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课件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象)
❖ 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 提问变体: ❖ 1、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 ❖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示例 :
❖ 下面这首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诗歌中一些固定内涵的意象
❖ 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 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 ❖ 竹:有节或虚心。 ❖ 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 ❖ 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
❖ 鸿雁、鱼、青鸟:信使,借以表达思念、思 归之情
❖ 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 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 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 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
风雨
深巷
杏花
意象:小楼深巷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氛围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 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
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描(2画分)画面
②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
种寂静凄清的意境。(2分) 概括意境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 要答出具体的情感,切忌空泛。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象意境PPT课件

人物意象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作者 的审美理想或情感倾向。如沈从 文的《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体
现了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
情节意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表现人物 的命运或社会现象。如莫泊桑的 《项链》中,项链的失而复得构 成了情节的主线,表现了主人公
命运的起伏变化。
2024/1/25
20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传达
2024/1/25
意象表达城市特色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意象的表达可以突出城市的独特性和 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城市形象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意境塑造空间氛围
建筑设计利用意境的塑造创造出特定的空间氛围,使人们 在建筑物中感受到舒适、愉悦或庄重的情感体验。
意象与意境的融合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可将意象与意境相融合,打造出既具 有独特视觉效果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城市空间和建筑作品 。
21
心灵寄托,情感表达方式
2024/1/25
意象作为情感符号
意象可以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符号,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寄托和传 达内心的复杂情感状态。
意境引发情感共鸣
意境的营造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中 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意象与意境的互补
意象和意境在表达情感时相互补充,意象提供具体的形象感受,而 意境则为这些形象注入深层的情感内涵。
22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5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及关系
详细解释了意象和意境的定义,以及二者在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相互关系。
意象的分类与特点
介绍了常见的意象类型,如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文化意象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课件

2024/1/25
学习诗歌理论
了解诗歌的基本理论和批评方法,如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 概念,提高对诗歌的理性认识水平。
分析诗歌结构
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特征,如韵律、节奏、押韵等,加深对 诗歌艺术性的理解。
掌握鉴赏技巧
学习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比较鉴赏、文本细读、 背景分析等,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
阅读和背诵经典诗篇,如唐诗、宋词等,培养对 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对优秀诗歌的直观感受。
深入体验
通过多读多背,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美感, 增强对诗歌意象意境的感性认识。
积累语言材料
通过阅读和背诵,积累丰富的诗歌语言材料,为 鉴赏诗歌打下基础。
2024/1/25
26
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024/1/25
5
意象与意境关系
意象与意境的联系
内涵不同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由多 个意象组合而成的整体。没有意象就没有 意境,而有意境就一定有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而意 境则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范围不同
重点不同
意象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局部的,而意 境则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的整体,范围 更加广泛。
2023 WORK SUMMARY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类课件
REPORTING
2024/1/25
1
目录
• 意象与意境概述 • 常见诗歌意象解读 • 诗歌意境创造技巧 • 不同类型诗歌的意境表现 • 意象意境在诗歌鉴赏中作用 • 如何培养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能力
2024/1/25
2
PART 01
意象与意境概述
2024/1/25
2024中考诗歌鉴赏意象意境ppt课件

01意象与意境基本概念Chapter意象定义及作用意象定义意象作用景物描绘情感表达想象空间030201意境构成要素两者关系及相互影响意象与意境关系相互影响02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类型Chapter01020304月斜阳(夕阳、落日)流水烟自然景象类意象01020304表现品行高洁、哀怨忧愁的象征。
蝉常被用来表达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表现离情别恨、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景。
柳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常用来表达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梅登高饮酒吹笛(吹箫、吹笙)垂钓神话传说类意象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蓬莱仙境瑶台银阙03古代诗歌中意境创造方法Chapter描绘法呈现生动场景细致入微的描绘色彩与光影的运用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使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
寓情于景将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暗示诗人的情感。
抒情法表达深厚感情象征法暗示隐含意义具体物象的象征通过具体物象来暗示某种抽象的意义或情感,如松、竹、梅等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色彩的象征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象征不同的意义或情感,如红色象征热情、白色象征纯洁等。
意境的象征通过营造特定的意境来象征某种意义或情感,如荒凉的景象往往象征着衰败和落寞。
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从而拓展诗歌的艺术空间。
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创造性想象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上或形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反或相对的另一事物,通过对比来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使诗歌更具独特性和创新性。
联想和想象法拓展艺术空间04中考诗歌鉴赏题型及解题技巧Chapter识别并分析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意象识别01意境分析02常用意象和意境术语03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情感态度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情感态度注意情感变化把握诗歌整体风格和语言特点语言特点风格判断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暗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用比喻词, 常用“是”、“变成”等词代替。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 高洁,待到雪化时”。
2024/1/25
13
拟人手法运用
2024/1/25
把事物人格化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 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多传达思乡怀亲之情和 羁旅伤感。
多传达离愁别绪和旅途 艰险。
多传达哀怨、凄恻、思 归之情。
2024/1/25
9
植物类意象
柳树
多传达送别、留恋、伤感之情 。
2024/1/25
落花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柏
多传达孤直耐寒、坚韧不拔之 品格。
竹
多传达气节、虚心、坚贞等品 格。
10
人造物品类意象
意象定义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 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简单地说,意象 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
客观性
意象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加工 和提炼。
2024/1/25
主观性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融入源自诗人的主观 情感和审美体验。象征性
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会真记》(《西厢记》)的情景,展现了二人纯真的爱情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二人悲剧性的命运。
吴承恩《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
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勇敢和正义感,同时也揭示了 妖怪的狡猾和邪恶。这一章节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之一 。
《意象与意境》PPT课件

《意象与意境》PPT课件•意象与意境概述•文学作品中意象塑造•绘画艺术中意境表现•音乐创作中意象和意境营造•影视作品中意象和意境构建•跨文化视角下意象与意境比较•总结:提高意象和意境表现能力方法探讨意象与意境概述01定义与特点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是意象的高级形态,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意象与意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意境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与意境关系审美价值及意义意象与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精神。
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有助于提高文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文学作品中意象塑造02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表现时间流逝和人物情感变化。
季节时令地理环境天气气象刻画山川河流、草木虫鱼等自然元素,营造地域特色和空间感。
运用风霜雨雪、云雾霞光等气象现象,烘托氛围和人物心境。
030201自然景物描绘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态等,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
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习惯等,揭示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言行举止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感受、思考和情感变化,增强人物真实感。
心理活动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氛围营造色彩运用运用不同色彩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红色代表激情、蓝色代表忧郁。
音乐渲染通过配乐或歌曲激发观众共鸣,强化情感表达。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性的事物或符号隐喻主题和情感,如玫瑰象征爱情、十字架象征救赎。
绘画艺术中意境表现03平衡、对比、重复、对齐等构图原则在绘画中的运用,营造出画面的和谐与张力。
意象意境分析PPT课件

彩主观,意赋现 代 汉愿予的它“灵信用意性象,”便。成了浸透诚着
语
。
词
信
典 》
?
4
———
·
高 考 专
意 题
辅 导
象 古
代
解 诗
歌
读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露诗,人也的不抒是情思往想往的不直是诚接情灌感输的,直而接流是
多采用言在此诚意在彼信。写景则借何景
抒情,咏物则实托物言:志,这里的所
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为
? 》
14
———
·
高
考
专 题
意
辅 导 古
象 的
代 诗
特
歌 鉴 赏
定 意
之 意
义
象
1、树木类
诚
实
松,
《
守
现 代
柏
汉
信 用
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为鸦,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桥是狭小《少人经过守,道是荒凉古道。曲子 通 物 寂 构之过 象 思中描 变 构写为成,现 代 汉 语 词富有一意有倾幅境特向弥顿征的漫生信用。而意着,又象阴以互冷概,有气括整联氛而个系 和巧融的 灰妙入景 暗的萧诚 信物 色艺条彩术荒,
客观之《“象”守,借景所抒的“情”,
咏“意物”所现 代 汉;言“的象“信用”志与”“,意即”为的主完观美诚的结
合, 之意 象。
和就语 词 典 》客是观“之意。象象融”为,一即体作的者艺的术主信 ?形观
5
———
·
高 考 专
意 题
辅 导
象 古
代
解 诗
歌
读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意象与意境PPT课件

【考点解读】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 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 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 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 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 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 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
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又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 柳 ”等。
第20页/共68页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 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第9页/共68页
概念 诗歌的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 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 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 景物 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形象 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 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 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简而言之,就是融合 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为何使用这一形象。 (3)指出形象所表达情感或营造意境。
第15页/共68页
【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步骤)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 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 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 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 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意象Βιβλιοθήκη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 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
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 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 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 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 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 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 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 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 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 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 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 “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 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
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 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 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 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 “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 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 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雄浑壮丽、雄奇瑰丽、恢弘高 远、浩翰辽阔、辽阔高远、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 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
一、分析意象与意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三、分析语言炼字炼句 四、分析情感主旨 五、分析前人的评价 六、比较评价题型 七、综合表述型
分析意象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 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
(09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 分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 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 迷精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 一赏析。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 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 的“契合点”。
分 析 意 象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 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 述。(5分)
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 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 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 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 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试分析《天静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断肠人
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这首小令浓缩了诗人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 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但诗人并 没有刻意去表现他的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 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 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 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暗淡的心 绪谐调一致,这种借助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景 契合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就是诗的意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