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合集下载

大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大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1、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全面发展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大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

21世纪是社会全面进步、个人全面发展的世纪,关注人的发展将成为世界的潮流,社会竞争也将转变为人的全面素质的竞争。

大学生要想从容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大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为标志的以人为本恰恰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明确正确的成才观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大学生要成长成才,就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把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谋事方向,按照正确的成才观的要求,不断解决好自身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创造突出的工作业绩,努力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3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要有向上的思想观念,努力创设科学社会,成为思想觉悟很高的人才,明确正确的思想是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大学生要把个人兴趣和社会结合起来,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按照正确的思想要求,不断解决好自身的思想觉悟,创造出杰出的工作业绩,努力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二、树立并践行科学的学习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途径肩负使命、面对挑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以正确的成才观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践行科学的学习观这一主要途径,才能成长为社会所需之才。

1、大学生要成才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学习观要自觉培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社会在不断前进,事物在不断变化,现代人也应不断进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

学会学习是个体获得自由发展的手段,在大学期间要奠定人的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适应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力争学会认知,获取对事物和现象理解的手段,要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同时,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思想,为大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新思想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我们当勇敢地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自觉学习并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是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科学发展观引领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将国家民族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全面审视自己, 扎实基础、发展能力、培养品行,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永葆学 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 3 大学生个 性的不 断丰富是高校科 .
科学 发展观把 人 的全 面发 展作为社
会发展 的重要 目标 ,真 正从制 度和机 制 层 面找到 了促进 人全 面发展最 根本 和最 基础 的保证 。它不仅增 加 了青 年大学 生 的发 展机会 ,更 重要 的是 为社 会福祉 在
全面 、 全面发展 。 是
提 高 自身思 想政 治 素质 , 把握 正 确 的方 法 论 , 而树立正 确的 、 从 积极 向上 的世界 观、 人生 观 、 值观 。只有全 面准确 地把 价 握科学发展观 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才 能清
发展

大 学生是未来 社会 可持续 发展 的中 坚力量 。大 学生群体的成长如何 , 不是 大
1 大学生需要 的不 断满 足是 高校发 . 展 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 是国家宝 贵的人
才 资源 , 民族 的希 望 , 祖 国的未 来 。 是 是 努 力促进大学 生的全 面发展 ,是 对最根
( ) 一 科学发展观 包含 着丰 富的关于
人 的 全 面发 展 的 思 想
本 的社会发展 动力 的激 发 ,是对 最关键 的社会发展 主体的塑造 ,它构成 推动我 国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 的基本要 素 ,是实 现科学发展观 的内在要求 。 2 大学生 能力 的不断提高是 高校发 .
展的根本动 力 。大学 生是高校 发展的主
( ) 学发展 观对 高校 实现 大学生 二 科
全 面发 展 具 有 重要 的 指 导 作 用
学发 展的恒久 动力 。大 学生个性发 展是
全 面发展的核心, 没有个性发展 的全 面发 展是 不完全 的。高校教 育要达到全 面发
当前 ,面对知识 经济时代 的激烈竞 争 , 成 为对社 会有 用 的人, 为事业 如何 成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 它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对于当代的中国、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与推进作用,同样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大学生有着同样的指导意义。

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青年大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主人,也是我们党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并将是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

青年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昌盛与否以及党的生死存亡。

我们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全面发展一、前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领 导 集 体 关 于 发 展 的 重 要 思 想 的 继 承
意 识 、 生 活 方 式 和 心 理 状 况 等 带 来 直 域 道 德 失 范 、 信 缺 失 和 假 冒 伪 劣 、 诚 欺
和 发 展 ,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发 展 的 世 接 的 影 响 。2 0世 纪 9 年 代 以 来 , 着 骗 欺 诈 活 动 的 蔓 延 , 甚 至 某 些 地 方 封 0 随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的 集 中 体 现 , 是 同 马 克 互 联 网 的 崛 起 和 迅 速 普 及 , 社 会 进 入 思 列 宁 主 义 、 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毛 邓 了 一 个 新 的 时 代 — — 网 络 时 代 , 并 应 建 迷 信 、 教 和 黄 、 、 、 等 社 会 丑 邪 赌 毒 黑 恶 现 象 沉 渣 泛 起 。 这 一 切 都 给 大 学 生 的 成 长 带来 了 不 可 忽视 的 负面 影 响 ,
的 重 要 组 成 全 球 性 、 向 性 、 时 性 和 容 量 无 限 双 即
大 展 的 重 要 指 导 方 针 , 是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性 等 显 著 特 点 。正 是 这 些 特 点 , 大 强
社 会 主 义 必 须 坚 持 和 贯 彻 的 重 大 战 略 化 了 网 络 作 为 媒 体 的 传 播 功 能 。 网 络 长 知 识 、 开 阔视 野 提 供 了 更 加 有 利 的
形 势下高校 的人 才教 育应 该以发展 的 目光 , 踏踏 实实地帮助青年大 学生树立科 学的发展观 。 【 关键 词】 学发展观 ; 学生 ; 面发展 ; 科 大 全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对 党 的 三 代 中 央 会 的 变 革 与 转 型 , 都 对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金 主 义 和 重 利 轻 义 思 想 ,造 成 一 些 领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

我们党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前进而不断深化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观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等一系列理论观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提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一系列理论观点。

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003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全党第一次掀起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 / 1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就灵魂,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一个人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无益于社会。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 学 发 展 观 与 大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刘建 军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 河南 许 昌 4 10 ) 6 00
摘 要 :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 可持续。大学生践行
科学发展观 , 必须加强 自学能力培 养 , 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
A b t a t S inicOulo nDe eo me t epys mme ptelso so ed v lp n rp sd,a di ai s r c : ce t t ko v lp n e l u i f o d d u h sn nt e eo me t o oe e h p n t b sc s
思考发 展 的问题 。
以 自 由看 待 发 展 的发 展 观认 为 , 展 是 一 个 与 发 望 的福祉 。相 反 , 出现 了贫 富悬殊 、 却 失业 增 加 、 会 “ 人 自由和 社 会 承 诺 ” 密 联 系 的 过 程 , 是 一 种 社 个 紧 也
扩大 人们 所 真正 享有 的经 济 自由和各种 权利 的过程 。
求 的总体认识 和根 本 主 张…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在深 刻 展 和人 类行 为 的影 响 。 总结发 展经验 教 训 的基 础 上提 出 的 , 它顺 应 了 当今 世
实践 上取 得 的积极成 果 。
综 合 发展 观 认 为 , 展 是 以 民族 、 史 、 化 、 发 历 文 环
关 键词 :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全面发展 中图分 类号 :6 1 文 献标 识码 : G4 A
文 章编 号 :0 84 1 (0 1 0 -0 5 2 10 -9 6 2 1 )30 2 -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多项事业发展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经济的重点发展又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

总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最主要、最崇高的价值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最值得追求、具有崇高价值的文化。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就灵魂,决定人发展的大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可以激发人们掌握科学技术、钻研业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性,可以弥补智力方面、文化业务基础方面的不足。

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使人能以科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最佳效益。

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

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一个人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无益于社会。

通过对思想道德价值的确认,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渐培养自觉祟尚先进文化和主动追求高尚思想道德的精神境界。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

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有赖于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有赖于集体、社会的发展。

集体、社会的利益是人们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

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尊重、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又是实现集体、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

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在获取个人正
当利益时,同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这就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的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

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

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

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

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

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

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