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精编版
《调音师》用声音去体现一个职业

用声音去体现一个职业《调音师》这个短片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编剧以及导演的短片惊悚悬疑类电影,该片获得了第37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短片和2011年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而又烧脑的电影,而且绝对是一部史上最高分的高智商悬疑片。
这部短片赏析的地方有很多,无论是主题也好,结构也罢,这些绝对都是值得欣赏的,而且作为编导专业的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今天我们要分析该电影的地方是:声音。
有的人肯定会说那么多好的地方不分析,却要单单分析声音?我敢肯定的说,如果这部电影不去分析声音的话,永远不可能透彻地理解这部电影。
首先咱们先从电影名称分析,什么是调音师?为了保持琴音的准确性,需要定期由专业人员检查,调整不准确的音。
通常从事这类工作的人被称为调音师。
现在这项工作还有许多盲人在从事,虽然钢琴有二百多根琴弦,八千多个零件,但它们的调整和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所以盲人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盲人钢琴调音师用灵敏的听觉和敏锐的触觉来代替视觉,在人们弹奏钢琴时,只是用手指来感受琴键的触感,用耳朵来听辩钢琴的音律,而眼睛是用来看钢琴谱的,所以盲人完全可以让钢琴达到最佳的音律和触感。
从电影声音分析,除了人声和特定的声音,比如关门声之外全程都是钢琴音。
可能网上各个版本不一样,我按照我的版本说,从影片开始,第1秒钢琴声开始持续到第55秒全是钢琴声。
前面这些都是大概的叙述,类似预告片的那种,而整个影片也都是以自我叙述为主,一直用叙述串联整个故事。
直到1分54秒,才开始介入台词对话,通过两人对话直接铺垫和解释男主人公的身份,让观者了解主人公的为人,性格,生活条件。
说白了就是人物小传,只不过以视频对话形式表达出来。
4分04秒再一次介入钢琴声,本次插入钢琴声是进入主人公这个工作中,用各种镜头解释主人公为何扮演假盲人的身份,而且映衬着之前老板所说的“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5分27秒结束。
这段钢琴音和之前的还有开头的音乐是一样的。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微电影《调音师》或许一部好的悬疑作品,有时并不需要很多血腥的场面,以及暴力和那虚张声势的表面造势。
《调音师》就是其中的典型短短十三分钟的电影却足以给与极大的震撼与内心惊悚的体验。
一位被看作是天才的钢琴家,在波恩斯坦钢琴大赛上由于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
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似乎跌入了谷底。
但是他又活了过来,成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假装盲人成了成了他亲近顾客,赢得口碑的手段。
可是在一次调音工作中,却被卷入了一场谋杀案。
影片所讲述的大概如此,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
泰姬陵的故事也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带着面具的人类在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备;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高明。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感触很多的言语,譬如那泰姬陵的故事: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总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可是细细琢磨,这个被用来说服别人的原因其实与调音师本人的意图并不一致。
建筑师失去自己的妻子,却要为夺取自己妻子的暴君修建他的爱人的陵墓,而调音师自己失去视力,却能够让自己在无边的音乐世界和人类交往中获得解脱。
其实,调音师是想通过装盲来躲避这些繁杂的正常应酬,感受到一个被人照顾,被人安抚同时被人信任的世界。
更譬如影片最后,调音师不断地说服自己:别回头,你是瞎子,没有任何理由回头,说点什么,说点什么,说的。
调音师影评

微电影《调音师》影评2014级双语播音三班邱子敏《调音师》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自己,不同的人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的生活。
当遇到挫折时你该如何面对。
影片没有脱离一般的电影架构,黑白的色调,钢琴曲的缓缓进入。
继而的黑色转场,就像是一个新发起点。
电影主角是一个有才华的钢琴师,甚至有人称他为天才。
而多年的努力,为了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但是他失败了。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同黑白格子的跳跃,他躺在黑白键的枕头上。
顷刻间万念俱灰,他的人生也由此跌入一个谷底。
像被关在鱼缸里的金鱼,一蹶不振。
而重新活过来的他,却只能用一个新的身份去掩饰他的内心。
他变成了一个“盲人”,他甚至于享受自己新的身份,用一个看似是瞎子的身份去当一名调琴师,并且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新的身份赋予了他新的生命,也给予了他的重生的机会。
但同时却助长了他偷窥别人和自傲的心理。
他认为自己站在别人的高处,骄傲的姿态对待他人。
然而命运是有轮回的,字字珠玑。
当他敲响那扇门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开始旋转起来。
他和往常一样,叩响了客人的门,拒之门外以后,他却将自己亲手送入了危险之中。
再次叩响门,进入了房间,昏暗无光。
他走在女主人之前,意外跌到了逆转命运的沙发上。
沙发上有一个满血的男人尸体。
由此,主角开始他生命最后的命运序曲。
一个13分钟的短片,需要讲述一个不乏张力的悬疑故事,是需要相当的构思的。
影片的开头其实是故事的结尾,导演大玩近景,角度。
把主角身后的人设置为悬念。
故事真正的开始其实是从主角在比赛中的失利开始的,来到咖啡厅和他老板之间对话是本片画龙点睛的部分。
老板劝他不要把糖当饭吃,然而他却一笑而过,侧面说明主角并不是一个懂得适可而止的人。
谈话进入正题的时候,主角坚持去说泰姬陵的故事。
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这个故事,后来才知道反应的是一个大众的心理,国王处死了建筑师的妻子,是希望他从失去中而更加敏感,人们通常会认为一个瞎子的听力一定也会比普通人敏锐。
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

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阿卡什在历经那场变故后还是从前的自己吗,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寂静的街头,被他敲飞的饮料罐声音好突兀啊,除了能感受到一丝怒气,一定有还什么被他一起推远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关于2019《调音师》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欢迎借鉴参考。
《调音师》观后感《调音师》是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故事灵感来自于2010年的同名法国短片,讲述了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案的“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的故事。
导演在短片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许多独特又突破脑洞的扩充。
在片中每一个可能很不起眼的一个人,很不起眼的一件事或者物品都对整部电影有所影响,此片有多达50余处的反转,无时无刻不在扣动你的心弦,你不仔细去看不仔细去观察,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部电影在看完确实是让人回味无穷,在电影院里看着的时候也真的扣人心弦,仔细回想其中的细节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这部电影一开头的一句话: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
这句话也贯穿了整部电影,从开头这句话的出现到结尾也没有离开“肝脏”生活是什么,这取决于生活者本身。
这句话确实是这部电影的关键,电影里面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很自私的,配角的自私让人看着瞠目结舌,但是主人公也同样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只不过都表现在很多细节当中而已,主人公在开始说是为了艺术而装成盲人,但是最后结尾兔头权杖的特写以及踢开易拉罐的这些细节,也可以知道主人公最后还是参与在肝脏的交易当中,并且拿走了眼角膜,变成了一个道德上的盲人。
其实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能发现,主人公就是那一类用谎言来营造自己是个很善良的人,其实也只是会为自己着想。
苏菲就是爱心泛滥的傻白甜,不能说她不善良,她只是不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只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对听到或者看到的表象深信不疑,而从不在意真相是什么。
当她明白为人所骗后情绪失控,却又轻易地相信了新的谎言。
男孩则代表了揭人隐私为乐和唯利是图的狗仔,只关心偷拍视频卖钱,而在看到男主被毒瞎了之后却冷漠地离去,所以他的结局是偷拍的视频被西米删掉却没有挣到一分钱。
浅析微电影《调音师》

36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微电影《调音师》海报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调音师》曾荣获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同时也被观众称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绝不可谓空穴来风,短片通过讲述男主角作为一个在钢琴演奏道路上失意的天才,后成为调音师,发现以盲人的身份更能亲近顾客,获得更多,却意外卷入一桩谋杀案的故事。
一、 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调音师》的主要人物毫无疑问是男主角——一个天才却看似不够天才的钢琴师。
在故事的开头,便讲述了他参加钢琴比赛,可他会成功吗?短片通过种种细节刻画预示了答案的否定。
“去年,我被看作是天才。
我自己也认为我前途无量”“15年来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简短的话语,配合他始终颤抖的手擦拭着琴键,以及之后特写镜头的满头大汗,不难看出他的心态不够好,他把这一切都看得太重。
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大事,也许大到能左右人生的走向,可是更多时候,决定人生走向的不一定是外在表现,而是自己的心态,如果不摆正心态,有可能会毁了一生。
在餐厅里戴着一副墨镜,从容地与上司在对话,对于上司给自己看的照片仿佛视而不见,男主角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盲人调音师了。
他得意地侃侃而谈作为盲人调音师的好处,讲泰姬陵得以造成的故事告诉上司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了显示他的成功,故意抱怨服务员少给一张钱,来刁难服务员。
导演把一个失意后又重新焕发生机,得意洋洋的调音师塑造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同时也为之后发生的一切作了铺垫。
由于比赛的受挫,调音师不再对音乐和自己的事业感兴趣,他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借调音师浅析微电影《调音师》戴云武 廖卫华【作者简介】戴云武,男,江西樟树人,赣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廖卫华,男,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影视传媒研究。
3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的职业,装成盲人博取他人的同情,成了一个偷窥顾客隐私的偷窥狂,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
调音师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调音师观后感1影片开头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个天才,但是不擅长在众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败,于是只好作为调音师。
但是他却伪装成盲人,主人自己说过:人们对于盲人会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怜,他不仅会有小费。
更重要的事,由于他是盲人,认为失会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无与伦比,所以其实人们对于他的调音技巧的好坏就不会很在意(同情心理会让人无意识产生这样的心理:盲人能当调音师都已经很不错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松心态没有压力的调音,于是能调得能使自我满意,发挥自己正常水平。
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们就会在于他调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于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弹琴的压力,但这毕竟是逃避,但是问题一直存在,前几次他很顺利,包括过马路,面对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当最后一次生命受到威胁时,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伪装的像,虽然他不断告诉自己就是盲人调音师,但是潜在内心的久违的不安情绪再次浮现,因为他一直在逃避这种感觉,并没有真正的面对和试图克服,当这次不得不面对的时候,虽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还有一个可能的现象,男主人公其实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过是个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实不必非要装盲人,只不过男主人公由于被意外的凶杀案给震到了,此时他的“逃避”性格再次显露,他宁愿放弃和女主人搏斗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选择,也要选择伪装成盲人调音师,“逃避”的性格,让上天决定,他没有细想过在这种压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过关,其实我觉得他能够想明白自己这种情况下他多半会失败,明智的选择是应该和女主搏斗,但是他没敢这么细想,没敢承认自己多半会失败,把命运交给上天,实属掩耳盗铃,“逃避”的性格再次显露,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他依然还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才面对,那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吧,克服长时间养成的心理情绪的条件反射的惯性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主人公应该是挂了,电影开篇一个场景“屏幕一黑,一声响”,可以感觉男主人公挂了。
《调音师》影评

《调音师》影评“说来话长,要喝杯咖啡吗?”影片以这句台词开场,导演的操纵人心之感油然而生。
朋友看完后心潮澎湃地约我二刷,想找找有没有细节惊喜。
的确,这部电影基本五分钟一个反转,让人不敢有尿点,错过一点可能就错过一个重要剧情。
阿卡什是一个可爱的幸运儿,作为一名假装盲人的钢琴师,他亲眼目睹了一起谋杀,更神奇的是,他还目睹了同一个人实施的两次谋杀。
这不得不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在雇主家,他本应被吓死,但他没有。
他用他那双完美的手,不流汗也不发抖地演奏完了整首曲子,为自己的生命争取了一线生机。
电影中的这个细节也很有趣,买彩票的大妈说盲人运气好,让阿卡什买了一张彩票,结果这张彩票中了一万卢布。
这运气,真是让人羡慕啊!在电影中,还有一些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致敬的地方。
比如,医生被西米干掉后,西米开车想要撞死阿卡什,却被猎人的枪声惊吓,导致车子翻覆。
这一情节与《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越狱时的情景有些相似,都是利用枪声作为掩护。
此外,结尾处阿卡什在苏菲面前表演,歌词煽情地唱着他遇到的一个姑娘,这让我想起了《爱乐之城》的结尾,男女主重新会面,或是叙旧分开。
但导演不按套路出牌,在苏菲说“你还不如拿走西米的眼角膜治好自己的眼睛”时,阿卡什没有表示什么,而之后的兔头拐杖则成为了一个亮点。
为什么是兔子?它救过阿卡什的命,但阿卡什必须看得见才能知道,所以这一击是他看得见之后的果断之举。
从现实角度来说,阿卡什的眼睛确实是看得见的,那么如果不是中途自己好的,那就需要一笔钱去治疗,而卖西米肝脏的分赃款就是他的经济来源。
这样看来,这个电影的故事既真实又充满疑点,让观众永远无法确定真正的答案。
阿卡什这一生,真可谓跌宕起伏。
他亲眼目睹了谋杀,差点被割过肾,还差点被杀死。
相比之下,我还是做个平凡人吧,这样的生活我可能过不了五分钟。
就像朴树唱的:“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

调音师微电影观后感《调音师》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调音师面对心理阴影与内心挣扎的故事。
通过电影中真实而犀利的场景和情绪表达,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本文将就该微电影的剧情、情感表达以及主题意义展开探讨。
影片的剧情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当下的场景切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关于音乐与心理困境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优秀的调音师,他擅长处理各种音乐素材,为电影和音乐录音作出贡献。
然而,一次意外事故改变了他的生活。
在一场重大演出中,他的误操作导致了应该无比美妙的音乐表演变成了一场噩梦,现场观众的惊讶和嘲笑成为了他心理阴影的源头。
从此之后,主人公进入了心理的黑暗世界,在音乐创作中失去了自信。
他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再面对音乐的殿堂。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会放过对音乐有着执着的他。
他面临了一位年轻歌手的邀请,需要为她的演出调音。
这位歌手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帮助找回自己的声音,于是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在与年轻歌手的接触中,主人公逐渐找回了对音乐的热爱。
他们一起探索音乐的真谛,通过合作逐渐克服了主人公内心的困扰。
通过音乐,主人公渐渐摆脱了自身的心理阴影,恢复了自信,并重新对音乐有了新的理解。
该微电影在情感表达方面极富表现力。
通过凝炼的画面语言和无需言语的情感交流,影片成功地传达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例如,主人公在回忆中看到观众的嘲笑和不以为然的眼神,那种被压抑的情绪和自责在视觉上被巧妙地传达出来。
此外,影片还运用了细腻的音乐和音效,更加强调了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
整个电影中用非常独特的方式表达了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使观众在情绪上被深深触动。
通过对《调音师》微电影的观看,我觉得该片在表达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果。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触动人心、传达情感。
电影通过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与年轻歌手的互动,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们都需要给予信任和支持,因为信任和支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影评
假装失去,不会让你变得坚强
你知道泰姬陵为什么那么美吗皇帝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妃子,他找来全国最好的建筑师,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陛下。
很好,你爱你的妻子吗陛下,我爱她。
她是我的一切,我的命。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这样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就能为我妻子建立起最壮丽的陵墓。
人们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这位在钢琴家道路上失败的男子,因此装成盲人,开始走家走户为钢琴调音。
大家都把他当成盲人,因此,小费更高,态度更好,他也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男人大手大脚地换衣服,女孩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一直到最后一家人家,他看见了凶杀案。
这部电影有屏息的张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那个泰姬陵的故事是真的,那我以后再看见泰姬陵,我将不止感受到爱情的伤痛,我还会感受到那位无辜失去妻子的建筑师的仇恨和愤懑。
他必须足够坚强,才能够面对爱妻被人处死的打击,才能义无反顾建起泰姬陵。
除却爱情,他必然怀满撕心裂肺的仇恨和悲怆。
因为调音师并没有真正的失去视力。
他希望获得的是照顾,而建筑师除却悲痛、仇恨、愤懑和名声之外,一无所有
调音师死之谜
调音师肯定是被杀死了(因为开头字幕出来的声音)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瑕,那是因为之前他并没遇到真正要挑战他演技的人。
跳舞的少女也许本身就是个暴露狂,餐厅的服务员(钱是对的,调音师故意找茬)对于调音师到底是不是个盲人并不感兴趣,因为这跟他没有利益冲突。
主人公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去学怎么做
一个盲人,他的演技应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调音师到底犯了几个错误让女主人从刚开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怀疑再到最后的识破总共有五个失误(以下是按照失误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
1.调音师最后一下按门铃的时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门后看着,而他按门铃的动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应该是摸索着去按的
2.调音师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时看到了尸体,(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为了掩盖血腥味故意泼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确实在装修,8分16秒门的左边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门的右边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体以后表现出了惊慌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
为什么女主人会这么快就怀疑,因为女主人本来就只是有保留的信任。
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调音师进门以后女主人把门反锁了,反锁的时候可以听到三到四下声音,而之前女主人开门的时候是直接开的,并没有听到解锁的声音,这说明之前门没有反锁。
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门反锁,就是怕调音师不是盲人,看到尸体
后夺门而逃
3.女主人开始怀疑调音师,于是做了一个测试,很遗憾,这个测试调音师没能通过:8分40秒,调音师要坐下的时候女主人故意推了他一下,调音师本能的用手撑在钢琴上,而这个钢琴,他之前碰都没有碰到过,盲人怎么会知道没有碰到过的钢琴的位置呢?于是女主人更加怀疑调音师不是盲人。
4.女主人取下调音师的墨镜,她想看看调音师的眼睛,因为有些盲人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不一样,(比如谢逊的一看就知道是个瞎子)如果是这样,女主人就可以打消自己的怀疑。
于是女主人端详了调音师的眼睛好一会,她看到了什么?隐形眼镜(影片之前的细节:调音师为了伪装盲人带着隐形眼镜)
5.日程本,这个失误是最明显的,正如调音师自己想的:盲人要什么日程本。
他不该把衣服给女主人。
其他细节:
调音师的上司说了一句话: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
女主人的对门邻居就在门眼后面偷窥了调音师,直接识破了调音师假扮盲人,所以她才会满脸疑惑的开门。
而调音师并没看到邻居的满脸疑惑,女主人却看到了,女主人以为是自己说丈夫不在家的谎言引起了邻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让调音师进去。
也正是邻居这个举动,间接的将调音师推向了地狱。
影片刚开始调音师就是因为紧张过度在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败,说明调音师的心理素质并不好,这也为后面买下伏笔:调音师看到尸体以后非常紧张,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误不断。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发上的老头)的死状过于平静,他在临死前也没发觉有人用钉枪指着他的太阳穴?这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盲人。
这也同时说明女主人对盲人非常了解,识破调音师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为什么邻居识破了调音师却没有揭穿他,这是因为她发现女主人也在扯谎。
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还一把年纪,照理说不会单独出门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说他丈夫不在家,这也引起了邻居的怀疑,所以邻居开门时的困惑表情是来自于两个人的,邻居发现两个人都在扯谎,所以她不知道说什么。
很多人对老头死在地上还是沙发上有争论,为什么我觉得老头是死在沙发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为我想不到一个理由凶手把老头杀死在地上还扶到沙发上坐好,血迹会弄脏沙发和枕头,会加大处理尸体和血迹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