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概论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

合集下载

《茶艺概论》(全套课件360P)

《茶艺概论》(全套课件360P)

(三)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 南,包括粤北、桂北、 闽中北、浙、赣、湘、 苏南、皖南、鄂南等地。 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 一年四季分明。 江南茶区是当今中国茶 叶的主要产区,是我国 发展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历史上名茶种类很多。
土壤肥沃:基本上是红壤, 部分是黄壤或黄棕壤。 气候宜人:年降雨量比较多, 达1000-1400毫米,年平均气 温15-18℃,有伏旱,或秋旱。 茶树品种资源也很丰富:种 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 数为小乔木型。 以发展红茶、绿茶为主,砖 茶、乌龙茶为辅,名茶有西 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 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武夷岩茶和庐山云雾等。
(四)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苦茶久食,益意思”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之 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曜 “以茶代酒”。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代 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道、 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 道精神。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元 代“玩茶”、明清““撮泡法” 。
土壤肥沃:大多为砖红 壤、赤红壤,部分黄壤。 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 气温20 ℃以上,年降雨 量1500毫米以上。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大 多为大中叶种。 适宜发展红茶、乌龙茶、 花茶等 。
(二)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 南部,包括贵州,四川, 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 藏东南部。 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 西南茶区是我国最古老 的茶区,为茶树原产地 的中心区域。
真叶
鱼叶 鳞片
主脉明显,侧脉呈≥45角 伸展至叶缘2/3的部位, 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 联接。 叶缘有锯齿,叶基部无, 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 锯齿上腺细胞脱落,并 留有褐色疤痕。 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

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

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茶叶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饮品,被全球许多人所喜爱。

不同类型的茶叶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分类方式,产生出各具特色的口感和香气。

本文将探讨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

一、茶叶的分类茶叶的分类主要基于茶树的品种、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叶分类。

1. 绿茶绿茶是指制茶过程中不经过发酵的茶叶。

它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绿茶保留了新鲜茶叶的绿色,口感清爽,茶味鲜甜,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

常见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等。

2. 黄茶黄茶是一种中度发酵茶,它的加工工艺比绿茶要复杂一些。

在制作黄茶时,茶叶在杀青后还需要进行微发酵和包覆等步骤。

这样制作出的茶叶色泽黄澄,口感醇和,带有一丝独特的香气。

著名的黄茶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3. 红茶红茶是指将茶叶完全发酵后制成的茶叶。

在制作红茶时,茶叶需要经过摊放、揉捻、发酵、烘干等多个过程。

红茶有着红褐色的颜色、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茶香,适合喜欢浓烈口感的群体。

代表性的红茶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4.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叶。

制作乌龙茶时,茶叶需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等工序。

乌龙茶的特点是茶汤金黄,香气馥郁,口感醇厚,深受茶友喜爱。

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安溪的铁观音都是乌龙茶的代表品种。

二、茶叶的加工工艺除了根据茶叶的分类进行加工外,不同类型的茶叶还需要经历不同的加工工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叶加工工艺。

1. 杀青杀青是最早进行的加工步骤之一,它的目的是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一般采用高温烘焙或热风吹干的方法,将茶叶中的酶活性降低,确保茶叶能够保持绿色和新鲜度。

2. 揉捻揉捻是为了改变茶叶的形状和释放茶汁。

揉捻时需要轻柔地按照一定的手法将茶叶揉捻成条形、球形或其他形状。

这个过程有助于茶叶的发酵和氧化。

3. 发酵发酵是红茶和乌龙茶的重要步骤。

发酵时,茶叶内的酶活性会与空气接触,茶叶的成分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香气和味道。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十大名茶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十大名茶

整理ppt
6
三.我国的十大名茶
• 一).西湖龙井,二).洞庭碧螺春, • 三).黄山毛峰,四).都匀毛尖 , • 五).六安瓜片 六.祁门红茶, • 七.信阳毛尖,八.君山银针, • 九.安溪铁观音,十.武夷岩茶
整理ppt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整理ppt
4
• 3.由于光的漫反射和昼夜温差大等条件, 使得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而氨基酸、咖 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份的含量较高, 因而茶叶嫩度高、品质好,也较为耐泡。
• B.资源环境优势 水好.山好.环境优美
整理ppt
5
二) 人文环境方面
• 1.名茶与名人活动、传说有关; • 2.名茶与名胜有关; • 3.名茶与茶文化活动有关.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我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名茶
整理ppt
1
我国十大名茶
一、何为名茶
• 1.历史传统名茶,并见于记载 • 2.在同类茶中色香味形突出,或有特殊的香味,或
具有独特的外形。 • 3.产区自然条件和茶树品种优越,其茶具有独特的
优良品质,并为世所知名的;
整理ppt
2
我国十大名茶
二、名茶的分类
1.传统名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 2.恢复历史名茶(顾渚紫笋、阳羡茶、径山茶) 3.创新名茶(觉农笋毫、大佛龙井、安吉白茶)
• 另外,还有地方名茶,全国名茶等区分.
整理ppt
3
附.名茶的产地环境分析
一).自然环境方面:
A.生态环境优势:
• 1.高山环境终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漫射 光多,茶树常年生长在荫蔽高湿的自然环境里,朝夕饱受雾 露的滋润,生长良好,因而芽叶肥壮,叶质柔软,白毫显露。

各类茶叶加工制造PPT

各类茶叶加工制造PPT

第一节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 、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 , 如从神农时代算
起 ,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本草衍
义》 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尝 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第一节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 , 以茶作菜 。
揉——初烘——初包揉—— 复烘—— 复包揉 足火。
茶被利用作药治病 ,就像采集其他 草药一样 ,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第一节制茶与茶类演变
三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唐代以前已有蒸青作茶饼的制法 , 到 了唐代 ,制法逐渐完善 , 陆羽《茶经.三
之造》记述: “晴,采之、蒸之、捣之、 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干矣。 ”
宋代进而出现研膏茶 、腊面茶 , 以后 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 ,谓之 “龙团风饼 ”。
片 ,讲究发酵适度及时烘干。 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 —揉切— 发酵— 烘干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 、红茶加工
4 、红茶加工流程 1) 萎凋: 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使
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 变化的作业。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 、红茶加工流程
❏萎凋目的: • 散失部分鲜叶水分 ,减少细胞张力 , 使叶质柔软 ,便于揉捻做形。 • 伴随水分散失 ,细胞液浓缩 ,细胞膜 透性增强 , 酶活性增强 , 为发酵打基 础。 • 内含物发生部分变化—可溶性物质 (糖 、氨基酸等) ;香气等。
蒸青绿茶
晒青绿茶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白茶
基本茶类 黄茶
青茶(乌龙茶)
中国茶类
红茶

茶叶相关知识点总结

茶叶相关知识点总结

茶叶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茶叶的分类1.按加工工艺分类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其中,绿茶是指将鲜叶经过高温蒸青或烘焙加工而成的茶叶;黄茶是经过干燥和发酵而制成的茶叶;白茶是指将嫩叶干燥而成的茶叶;青茶是指将鲜叶经过揉捻、发酵和干燥而制成的茶叶;红茶是指将发酵时间较长的鲜叶干燥而成的茶叶;黑茶是指将茶叶进行发酵后经过压制而成的茶叶。

2.按产地分类根据茶叶的产地可以将茶叶分为中国茶、日本茶、印度茶、斯里兰卡茶等;中国茶又可以分为江南茶、四川茶、滇桂茶等。

3.按茶树品种分类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大叶种、小叶种和种植交叉繁育的杂交种。

二、茶叶的功效1.利尿消肿茶叶中的咖啡因以及茶多酚等物质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2.清热解毒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有助于清热解毒。

3.减肥健身茶叶中的咖啡因以及其他成分能够刺激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健身。

4.防癌抗癌茶叶中的茶多酚、多糖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

5.补充维生素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帮助人体进行必要的维生素补充。

三、茶叶的养生方法1.泡茶泡茶是最常见的饮用茶叶的方法,一般来说,茶叶的泡制时间为3-5分钟。

2.煮茶煮茶又被称为“煮活水”,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喝茶方法,这样做的茶叶口感比较浓郁。

3.茶饮在茶叶上加入柠檬、蜂蜜、糖等食材,可以制成各种不同口味的茶饮。

4.食茶将茶叶煮熟后,作为菜肴的一部分食用,被称为“茶菜”。

四、茶叶的保质方法1.密封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应该放在密封的罐子里,避免茶叶受潮。

2.避光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应该远离阳光直射,以保持茶叶色泽和香气。

3.湿度茶叶在储存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太湿或者太干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4.温度茶叶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大温差,以保持茶叶的品质。

五、茶文化1.茶道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化,倡导人们通过泡茶的过程来体验宁静、平和的生活。

培训资料—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培训资料—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三节
1 鲜叶处理: 萎凋
红茶 加 工
二、红茶的加工工艺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 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 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 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 的第一道工序。
第三节
2 揉捻
红茶 加 工
二、红茶的加工工艺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 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 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 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第七节 白茶 加 工
一、白茶的品质特征 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 色浅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故 称白茶。
第七节 白茶 加 工
二、白茶加工基本工艺

晾晒、干燥。
第七节 白茶 加 工
三 、白茶的主要花色品种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
白毫银针→
←白牡丹
←寿眉
贡眉→
谢 谢 欣 赏 !
←蒙顶黄芽
沩山毛尖→
第六节 黑茶 加 工
一、黑茶的品质特征
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或橙红,香气纯正, 滋味醇和。
第六节 黑茶 加 工
二、黑茶的加工工艺
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渥 堆(亦可初干后)→干燥
第六节 黑茶 加 工
三、黑茶的主要花色品种
湖南:天尖、贡尖、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等; 湖北:青砖茶等; 广西:六堡茶等; 四川: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等; 云南:紧压茶等。
第一节

茶 叶 分 类
国外的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 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茶 类。 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 半发酵茶、全发酵茶。 我国按照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 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分:绿茶、黄茶、 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茶叶的分类及加工知识PPT课件

茶叶的分类及加工知识PPT课件
12
第12页/共53页
花草茶:——非茶叶类
• 干花茶:菊花茶、金银花茶
• 草药茶:

苦丁茶:冬青科

绞股兰茶:藤本(南方人参)
13
第13页/共53页
苦丁茶
14
第14页/共53页
三、基本茶类及加工
15
第15页/共53页
1、绿茶类
• 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 属不发酵茶。 • 品质特征:清汤绿叶,清香高爽。 • 产品类型:炒青、烘青、晒青绿茶等。 • 名茶: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 • 广西:凌云白毫茶、南山白毛茶、西山茶
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的基础—三特殊
• 茶树品种特殊:适合加工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多为花香型。 • 鲜叶原料特殊:为对夹叶,茶梢准备停止生长,此时原料芳香
物质含量较高 • 工艺特殊:鲜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晒青→做
青工序,把花香做出来。
34
第34页/共53页
采茶
• 手采
机采
35
第35页/共53页
山银针等。
28
第28页/共53页
3、白茶类:
• 工艺:鲜叶→萎凋→干燥。 • 属微发酵茶。 • 品质特征:茶芽满披白毫茸毛,汤色浅淡。 • 产品:白毫银针、白牡丹、安吉白茶等。
29
第29页/共53页
白茶
• 工艺白茶:原料为一般茶树鲜叶,以白茶工 艺加工的白茶。鲜叶→萎凋→干燥—白茶。
• 原料白茶:以白化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又 以白茶工艺加工的白茶。如安吉白茶。
5、红茶类:
• 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 属全发酵茶。 • 总的品质特征:红汤红叶,香味甜纯。 • 如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等。

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

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

制茶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茶叶的好坏和口感品质取决于茶叶的分类和加工工艺。

本文将介绍制茶过程中的茶叶分类和加工工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这一传统饮品。

一、茶叶的分类茶叶的分类通常根据茶树的品种、原料的处理方式以及所采摘的时间来确定。

以下是茶叶常见的分类:1. 绿茶:绿茶是指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成的茶叶。

绿茶色泽翠绿,清香悠长,口感清淡爽口。

常见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毛峰等。

2. 黄茶:黄茶是指在杀青后进行微发酵的茶叶。

这一过程使得茶叶的氧化程度相对绿茶要高一些。

黄茶具有鲜爽的香气和独特的黄嫩色泽,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黄茶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3. 白茶:白茶是指采摘后经过杀青、晾晒等工艺处理的茶叶。

白茶整体色泽较为浅淡,特点是毫毛显露,色香味清淡高雅,并且保存时间较长。

著名的白茶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等。

4. 红茶:红茶是指经过发酵和发酵后的加工工序制成的茶叶。

红茶色泽红艳,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5.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茶类。

它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采摘、揉捻、杀青等过程。

乌龙茶在辛辣和醇香之间有着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并且具有一定的回甘。

代表性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等。

二、茶叶的加工工艺茶叶的加工工艺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影响重大。

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制作工艺,以下是茶叶加工的一般步骤:1. 采摘:茶叶的采摘一般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确保茶叶的新鲜度。

同时,采摘时应尽量选择嫩芽和嫩叶。

2. 杀青:采摘后的茶叶需要通过杀青来停止茶叶内部酶的活性,防止茶叶继续氧化。

杀青通常通过高温、蒸煮或烘烤的方式进行。

3.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目的是断裂茶叶细胞并刺激茶叶内部的挥发性化合物释放。

揉捻一般通过手工或机械操作来完成。

4. 发酵:对于需要进行发酵的茶叶,揉捻后需要将茶叶进行适当的发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四)黑茶 后发酵茶
品质特征:叶粗、梗多,干茶黑褐, 汤色棕红,叶底暗棕。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 堆~干燥 。 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 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代表名优茶:安化黑茶、 蒲沂老青茶、云南普洱茶 、广西六堡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五)黄茶 轻发酵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2、揉捻
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 中进一步成形,并增进 色香味浓度。 同时,由于叶肉细胞被 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 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 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3、发酵
发酵:揉捻后,叶组织 受到破坏,多酚类物质 与氧化酶充分接触,产 生氧化作用,形成红茶 的色香味品质。 发酵适度表现:嫩叶色 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 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 香。
洞庭碧螺春
六安瓜片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五)根据茶叶的香气、滋味
安徽舒城的“兰花茶”。 湖南江华的“苦茶”。 四川蒙顶的“甘露”。 福建漳州的“白芽奇 兰”,武夷山的“肉 桂”、“水仙”。
蒙顶甘露
白芽奇兰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六)根据茶叶加工工艺
根据杀青方式或烘干方 式而命名:“炒青”、 “蒸青”、“烘青”、 “晒青”等。 根据发酵程度而命名: “发酵茶”、“半发酵 茶”和“不发酵茶”等。 根据再加工方式而命名: “花茶”、“紧压茶”、 “速溶茶”、“罐装茶” 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
浙江的“西湖龙井”、 “普陀佛茶”。 安徽的“黄山毛峰”。 江西的“庐山云雾”、 “井冈翠绿”。 四川的“峨眉雪芽”、 “蒙顶甘露”。 福建的“武夷岩茶”。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二)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
3~5月采制的称“春茶”, 6~7月的称“夏茶”, 8~10月的称“秋茶”。 “清明”前采制的称 “明前茶”,“雨水” 前采制的称“雨前茶”。 当年采制的称“新茶”, 不是当年采制的称“陈 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4、干燥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 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 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 的过程。 干燥目的:利用高温迅 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 发酵;蒸发水分,缩小 体积,固定外形;散发 低沸点青草气味,保留 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 红茶特有的甜香。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四)保健茶
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 中草药或食品拼合调配 后制成,使本来就有营 养保健作用的茶叶,更 加强它的某些防病治病 功效。 代表产品:杜仲茶、绞 股蓝茶、降压茶、减肥 茶、枸杞茶、富硒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4学时)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2学时) 第二节 茶叶的加工与贮藏(2学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红茶的饮用习惯是一次 性冲泡,故采用重揉或 揉切使叶组织破坏率高 达90%以上。
各种绿茶和乌龙茶均习 惯于多次冲泡,故采用 轻揉或中揉,使叶组织 破坏率在40~60%之间。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二、茶叶初制工艺
绿茶初制工艺:鲜叶~ 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初制工艺:鲜叶~ 萎凋~揉捻~发酵~干 燥。 乌龙茶初制工艺:鲜 叶~萎凋~做青~炒 青~揉捻~干燥。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二)紧压茶
紧压茶:各种散茶经再 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 制成。 主要类型:沱茶、饼茶、 茯砖茶、黑砖茶、方包 茶等。 代表名优茶:云南滇青 沱茶、漳平水仙饼茶、 湖南湘尖、湖北老青砖、 四川康砖、云南普洱饼 茶、广西六堡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萃取茶
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 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 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 过滤后弃去茶渣,获得 的茶汁经浓缩、干燥而 制成的。 代表产品:罐装绿茶、 罐装乌龙茶、速溶红茶、 速溶奶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2、揉捻
揉捻:通过外力,使叶 片揉卷成条,便于造形; 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在 叶面,提高茶滋味浓度。 嫩叶宜冷揉,老叶宜热 揉:冷揉,杀青叶经过 摊凉后揉捻;热揉,杀 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 行的揉捻。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3、干燥
干燥:蒸发水分,整理 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 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 行炒干。 干燥方法:烘干、炒干 和晒干。
茶学概论
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 洪永聪
茶学概论(24学时)
绪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第七章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绿茶初制工艺
绿茶初制:分为杀青、 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 关键工序为杀青。 绿茶品质形成:鲜叶通 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 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 在热力作用下发生物理 化学变化,形成“清汤 绿叶”的品质特征。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1、杀青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 鲜叶中酶,抑制多酚类 物质氧化,防止红变; 同时蒸发部分水份,使 鲜叶变软,便于揉捻造 形。 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 杀青温度、投叶量、杀 青机种类、时间、杀青 方式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二)酶的抑制与促进
与茶叶加工关系密切的 酶类:多酚氧化酶、过 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淀粉水解酶、蛋白酶等。 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包括温度和氧气。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1、温度
酶活性受温度制约;温 度适宜时,酶活性强; 酶活性最强的温度称该 酶活性最适温度。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 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强。 超过最适温度是,酶活 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当达到一定高温时,酶 活性就丧失了。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再加工茶类
再加工茶:以基本茶类 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 产品。 根据再加工方式不同分 为:花茶、紧压茶、萃 取茶、保健茶和茶饮料 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花茶
熏花茶:采用香花与茶 坯拼合窖制,使茶叶吸 收花香而制成。 主要类型:茉莉花茶、 玳玳花茶、珠兰花茶、 桂花茶、玫瑰花茶等。 代表名优茶:福建茉莉 烘青、安徽玫瑰红茶、 浙江珠兰大方、台湾桂 花铁观音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失水
茶树鲜叶含水量为75% 左右,成品茶的含水量 为5~10%,国家规定毛 茶收购最高含水量不得 超过9%。 鲜叶水分通过叶背气孔 与叶面角质层而散失。 影响茶叶水分散失的外 部因子,主要是温度、 空气湿度和空气的流通 状况。
第四章 茶叶的但温 度也不能过高,否则将 使茶叶焦化,影响品质。 通常,整个加热过程的 温度应该先高后低,随 着叶内含水量的减少而 逐渐降低,以保证茶叶 品质的形成。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实 际上就是利用温度对酶 的两重性来达到对酶的 抑制与促进目的。
绿茶的高温杀青和红茶 的高温干燥,就是利用 高温来抑制和破坏酶的 活性。 红茶的萎凋、发酵和乌 龙茶的做青,通常把温 度掌握在35℃左右,以 达到促进酶活性,提高 酶促氧化产物的目的。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品质特征: :“三黄”, 即色黄、汤黄、叶底黄。 加工工序:鲜叶~杀 青~闷黄~干燥 。 主要类型:黄芽茶、黄 小芽和黄大芽。 代表名优茶: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温州黄汤、 霍山黄大芽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六)白茶 微发酵茶
品质特征:茶芽完整, 形态自然、白毫显露、 香气清鲜、滋味甘醇、 持久耐泡。 加工工序:鲜叶~萎凋 (日晒)~干燥。 主要类型:白芽茶和白 叶茶。 代表名优茶:福鼎白毫 银针、政和白牡丹等。
品质特征:干茶黑色,汤色红艳, 叶底红亮。 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揉捻~ 发酵~干燥。 主要类型:小种红茶、功夫红茶 和红碎茶。 代表名优茶:正山小种、坦洋工 夫、祁门红茶、滇红、川红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乌龙茶 半发酵茶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滋味甘醇、香气馥郁, 讲究“韵味”。 加工工序:鲜叶~晒 青~做青~杀青~揉 捻~干燥。 主要类型:闽北乌龙、 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 台湾乌龙。 代表名优茶: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 冻顶乌龙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二)红茶初制工艺
红茶初制:分为萎凋、 揉捻、发酵、干燥四道 工序;关键工序为发酵。 红茶品质形成:红茶品 质特征为“红汤红叶”, 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 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 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 在差异。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1、萎凋
萎凋:鲜叶经过一段时 间失水,使梗叶柔软, 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同时使青草味消失,茶 叶清香初现。 萎凋方法:自然萎凋, 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 外;萎凋槽萎凋,将鲜 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 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 过程。
2、氧气
氧气是影响酶促氧化的 又一重要因素。 加工1公斤红茶,从鲜叶 到发酵借宿,约需氧气 35升。
工序 耗氧量L/小时 耗氧量L/小时 总耗氧量L 总耗氧量L
鲜叶
1.0
2.0
萎凋叶
1.5
12.0
揉切叶
3.0
6.0
发酵叶
4.5
15.0
合计
-
35.0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叶组织细胞的破碎
大多数茶类在加工过程 中都要采用揉捻工序, 来破坏叶细胞组织,使 茶汁被挤出。 一方面,有利于在加工 过程中使一些化学成分 之间相互混合并发生理 化反应,从而形成茶叶 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 另一方面,有利于成品 茶可溶性成分在冲泡时 容易泡出茶汁。
白毫银针
君山银针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根据茶树品种的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