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一等奖课件)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一等奖课件)

革命的评价 问题五: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评价
问题六: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为以 后中国革命提供了什么历史教训?
问题探究二:关于武昌起义(5分)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偶发事件?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为什么?
武昌起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因为当时主客观条件基本成熟 客观条件: (1)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湖北新军前往镇压保路运动,武汉兵力空虚。 主观条件:革命党人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1)思想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提出及革命思想的传播; (2)组织准备:同盟会的成立加强了革命力量的联合; (3)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及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4)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随机应变、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理念特点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1、学习方式—— A 以学生为主体, B 强调主动探究与体验,
C 重视学习过程,
D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模式—— A 重视起点行为
B 注重教学目标设计
C 兼顾教学预设与自主生成
教材分析
问题探究四: 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封建势力强大,有人认为是因为 袁世凯运用两面手法欺骗了革命党人,也有人认为是因为 革命党人太软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以上所述三个原因都是。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袁世凯的 两面手法; 主观原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底,导致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
学习测试
1、(1分)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 以被称为“辛亥革命”,是因为它是: (B) A.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爆发在农历辛亥年 C.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D.首先在武昌爆发 2、 (难度系数:1分) 武昌起义之所以是辛亥 革命的开端,是因为它是: (C) A.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C.全国革命高潮的开端 D.一次推翻了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 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 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 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地点:广西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清末重要革命 团体和革命活 动,多为两人谋 划组织。常以 “孙黄”并称。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当堂检测
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
她为策应哪一革命运动而被捕遇难( )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4.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 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 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的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 出路,“把皇帝拉下马”和“向皇帝上书请愿”分指什么事件 ()
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 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
结果: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P47知识拓展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都不 在武昌,其他革命党人 自认为“资望”不足, 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 统黎元洪出任,结果遭 到拒绝,情急之下,只 好用手枪逼迫其就位。
鬼......亦以天下人为念,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国人民的斗志。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二十世纪最伟大情书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促进了广大民

辛亥革命PPT优秀课件112(说课) 人教版

辛亥革命PPT优秀课件112(说课) 人教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病入膏肓的东方巨人
第一:医疗诊断、开 第二:术前准备 出药方
第三:手术过程
第四:手术结果 与报告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革命过程有个整体构建
医疗诊断、开出医疗方案、药方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
• 病些皮理毛新诊政断。其:实何通曾行过过材,不料过借分此掩析饰国学民生的耳探目,讨讨讨,洋得人的出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 活动 ☆知道武昌起义 ☆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
以医疗手术为载体,贯穿始终,避免枯燥无味、激发学 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探究。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了解历史,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史料分析、 合作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提出
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容易、
到困难,视学生具体情况解决。
初二学生的 兴趣一般都比较 广泛,对于历史 他们通常都是十 分感兴趣的。所 以教师要注意通 过多种方式增强 历史的形象性、 生动性,从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学生的理性思 维能力、分析问 题能力依然是比 较欠缺,需要引 导他们构建完整 的知识体系。
一种,分小组探讨并推荐一名同学总结三民主
义认识及药材功效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废除君主制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改革土地制度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 生兴趣和合作意识!同时突出重点
手术准备
• 服药(三民主义宣传) • 孙中山的对革命贡献 • 各地准备手术尝试。

《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辛亥革命的背景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
——必要性
2、经济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相继建立 5、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6、革命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对辛亥革命革命的评价:
主专制政体;
正方结论(成功)
Hale Waihona Puke (1)政治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
中 国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近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取得一些权利。 代 化 进 (2)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程 中 的 (3)思想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里 程 碑 (4 )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5)国际意义: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创设情境二:
pk
谈什么呢!
我们谈谈吧!
孙中山
袁世凯
设问:他们会谈什么呢?在1912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如果是 你,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吗?为什么? 双方斗争结果如何?你如何看待这种结果?
设计意图:引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过程、原 因);以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创设情境二:
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 在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 1911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本世纪最 著名的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 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礼 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了民主共和 体制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说课PPT课件

辛亥革命说课PPT课件
10
导入新课“武昌起义”短片 四 、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11
(二)探究新课
❖创设情境:听到武昌起 义胜利的消息,远在海 外的“我”激动不已。 因为,“我”多年努力 终于有了回报。“我” 为了革命的胜利做了哪 些准备?
12
问题1:“我”为了进行革命在组织上 有什么准备?
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1
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西方列强的入侵,迫使中国向工业化、
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辛亥革命是中 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 争和探索。它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指
导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与影响。
5
(二)教学目标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 命。通过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 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讲述给学生以 巨大鼓舞。
6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
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8
15
播放短片:中华民国的建立
16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08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108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二、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1、概况: 地点:武昌
人物:金兆龙等 成立湖北军政府 2、结果: 攻克汉口和汉阳
3、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起义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1月1日,建中华民国,孙中山在 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 2、封建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12日
四、结局: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机关刊物:《民报》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中 国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同 兴中会的成立 盟 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会 成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立 暴力推翻清政府 的 建立民主共和国 历 史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 条 发展壮大 件
教学目标
基础 知识
了解 掌握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观察想象
体会三民主义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 震撼力
能力训练 探究思考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 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 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 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思考题:
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 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地主阶级: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辛亥革命说课课件

5
设计反思
板书设计
应用小结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5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内心的情感和 好奇心,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梦的起点
孙中山13岁随母亲来到檀香山,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中间他又曾6次重访美国。
他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有不少是在美国进行的。
OF PEOPLE民有 FOR PEOPLE民享 BY PEOPLE 民治
学生的理性思 维能力、分析问 题能力依然是比 较欠缺,需要引 导他们构建完整 的知识体系。
劣 势
4
说课流程
1
2 3 4 5
说课流程
1 2
3 4
5
5
1
追 梦 圆梦 残 梦
2 3
4
遗 梦
设计意图
以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 活动和精神为主线,围绕着追梦、圆梦、残梦、 遗梦展现孙中山的赤子之心 。
3
残梦——袁世凯窃取果实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 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 不少报纸以“民主”“民 权”“民国”“国民”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 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 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 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 苦力,亦受其宣传” 。
5 新课学习
3
残梦——袁世凯窃取果实
材料三: 时局的剧烈动荡,使上海的街头巷尾出现 了不少新奇的景观。一是各个商家自动把挂在道路两旁的 市招布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 “满汉全席”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全席”。另 一奇观就是剪辫子运动。那时候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 上海市政厅的晓谕告示:“自汉起义,各省响应,凡我同 胞,一律剪辫,除去胡尾,重整汉室。”

历史必修一人教新课标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课件(21张ppt)

历史必修一人教新课标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课件(21张ppt)

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的结果与教训
依据: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资产阶级革命 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子 袁世凯的妥协,而且在革命中不去发动人民群众。高一的学生难以理 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因而将其定为难点 。
说教法
• 讲授法:通过语言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本课内容,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科学的认识。 • 课堂复习法:通过课堂复习前面的内容,掌握课 堂的内容,呈上启下的进行讲解。 • 练习法:针对重点和难点,设置讨论问题,让学 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本课内容
一、革命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二、中华民国建立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导入新课
大约1分钟
合作探究,问题引领
讲授新课
大约8分钟
归纳总结,巩固扩展
课堂小结
大约1分钟
课堂小结
一、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社会基础 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组织基础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组织机构:国旗、国歌、首都、政体 措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 四、 失败原因分析 资产阶级软弱 袁世凯的两面手段 列强干涉
说教材内容
重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中国民国的成立意义;三民主义 的形成
依据: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 同盟会领导中国人民了推翻260多年满清统治,建立在中华大地上的,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教材 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内容 说教法
课堂小结
说教材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 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教材中具有承 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识”济孙香樵从民香 国爱更有中港”事主山 之国重限山学,革革翠 路青要”认医得命命亨 , ,, 。
患者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病情 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
病因 列强的侵略,农民起义,清政府统治 腐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 加深
处方 地资资主产产阶阶阶级级级洋维革务新命派派派--------------暴----洋维力?务新革运变命动法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兴中 1894年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
中国 同盟
日本 1905年 东京

“驱除鞑虏,
孙中山 恢复中华,建 立民国,平均 地权”
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
连连看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五、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病情诊断) 新课讲授 (治疗过程) 课堂总结 (结构图示) 知识巩固 (搏击中考)
开年决而识而名活先村名 始和定“到后孙动行人文 从会借医“通中,者。, 事党行国医过山曾。是字 挽分医”术行。化后中逸 救子来比救医他名因国仙 民,积“人实早“在伟, 族寻极医,践年中日大广 危求结人所,在山本的东
1.术前准备: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2.手术实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3.术后会诊:评价辛亥革命 4.术后报告:学以致用
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文37—38页,3分钟后回答一下三个问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被迫重用
清政府
• 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 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 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培养学 生的观察和想象能 力、独立思考和学 会搜集资料并能从 有关资料中提取信 息的能力
•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 情感,树立为国家 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的远大理想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已掌 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本课关于三民主义的内容较为抽象,所 以适当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音资料并 将其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 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 息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 论结合的能力。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
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
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
2.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思想近代化)
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10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中国现代工业1914—1920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 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年增长率超过了20%
1.术前准备: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2.手术实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3.术后会诊:评价辛亥革命 4.术后报告:学以致用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文36页,3分钟后回答一下三个问题
1、孙中山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 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何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有 什么关系?
一 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 了解孙中山创 建兴中会和中 国同盟会的史 实。三民主义 的内容
• 掌握武昌起义 的基本内容
•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 进入新课
• 运用多媒体手段加深 学生对孙中山早期革 命活动的了解
设置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层层设问, 将知识点各个 击破
探 究 学 习
在一定知识经 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主
自 阅读、自主思 主 考,从而形成 学 有效的自主学 习 习习惯
合作学习
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开展
互助性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 的一面,你如何认识?
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
材料一: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 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 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 立共和国(政治民主化)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天心一中 江巍
一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知道武昌起义。
(2)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 教材分析
(二)教材地位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 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就是其中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
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
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只有
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捣乱,第
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的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
像人样子了。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五中反映出辛亥革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工业化) 材料四: 4.移风易俗(社会生活近代化)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 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材料五: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
逼宫
政军 治事 欺进 骗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妥 军外经 协 事交济 退 威孤封 让 胁立锁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革命阵营
革命党人
合作探究一: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
命党人如何处理?结果怎样?
1.术前准备: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2.手术实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3.术后会诊:评价辛亥革命 4.术后报告:学以致用
革命不彻底
1.术前准备: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2.手术实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3.术后会诊:评价辛亥革命 4.术后报告: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