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 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 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 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2、“生”字好在哪里?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 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有着异曲同工之 妙。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写景抒情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 出“怀远”的情。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 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 “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 而暗示了“怀”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 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 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 写相思的客观情状。七、八句写如此良辰 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 。
《望月怀远》苏教版必修课件上学期苏教版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01
02
03
朗诵表演
学生经过指导后,进行朗 诵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 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诗词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 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兴趣 和能力。
课堂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互动,提出自己的见 解和问题,展现出良好的 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强化背景介绍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 强对诗词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
感表达。
增加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诗词 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完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更加注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采 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
必修课程的重要性
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全 面的学科知识和基础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望月怀远》背景及作者简介
《望月怀远》背景介绍
《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 首佳作。这首诗是张九龄在离乡背井 、望月思乡的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 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0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望月怀远的情景,通过“灭烛”、
“披衣”等动作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无奈。同时,“光满”与“露滋”
的对比也突出了月夜的清冷和静谧。
03
文学价值与影响
《望月怀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代表作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佳作,被誉为代表唐代文 学高度的作品之一。
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苏教版语文高二专题二 望月怀远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借助月亮怀念远方 的人,表达了思念之情。
自学指导(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的 “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 字好在哪里?(可以结合张若虚“海上 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理解) 思考这一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生”含有“生出”之意,明月从海面 上慢慢生出,富有动感,把明月写活了。营 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自学指导(三)
结合全诗,找出颔联中你认为用得最妙 的一个字,并解析。
怨: ① “怨”是“怨恨,埋怨”的意思。 ②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
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③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
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 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表达诗人怀远之 情。
合作释疑:
诗的题目是“望月怀远”,那么 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 景抒情?
“海上生明月”这一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 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 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 题中的“望月”。“天涯共此时” 点出空间上的遥隔 千里,又强调时间上的一致。
天涯各一,明月相共 以月为媒,千里相思
张九龄把自己的怀远之情与天下人共通 的怀远之情融在一起,从而使诗歌产生含蓄 慰藉的美感。
望月怀远
张九 龄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领会 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进一步掌握 “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3、把握本诗通过紧扣“望”与 “怀”来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张九龄
一名博物,字子寿,是 开元朝贤相,谥号文献。早 年既以文名,张说誉为“后 出词人之冠”。
其诗早年未脱台阁习气, 后诗风大变,以五言古诗最 为突出。代表作《感遇》12 首历来与陈子昂《感遇》38 首相提并论。其五律如《望 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 号》、《湖口望庐山瀑布》 等情致深婉,清淡自然,是 当时佳作。其对于盛唐诗坛, 影响匪细,有《曲江集》。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望月怀远ppt苏教版选修一

评点精粹
《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 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 “灭烛”,“光满”四字,正 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 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 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 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 远。
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 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 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 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 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 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颈联:“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
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 有何意味?“露滋”有何意味?
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 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 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 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 衣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 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尾联:“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愿 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 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 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 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 “梦”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想见,那就回到卧 榻上睡觉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 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 “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 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 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 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 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 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 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 作用。
高中语文望月怀远ppt16 苏教版精品课件

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 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 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 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 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 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三 指导诵读
望月怀远.rm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四 讲解诗的大意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 望月,思念对方。多情 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 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 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 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 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 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 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 里相见。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 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六 关于月亮这一意象
月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1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古 诗十九首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 2.月亮也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月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呢? “梦”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回到卧 榻上睡觉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小结】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
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 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 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 心情感。
望月怀远ppt16

课堂练习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 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 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 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 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 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 富有动感。
三 指导诵读
望月怀远.rm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四 讲解诗的大意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 望月,思念对方。多情 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 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 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 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 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 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 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 里相见。
月上柳梢头
二 张九龄简介(678-740)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 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 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 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 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 ,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 九龄叱之。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 盛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 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人所创作 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 和形式而言的。 盛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 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
高二语文望月怀远PPT精品课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 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 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 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 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
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
“怨长夜 ”,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 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 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 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 象。这一联看似写赏月 ,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 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 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 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 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 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之意 。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 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 “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 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 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3
9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 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 莫窥,遥远难测 ,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 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 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 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 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 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 月”而来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 月之境 ,又蕴含怀远之情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 去。
望月怀远课件上课讲义16页PPT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6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望月怀远课件上课讲义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颔联从抒情方式上讲,用了哪种? 从修辞上看属于对仗中的哪种?
直抒胸臆 流水对
颈联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 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 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 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 明,更深露重,人因单思苦,望月怀远的 幽清意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 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 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
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 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 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 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 的标志。本专题以及此后的李白和杜甫的两 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
颈联:“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
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 有何意味?“露滋”有何意味?
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 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 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 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怜”应有怜爱之意。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 衣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 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五 分析鉴赏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什么?
由题目“望月怀远” 可见是借助月亮怀 念远人,表达思念 之情。感情基调是 哀怨。
诗的标题为《望月怀远》, 哪是些写内怀容远是的写? 望月的,哪些 首句写望月,其余皆写怀远
首联用了什么手法? 即景生情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 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我”在思念谁?
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 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
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 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 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 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 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 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三 指导诵读
望月怀远.rm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四 讲解诗的大意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 望月,思念对方。多情 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 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 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 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 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 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 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 里相见。
【生平补介】
•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 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在用人方面 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 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 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 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
•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 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 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 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 《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 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 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 “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 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 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 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
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 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 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望月怀远
张九龄78-740)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 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 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 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 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 ,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 九龄叱之。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
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 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 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 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 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海上生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雄浑阔大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 “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 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 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 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 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共此时”?
“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 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通过明月寄托相思。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 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 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 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 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鲍照《岁暮》“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同僚》“大江流 日夜,客心悲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