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工孵化
鸡蛋的人工孵化实验报告

鸡蛋的人工孵化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观察鸡蛋的孵化过程,探究人工孵化的关键因素。
2. 实验材料:鸡蛋、孵化箱、温湿度计、灯具、水壶等。
3. 实验方法:将鸡蛋放入孵化箱中,控制好温湿度及其它因素,待时间到达后观察孵化效果。
4. 实验步骤:首先清洗孵化箱并消毒,在其中放置温度计、湿度计,调整好温湿度,将鸡蛋放置于孵化箱内,并打开灯具保持光照稳定。
之后每天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记录温度、湿度等数据,并观察蛋壳表面是否出现裂纹,是否有蚊蝇等虫类出现,以及蛋内生长情况。
5. 实验结果:通过一周的人工孵化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鸡蛋的生长过程。
鸡蛋在孵化后第3天开始出现裂纹,第7天左右小鸡开始蓄势待发,直至第21天左右羽毛初生,开始离巢。
6. 实验分析:本次人工孵化实验中,孵化箱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鸡蛋的孵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维持这些因素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小鸟可以在鸡蛋中得到优良的生长环境,孵化成功的几率大大提高。
7. 实验评价: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习到了人工孵化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这对于了解动物群体生长、改善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8. 实验收获: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复杂性,以及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关键作用。
这不仅为我们对生物学认识的提高,还对我们在未来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9. 实验不足:本次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灯光强度、水质等因素对鸡蛋孵化的影响。
实验样本数量较小,需要多次实验进行验证。
10. 实验展望:基于本次实验的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鸟类及其它动物的孵化生长机制,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方案。
养鸡场人工孵化技术

孵化鸡苗技术.网络禽医梅长苏执业兽医医师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鸡孵化期约21天,18天落盘,7天照蛋,一般到室温影响,可能出现提早或推迟孵化。
母鸡孵蛋称作自然孵化,可以省却人工,并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是不适合大规模鸡蛋孵化。
人工孵化既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又能节约成本,提升孵化率,适合大批量生产需要。
因此选择恰当的孵化技术,通过人工控制孵化环境可以提高效益。
小鸡孵化技术鸡孵化期21天落盘18天照蛋7天技术分类:自然孵化、人工孵化应注意的问题1、在孵化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选一周以内的蛋为好(最好是3-4天的)(2)在孵化之前要消毒。
一般消毒有两种: 一是在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消毒(用量是15克的高锰酸钾和30ml的福尔马林/每立方米)二是清泡消毒(3)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
2、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要在30~40分钟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3、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4、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5、雏鸡出壳后: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
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
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
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6、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根据人工操作管理条件下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要抓好,1日胚龄~7日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
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就抓住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
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①1日胚龄~7日胚龄: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和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第四章 野鸭

Page
Hale Waihona Puke 275.白眉鸭 外貌:具有白色眉纹,翼镜灰绿。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冬季南迁至北纬35° 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 黑龙江(繁殖鸟);在黄河以南越冬;海南岛、台湾(冬候 鸟)。并不常见。 习性:冬季常结大群。
时常见于沿海泻湖。白
天栖于水上,夜晚进食。
32
第二节 野鸭的种类与品种
(二)引进种 1.美国绿头野鸭 以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而著称。成年体重公鸭1.6kg ,母鸭1.4kg;雄鸭性成熟期约150日龄,母鸭平均150~160 日龄开产,年产蛋量100~150个,美国绿头野鸭繁殖季节性 很强,蛋重55~60克,蛋壳呈青色。
Page
33
第二节 野鸭的种类与品种
习性:喜结大群,停栖水上,常与其他种类混合。
Page
30
8. 绿翅鸭 外貌:体型较小,头部呈深粟色,翼镜金属绿色,两侧有 绿色斑纹。 分布状况: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迁 至中国北纬40°以南的大多数非荒漠地区。地区性常见鸟。 习性:成对或成群栖于湖泊或池塘,常与其它水禽混杂。 飞行时振翼极快。
Page
36
一、野鸭的选种选配
成年鸭的选择包括种母鸭和种公鸭的选择。 1. 种母鸭的选择原则是: 头部清秀,喙宽而直,颈细长,眼大而明亮,体躯
长、宽且深,前胸饱满前突,背长而阔,末端柔而薄,两
脚间距宽。
Page
37
一、野鸭的选种选配
成年鸭的选择包括种母鸭和种公鸭的选择。 1. 种母鸭的选择原则是: 母鸭体重不低于1㎏,高产鸭两耻骨间距常在3个指头
第四章
野鸭
Page
1
人工孵化名词解释

人工孵化名词解释
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人为介入的方式来孵化动物或鸟类的卵。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动物保护、研究和教育等领域。
人工孵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孵化成功率、控制孵化过程和增加幼仔的生存率。
人工孵化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卵的收集、卵的处理、卵的储存和卵的孵化。
首先,卵需要被收集并检查是否健康和合适孵化。
然后,卵可能需要经过一些处理,例如清洗、消毒或修复损坏的外壳。
处理后的卵通常需要储存,以便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孵化。
最后,卵被放置在适当的孵化设备中,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以促进卵内胚胎的发育。
人工孵化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孵化环境,从而提高成功率。
例如,在农业中,人工孵化可以帮助提高禽类和家畜的繁殖效率,增加产蛋量和幼仔存活率。
在保护动物方面,人工孵化可以帮助保护濒危物种,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
此外,人工孵化也广泛用于研究和教育领域,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繁殖生态和行为。
然而,人工孵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人工孵化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孵化环境的准确控制。
其次,孵化成功率可能会受到环境变化、孵化设备故障和卵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人工孵
化可能会导致幼仔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能力。
总的来说,人工孵化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人类管理和保护动物资源。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控制,人工孵化可以为繁殖、研究和教育提供有益的工具和知识。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

鹅蛋人工孵化技术一、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鹅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鹅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传统的孵化方法容易造成蛋的损失率较高,孵化效率较低。
而人工孵化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困境,提高孵化效率和成功率,实现鹅蛋规模化生产。
二、人工孵化技术的分类根据孵化过程的不同,目前主要的人工孵化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温度控制法温度控制法是最常见的人工孵化技术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孵化箱等设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参数,模拟孵化环境,从而使鹅蛋在人工环境下孵化出幼鸟。
2. 转卵器孵化法转卵器孵化法可以说是温度控制法的一种变形,它把孵化箱变成了一台自动转动的转卵器,可以保持鹅蛋的均匀受热,提高孵化效率和成功率。
3. 需氧发酵法需氧发酵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人工孵化技术,它利用生物发酵的原理,将鹅蛋放入预先培养好的微生物菌群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和产热作用,使鹅蛋在人工环境下孵化出幼鸟。
4. 水浴加湿法水浴加湿法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人工孵化技术,它利用一定温度的水浴来保持孵化环境的湿度,从而提高鹅蛋的孵化成功率。
三、人工孵化技术的步骤无论采用哪种人工孵化技术,整个孵化过程都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蛋首先需要选取形状完整、表面光滑、大小适中、壳膜完整、无裂纹、无异味的蛋进行孵化,提高蛋的素质是保障孵化成功的重要条件。
2. 消毒将选好的鹅蛋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时间约为15-20分钟。
3. 孵化环境准备根据所采用的人工孵化技术,准备好相应的孵化设备,保证孵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都符合适宜孵化的标准。
4. 鹅蛋入盘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鹅蛋摆放在孵化盘上,注意蛋的朝向和排列方式,保证孵化过程中鹅蛋能够均匀受热。
5. 孵化过程根据所采用的人工孵化技术,控制孵化环境的参数并保持匀称,定时观察孵化进程,及时调整参数。
6. 孵化成功孵化成功后,要及时将孵出的幼鸟转移到指定的育雏箱中,给予适当的饲料和管理。
人工孵化小鸡方法详细

人工孵化小鸡方法详细介绍人工孵化小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孵化前的准备、孵化设备的选择、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人工孵化小鸡的方法。
一、孵化前的准备1.选购优质蛋:选择品种纯正、健康无病虫害、外壳完整、大小适中、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的蛋进行孵化。
2.消毒:对于鸟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
3.调节温湿度:在开始孵化前,要先将温湿度调节到合适的范围。
温度应控制在37.5℃左右,湿度应控制在60%-65%之间。
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以保证蛋内氧气充足。
二、孵化设备的选择1.孵卵器:选购容量适当、功能稳定可靠的电子式或气动式孵卵器。
同时要注意观察温湿度传感器是否准确。
2.转蛋器:选购自动转蛋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孵化效率。
3.温湿度计:选购精准可靠的温湿度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孵化环境。
三、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转蛋:在孵化过程中,要每天进行2-3次的转蛋操作。
转蛋的目的是防止胚胎黏连和促进胚胎发育。
转蛋的方法是轻轻地将蛋翻动180度,但要避免突然猛力。
2.观察发育情况:在孵化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蛋内发育情况。
正常情况下,在孵化10天左右就可以通过透光法观察到胚胎是否有发育迹象。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滴血、变色等,则需要及时处理或淘汰。
3.控制温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温湿度稳定,避免出现大幅度波动。
同时要注意及时加水和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
4.破壳:在小鸡即将破壳出生前,要将孵化器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当提高,以帮助小鸡顺利破壳出生。
同时要注意在小鸡刚出生时不要立即将其取出,应让其在孵化器内逐渐适应环境。
四、小鸡的护理1.保持温暖:小鸡刚出生时需要保持温暖,可以使用灯泡或红外线加热器等设备提供热源。
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2.补充营养:小鸡出生后需要及时喂食和补充水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初期可以使用蛋黄、面粉等混合后制成的软食喂食。
人工培育婴儿孵化工程方案

人工培育婴儿孵化工程方案一、引言人工培育婴儿孵化是一项高科技的医学手术,主要用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庭。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人工培育婴儿孵化的流程以及技术要点,并提出一系列的工程方案,以期提高成功率和保障孩子的健康。
二、人工培育婴儿孵化流程1. 初始评估在进行人工培育婴儿孵化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工作。
包括家庭状况、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状态、生育史等。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了解到需求家庭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孵化方案。
2. 促排卵和取卵对于女性,首先需要通过促排卵药物来帮助卵泡成熟。
然后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法将卵子取出,供人工受精使用。
3. 受精将取出的卵子与男性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然后通过培养的方式,在实验室中培育受精卵,直到形成胚胎。
4. 选取最佳胚胎在实验室中,医生会对培养出的胚胎进行评估,选择出最具发育潜力的胚胎,用于孵化。
5. 胚胎植入对女性进行子宫内膜的预备工作,然后将选出的胚胎植入到女性体内,进行孵化。
6. 妊娠监测进行人工孵化后,需要对女性进行妊娠的监测,确保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7. 分娩如果一切顺利,孩子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出生,然后需要进行后续的监测和护理。
三、技术要点1. 促排卵技术促排卵是人工培育婴儿孵化的第一步,是保障取卵质量和数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促排卵程序和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卵子的质量和数量。
2. 受精技术体外受精是人工孵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精密的实验操作和严格的环境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受精率和胚胎质量。
3. 胚胎评估技术通过显微镜和生化技术,医生可以对培养中的胚胎进行评估,选择出最佳的胚胎用于孵化,这是保证成功率和孩子健康的关键。
4. 孵化和护理技术在孵化过程中,医生需要对孕妇进行细致的护理,保障孩子的健康和母体的安全,这需要医生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护理经验。
四、工程方案1. 提高技术水平培养有经验的医生和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对人工孵化的技术水平和实战经验,包括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国际交流。
家禽生产学题库

《家禽生产学》课程题库第1章绪论(2学时)第2章家禽的生物学(4学时)一、名词解释1)家禽:指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和培育而成、在家养条件下能正常生存繁衍,并能为人类提供肉、蛋等产品的鸟类。
2)跖长:用卡尺测量跖骨上关节到第三趾与第四趾之间的垂直距离。
3)体斜长:用皮尺测量锁骨前上关节到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4)胸骨长:用皮尺测量胸骨前后两端的距离。
5)胸深:用卡尺测量第一胸椎至胸骨前缘间的距离。
二、填空1)现代养禽业的标志是高生产效率和高生产水平。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_良种繁育体系_、饲料工业体系_、禽病防治体系、畜牧工程设施、科学的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体系等六个体系构成。
2) 我国家禽生产业发展的四个时期有自然生存期、转型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发展期3)鸡冠的种类有单冠、豆冠、玫瑰冠、草莓冠、杯冠、羽毛冠。
4)输卵管分为5个部分漏斗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
5)蛋壳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钙60%~75%由饲料供给,其余的由骨中供给,执行这一功能的骨称为髓质骨。
6)蛋形指数是衡量蛋的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蛋的长径与横径的比值。
7)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状况在腹部容积上有相应的反映。
因此,可相对地区分产蛋性能的高低。
对于高产鸡而言,一般胸骨末端与耻骨间距离4 指以上,耻骨间距3 指以上。
8)家禽的梳羽、镰羽、蓑羽是家禽的第二性征。
9)家禽的输尿管末端没有膀胱,直接开口于泄殖腔。
10)母禽的生殖器官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在孵化中期退化,仅左侧发育完善,具有生殖功能。
11)禽类视觉发达,但对颜色的区别能力差,听觉发达,嗅觉能力差,味觉不发达。
12)家禽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都较薄,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肤干燥,仅在尾部有一对尾脂腺。
13)家禽绒羽脱换的顺序:翅→尾→胸腹→头部14)鸡蛋中的蛋白分4层:系带生成层;内稀蛋白;浓蛋白;外稀蛋白。
三、选择题1、我国家禽存栏数与蛋产量居世界第(A )位。
A.一B.二C.三D.四2、下列关于禽类的感觉器官说法不正确的是(D)A.视觉较发达,眼较大,视野较广B.听觉发达,能迅速辨别声音C.嗅觉能力差,味觉不发达D.对颜色的辨别能力较强3、下列关于蛋黄、蛋白、蛋壳膜、和蛋壳的形成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B)A.膨大部、峡部、子宫部、卵巢B.卵巢、膨大部、峡部、子宫部C.峡部、子宫部、卵巢、膨大部D.卵巢、膨大部、子宫部、峡部4、关于气囊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C)A.贮存气体B.增加空气的利用率C.减小浮力D.调节体温5、鸡的抗病力远较猪和牛弱,就其解剖和生理特征而言,其原因之一是(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宜温度
F=C×9/5+32
温度换算:C=(F-32)×5/9
适温范围:95~105℉(35~40.5℃),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
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如24~26℃,立体孵化器最
适温度为37.8℃(100℉),出雏器最适温度为37~37.5℃;若室温不 适宜,孵化温度可变化0.5~1℉。
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的四种胚外膜(即卵黄囊、羊膜、浆膜 或绒毛膜、尿囊),虽然都不形成鸡体的组织和器官,但
是胚胎的营养、排泄、和呼吸主要靠胎膜实现。
(1)、卵黄囊 A 、发育:孵化第 2天开始形成;第 4天卵黄囊血管包围 1/3蛋黄;第 6天,包 围1/2;第 9天,几乎覆盖整个蛋黄表面。卵黄囊以卵黄囊柄与胎儿相连,卵 黄囊上分布着稠密的血管,卵黄囊分泌一种酶可以将蛋黄变成可溶状态,从 而使蛋黄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胚胎吸收利用。孵化第19天,卵黄囊及剩余蛋 黄绝大部分进入腹腔;20天,完全进入腹腔;出壳时,约剩余5g蛋黄(作为 出生雏禽的营养来源); 6~7 日龄时被小肠吸收完毕,仅留一卵黄蒂(小突 起)。 B、作用 营养:卵黄囊内胚层细胞内有消化酶,能液化卵黄。 造血:卵黄囊内壁在孵化初期形成血管内皮层和原始血球。 呼吸:在孵化第6天前给胚胎提供氧气 (CHO分解)。
孵化,整批入孵时既可采用恒温孵化又可采用变温孵化。 (1)、变温孵化:主张根据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孵化室温度和鸡的不
同胚龄,给予不同孵化温度。因为自然孵化都是变温孵化,且不同胚龄
需要不同的发育温度 变温孵化的操作:入孵第一批时,先参考以下施温方案定温,然后根据
胚胎发育情况调整孵化温度(如每隔3天抽验20枚胚蛋)。经过1—2批试
完善;19天后开始肺呼吸,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整个孵化过程中,胚胎需氧气:4~4.5L,排二氧化碳:3~5L。 (6)、维生素
是胚胎发育不可缺少的,主要是A、B2、B12、D3和泛酸等。若含量不足,
极易引起胚胎早死或破壳难而闷死;也是造成残、弱雏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孵化条件
鸡胚母体外的发育,主要依靠外界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转蛋、 卫生等。水禽蛋还需凉蛋。 一、温度 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 得高孵化率和健雏率。
第四章
人工孵化
第一组
第一节 胚胎发育
自然条件下,家禽通常在合适的季节产一定数量的蛋后进行自然孵化, 繁衍后代。绝大多数禽类是雌禽完成孵化工作,有些禽类如鸵鸟、鸽
子是由公禽或公母共同交替完成孵化工作。在抱窝时雌禽一般停止产
蛋。人工孵化就是人为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对家禽的种蛋进行孵化, 从而大大提高家禽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率。
(四)、转蛋(翻蛋)
1、转蛋的作用
A、防止胚胎与内壳膜粘连。蛋黄含脂肪多,比重较轻,总是浮于蛋 的上部,胚胎又位于蛋黄之上,容易与内壳膜接触,长期不动易粘连
致死。
B、使胎儿受热均匀。 C、使胎儿得到运动,保证胎位正常(促进羊膜运动)
2、角度:鸡蛋以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45°为宜,鸭蛋50~55°,鹅
(4)、无机盐代谢 蛋壳含无机盐6.4g(93.7%CaCO3、6.3%Ca3(PO4)3),蛋黄、蛋白含无
机盐0.4g ( 蛋黄含P、Mg、Ca、Fe ,蛋白含S、K、Na、Cl)
胚胎发育前7天主要利用蛋黄、蛋白中的无机盐,10~15天主要利用蛋壳 中的Ca、P。
(5)、气体交换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最初6天靠卵黄囊血循环提供氧气 ; 以后由尿囊绒毛膜血液循环通过蛋壳气孔获得氧气;10天后气体交换才趋
2、高温影响:高温加速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期,但死亡率增加,雏鸡质
量下降。16日龄胚蛋,40.6℃经24小时,孵化率稍有下降;43℃经6小 时孵化率有明显下降,9小时后下降更明显;46.1℃经3小时或48.6℃经1
小时,所有胚胎将全部死亡。。
3、低温影响:低温下,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如 35.5℃时,胚胎大多死于壳内。短时间的降温对孵化效果无不良影响。
各种家禽的孵化期(天)
一、家禽的孵化期
不同的家禽孵化期不同,同种家禽的不同品种孵化期也有差异,
体型越大、蛋越大的家禽孵化期越长。孵化期受品种、蛋的大小、 种蛋保存期、孵化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禽种类
鸡 鸭
孵化期
21 28
家禽种类
火鸡 珍珠鸡
孵化期
27-28 26
鹅
番鸭
30-33
33-35
鸽
鹌鹑
18
首先形成中胚层,再由三个胚层形成雏禽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外胚层:形成皮肤、羽毛、喙、趾、眼、耳、神经系统以及 口腔和泄殖腔的上皮等。
中胚层:形成肌肉、生殖系统、排泄器官、循环系统和结缔
组织等。 内胚层:形成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上皮及内分泌腺体等。
(2)、发育中期(5~14,6~16、7~18):外部器官发育阶段。
蛋55~60°。转蛋时动作要轻、稳、慢 。 3、次数:一般常结合记录温、湿度,每2小时转蛋1次。 相对而言,孵化前、中期转蛋更重要,尤其是第1周。
机器孵化一般到第18天停止转蛋并移盘。近年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提 前停止转蛋并移盘?研究表明第16天停止转蛋并移盘是可行的。因
为孵化12天后,鸡胚自温调节能力已很强,同胚胎贴壳粘连。提前停止转蛋、移 盘,可节省电力和减少孵化机具的磨损,还可充分利用孵化器(周转 快了)。
(五)、凉蛋 是指蛋孵化到一定时间,关闭电热甚至将孵化器门打开,让胚蛋温度 下降的一种孵化操作程序。 1、目的:驱散孵化器内余热,让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有人认 为还可以给予胚胎冷刺激,有利胚胎发育。 2、理由:鸭鹅蛋脂肪含量高于鸡蛋,在孵化中期以后,胚胎脂肪代 谢加强,产热增多,需要散发多余的热量,以防超温,对提高孵化率 有利,时间在15′~60′,温度降到93℉就行了,每昼夜2~3次。 鸡蛋可不必凉蛋,但凉蛋能提高胚胎的生活力。
16-18
二、早期胚胎发育
蛋在输卵管中停留约24-26小时,体温高,受精蛋发育(细胞 分裂),形成内外胚层的原肠胚;受精蛋产出体外后,遇冷, 发育暂停。剖视受精蛋,可见圆盘状的胚盘(中央明,周围 暗)。未受精的蛋呈一不透明的白色圆点,称为胚珠。
三、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分期
(1)、发育早期(鸡1~4,鸭1~5,鹅1~6):内部器官发 育阶段。
入孵14天以前胚胎发育受温度降低的影响较大,15~19天温度短时下降
至34℃还可以提高孵化率;20~21天虽然要求的适宜温度低于1~19天, 但是这两天内的温度下降却会对出雏率有严重影响。
孵化操作中,尤其应防止胚胎发育早期(1~7天)在低温下孵化,出雏期
间(19~21d)要避免高温。
4、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都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
(2)、羊膜 A、发育:羊膜在孵化的第2天即覆盖胚胎的头部并逐渐包围胚胎全身;第4
天在胚胎背上方合并(称羊膜脊)并包围整个胚胎,而后增大并充满液体
(羊水),第5~6天羊水增多,17天开始减少,18~20天大降低至枯萎。羊 膜表面无血管,但有平滑肌,第6天开始有规律收缩,波动羊水。
B、作用:缓冲震动,平衡压力,保护胚胎免受伤害而致畸;保持早期胚胎
2、通风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理论上讲,只要能保证正常的温度和湿度,
机内的通气愈畅越好。一般通风良好,温度低时,湿度就小;通风不良, 空气不流畅,湿度就大;通风过度,则温、湿度都难以保证,并增加能 源消耗。通常通风量以1.8~2.0m3/小时为宜,可根据孵化季节和胚龄调 节进出气孔和风扇的转速,以保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此外,不能忽略孵化室的通风换气;孵化器与天花板应有适当距离,还 应备有排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二)、湿度 1、湿度的作用:防止蛋内水分过度蒸发,引起胚胎与壳膜粘连,初期使
胚胎受热良好,后期有益于胚胎散热和出壳(尤其是水禽)。
H2O+CaCO3→Ca(HCO3)2。蛋内水分的蒸发取决于湿度的大小。 2、适宜的湿度:禽胚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宽,一般为40~70%。立体孵化机
最适湿度是:入孵机50~55%,出雏机65~70%。
水分重新进入蛋白,稀释后经浆羊膜道进入羊膜腔。胚胎开 始含水量达94%,以后逐渐下降,初生雏含水量约80%。
(2)、能量的代谢
蛋内含糖0.5g左右 :75%在蛋白,25%在蛋黄。 蛋内含脂肪6.1g ,99.5%在蛋黄,5%在蛋白 孵化头2天,胎膜尚未形成,早期胚胎通过渗透方式直接利用蛋黄中的葡糖; 7~11天胚胎将脂肪变成糖加以利用;11天后,大量利用脂肪,并开始在胚 内贮存脂肪。总的说来,蛋中脂肪1/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耗掉,2/3贮于雏鸡 体内。 (3)、蛋白质代谢 蛋内含蛋白6.6g: 3.1g在蛋黄,3.5g在蛋白 它是形成胚胎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营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和蛋黄中的 蛋白锐减,而胚体内的色、组、蛋、酪、赖氨基酸等渐增。 在蛋白质代谢中,第一周胚胎主要排泄氨和尿素(占1%和7.6%),第二周 起开始排泄尿酸(占91.4%)
孵,确定适合本机型各阶段的孵化温度。 (2)、恒温孵化:一般要求室温在22~26℃,如果低于此温,应当用暖
气、热风、火炉等供暖,否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室温高于此温
则开窗或机械排风(乃至送入凉风)降温,若降温不理想,则适当降低 孵化温度0.2~0.6℃。
一般将21天分为两段:1~16-19天,37.8℃;17-20~21天,37~37.5℃。
(三)、通风 1、通风对胚胎的意义:气体的正常交换,均温,后期散热。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除最初几天外,都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而且随胚龄增加而加强,后期每昼夜需氧量为初期的110倍以上,一般 要求氧气≥20%;二氧化碳含量0.4~0.5%,不超过1%(新鲜空气含氧气 21%,二氧化碳0.04%),二氧化碳>0.5%,孵化率下降;二氧化碳超过 1.5~2%,孵化率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