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一、习作要求:《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1.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重点:能四、应理顺的问题: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转换视角看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再从这种“东西”的角度来发现和描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1.怎样确定“变什么”?2.确定变什么后,怎样确定“写什么”?3.以第几人称写?4.怎样展开想象写经历?五、学习过程:(一)确定“变什么”说到“变形”,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但“变什么”却是有讲究的。
确定“变什么”非常关键,选择的要点是“熟悉”和“兴趣”。
1.选取熟悉的事物。
小鱼、小甲虫、花草、小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选取这些,我们就能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很顺利地想象它们的生活场景,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这样的想象才会合理,才会可信。
2.选取感兴趣的事物有的同学喜欢花草,有的同学喜欢小动物,有的同学喜欢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加生动,让我们在充满激情中开始这次特别的写作之旅,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习作获得成功。
3.可选事物变植物(野菊花、吊兰、蟹爪兰)植物的生长变化,从植物的角度看世界变动物(猫、狗、鹦鹉、青蛙)动物的生活情景,从动物的角度谈所见所感变自然现象(风、雨、云)形成及变化后眼中的世界变其他物体(路灯、蜡烛、粉笔)样子、变化后经历的故事(二)确定“写什么”抓住“想象”“经历”,确定“写什么”(经历)例如: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习作:变形记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习作:变形记说课稿一、说教材“变形记”为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此次习作又给了学生一次想象的机会。
如果你有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更提出了习作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者自己拟一个有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2.展开想象,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并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
教学难点: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辩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五六年级开始一定的发展。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小学生的天赋,关于想象作文,孩子们并不陌生,从小学中段开始,教材都有关于学生想象与表达的训练。
三年级要求学生尝试着编童话或续编故事,四年级侧重于“故事新编”,五年级要求根据情境编故事。
而本次习作较之前的想象作文又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转变自己的视角,将自己“变形”为一种事物,运用“想开去”策略,以第一人称来表达变形后奇妙的经历。
五、说教法学法高年段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同时也要充分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这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变形记》人教部编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融入个人独特见解,发展个性表达。
3.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合理的篇章结构,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4.培养合作精神,通过互评互改活动,提高学生倾听、理解、评价和反馈他人作品的能力。
2.写作指导:如何运用想象力,构思一篇有趣的变形故事。
3.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篇以自己或身边事物为主角的变形记作文。
4.互评互改:学生相互评价、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习作:变形记》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深入讨论。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时可能过于开放,导致学生们的思考有些偏离主题。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提问时更加精准,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写作实践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评价和修改作文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给出的评价和建议较为泛泛。为了提高评价的质量,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清单,让学生们能够更明确地了解评价的方向和要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习作:变形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或者身边的事物突然发生了变化?”比如,你的书包变成了一个神奇的背包,可以带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变形记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习作《变形记》教案(特级教师)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提炼写作题目、构思与语言的技巧。
2.通过欣赏、评析,能够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使故事一波三折,更加吸引人,并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教学过程】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变”之灵感教师以杂志主编征稿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入写作主题。
课件出示:征稿通知——所有热爱写作的小朋友,都可以参加。
本期主题:想象的世界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二、借编辑审稿视角,寻写“变”支架1、对比中评析,体悟文章题眼的魅力课件出示:《我是地球》《地球自述》对比你最喜欢哪个题目?谈谈理由。
总结提升——题目新颖,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2、角色转换:你想不想变形?想变成什么?(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读懂提示和要求:可以变形成什么:小到一只蚂蚁、一粒石子,大到一头大象、一个地球;也许是动物,也许是植物,又或许是某个其它物体……(3)给故事起有趣的题目,写在学习任务单上。
3.情境中改编,提升文章构思的创意(1)以投稿中一篇《我是一只幸福的蚂蚁》为例,分析它的故事经历,为它的思维导图增添关键情节,让故事一波三折。
学生讨论——提出建议——视频激发灵感——小组改编,增添情节(2)为自己的创作构思情节图,并进行分享。
(3)开始在学习任务三上进行文章创作。
三、例文引路,赏“变”之精彩1、欣赏写好的部分内容2、回到编辑审稿第三关,指导如何把语言写生动、有趣。
出示审稿中的例文,3、学生总结发现:“变形”带来的变化以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发现、总结。
4、名篇指路:我饮着朝霞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精选合集)第一篇: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习作:变形记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变形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
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
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变形记》教案

习作变形记教学目标1.通过口头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乐于表达、倾听的能力。
2.围绕变形后的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5.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6.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积累、感受,再尽情表达,最后尝试写作。
7.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情感。
重点想象自己变形后的情景,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难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想象类作文,并做好摘录笔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1.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感受“变”的神奇。
(1)师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大师。
(课件出示:卡通人物)2.板书:变形记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1.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2.同学们,刚才孙悟空给我们全班都施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
课件出示:3.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或物。
你为什么想要变成它(他/她)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教师小结。
瞧,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地想,快乐地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三、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1.同学们,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有魔法的仙女,我用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点,看,变了,变了,大家快看自己都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动画设计,飞出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2.快看看,变成蝴蝶的你们身上都有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看屏幕,将自己变成蝴蝶的样子说具体,语言优美生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理解“变形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想象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4.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1. 故事的基本内容及其含义。
2. 如何用想象力和想象能力来写作。
3. 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变形记》这篇小说。
2. 学生的阅读笔记。
3. 认真编写的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师故事老师介绍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它可以让我们发现尽管这个世界很大,但我们要学会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
二、小说读后感的介绍让学生回忆起他们读过的小说和故事,并用一些言语对小说进行描述。
然后,让他们对小说《变形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变形记》老师请学生自己阅读小说,并让他们阅读笔记。
在完成阅读后,与学生讨论他们的阅读笔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四、图像展示老师展示一些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
这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想象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五、小组讨论与撰写作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和符号,并撰写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和评论的文章。
这有助于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体验文学作品的价值。
六、总结最后,让学生通过分享学习经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关于小说的阅读和写作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想象能力来写作,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让学生学会保持谦虚的态度,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详细、更有价值的教学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交流习作,请同学提意见。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分钟
一、完成习作,自我评价。
1.出示自评标准,自评等级。
【出示课件5】
(1)自评(一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今日之星”栏目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可以取长补短,长期坚持,能促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
1.【出示课件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村落》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出示课件4】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会怎样生活?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生活?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出示课件6】
(1)叙述是否具体生动,合情合理。
(2)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3)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2)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2.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
二、交换习作,相互评改
1.四人一组,自由组合,相互交换习作、评改。
课题
变形记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
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
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出示课件2】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2.学生交流合作,确定题目写作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分钟
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
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
三、及时鼓励,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变成另外的东西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5.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
6.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2—3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学生自我评价是按照标准自我评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学生按照修改要求相互修改作文,既可以为同学提出修改建议,帮助同学提高作文水平,又可以使自己学到同学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自定题目,独立作文
1.可以从课本上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题目。
2.学生作文。
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入新课。
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文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