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习题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习题精选九十六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7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习题精选九十六第1题【单选题】乾隆年间,朝臣胡中藻的诗句中因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获罪被杀,株连九族。
下列历史现象与这一现象本质不同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明清帝国的更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顺治帝D、成吉思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强化D、专制集权的加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乾隆时,有人写到“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自己和族人都被杀,还罪及师友。
这反映了统治者( )A、设立军机处B、实行八股取士C、制造文字狱D、设置厂卫机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唐太宗B、秦始皇、明太祖C、隋炀帝、明太祖D、隋炀帝、元世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反映的是( )A、军机处B、八股取士C、文字狱D、厂卫制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B、唐诗C、《资治通鉴》D、宋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强化中央集权B、中外文化交流C、经济重心南移D、科学技术进步【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从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制度,再到放弃内阁之都到设立军机处,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A、四书五经B、宋词C、唐印诗集D、四大名著【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历史问题及正确答案

明朝历史问题及正确答案
1. 明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谁?
问题:明朝是在哪一年建立的?第一位皇帝是谁?
答案:明朝是在1368年建立的,第一位皇帝是朱元璋,即明太祖。
2. 明朝的都城是哪里?
问题:明朝的都城是哪里?
答案:明朝的都城最初是南京,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将都城迁至北京。
3. 明朝的官制和科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问题:明朝的官制和科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答案:明朝的官制分为九品,实行科举制度,通过乡试、会试
和殿试三个阶段的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4. 明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问题:明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答案: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有所发展。
其中,农
业方面实行了轮作和梯田制度,手工业方面发展了景德镇瓷器等特
色产业,商业方面则出现了许多大商人和商业集团。
5. 明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有哪些?
问题:明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案:明朝的文化成就包括小说、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繁荣,科技成就方面则有《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著作的问世,以及在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的进步。
6. 明朝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问题:明朝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答案:明朝时期的著名战役包括土木堡之变、宣府之战、辽东
之战等,这些战役对明朝的边疆安全和国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7. 明朝的灭亡时间和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问题:明朝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答案:明朝灭亡于1644年,最后一位皇帝是朱由检,即明思宗。
以上是对明朝历史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一下历史明清简答题

初一下历史明清简答题明朝1.明朝建立者是谁?明朝是在哪一年建立的?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明朝于1368年建立。
2.明朝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明朝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极大权力,以朱元璋为起点的皇帝实行世袭制,官僚体系建立,设有六部、三司和尚书等政府机构。
3.明朝的经济状况如何?明朝经济繁荣,物质生活比较富裕。
明朝的农业发展比较迅速,也使用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如水土保持、灌溉等。
商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商业中心。
4.明朝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宋朝之后的明朝,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三者并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明代的野心宗教变得越来越重要。
5.明朝的文化教育有什么特点?明朝的文化教育比较发达,文化艺术特别是书画和诗词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文人墨客活跃。
此外,明朝的科举制度也非常重要,科举考试成为学子获取官职的主要途径。
清朝1.清朝的建立者是谁?清朝是在哪一年建立的?清朝由满洲族的努尔哈赤建立,后由他的儿子皇太极建立,清朝于1644年建立。
2.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清朝实行了封建专制的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
清朝的政府组织也采取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设有九卿、六部和尚书等机构。
3.清朝的经济状况如何?清朝初期,农业发展比较繁荣,但到了晚清时期,由于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与此同时,商业也发展起来,清朝通过海运和丝绸之路进行国际贸易。
4.清朝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清朝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满洲族信奉萨满教,但在中国内地,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仍然是主导。
5.清朝的文化教育有什么特点?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文化传统,但在清朝初期,由于满汉文化的碰撞,文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清朝注重儒家思想的推广,同时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提高了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

《明朝的统治》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2、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3、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5、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6、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的内容不同C考试的方法不同D考试的管理不同7、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8、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A. B. C. D.9、明朝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A、海南岛、定窑B、开封、汝窑C、苏州、景德镇D、南京、哥窑10、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主要有()A、江都、洛阳B、北京、南京C、苏州、杭州D、澶州、明州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
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第三分册练习册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基础练习1.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今江苏南京),是为明太祖。
2.明朝初年,为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元朝以来的和之职,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制度由此终结。
包括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3.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明初徙民之令》载:“明祖初定鼎,尝迁苏、松、杭、嘉、湖民之无田者往耕临濠,官给牛、种,免赋三年。
……用闲民耕旷土,固善政也。
”这种“政策”是指( )A.鼓励种植桑、麻、棉B.移民屯田C.推动工商业发展D.鼓励垦荒4.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载:“明祖革丞相官,……设有殿阁大学士,官仅五品,特以备顾问而已,于政事无与也。
……”这一时期,“殿阁大学士”的职责是( )A.侍从左右,以备顾问B.参与机务,批答奏章C.起草诏敕,票拟批答D.咨询顾问,密疏进言5.明朝由“殿阁大学士”发展而来,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B.厂卫C.内阁D.六部6.吴晗的《朱元璋传》所说的:明朝“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的机构是指( )A.内阁B.中书省C.刑部D.锦衣卫7.明朝前期的官场比较清廉,是因为( )①重视整顿吏治②加强御史监督③定期考核官吏④严惩贪官污吏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拓展练习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右图为明代什么机构的印玺?(2)这种机构是由谁最早设立的?其目的是什么?(3)这种机构具有哪些职责?享有何种地位?(4)它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个地方官员,有事到都城参见明太祖,应去()A.南京B.北平C.西安D.洛阳2.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A.废除了丞相制度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3.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A.市舶司B.锦衣卫C.东厂D.三司4.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
这份状元卷的内容以哪本书为标准()A.《齐民要术》B.《孙子兵法》C.《资治通鉴》D.《四书集注》5.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6.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的有()①废行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反映了明朝时()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B.京官很悲观C.京官度日如年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9.“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稳定社会秩序10.“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11.下列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等作物B.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D.棉纺织业从北方推向南方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同步练习1旧人教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2.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的直接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充实和加强司法部门C.监督官吏和镇压人民D.防犯外戚宦官干政3.明朝科举制度与唐朝科举制的最大不同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B.考试的内容不同C.考试的方法不同D.考试的管理不同4.明成祖营建、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沿用元朝旧都B.加强北方军事防御力量C.北方经济超过南方D.北京是他的封地和起家之地5.明朝军事系统中,调兵权归A.五军都督府B.都指挥司C.兵部D.锦衣卫6.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各项措施中,明朝最有特色的措施是A.废丞相设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大兴文字狱D.实行特务统治7.下列措施中,旨在防止或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是①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宋初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④明初废行省设三司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明朝统管地方监察司法的是A.提刑按察司B.承宣布政司C.都指挥使司D.兵部9.“(宋濂)尝于客饮,帝(明太祖)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日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答曰:‘诚然,卿不欺朕’。
”这段材料说明A.宋濂为忠臣B.宋濂唯唯诺诺,是皇帝奴仆C.明初君臣关系和睦D.明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不敢稍有疏忽10.以下关于《大明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增加了经济立法②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③对贪污贿赂严惩不贷④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意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材料2: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岳麓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37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第37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一、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
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3.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4.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下面从图一到图二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5.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A.锦衣卫B.行中书省C.三司D.丞相6.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A.废丞相,设三司B.内阁制度的形成C.废丞相,权分六部D.设厂卫特务机构7.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8.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
朱元璋拿出一幅字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
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9.“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D.清代的文字狱10.《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文章形式必须按照连续的八个部分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11.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12.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趣味习题
1.大家来找茬: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
“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一把心肠论浊清”“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你认为呢?
2.元末,群雄并起,各有根根据地,最后由朱元璋胜出,以下是朱元璋的宣传海报。
元朝随着顺帝北走而告终,代之而起的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
答案:
1、答: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
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
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象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压抑了人才,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同时也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濠州、出身农民,曾是反元战士郭子兴部下,现统领应天反元大军。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1. 坚守镇地,培养实力。
2. 实行屯田,自给自足3. 消灭外族,恢复中华;口号:(同学自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