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定位主治及各论治疗

针灸穴位定位主治及各论治疗
针灸穴位定位主治及各论治疗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一、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经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

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尺泽(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1.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

病证;

2.肘臂挛痛;

3.急性吐泻;

4.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孔最(LU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1.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

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

疾患。

太渊:无脉症。

鱼际:小儿疳积;掌中热。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经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尽,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1.商阳(LI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2.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2.合谷(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1.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鼻衄、口眼歪

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

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

汗;

3.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6.曲池(LI11)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

6.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7.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8.肩髃(LI15}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

2.瘾疹。

10.迎香(LI20)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

1.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2.胆道蛔虫症。

三、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连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上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地仓(ST4)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下关(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1.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

面口病证;

2.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

1.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13.梁丘(ST34)郄穴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

1.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

2.乳痈、乳痛等乳疾。

14.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

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

痢疾等胃肠病证;

2.下肢痿痹证;

3.癫狂等心神病;

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16.条口(ST38)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18.丰隆(ST40)络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l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1.头痛、眩晕;癞狂;

2.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3.腹胀、便秘;

4.下肢痿痹。

20.内庭(ST44】荥穴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1.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

2.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

3.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四、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胜,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

腹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络,二十一穴太阴脾

3.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当第l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1.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肠腑

病证;

2.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4.三阴交(SP6)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

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难产、阴挺、不孕

等妇产科病证;

3.遗精、阳痿、遗尿、水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

患;

4.失眠、多梦、高血压、中风;

5.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5.地机(SP8)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

1.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2.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

3.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6.阴陵泉(SP9)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主治】

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2.膝痛。

7.血海(SPl0)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月经病;

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五、手少阴心经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遂,神门少府少冲循

通里(HT5)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l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

1.心悸、怔忡等心病;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神门(HT7)原穴;输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高血压;胸胁痛。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经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手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守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天宗(SI11)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l/3折点处取穴。

【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听宫【Sll9)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处

大杼夹脊第一行,风门肺俞厥阴俞

心督膈俞聚一行,肝胆脾胃三焦肾

气大关小到膀胱,中履白环仔细量

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踝当

会阳阴尾骨外取,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外,委中腘纹合膀胱

经脉至腘复上背,附分夹脊第二行

魄户膏肓神堂走,議浠膈关魂门九

阳纲意舍乃为仓,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扬,小腿合阳承筋乡

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

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趾旁

天柱(BLl0)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O.5寸,旁开l.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1.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

2.鼻塞;

3.癫狂痫;

4.热病。

肺俞(BLl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稚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1.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疾;

2.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病证。

膈俞(BLl7)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

1.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

2.贫血;

3.瘾疹、皮肤瘙痒;

4.潮热、盗汗。

大肠俞(BL25)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

1.腰腿痛;

2.腹痛、腹胀、肠呜、泄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次髎(BL32)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

线之间。

【主治】

1.月经不调、带下、痛经等妇科病证;

2.小便不利;

3.遗精、阳痿、疝气;

4.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

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秩边(BL54)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1.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小便不利;

3.便秘、痔疾;

4.阴痛。

承山(BL57)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之间中点。

【主治】

1.腿痛拘急、疼痛;

2.痔疾。

.昆仑(BL60)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1.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

2.癫痫;

3.滞产。

申脉(BL62)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1.头痛、眩晕;

2.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

3.腰腿酸痛。八、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接

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

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涌泉(KⅠ1)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主治】

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痛等急症及神志疾患;

2.头痛、头晕、目眩、失眠;

3.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

4.大便难、小便不利;

5.奔豚气;

6.足心热。

太溪(KⅠ3)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1.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

2.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

3.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

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5.月经不调;

6.腰脊痛,下肢厥冷。

照海(KⅠ6)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复溜经穴

【定位】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方。【主治】

1.水肿、汗证等津液输布失常疾患;

2.腹泻、腹胀等胃肠疾患;

肓俞【定位】脐旁0.5寸。【主治】

1.月经不调;

2.疝气

九、手厥阴心包经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循

内关(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1.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

3.中风;

4.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5.眩晕症;

6.肘臂挛痛。

大陵(PC7)原穴;输穴

【定位】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胁满痛;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臂肘挛痛。

中冲{PC9)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十、手少阳三焦经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耳门乡

和髎旁接丝竹空,三焦经穴此推详

外关(SJ5)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1.热病;

2.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

证;

3.瘰疬;

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支沟(SJ6)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暗;瘰疬;胁肋痛;热病。

翳风(SJl7)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1.耳鸣、耳聋等耳疾;

2.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

病证;

3.瘰疬。

十一、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頷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谷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凤池肩井渊液部,辄筋日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霄

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与地五会

俠溪窍阴四趾端。

风池(GB20)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

1.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等内风所致的病证;

2.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

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3.颈项强痛。

环跳(GB30)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l/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风疹。

阳陵泉(GB34)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

病证;

2.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

患;

3.小儿惊风。

悬钟(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足临泣(GB41)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肿痛等痛证;月经不调、乳痈;瘰疬。

侠溪

十二、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十四穴,大敦行间太冲看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行间(LR2)荥穴

【定位】足背,当第l、2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病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阴中痛、疝气;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胸胁满痛。

太冲(LR3)输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l、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眼歪斜、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遗尿、癃闭;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期门(LRl4)肝之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证;奔豚气;乳痈。

任脉

气海(RN6)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神阙(RN8)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水肿、小便不利。

膻中(RNl7)心包之募;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乳少、乳痈、乳癖等乳部疾患。

督脉

腰阳关(DU3)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门(DU4)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小腹冷痛、腹泻。

大椎(DUl4)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发热恶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定位】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暴暗、舌缓不语;癫狂痫、癔病等神志病证;头痛、颈项强痛。

风府(DUl6)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l寸。

【主治】中风、癫狂痫、癔病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

等内、外风证。

百会(DU20)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狂痫汪、癔病等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胃下垂等气不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素髎(DU25)

【定位】鼻尖正中。

【主治】昏厥、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鼻塞、鼻衄、鼻渊等鼻病。

水沟(DU26)

【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癔病、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鼻塞、鼻衄、面肿、口眼歪斜、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闪挫腰痛。

奇穴

四神聪(EX-HNl)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狂乱;目疾。

印堂(EX-HN3)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痴呆、痫证、失眠、健忘;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定喘(EX-B1)

【定位】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

夹脊(EX-B2)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l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患;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患;腰部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患。

胃脘下俞(EX-B3)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

腰眼(EX-B7)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

十宣(EX-UEll)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昏迷,晕厥;高热,中暑;癫痫,癔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

外劳宫(落枕穴)(EX-UE8)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手臂肿痛;脐风。

阑尾(EX-LE7)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l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各论配穴

1,

(督脉、手太阴、足少阳)

2,(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3,(1)阳明:(内庭,印堂,合谷,攒竹)

4,(2)少阳:(率谷,足临泣,外关)

5,(3)太阳:(申脉,后溪,天柱)

6,(4)厥阴:(内关,太冲,四神聪)

7,(5)风寒:风门

8,(6)风热:(大椎,曲池)

9,(7)风湿:阴陵泉

10,2

(督脉、足阳明、足少阳。)11,【实证】(百会,风池,头维)

12,(1)肝阳:(太冲,太溪,侠溪)

13,(2)痰浊:(阴陵泉,太阳,丰隆)

14,(3)血瘀:(膈俞,内关,血海)

15,【虚证】(百会,风池,足三里)

16,(1)血虚:(肝俞,脾俞,三阴交)

17,(2)肾虚:(肾俞,太溪,悬钟)

18,

3(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

19,(肩井,悬钟,外劳宫,后溪)

20,(1)风寒:(合谷,风池)

21,(2)气血瘀:内关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22, (3)肩痛:(外关,肩髃) 23, (4)背痛:(肩外俞,天宗) 24,

(手三阳) (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1)肩前部---手阳明:合谷 (2)肩后部---手太阳:后溪 (3)肩外侧---手少阳:外关 (4)外邪:(风池,合谷) (5)气血瘀:(内关,膈俞) (6)气血虚:(足三里,气海) 5,腰痛:(阿是穴为主) (阿是穴,委中,大肠俞,) (1)寒湿:腰阳关 (2)瘀血:膈俞

(3)肾虚:肾俞,命门,志室) (4)足太阳证:申脉 (5)督脉病证:后溪 6,痹证:(阿是穴、局部经) (1)行痹:(膈俞,血海) (2)痛痹:(肾俞,关元) (3)着痹:(足三里,阴陵泉) (4)热痹:(大椎,曲池)

7,中风【中经络】:(督脉、手厥阴、足太阴) (水沟,内关,极泉,尺泽,三阴交,委中) (1)肝阳:(太冲,太溪) (2)风痰:(丰隆,合谷) (3)痰热:(曲池,内庭,丰隆) (4)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5)阴虚:(太溪,风池) (6)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 (7)下肢不遂:(阳陵,环跳) (8)头晕:(天柱,风池,完骨) (9)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便秘:(见便秘)

(11)复视:(球后,风池,睛明,天柱) (12)尿失禁:(关元,曲骨,中极) 【中脏腑】:(督脉、手厥阴) (内关,水沟)

(1)闭证:(合谷,十二井,太冲) (2)脱证: (

神阙,气海) 8【实证】:(督脉、手足厥阴、足少阳) (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1)肝阳:(太溪,行间,侠溪) (2)痰湿:(头维,中脘,阴陵,丰隆) 【虚证】:(督脉、足少阳、背俞穴)

(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 (1)气血虚:(脾俞,胃俞,气海) (2)肾虚:

(三阴交,太溪,悬钟) 9

(攒竹,四白,颊车,阳白,鱼腰,昆仑,地仓,颧髎) (1)风寒:风池 (2)风热:曲池 (3)恢复期:足三里 (4)人中沟歪斜:水沟 (5)鼻唇沟浅:迎香

10(督脉、八脉交会穴、三少阴) (四神聪,照海,印堂,神门,申脉,安眠) (1)肝火:(行间,侠溪) (2)痰热:(曲池,内庭,丰隆) (3)心脾虚:(脾俞,心俞,足三里) (4)心肾不交:(心俞,脾俞,太溪,水泉) (5)心胆气虚:(心俞,内关,丘墟)

(6)脾胃不和:(太白,公孙,足三里,内关)

11 (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1)风寒:(肺俞,风门) (2)风热:(尺泽,曲池,鱼际) (3)气虚:足三里 (4)音喉痛:少商 (5)身痛:身柱 (6)夹湿:阴陵泉 (7)夹暑:委中

12【实证】(手太阴、背俞穴)。 (肺俞,膻中,列缺,尺泽,定喘) (1)风寒:风门

(2)风热:(大椎,曲池) (3)痰热:丰隆 (4)喘甚:天突

【虚证】(手太阴、足少阴、背俞穴)

(足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俞,肾俞,定喘) (1)肺气虚:气海

(2)肾气虚:(关元,阴谷)

13(足阳明、手厥阴。募穴) (足三里,中脘,内关) (1)寒邪:胃俞

(2)食滞:(下脘,梁门) (3)肝气犯胃:太冲 (4)气滞血瘀:膈俞

(5)脾胃虚寒:(脾俞,胃俞,关元,气海) (6)胃阴不足:(三阴交,内庭)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14

(1)寒邪:(胃俞,上脘)

(2)热邪:(合谷,金津,玉液)

(3)痰饮:(膻中,丰隆)

(4)肝气犯胃:(太冲,阴陵泉)

(5)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6)腹胀:天枢

(7)肠鸣:(大肠俞,脾俞)

(8)泛酸干呕:公孙

15

【急性】:

(足阳明、足太阴)

(阴陵泉,上巨虚,天枢,水分)

(1)寒湿:神阙

(2)湿热:内庭

(3)食滞:中脘

【慢性】:

(足阳明、足太阴、任脉)

(公孙,天枢,神阙,足三里)

(1)脾虚:(脾俞,太白)

(2)肝郁:太冲

(3)肾虚:(肾俞,命门)

16

(足阳明、手少阳)

(天枢,水道,丰隆,归来,支沟) (1)热秘:(合谷,内庭)

(2)气秘:(太冲,中脘)

(3)虚秘气虚:(脾俞,气海)(4)虚秘血虚:(三阴交,足三里)(5)虚秘阳虚:(关元,神阙)

17

【实证】:(足太阴、任脉)

(三阴交,中极,次髎)

(1)寒湿:(地机,归来)

(2)气滞:太冲

(3)腹胀:(天枢,气穴)

(4)胁痛:(阳陵泉,光明)

(5)胸闷:内关

【虚证】:(足太阴、足阳明)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气血虚:(脾俞,胃俞)

(2)肝肾亏:(肝俞,肾俞,太溪)(3)头晕耳鸣:悬钟

18

【实证】:(足太阴、任脉)

(关元,公孙,三阴交,隐白)(1)血热:血海

(2)湿热:阴陵泉

(3)气郁:太冲

(4)血瘀:地机

【虚证】同痛经虚证。(足太阴、足阳明)

(1)脾气虚:(脾俞,胃俞,百会)

(2)肾阳虚:(肾俞,命门)

(3)肾阴虚:(太溪,然谷)

(4)盗汗:阴郄

(5)失眠:神门

19

(足阳明、任脉)

(膻中,乳根,少泽)

(1)气血虚:(脾俞,胃俞,足三里)

(2)肝郁:(太冲,内关)

(3)食少便溏:(天枢,中脘)

(4)胸胁胀:期门

(5)胃脘胀:(足三里,中脘)

20

(足太阴、背俞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元)

(1)肾阳虚:肾俞

(2)脾肺气虚:(肺俞,气海,足三里)

(3)梦多:(百会,神门)

21(手阳明、足太阴)

(合谷,委中,曲池,膈俞,血海)

(1)风邪:(外关,风池)

(2)胃肠结热:(天枢,足三里)

(3)湿邪:(阴陵泉,三阴交)

(4)血虚风燥:(足三里,三阴交)

22

(局部穴、夹脊穴)

(阿是穴,夹脊)

(1)肝火:(大敦,阳陵泉,行间)

(2)脾胃湿热:(血海,隐百,内庭)

23(阿是穴,局部经穴)

【腰部】(腰痛穴,肾俞,委中)

【踝部】(申脉,解溪,丘虚)

【膝部】(膝阳关,梁丘,膝眼)

【肩部】同漏肩风。

【肘部】(天井,小海,曲池)

【腕部】(阳池,阳溪,阳谷)

【髋部】(秩边,环跳,承扶)

24(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

(合谷,太阳,睛明,风池,太冲)

(1)风热:(少商,上星)

(2)肝胆火旺:(行间,侠溪)

【实证】:(手足少阳)

(侠溪,翳风,中渚,听会)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1)肝胆风火:(太冲,丘墟)

(2)外风:(外关,合谷)

【虚证】:(手太阳、足少阴)

(照海,听宫,太溪)

(1)肾气虚:(肾俞,气海)

(2)肝肾亏:(肝俞,肾俞)

26(手足阳明)

(合谷,下关,颊车)

(1)风火:(外关,风池)

(2)胃火:(二间,内庭)

(3)肾虚:(太溪,行间)

27

【实热】:(少太阴、手足阳明)

(合谷,内庭,尺泽,关冲,少商)

(1)外感风热:(外关,风池)

(2)肺胃实热:(鱼际,厉兑)

【虚热】:(足少阴)

(照海,鱼际,太溪)

(1)人夜发热:(三阴交,复溜)

大鼠针灸穴位

附表1-4大鼠针灸穴位 编号穴名定位局部解剖刺灸法 1水沟(山 根、人中) GV26唇裂鼻尖下1mm正 中处 皮下为提鼻唇肌及口轮匝肌,有三 叉神经得鼻外神经及面神经、颊肌 神经,上唇动、静脉及颌外动、静 脉分布 直刺或向上刺1mm 2百会GV 20顶骨正中皮下有第3、第4颈脊神经分支、 枕小神经及颈外动、静脉分支分布 向前或后斜刺2mm,可灸 3天门(风 府)GV16枕骨顶嵴后枕寰关节 背凹陷处 皮下就是夹肌与头背侧大直肌起 点,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小神经分 布 毫针或三棱针向后下方 斜刺1mm 4耳尖耳尖后缘皮下为耳廓软骨、有耳前动、静脉, 耳后动、静脉吻合支及耳后神经分 布 沿耳廓横刺2mm 5大椎G V14第7颈椎与第1胸椎 间,背部正中 刺入棘间肌及棘间韧带,有第8颈 神经及第1胸神经后支分布,由锁 骨下动脉分支、颈横动脉分支供应 血液 直刺5mm,可灸 6肺俞B13第3胸椎下两旁肋间皮下有肋间肌、肋间神经及肋间 动、静脉分布 直刺6mm,可灸7心俞B15第5胸椎下两旁肋间同上直刺6mm,可灸8膈俞B17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同上直刺6mm,可灸 9脊中GV6第11、第12胸椎棘 突间在背最长肌、多裂肌之间,有脊神 经后支及肋间动、静脉背支分布 直刺4mm 10脾俞B2 0第12胸椎下两旁肋 间 皮下有肋间肌、肋间神经及肋间 动、静脉分布 直刺6mm,可灸 11肾俞B23第2腰椎下两旁皮下有多裂肌、腰最长肌与髋腰动直刺6mm

脉得腰支、腰静脉、腰二侧脊神经分布 12后会(百 会、阳会、 十七椎下)第6腰椎横突得前内 侧 皮下有棘间韧带、棘间肌与腰荐神 经背支及腰动、静脉分支 直刺3mm 13环跳G30后肢髋关节后上缘皮下有臀浅肌、股二头肌及臀中 肌、髂外动、静脉分支与臀后神经 及坐骨神经分布 直刺7mm,可灸 14后 海(长 强)GV1 尾根与肛门之间得凹 陷处 皮下有肛外括约肌及髂坐耻尾肌, 有阴部神经及阴部动、静脉分布 直刺6mm 15阳陵泉 G34距后三里上外侧 5mm 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皮下有股 二头肌、膝下外侧动、静脉与腓浅 及腓深神经分布 直刺6mm 16后三里 S36膝关节后外侧,在腓 骨小头下约5mm处 在胫、腓骨间隙中,皮下有腓骨肌、 腓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布 直刺7mm,可灸 17照海 K6后肢内踝下1mm皮下有跖方肌与胫后动、静脉及隐 神经分布 直刺1、5mm,可灸 18三阴交 SP6后肢内踝尖直上10m m 皮下有趾深屈肌、胫神经及胫后 动、静脉分布 直刺5mm,可灸 19跟 端(昆仑)B 60后肢外踝与跟腱之间 得凹陷中 在趾浅屈肌与腓长肌外侧头及比 目鱼肌肌腱之间,有隐动脉及大隐 静脉得分支及腓浅神经分布 直刺3mm 20申脉B62后肢外踝正下方凹陷 中皮下有跖方肌,神经与血管得分布 与跟端相同 直刺0、5mm,可灸 21太冲Liv后肢足背第1、第2皮下有趾短伸肌、胫前动、静脉得直刺1mm,可灸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从古至今发展起来,也解决了人们身上的不少疾病,由此可以看出中医针灸的科学性,中医针灸穴位讲究的是精准度,只有穴位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医针灸,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患上哪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可以进行中医针灸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穴位。 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问题,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敏感,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了红灯、拉响了警笛一样。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点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置没有关系,找到您自己的反应点,才更具意义。因为这些反应点不但是“报警器”,还是“调节器”。经常按揉这些反应点,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亚健康,调理好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循经定位:这是比较专业的一种方法。比如说拉肚子了,就重点在脾经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或艾灸。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意记穴位,但还是要知道经络的大体循行路线。 如果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下面介绍更简单的方法。 脏腑体表投影区:脏腑有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比如胃痛就在胃部的体表投影区找,腹痛就在腹部的投影区找。 例如,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常常在左侧背部心脏投影区的位置有一个痛点,按下去酸胀感很强,甚至不按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人描述为“像是一根生锈的钉子钉在背上一样”,多么形象。这种感觉在休息好时会消失,劳累、生气、受冷时会加重,它能十分敏感地预测出病情变化。临床上嘱患者家属每天帮助按摩,或有虚寒表现时用艾灸,多可起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作用。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冠心病,而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不稳定,也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取此部位也多有良效。 四肢交叉部位取穴:先定位好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比如左侧踝关节扭伤,可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痛点,按压这个痛点可以缓解扭伤症状。再比如坐骨神经痛,一般是从臀部开始并向腿部放射,所以在对侧的肩关节可以找到一

肺癌病人针灸治疗常用穴位

肺癌是呼吸道的常见肿瘤,其病因有吸烟、酗酒、化学因素及遗传等方面。近年来针灸来辅助治疗肺癌取得了不错疗效,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患者可详细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相关治疗。 针刺和穴位注射 选穴: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百会及丰隆突,足三里,大椎。 操作:针灸师针刺百会、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及丰隆突,并以 20%~50%紫河车注射液14~16ml分别注入足三里及大椎穴。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开始下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肺癌晚期疼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 关于肺癌患者进行针灸的相关论述 第一,用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第二,对肺癌患者,常用瘢痕灸的方法,可见病人一般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第三,正在进行放疗或化疗的病人,使用针灸可改善血象,减少胃肠道的反应。 针灸治疗取得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选穴及手法。选穴原则是循经取穴,远隔当先,以调理为主,选择针与灸的原则是实证多用针刺,虚证多用灸法。对于肺癌患者来着来说放化疗同时服用清肺散结丸在以针灸辅助治疗,可使病人更快的恢复身体、改善各种症状。

艾灸可否使用呢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做段时间艾灸也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艾灸的穴位有:列缺,合谷,膏肓,肺俞,大肠俞,章门。 哪些肿瘤病人不适合扎针灸 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 3、脏器衰竭者禁用。 4、血压≥150/95mmHg禁用。 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6、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 7、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 8、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9、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10、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1、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12、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13、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14、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15、腹痛原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16、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7、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18、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寒热夺形,脉坚盛。此谓五逆,禁止针刺。 针灸对于一般的上面所说的禁忌虽多,但大部分肿瘤人群用针灸都没问题的。

针灸穴位之常用体穴

针灸穴位之常用体穴 针灸穴位之常用体穴: A: B: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1)针法:用30号1寸毫针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一针,成十字刺法。留针30min(预防高血压)~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2)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min或据情况而定。 C: 1.次髎 取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好对准第二髎后孔中。约于第二骶椎假棘突下缘旁开0.8寸处取之。 作用:活血止血、理气防痛。多用于预防痛经及产后出血等。 操作:(1)针法:直刺1.0~1.5寸,针应进入骶孔,局部有酸胀感,可放射至小腹或会阴部。留针15~20min。(2)灸法:1)着肤灸,3~7壮,如黄豆大艾炷,无疤痕灸;2)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 D:1.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1)针法:直刺,微斜向上深刺至1.0~1.5寸,局部酸胀,针向下及向两肩部扩散。注意,不可过深,以免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损伤脊髓。(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3)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168个针灸穴位定位主治

手太阴肺经、穴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循胃口,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循鱼际出大指之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 中府募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肺系实热性病;、吐泻;惊风 孔最郄穴腕横纹上7寸处肺系病证(咯血);肘臂挛痛“七孔流血” 列缺络穴交会穴(任脉)虎口自交叉,食指尖下肺系病证;头项寻列缺 太渊输穴原穴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无脉症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际。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癫狂(指尖多急症) 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商合偏娶肩迎香” 起大指次指端,,出合谷入肘上肩,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夹口,交人中,夹鼻孔。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齿痛、咽喉肿痛疾患;昏迷等热证、急症(指尖) 头面五官;外感病热病汗证;妇产科“头面合谷収” 合谷原穴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拇、食指 之间指蹼缘上,拇指尖下便是 偏历络穴腕横纹上3寸五官疾;胀满;水肿。偏涨水 曲池合穴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线中点五官热性;上肢病;皮外;高血压;癫狂;“啤酒鸭泄热”肩髃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上肢病证;瘾疹“隐喻”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穴位局部病证;胆道蛔虫症 足阳明胃经、穴为(胃)承地下车头两天,梁鼻山上封条解 起于鼻,入上齿中夹口环唇上耳前循发际,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下乳内夹脐,入气街入中指内间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承泣瞳孔直下目疾(目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痉地仓口角旁约0.4寸局部病证(流涎、齿痛) 颊车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穴位局部病证 下关颧弓与下颔切迹凹陷中闭口取穴。面口病证;耳部疾患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头目病证 粱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胃疾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针灸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针灸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腹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主治】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是穴。【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太渊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5.少商:【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6.商阳【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尖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指尖下是穴。【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疾病。【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进针。 8.手三里【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luo疬等皮、外科疾患【操作】直刺0.5~1寸。 10.臂臑(binao)【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 ①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②瘰疬;③目疾。【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 0.8~1.5寸。

60个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井穴 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操作:直刺 0.8~1.2寸。 7.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操作:直刺0.3~0.5寸。 11.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流涎,三叉神经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 侧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 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3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 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 凹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1、外感头痛北风太烈。(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内伤头痛【实证】北风微。(百会,风池,头维) 【虚证】北风足。(百会,风池,足三里) 2、漏肩风阵前聊语。(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3、腰痛阿是大肠畏重。(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4、痹证:(阿是穴、局部经) (1)行痹:割血。膈血。(膈俞,血海) (2)痛痹:肾元。(肾俞,关元) (3)着痹:足印。足阴。(足三里,阴陵泉) (4)热痹:大曲。(大椎,曲池) 5、中风【中经络】三阴天,水沟内唯剩几尺泽水。(三阴交,水沟,内关,委中,极泉,尺泽) 【中脏腑闭证】何故十二水沟内臭气太冲。(合谷,十二井,水沟,内关,太冲) 【中脏腑脱证】人中内元,气,神脱了。(水沟,内关,关元,气海,神阙) 6、眩晕【实证】北风太猛冲内关。(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虚证】山里北风伤肝肾。(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 7、不寐神僧照印堂,四神安眠。(神门,申脉,照海,印堂,四神聪,安眠) 8、感冒何故有太阳,缺大风。(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9、胃痛内关走三里,中脘痛。(内关,足三里,中脘) 10、便秘天水丰隆,支沟归来。(天枢,水道,丰隆,支沟,归来) 11、痛经【实证】三次交战,中计痴了。(三阴交,中极,次髎) 【虚证】山里三叫,气海痛。(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2、遗尿大观园三次交战,中计光输。(关元,三阴交,中极,膀胱俞) 13、蛇串疮阿是挟击蛇。(阿是穴,夹脊) 14、扭伤(下各症都要加阿是穴) 【腰部】腰痛是肾亏阳萎。(腰痛穴,肾俞,委中) 【踝部】参解秋虚。(申脉,解溪,丘虚) 【膝部】夕阳照亮细眼。(膝阳关,梁丘,膝眼) 【肩部】同漏肩风。【肘部】天京小曲。(天井,小海,曲池) 【腕部】羊吃细骨。(阳池,阳溪,阳谷) 【髋部】边环跳,边撑扶。(秩边,环跳,承扶) 15、耳聋,耳鸣【实证】侠医在中渚听开会。(侠溪,翳风,中渚,听会) 【虚证】照海宫,光太稀。(照海,听宫,太溪) 16、牙痛何故下车。(合谷,下关,颊车) 17、咽喉肿痛【实热】何故内庭斥责关绍商。(合谷,内庭,尺泽,关冲,少商) 【虚热】光照海,鱼太稀。(照海,鱼际,太溪)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胱,小趾肾经胸包鑲。

针灸穴位定位

穴位定位 头面部: 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 百会: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 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颧髎:颧骨高点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处 巨髎: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在鼻唇沟外侧 水沟:即人中,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中点处 地仓:口角旁开0.4寸,直对承泣穴处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在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攒竹:眉毛内侧边缘 神庭: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鱼腰: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丝竹空: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承泣: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中. 禾髎: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与水沟穴相平处。在水沟旁5分,上颌骨尖牙窝部 四神聪: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穴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安眠穴: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胸腹部: 俞府:上胸部,人体正面中线左右各旁开2寸,锁骨正下方 上脘:脐上5寸 中脘:脐上4寸(脐与剑突的中点) 下腕:脐上2寸 天枢:肚脐左右各旁开2寸: 气海:肚脐下1.5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期门:在胸部,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章门:第十一肋骨未端 京门:侧腰部,第十二肋游离端下方凹陷处 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交点(两乳头连线中点) 上肢部: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曲池:屈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手三里:肘横纹前下2寸(肘横纹前三指宽) 内关:手腕横纹上2寸,前臂横向中央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拇指食指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上) 劳宫: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即在手掌正中的凹陷处 曲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内侧缘。取穴时,微屈肘关节,肘横纹上,大筋内侧凹陷处,能感觉到微弱的脉搏跳动 华盖: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仰卧取穴 下肢部: 气冲: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太冲: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后方五分处 三阴交:脚内踝三寸处,胫骨内侧缘后方 环跳::侧卧位.上面下肢屈曲.下面伸直.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 委中: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于半腱肌腱中间 膝眼:位于膑部,取穴时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陷处 承山: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 承扶:位于大腿后面,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 殷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太溪: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对内踝尖 昆仑: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在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居髎: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突出部连线的中点处 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第3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绝骨: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颈肩部: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 秉风: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风池: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在于耳垂齐平(或在枕骨直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风府: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左右各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 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 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 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感谢聆听 手三阴经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

(中英文)针灸穴位定位

针灸穴位定位 手太阴肺经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On the cubital crease,and the radial aspect of the tedon of the biceps m. of the arm. 孔最:在太渊与尺泽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On the line joining Chize and Taiyuan,and 7 cun above the carpal crease. 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或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桡骨茎突之上方,于食指尖下取穴。 Superior to the styloid process of the radius,and 1.5 cun above the carpal crease;or,when the index finger and the thumbs of both hands are crossed with the index finger of one hand placed on the styloid process of the radius of the other,the depression right under the tip of the index finger is the acupoint. 太渊:腕横纹中,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On the carpal crease,and in the depression of the radial aspect of the radial a.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 On the radial side of the thumb end,and 0.1 cun lateral and posterior to the corner of the fingernail.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 On the radial side of the index finger end,and 0.1 cun lateral and posterior to the corner of the fingernail. 合谷: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或拇指、食指张开,以一手拇指的指骨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虎口上,于拇指尖下取穴。 Between the 1st and 2nd metacarpal bones,and in the midpoint of the radial side of the 2nd metacarpal bone;or,the transverse crease of interphalangeal joint of one thumb are placed on the stretched hukou between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of the other hand,and the acupoint is where the tip of the thumb touches. 阳溪:腕背横纹上,拇指翘起,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At the dorsal transverse crease of the wrist,and in the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endons of the short extensor and long extensor m.of the thumb when the thumb is upward. 曲池: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 In the depression of the radial end of the cubital crease when the elbow is flexed.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或在肩关节上方,上臂向外平举呈水平位时,前方凹陷处取穴。 In the depression between the acromial extremity of the clavicle and the great tuberosity of humerus;or when the arm is in full abduction,the acupoint is in the depression at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and superior to

80个常用针灸穴位

1.尺泽(Chizé, 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尤其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及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 2.孔最(Kǒngzuì, LU 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l寸。 3.列缺(Lìeqūe, 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újì, LU 1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 LU 11)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ángyáng,LI 1)井穴 【定位】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 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操作】直刺0.5~l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Shǒusānlǐ,LI 10)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Qūchí, LI 11)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