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发布《极地船舶指南》
中国船级社(CCS)发布《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2022)

中国船级社(CCS)发布《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2022)
佚名
【期刊名称】《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年(卷),期】2022(55)5
【摘要】近日,中国船级社(CCS)发布了《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2022)。
CCS
表示,自《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2015版颁布以来,国际上对于货物系固的要求
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一直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讨论修订,
并在海安会(MSC)第102次会议上批准了一系列通函与决议,对货物系固手册的编
制带来新的要求。
为此,CCS对新要求开展了研究,在原指南的基础上,编制了《货物系固手册编制指南》(2022),新版指南已于2022年9月1日生效。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
【相关文献】
1.中国船级社发布《极地水域操作手册编制指南》
2.《内河包装运输危险货物积载和系固手册编制指南》简介
3.中国船级社(CCS)发布《锂电池冷藏集装箱检验指南》(2022)
4.中国船级社(CCS)发布《在役海底管道系统检验指南》2022版
5.中国船
级社(CCS)发布《船舶与海上设施数字孪生系统指南》(202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极地船舶指南

中 中国船级社 社 20 016 年 3 月
引
言
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最寒冷区域,因常年冰雪覆盖、气候恶劣而沉寂。近 20 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海冰覆盖范围逐渐缩小,夏季出现可常 规通航开敞水域,因北极航道比传统的亚欧和亚美航线缩短 40%航程,其航运利益引人注 目。另一方面,北极地区蕴含着丰富油气和矿产资源,其中探明的油储量占世界储量 13%, 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量 30%,北极正迎来自然资源开发的时代。在南极地区,由于地理位 置和法律上完全不同于北极地区,在南极条约保护下,尽管除南极科考目的外,尚无商业航 运前景,但南极观光活动每年以 10%~15%速度上升。进入 21 世纪,极地地区吸引着国际 社会的目光,寻求参与北极未来开发的机遇,促进北极航运预期增长。 极地水域地理位置独特, 环境条件特殊, 船舶在极地水域航行时, 因冰和/或寒冷气候, 以及其他不可低估的条件,存在附加风险。航行危险不仅是“船-冰”碰撞影响船体结构强 度,而且是寒冷气候可能导致船舶稳性减弱、引起管路冰冻、航行设备失效和船员执行力下 降,所有这些降低船舶的安全。 为尽最大努力减少和消除极地水域重大人命安全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实现安全、 可持 续的极地(北极)航运发展,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了《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 , 并分别通过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SOLAS) 新增的第 XIV 章 “极地航行船舶安全措施” 和《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MAR17 年 1 月 1 日实施,适用于所有极地水域操作的客船和 500 总吨及以上船舶(以下简称“极地船舶” ) 。 极地规则主要目的是保护极地地区脆 弱的生态环境,尽最大可能免受日益增长 的极地航运活动的影响,以降事故促环保 为原则,采用风险方法,针对极地水域特 殊风险,提供了覆盖极地船舶构造、设备、 操作、培训、搜救、环保等所有方面的目 标和功能要求,以补充现有 IMO 公约规则 要求。所有北极地区港口的船舶、穿越北 极航行的船舶、以及在南极区域航行的船 舶将受极地规则约束。 CCS 已颁布了船舶冰区加强和船舶防寒 的规范要求,构成完整的船舶规范体系,但 具体船舶设计方案和操作程序要求则取决于 船东的实际需求。极地船舶存在极地水域冬 季严寒季节航行、偶尔在寒冷环境航行、以 及极地水域夏季航行等不同操作模式,其设 计需要基于经济方法予以评审确定。本指南 旨在为实施 CCS 冰级规范和防寒规范、IMO 《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提供技术指 导。 北极水域区域 南极地理区域
极地航行的相关规则及最新进展_李永鹏

2010 年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 DE) 第 54 次 会议开始制订《极地规则》,会议就有关的政策性问 题取得原则共识,规则结构基本确定,但技术细节 仍有分歧。规则架构主要包含认证、设计、设备与 系统、操作、环境保护、配员与培训等几大块内容。
2011 年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 DE) 第 55 次 会议对与《极地规则》制定相关的风险识别、规则 草案、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审议,对规则草案从 框架和结 构、冰 级 和 冰 区 证 书、最 大 主 机 功 率 要 求、极地船舶救生设备要求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环 境保护涉及极地地理边界划分、环境保护要求、极 地水域航运监视等方面。
2 保证极地航行船舶安全的规则综述 面对错综 复 杂 的 极 地 航 行 环 境,在 极 地 航 行 的船舶,不仅 在 船 体 结 构 和 机 械 装 置 方 面 需 要 额 外加强,而且 在 船 员 配 备、船 舶 操 作、环 境 保 护 等 方面需要额外增强。 目前,《联 合 国 海 洋 法 公 约》、《MARPOL 公 约》、《SOLAS 公约》、《STCW 公约》构成了船舶在 极地航行 时 需 要 遵 守 的 主 要 文 件 框 架。 《联 合 国 海洋法公约》的相关内容界定了各个国家使用极 地海洋空间的权力和义务; 《SOLAS 公约》的相关 内容 规 定 了 船 舶 在 极 地 航 行 的 安 全 要 求。 《MARPOL 公约》在附则 I、附则 II 以及附则 V 中 则强制性要求船舶在南极区域必须做到零排放, 且 2011 年 8 月 1 日 以 后 禁 止 携 带 和 使 用 重 油; 《STCW 公约》相关内容则给极地航行船员培训提 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除此以外,《芬兰 - 瑞 典 冰 级 规 则》、IMO 的 《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IACS 的《极地船级 要求》,则对 冰 区 航 行 的 船 舶 提 出 了 结 构、技 术 和 航行方面的具体要求。 2. 1 《芬兰 - 瑞典冰级规则》 冰区加强附加标志有 4 个,最早来源于《芬兰 - 瑞典冰级规则》。芬兰和瑞典政府在上世纪 30 年代颁布这一规则,将船舶分为 4 个冰级: B1 * 、 B1 、B2 、B3 ,对 于 不 同 冰 级,提 出 了 不 同 的 技 术 要 求,包 括 外 板、甲 板、舷 侧 骨 架、首 尾 结 构 和 拖 带、
36000 DWT高冰级多用途船结构设计

第2期(总第160期)2020年12月船舶设计通讯JOURNAL OF SHIP DESIGNNo.2(Serial N o.160)December202036000DWT高冰级多用途船结构设计唐明非1,麻翠荣1,许汀2(1.上海船舶研究设计),上海201203;2.法国船级社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上海200011)[摘要]36000DWT高冰级多用途船是在同型船基础的上升级换代产品,入CCS船级,满足(芬兰-瑞典冰级规则》IA冰级,等效满足于CCS B1冰级以及极地PC7冰级要求&冬季航行北欧波罗的海水域,夏季可航行于新开通的北极航线&围绕IA级冰区加强,考虑加强结构的有效性和建造施工的便利性,重点阐述冰带区域分、冰区舷侧骨架布置和脈部冰刀设计等,同规范变化对内底板厚度和艄部抨击结构加强的影响。
[关键词]高冰级;冰区加强;脈冰刀;艄部拍击;内底板加强[中图分类号]U674.21[文献标志码]A[9章编号]1001-4624(2020)02-0062-06Structural Strength Design of the36000DWTHigh Ice Classed Multi-Purpose VesselTANG Mingfei1,MA Cuirong1,XU Ting2(1.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201203,China;2.Bureau Veritas,Shanghai200122,China)Abstract:The36000DWT high ice classed multi-purpose vessel is an up-to-date product upgraded from prototype of same ship type.This vessel is classified by CCS and complies with the Finnish-Swedish Ice Class Rules2010for IA ice class,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CCS B1ice class and PC7of the polar code requirements.The voyage capability of the vessel includes the Baltic area of northern Europe in winter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Arctic route in summer.In discussion of the IA ice class strengthening,with considerations of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convenience of construction,an effort was made in elabor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the ice-strengthening area,the arrangement of side frames and the design of the stern ice knife.The impact of the rule upgrading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inner bottom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bow impact area was discussed as well.Key words:high ice class;ice class strengthening;stern ice-knife;bow impact;tank top strengthening0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夏季出现可常规通航的开水域,北极航线的开通大幅度欧航线的,航的目。
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

背景
新增SOLAS公约第XIV章"SAFETY MEASURES FOR SHIPS OPERATING IN POLAR WATERS" ,明确自2017.1.1起强制实施《极地 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适用于所有客船和总 吨≥500货船。
CCS 上海规范研究所
XX,SOLAS第 XIV章修正案(MSC.386(94))
主要内容
说明本章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极地规则,以及主要 内容简介;
明确极地规则的适用范围,应按下列时间追溯满 足极地规则的要求:
对K<2017.1.1的船舶,不迟于2018.1.1之后的 首次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满足极地规则部分要求;
对K>=2017.1.1的船舶,满足极地规则的所有设 计和操作要求。
明确适用本章的船舶要求。 明确替代设计和布置的要求。
CCS 上海规范研究所
XX,SOLAS第 XIV章修正案(MSC.386(94))
实施
各类船舶应按上述时间满足极地规则的要求。
CCS 上海规范研究所
XX,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 (MSC.385(94))
背景
新增《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2017.1.1 生效,适用于所有客船和总吨≥500货船。
应按下列时间追溯满足极地规则的要求: 对K<2017.1.1的船舶,不迟于2018.1.1之后的首
次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满足极地规则部分要求; 对K>=2017.1.1的船舶,满足极地规则的所有设
CCS 上海规范研究所
XX,极地水域营运船舶国际规则 (MSC.385(94))
实施
各类船舶应按上述时间满足极地规则的要求。
MSC.385(94)极地规则中文

海安会MSC.385(94)决议(2014年11月21日通过)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极地规则)海上安全委员会,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28(b)条关于本委员会的职能,认识到由于对极地营运船舶及其系统和操作的额外要求超出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和其他有约束力的相关IMO文件的现有要求,因而有必要为这些船舶规定一个强制性框架,注意到MSC.386(94)决议通过的公约新的第XIV章,还注意到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其第67届会议上,批准在其第68届会议上通过《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极地规则)的引言(因其与环境保护相关),以及II-A和II-B部分,并还将审议通过《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相关修正案,在其第94届会议上审议了《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草案,1. 通过极地规则引言与安全相关的规定,以及I-A和I-B部分全文,其文本载于本决议附件;2. 同意有关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极地规则引言修正案应与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协商通过;3.提请本公约缔约国政府注意,极地规则将于2017年1月1日公约新的第XIV章生效后生效;4. 还提请各缔约国政府考虑对极地规则未包括的在极地水域营运的船舶尽可能自愿应用极地规则;5. 要求本组织秘书长按公约第VIII(b)(v)条规定,将核准无误的本决议及其附件中的极地规则文本的副本分发给所有本公约缔约国政府;6. 还要求本组织秘书长将本决议及其附件中的规则文本的副本分发给非SOLAS公约缔约国的本组织成员;7. 进一步要求秘书长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通过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后编制极地规则的综合文本。
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极地规则)目录引言1 目的2 定义3 危险源4 本规则结构5 南极区域和北极水域图示I-A部分安全措施第1章通则1.1本部分结构1.2定义1.3证书和检验1.4性能标准1.5操作评估第2章极地水域操作手册(PWOM)2.1目的2.2功能要求2.3规定要求第3章船舶结构3.1目的3.2功能要求3.3规定要求第4章分舱和稳性4.1目的4.2功能要求4.3规定要求第5章水密完整性和风雨密完整性5.1目的5.2功能要求5.3规定要求第6章机械设备6.1目的6.2功能要求6.3规定要求第7章消防安全/保护7.1目的7.2功能要求7.3规定要求第8章救生设备与布置8.1目的8.2功能要求8.3规定要求第9章航行安全9.1目的9.2功能要求9.3规定要求第10章通信10.1目的10.2功能要求10.3规定要求第11章航次计划11.1目的11.2功能要求11.3规定要求第12章配员和培训12.1目的12.2功能要求12.3规定要求I-B部分与引言和I-A部分规定有关的补充导则1 引言第2部分(定义)补充导则2 第1章(通则)补充导则3 第2章(极地水域操作手册(PWOM))补充导则3.1 极地水域操作手册内容的建议案3.2 破冰船协助下的航行导则3.3 应急计划制定导则4 第3章(船舶结构)补充导则5 第4章(分舱和稳性)补充导则6 第5章(水密完整性和风雨密完整性)补充导则7 第6章(机械设备)补充导则8 第7章(消防安全/保护)补充导则9 第8章(救生设备与布置)补充导则9.1 个人救生属具示例9.2 群体救生属具示例10 第9章(航行安全)补充导则11 第10章(通信)补充导则12 第11章(航次计划)补充导则II-A部分防污染措施第1章防止油类污染1.1操作要求1.2结构要求第2章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2.1操作要求第3章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第4章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4.1定义4.2操作要求第5章防止船舶垃圾污染5.1定义5.2操作要求II-B部分II-A部分补充导则1第1章补充导则MSC 94/21/Add.1 2第2章补充导则3第5章补充导则4其他环境公约和指南补充导则1为增强船舶操作的安全性并减少对偏远、脆弱和潜在恶劣的极地水域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制定《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作为现有IMO文件的补充。
船舶极地操作手册

船舶极地操作手册一、引言在极地地区,船舶操作面临着极端环境的挑战。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操作效率,船舶极地操作手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船舶极地操作手册的重要性、内容和编写要点。
二、船舶极地操作手册的重要性船舶极地操作手册是一本基于船舶特点和极地环境的指南。
它对于确保船舶操作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安全操作和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2.1 安全性极地地区的船舶操作涉及到极端气候、冰潜水等风险。
船舶极地操作手册提供了操作人员需要了解的安全操作流程、防范措施和迎接突发状况时的紧急应对措施。
2.2 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船舶操作应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船舶极地操作手册包括了对燃料使用、废水和废弃物处理、动物保护等相关的准则和要求,以确保船舶操作在最小程度上对环境造成影响。
2.3 提高操作效率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意味着操作人员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知识。
船舶极地操作手册提供了操作人员所需的操作流程、装备使用指南以及技术要求,以帮助提高操作效率并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船舶极地操作手册的内容船舶极地操作手册应该包含以下内容:3.1. 极地环境概述这一部分应该对极地地区的气候、海况、冰情等环境特点进行概述。
操作人员需要了解操作环境的特点和挑战,以制定相应的措施。
3.2. 船舶装备和技术要求针对极地环境的要求,列出船舶所需的特殊装备和技术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冰船级别、船体加固、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等。
3.3. 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介绍船舶在极地环境下的安全操作流程和规定。
涵盖航行、锚泊、装卸货、进出冰区等操作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3.4. 应急措施和救援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对于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船舶极地操作手册应该包括应对火灾、漏油、碰撞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并列出救援机构和沿海救援资源。
3.5. 环境保护准则船舶在极地地区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准则,包括减少排放、垃圾处理、动物保护等。
《极地航行准则》

《极地航行准则》北极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北极,是全球的北极。
北极航道尽管受制于几个主要北极国家的管辖,但其法律地位不是在成为国际海峡的路上,就是已具备国际海峡的标准。
北极航道的治理不单单是某一区域某一方面的治理,而是跨区域甚至是全球性,涉及到环境保护、航行安全、经济、商业、军事、政治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整体性治理。
任何一个国家单凭一己之力管理和控制北极航道的做法既不符合北极事务全球性的特质,也与全球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不相匹配。
在此背景下,全球层面专门性、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极地航行准则》应运而生。
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被视为现今国际社会对北极航道法律地位达成的初步共识,这一共识推动着北极航道在不远的未来完全成为国际海峡的愿景成真。
一、《极地航行准则》的制定过程《极地航行准则》的出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关在极地水域建造和设计船舶的国内规则就开始相继出现。
国内规则的纷乱复杂导致国家、企业、船级社协会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混乱。
于是,90年代开始,国际层面统一的极地规则发展起来,但直到2002年,IMO才通过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北极冰覆盖水域船舶航行指南》(以下简称《北极指南》)。
《北极指南》旨在补充《海上人命安全国际公约》(SOLAS)现有的规范要求,以应对北极冰覆盖水域的气候变化,提出了海洋安全和防治污染的额外要求。
由于《北极指南》仅适用于北极地区而非南极地区,2009年又制定了同样不具有约束力的《极地水域船舶航行指南》(以下简称《极地指南》)。
《极地指南》的宗旨与《北极指南》相同,不同的是《极地指南》是对《海上人命安全国际公约》与《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MARPOL)二者的补充规定,且可适用于南极地区。
鉴于两个航行指南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国际社会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统一极地航行规则的需求仍然存在。
2010年,受到来自丹麦、挪威、美国和英国的倡议,IMO启动了由其分委员会制定具有强制力的极地准则的议事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ABS.ABS Rules For Building A nd Cla ssi ng Steel
氢气释放量=0.25(m1)x1x50(Ah)x96=1 200 ml/d,
Vessels[S].2014.
或 1.2 vd。而充电功率为 0.2 kW 的铅酸蓄 也==2o0 [6]中国船级}土.钢羼 锄合入级规范【s】.2014.
I学术交流 ·其他
J Academ ic I search
或密封型铅酸蓄电池 ,与传统的铅酸型蓄电池相比, 进行隔离布置 。
这两者都属于低氢释放型蓄电池 ,即在使用过程中
可以免维护,不用添加电解液,充电过程中只会产 5 结论
生极 !>量的氢气到环境中,不会影响到其他电气设
本文通过对 DP3钻井船 UPS系统的研究分析 ,
或中型 (充电功率在 0.2kw ̄2kW 之间 )的蓄电池 算和 UP S蓄电池氢气释放量计算 ,对 DP3钻井船
可作为中型或小型蓄电池的要求进行布置和安装_4]。 的 U P S系统设计做了全面剖析和设计说明 ,为同类
氢气释放量计算依据是以充电功率 0.2 kW 的 型海洋工程项 目U P S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4.1 氢气释放量计算公式
[2]IMCA M1 78 FMEA Management Gtf ide[S].2005.
氢气释放量=0.25(m1)x天X蓄电池容量(Ah)x蓄 [3]IEEE Recommended Pract ice for Sizmg Lead-Acid
电池总数量
Baker ies for StationaryApplications[S].2003.
备或人员的安全 。
结合 DP3的相关技术要求,对 DP3类型钻井船的
在 ABS MODU规范的定义中 ,低氢释放型蓄 UPS设计进行汇总整理 ,内奋 函盖了 U P S设计方法 、
电池的充电机功率达到大型 (充电功率大于 2 kW ) U P S设计分类、UPS容量计算、U P S蓄电池容量计
蓄电池氢气释]i嬗 比普通铅酸蓄电池低 1 500倍多 , [8]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船舶设计手实用手册 电气
证明其满足 ABS规范相关技术要求 ,可以将此蓄电
分册[M].北京:国防卫业出版社,2013.
池布置在常规电气设备间的蓄电池柜中 ,而不需要
CCS发布 《极地船舶指南 》
极地水域地 哩位置j虫特 ,环境条1牛特殊 ,船帕在极地水域自 亍日寸,因冰和威 寒冷 暌,以及其ff 呵 低
4.2 氢气释放量计算举例
[4]ABS.ABS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 ng Mobile
以某 DP3钻井船7kVAUP S,蓄电 戗彗萎为 50Ah,
OfshoreDrillingUnits[S].2014.
蓄电池总数量为 96个的阀控铅酸蓄电池为例 。
普通铅酸蓄电池每天的氢气释放量为标准 ,与阀控
型或密封型蓄电池正常充电时氢气释放量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其氢气释放量数值必须小于 0.2 kW 普i 合酸蓄电 [1]IMO.IMO Guidelines for Vessels with Dynamic
池的释放量 。
Positioning[S].1994.
W/135 V=I.5 A/h。氢气释放量=0.458(m1)xlx1.5x120 [7]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编委会.海洋石油工程设计
= 82.44 L/hx24=l 978 L/d。
指南 第三册 海 羊石油工程电气、仪控 、i 言设计[M]
综上计算 ,可以对比得出阀控铅酸型或密封型
北京: 由工业出版社,、水碰撞影响船 吉构强受,寒冷 l 英可能导至女j9翻白稳
性减弱、引起管路冰冻 、航行设备失效和船员执行力下降等 。 CCS已颁布了船舶冰区加强和船舶防寒的规范要求 ,构成完整的船舶规范体系 。本次 《极±也舟翻白指南 》
旨在为实施 CCS冰级规范和防寒规范、IMO《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 》提供技术指导 ,保障极地航行船
舶安全 。主要内容包括 :检验与发证 ;船体结构与设备 ;船舶稳性;机电设备 ;安全设备;极地水域操作。
CCS官网上该规范的参考内容 ,最终版本以 CCS正式出版物为准 。
(来源 :中国船圾社 )
201 6/2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