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铺地材质及类型

合集下载

园林铺地留园

园林铺地留园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留园铺地篇园林铺地又称为花街铺地,是以砖、瓦、碎石、卵石等材料铺砌地面,构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做工精细的路面,好似地毯一般,它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防滑排水、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园林铺地在用材上追求自然,尽量利用废旧砖瓦,以发挥这些材料本身所特有的美;在色彩上注重和谐,黑色、灰色、紫色、茶色、蓝色、豆绿、白色等冷色调构成了铺地的主要基调;在风格上追求迥异,营造出时而宁静,时而富贵,时而野趣,时而粗犷的效果。

留园的铺地是教科书级别的,其他园林根本无法比拟。

《江南园林志》称“园内装折铺地女墙各尽其妙,而以铺地为优”。

留园铺地位置:中部园区周围,可亭周围,活泼泼地周围,东园内,又一村内。

铺地归纳整理表铺装实景详细分析个人评价基础样式材质:碎石地点:花园主路寓意: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被喻为花中君子花纹以兰花加花瓶为主,采用不同颜色区分图案肌理,给人清新明快之感,使园路生动活泼起来。

此图案可以借用到现代私家庭院以及一些私密的小空间中运用。

材质:卵石地点:花园小径寓意:鹿被看作善灵之兽,可镇邪。

鹿又被看作是吉祥征兆。

鹿与南方方言“乐”字发音相近,所以鹿又有快乐的涵义以动物吉祥图案作为铺地花纹十分有趣。

并且并不是生硬的套图案,将动物的动作和神情淋漓精致表现出来了。

材质:碎石地点:花园园路寓意:鹿是民间传说中的瑞兽,历史极为悠久,原因是鹿在冬天脱脚、春天孳茸而有报春的物候意义,而被人类重视。

古人以白鹿最为珍贵,谓白鹿多为仙人坐骑,故有长寿的寓意。

又因“鹿”与“禄”谐音,鹿纹又有“进禄”的寓意,成为古代禄瑞文化中的祥瑞之物。

鹿纹的造型多取鹿回头状,“十鹿九回头”是古人对鹿纹的总结材质:卵石地点:园路寓意:鱼同“余”同音,常用来比喻富裕、吉庆和幸运,是中国运用较早的图案。

民间的鱼纹种类很多,构图也不相同,有多种吉祥寓意。

苏州古典园林铺地艺术及其在现代景观铺地设计中的应用

苏州古典园林铺地艺术及其在现代景观铺地设计中的应用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1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研究价值1.1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发展历史概述园林的铺地起源于王侯的园囿,为了在自己的园囿中行走方便则需要平整硬化处理地面,象吴王的“馆娃宫”的地面就作了铺设处理,到明代开始使用碎玻璃等作为填充物。

尤其,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更是广泛采用了包括整瓦整砖在内的各种铺地材料组合,苏州古典园林铺地巧妙地使用材料,对现代的园林景观铺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2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作用铺地作为园路的一种呈现方式,承载着园路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同时,通过不同的铺装材质以及铺装材料又起到了良好的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景区,同时,又把不同景区连成一个整体,并深入到各个景点。

它象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

园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3研究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意义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纹样内涵深刻,其中关键在于以象征的形式表达,将其概括为迎祥、祈福、信仰和文人精神4方面,借助象征视角,分别对其进行实例分析,力图还原其文化涵义,找到正确的解释答案,为理解、借鉴和传承园林文化提供参考。

2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类型及其特点2.1按照铺地材料的不同2.1.1类型与特点。

从铺地所用材料上看,中国的铺地基本上以2种材料为主,砖和石。

对于砖石的形状、大小、装饰图纹都各有具体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

(1)乱石路。

园林外铺路面,用碎小的乱石堆砌出石榴籽般的结构,密集晶莹,错落有致,不但路面坚固且造型雅致。

(2)鹅子地。

适宜用在人们不经常经过的路面铺装,用大小的石块、砖块、瓦片或者卵石相间铺砌。

一般多铺砌成吉祥的图案如仙鹤,梅花鹿等。

(3)冰裂地。

青石板带以冰状裂纹,适宜铺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设计可随人的各种需要而灵活改变,砌法不拘一格。

最好的材料是经过打磨后的破碎砖块。

园林景观设计——中式庭院中,各种硬核且极具美感的地面铺装工艺

园林景观设计——中式庭院中,各种硬核且极具美感的地面铺装工艺

中式庭院中,各种硬核且极具美感的地面铺装工艺月光洒在阖闾城西的灵岩山上,吴王夫差为了取悦他的美人,在金碧辉煌的馆娃宫中修建了一条“响屐廊”。

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屐在廊中行走,脚下如同在敲木琴,发出悦耳的响声。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也许就是苏州园林中最早的铺地。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路径”是十分普遍非常重要的,园林中的路径极富曲、折、窄、幽的美学特征,而铺面,则更是促成中式园林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极具美感的铺地,有一个很好听、很文雅的名字——花街铺地。

花街铺地是园林中一种地面铺装工艺,是以瓦片、各色卵石、碎石、碎瓷片等,拼合成各种图案装饰的园林路面。

通常以瓦片作为线条摆出图形,其它材料为色填充其中,犹如地上锦绣。

刺绣是用一针一线来勾勒出图案,花街则用一粒粒卵石碎石来敲打出造型。

两者一脉相承,需要的都是匠心。

所以之后,在能工巧匠云集、丝绸刺绣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中发展出“地上织锦”的花街铺地,便一点也不奇怪了。

花街铺地类型花街铺地是以两种以上的卵石和碎石片、碎瓦片、碎缸片、碎陶片等碎料拼合而成,组成图案精美、具有色彩丰富地纹的路面。

严谨地讲,其中只有那些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那些铺面才称为花街铺地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中式铺地总共有这四种类型:乱石路用乱石像石榴子一样铺砌的道路,成为乱石路。

这种铺法既坚固又雅致,特别适合用在曲径,富有自然野趣。

鹅子路鹅子,即为鹅卵石,就是用鹅卵石铺就的路。

这种铺法一般铺在人们不常走的地方,因为比较硌脚,会影响游览体验。

冰裂地冰裂地即是用青石板拼接成冰裂纹的路面。

这种路面,适合在山堂周围宽平的地方、亭子的边缘。

诸砖路诸砖路,即是各种用砖头铺成的路面。

这种道路会有很多花样,包括砖仄砌的四种(人字式、席纹式、间方式、斗纹式)、砖嵌鹅子砌的八种(如六方式、攒六方式、八方间六方式、套六方式、长八方式、八方式、海棠式、四方间十字式),以及香草边式、毬门式、波纹式,共15种砖路类型。

园路铺装的九种形式

园路铺装的九种形式

各种块料的铺装形式
这类铺地一般用于宽度和 荷载较小的一般游览步道, 二用于车行道、停车场和 较大面积铺装时需要采用 较厚的快料,并加大基层 的厚度。
六、整体路面
整体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彩色沥青混凝土蒲城的路 面,这种路面平整度好,路面耐磨,养护简单,不便于清扫,多余 主干道使用。
1.沥青混凝土路面
一、花街铺地
1.花街铺地源于我国传统古典园林的江南园林中,指的是以两种以 上的卵石和青石板,黄石,碎瓷片等碎料拼合而成的路面。它精美 的视觉景观和独特的意境含蕴丰富着古典园林的内涵。 2.“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是《园冶》中 对花街铺地利用碎料进行用工分工讲究的描述,保证简单用材的碎 料铺地,经无数人踩踏仍基本完好便说明了花街铺地的精细工艺。
二、卵石路面
卵石指的是风化岩石经水流长期搬运而成的粒径为60~200mm的无棱角 的天然粒料;大于200mm者则称漂石。用卵石铺成的小路就叫做卵石路 面。 为了美化路面,多数情况下都会用到卵石这一铺装石料。用光滑、不同 颜色的卵石摆成有趣而漂亮的图案,让路面看起来特别的美观,人行走于其 中,会感到非常舒适,同时也可以锻炼到身体。
三、雕砖卵石路面
1. 又被誉为“石子画”,它是选用精雕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 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成的路面,图案内容丰富,如三国故事,传统 民间图案,四季盆景,花鸟虫鱼等,都可以成为“石子画”的对象, 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2.为了保持传统风格,增加路面的强度,革新工艺,降低造价,北海 公园设计只做了预制混凝土卵石嵌花路,有较好的装饰作用.
用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使用的整体路面根据骨料粒径大小,有细 粒式、中粒式、粗粒式、有传统和彩色之、透水和不透水之分。 (1)黑色沥青混凝土一般不用其他方法对路面进行装饰处理 (2)彩色沥青路一般用于公园路第和风景区的行车主路上。由于 彩色沥青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弹性,也适用于运动场所及一些儿童和 老人活动的地方。

古建筑铺砖材料及做法(1)

古建筑铺砖材料及做法(1)

地面砖排列方式
砖缝排列方式
砖缝排列方式
散水
散水是指房屋外墙四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脚处(室外地坪上)用砖石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的 有一定坡度的散水坡。
散水铺砖排列方式
散水铺砖排列方式
散 水 转 角 处 铺 砖 排 列 方 式
古建筑之地面铺 装材料及做法
作者:一清
地面材料分类
夯土地面是历史上最早的地面做法,采用纯净的 黄土夯制而成,后期发展为灰土地面,直至清代, 砖块的大量生产,夯土地面才逐步减少使用,古建 筑地面主要以墁地做法为主,石活地面为辅
墁地做法(用砖铺装地面叫做墁地)
•砖墁地可分为方砖类和条砖类两种。 •方砖类:二方砖、尺四方砖、尺七方砖和金砖 •条砖类:城砖、地趴砖、亭泥砖和四丁砖 •城砖、地趴砖为大砖地,亭泥砖和四丁砖为小砖地 石活地面做法 •石活地面可分为:条石地面、仿方砖形式的方石板地面、 毛石地面,碎拼(冰裂纹)石板地面、卵石地面等
砖墁地做法分类
(1)细墁地面 细墁做法一般多用于大式或者小式建筑室内,宅院和宫殿室外的甬路、散水等部位; 室内细墁做法一般采用方砖,小式建筑室外细墁地面多使用方砖,大式建筑室外地面 除了使用方砖,还常使用城砖。 地面做法的特点:砖料经过砍磨加工,砖规格统一准确,棱角完整,表面平整光滑。 (2)淌白地 淌白地主要特点:墁地所用的砖料仅要求达到“干过肋”,不磨面;砖料只磨面但不 过肋,用这种砖墁成的地叫淌白地。 (3)金砖墁地 砖料使用金砖,多用于重要的宫殿之内。 (4)糙墁地面(一般多用于建筑室外) 砖料不需要砍磨加工,地面砖接缝较宽;大式建筑中,多用城砖或者方砖糙墁,小式 建筑多用方砖糙墁,普通民宅可使用四丁砖、开条砖等糙墁;

[心得]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心得]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材料是决定园林铺地图形得以再现的根本保证。

通过具体的工程施工使得这些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并且紧密地和园林空间主题结合,为表现空间主题服务。

其生态性、情趣性、经济性是现代景观铺地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因素。

一、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材料概述苏州园林装饰性铺地所用的材料是非常简单,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

在材料的使用中,以青瓦和望砖的使用最为普遍,主要是作为铺地图形的外轮廓。

所有的铺地图形中,几乎全部采用青瓦和望砖的硬收边形式。

也有一些独立的庭院完全采用望砖进行铺设的,例如网师园的“云窟”院落就是采用清一色望砖铺设的席纹。

园林的长廊也大部分采用望砖来铺设走道,也有部分长廊采用的是水磨方砖来铺设的。

鹅卵石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材料之一,主要筛选白色、黑色鹅卵石来作为铺地图形内填充材料。

其次,碎湖石和碎黄石也是使用较为频繁的材料,这两种材料主要用来铺设一些园路和单独的庭院;也使用这两种材料来铺设一些几何图形,但是很少运用它们进行一些具象图形的铺设。

四大园林中,只有极其个别的独立图形采用碎湖石来铺设;例如耦园的一些园路,就有采用碎湖石铺砌而成的梅花图形。

碎瓷片也是铺地常用的材料,这些碎瓷片主要用来勾勒具象图形的结构或者作为一些鸟类动物图形的羽毛来使用。

残破的缸片常用来填铺几何形的内部,和鹅卵石形成色彩和肌理的对比。

另外,一些图形还使用一些玻璃、彩色的瓷片等,主要是为了丰富图形的色彩组合,并且通过对比来明确图形结构并增强图形的生动性。

二、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设计和施工简单而经济的铺地材料通过设计者匠心的巧妙运用而具有装饰的美感。

可见设计构思巧妙和铺设工艺的精湛是使这些废料发挥审美价值的人为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这些废料的装饰性能是难以体现的,这就如计成所说的“七分主人,三分工匠”,即设计在园林设计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铺地设计是根据铺地图形与园林空间主题的协调统一的原则来进行的,并对所需材料的组合形式进行考虑,以及材料数量的估算。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

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铺地,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园林“地筑山、植物、而铺地由于其理水一直未造园者所重视。

园林中的形成的园林小品。

建筑、沉浸着中国文位低下”其实中国古典园林铺地和其它园林要素一样,往往不容易为人瞩目。

“吴王梓铺地,西子行则有声”字面意思大家应该就了化的内蕴。

我国最早对铺地的记载为解了,吴王夫差为西施在馆娃宫中,以梓板铺地,西施着屧行于上,步步皆音。

与传统的欧洲园林铺装着重理性的风格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体现出的是更多的人文色彩。

一、中国古典园林铺地常用类型石板、、瓦片、鹅卵石《园冶》计成在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方砖或条石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卵石铺地、诸砖等。

青版石、嵌草铺地等。

1 / 92 / 9(一)花街铺地花街铺地多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互很, 又能防滑它们不仅排水性能好, , 光线也柔和组成图案精美、配合,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

在留园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适合我国江南一带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使用。

犹如织锦铺地一般, 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给人以美感。

(二)雕砖卵石铺地它是选用精雕细刻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 雕砖卵石铺地又被誉为“石子画”如有以三国戏《古城会》、《回荆州》等为题, 的各色卵石拼凑而成的路面图案内容丰富,也有以寓言、四季盆景、花、鸟、鱼、虫为题材的图案。

材的图案,(三)卵石铺地3 / 9具有活泼、轻快、开朗等风格特点。

, 卵石铺地采用卵石铺成的路面, 耐磨性好、防滑组成一幅苍, , 黑卵石为绘如杭州花港观鱼牡丹亭边、山坡的一株古梅树下, 以黄卵石为底劲古朴的梅树图案。

(四)方砖或条石铺地方砖、条石铺地采用条石、青砖铺地取其平坦、整洁明净。

有时也会采用方砖、条石铺形成主次分明、庄重中带着一丝使之产生变化, , 地的同时, 在园路两旁用卵石或碎石镶边活泼俏皮。

中式庭院哪种铺贴方式好?这3款铺装样式为您提供灵感,建议收藏

中式庭院哪种铺贴方式好?这3款铺装样式为您提供灵感,建议收藏

中式庭院哪种铺贴方式好?这3款铺装样式为您提供灵感,建
议收藏
在庭院建造中,铺装是决定整体风格的重要的一步。

想要建造一个好的中式庭院,地面铺装的选择必不可少。

今天为大家分享三种常见的铺装方式:
园林铺装最常见的形式有鹅卵石铺地、石材铺地还有皇道砖铺地。

那么哪种铺地形式比较好呢?
第一种,鹅卵石铺地
鹅卵石的观感细腻美观,并且在苏州园林当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鹅卵石铺地,园林的味道会更重一些。

另外,鹅卵石铺地,用于太湖石周边的衔接效果会更好,过渡的也会更自然。

园林中的鹅卵石铺地图案十分丰富,寓意吉祥,如松鹤长寿、五福捧寿、梅开五福等。

第二种,石材铺地
看上去大气简洁,更适合苏式味道较轻的庭院营造。

但在夏天,会给人一种吸热的感觉。

第三种,皇道砖铺地
在古代,为了迎接皇帝而铺设的御道砖。

中式道路地面通常都是用皇道砖来铺成人字形样式,寓意着人上人。

现在多采用石材,因为皇道砖时间长会容易打滑,所以现在施工会利用质感相似的石材来代替皇道砖,这样会更安全。

但也有些人就是喜欢这样古朴的感觉,所以为了解决皇道砖长青苔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做固定基础。

石材铺装偏简洁大气,鹅卵石铺地、黄道砖铺地则多了一份古朴的味道。

三者在造价方面,鹅卵石相对比石材、皇道砖而言要更高一些,因为材料费和人工成本会高很多。

三者都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一款?要根据造园者的想法以及院子的整体风格来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园林铺地材质及类型《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

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和市井文化的体现等。

现今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样,不断涌现,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

但是,在现阶段,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粗糙,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大多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

整体看起来多了份时尚感,却缺失了中国特有的内涵。

中国古代园林铺地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的启示3.1效法自然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2]。

地面铺装材料不论是乱石、鹅卵石、石板、青版石等所固有的自然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均能反映出自然素材的天然美。

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自然协调及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涌入的今天,人们仍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景观小品之一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 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仍是很好的选择。

3.2得体合宜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铺装设计中应做到“因地施材”。

利用不同材质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

一般在厅堂中会选择采用方砖平铺、油灰嵌缝、补洞磨面而成,能烘托殿堂壮观、高雅的气氛。

而在路径上会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

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

正是由于合理选用材质使得园林铺地与建筑、环境在材质、色调上有了呼应,生动的融合建筑和自然景观,体现园林意境。

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

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与使用情况,以有的放矢,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特色分析及发展4.1重视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3]。

我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使游览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

如个园入口“春景”,铺地采用了“冰裂式纹样”,营造出春笋发、冰雪融化的景象,把春天的意境加以很好地烘托。

部分优秀的现代园林场景铺装往往根据周围环境、建筑的不同,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大面积地面铺装,采用图案铺砌的方法来表达不同的意境,整体表现园林景观。

例如南京中山门附近一处广场的铺装是城墙砖铺设的,与城墙呼应,营造古色古香的意境。

不过意境营造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因此在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4.2装饰性强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

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例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2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园林铺装,尤其是广场铺装,都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也是现代铺装的发展趋势。

不过过度的装饰,有时会喧宾夺主,甚至给人视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在继承装饰性这一特点时,要有一定的控制度。

4.3注重生态性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在铺装设计中则体现在“因地施材”[4]。

铺装的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一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都有一定的特点。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

《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

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

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现代园林也开始逐渐重视生态这一理念,生态铺装也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

嵌草铺装、碎石和卵石等古典材料是透水铺装的首选,但是却不适合大面积广泛的应用。

环保型透水砖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较新的材料,这样使得城市在保证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同时提高了其生态效应。

4.4地域特征较强中国古典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

南北地域风格不同,使得园林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大面积方石、方砖的运用,材料上也多豪华壮观,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地域范围小,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所以江南园林的铺地往往非常精致典雅,饶有趣味,材料也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都能运用得恰如其分。

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现代园林分区,已经不仅仅是南北之分,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结合建筑、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的地方特点,设计搭配各样风格的铺装,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标示性。

三、谈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几点要素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

城市公园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我们在开发资源,建设中,如何贯穿景观生态理论,增强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景观质量,这是需要首先考虑的。

但目前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着讲生态而非生态的误区,城市公园平衡环境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虽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心,但本文再对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谈几点要素。

1.因循自然、显露自然公园的规划不应当仅从单一的旅游经济等目的出发,而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的需求,因循自然、显露自然,组景应注重意境的创造,以自然美为主,辅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观,并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迹融于自然景色之中,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广州的越秀公园,利用越秀山的地形,形成冈峦起伏、景观多变,无需多加规划,已是美不胜收了。

2.环境关联外部和内部都存在着环境相关关系。

我国古人既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创造了风水相关的思想。

城市外部有自然山脉、河湖、森林、湿地等大环境景观背景,城市内部有不同立地条件和围合空间形式,在城市公园生态规划建设时,要抓住大环境景观特色和公园环境景观特色,做好环境关联的文章。

例如西湖公园与杭州市形成以湖为主的景观形态等。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环境关联重要的是找出公园的主导因素和城市大环境的环境特征。

3.相地合宜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结合自然,塑造自然也是十分关键的要素。

相地合宜要体现在公园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景点营造等建设的全过程。

公园的布局相地合宜还要根据公园大小,周围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规划布局方式,大公园可划分多景区、多"园中园",小公园可适当运用多方借景的手法以开拓空间的局限性相地合宜在公园功能和造景上,要遵循造景以自然美为特征,功能以平衡城市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宗旨。

4.充分发挥植物造景功能公园中的植物,具有自然生长的姿、形、色、味,不仅在一日之内有不同时相的明暗、光影变大,更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异,春有青青、夏有浓荫、秋有红叶、冬有苍松的季相变化给人带来分明的四时感应,使人们最直接地感触到自然的气息,大面积的植物群落景观壮观、清新,优美的林冠线、迷人的林相、林层。

因此,同时有些植物还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玉堂富贵"等,提高了植物组景的文化内涵。

植物造景,尤其是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无论从生态角度、经济价值、艺术效果和功能涵义等方面,都应列入构景要素的首位,成为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核心。

5.处理好文态与生态的关系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系统的载体,科学地规划与建设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是生态与文态有效结合的过程,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始终贯穿于景区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廊道、结点的组合、斑块的镶嵌都不可忽视或偏重哪一方面。

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如名胜古迹)有密切联系,规划建设好生态公园要巧于利用自然和善于结合古迹,将千古留传的文化古迹在自然生境中演绎,名楼古亭建立于苍山翠波之中。

生态型驳岸技术所使用的已不是传统的一种材料, 而是结合各种材料的优点, 复合而成的复合型生态驳岸。

因此, 生态驳岸可描述为“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植物材料的结合, 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同时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

作用:1、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驳岸采用自然材料, 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生态驳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3、促进水陆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学的产生给城市公园设计的理念带来一次深刻的革命。

城市公园设计会充分地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对其进行加工使其具备新的使用功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能源消耗。

在维持自然系统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将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降至最低,保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因地制宜地保留城市的自然形态。

节约型园林2.2 因地制宜,功能协调的原则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脉络、满足绿地的功能需求、突出景观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各类绿地空间,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2.3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原则充分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地貌,并在单位绿地内,通过改善植物配置、增加乔木种植量等措施,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2.4 充分保护和高效利用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的原则公园规划场地内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构筑物等应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策略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城市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等是城市公园特色的基础源泉,要善于深入挖掘和体现,使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