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13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139页)

目录1、《荷塘月色》说课稿 (3)2、《故都的秋》说课稿1 (6)2、《故都的秋》说课稿2 (8)3、《囚绿记》说课稿 (11)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2)5、《离骚》说课稿 (15)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7)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8)7、短歌行说课稿 (19)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20)9、兰亭集序》说课 (23)10、赤壁赋说课稿 (24)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6)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0)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5)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8)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9)16、《祝福》说课稿 (43)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5)18蜀道难说课稿 (46)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8)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9)21、琵琶行说课稿 (51)22、李商隐诗2首 (53)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55)24、《劝学》说课稿 (58)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9)25、过秦论说课稿 (61)26、师说》说课稿 (63)27、动物游戏之谜 (65)27-1动物游戏之谜 (67)28、《宇宙的边疆》 (69)13-1、宇宙的边疆 (70)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71)30、《窦娥冤》说课稿 (75)30-1、《窦娥冤》说课稿 (76)30-2《窦娥冤》说课稿 (77)31、《雷雨》说课稿 (79)32、《哈姆雷特》说课稿 (81)33、《望海潮》说课稿 (82)34、《雨霖铃》说课稿 (83)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84)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86)37、《水龙吟》教案 (89)38、醉花阴李清照 (91)38-1《声声慢》教案 (91)39、《拿来主义》说课稿 (93)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95)41. 短文三篇 (100)42、廉颇蔺相如列传 (103)43、苏武传 (104)44、张衡传 (107)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109)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110)47、边城说课稿 (112)48、《归去来兮辞》 (114)49、《滕王阁序》 (115)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116)51、《陈情表》说课稿 (117)52.《咬文嚼字》说课稿 (118)53.《说木叶》 (119)54、《谈中国是》 (121)55、中国建筑的特征 (122)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124)57、宇宙的未来 (127)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30)59、诗两首说课稿 (131)《雨巷》说课稿 (131)《再别康桥》说课稿 (133)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34)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36)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137)63、《鸿门宴》说课稿 (138)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140)65、《小狗包弟》说课稿 (141)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143)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144)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14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147)68、《包身工》说课稿 (149)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151)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名师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准备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上阙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阙则紧承上阙,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长沙》是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高考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尤其是对高考题的第二卷中诗词的鉴赏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朗读并背诵诗歌。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C、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朗读、理解、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
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
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
据此,本课定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重点。
说教法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作文专题训练“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化”来自于人教版必修五“表达交流”板块第一专题。
为高二上学期训练内容。
本章节是该学期作文教学第一板块,首先注重思维的训练,为后面章节的作文练习延伸目的作好根底准备。
二、说学情高二的学生在高一的学习根底上,生活面和阅读面有了一定的扩展,理解才能和综合考虑才能有了一定的进步,看问题更全面、深化和辩证。
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畏难情绪,作文的综合考虑和逻辑推理才能有待进步。
详细在作文中多表现为:材料理解幼稚,文章缺乏深化的认识;材料运用僵硬,缺乏自然有序的理性分析^p ;个人观点或片面或极端,貌似深化而实那么矫情。
因此,为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化,就必须对学生进展思维训练,点拨思维方法,进步写作的分析^p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挖掘事理底蕴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法1.按照“启发考虑——明确方向——练评结合”的思路展开教学。
2.点拨法、引导法、倾听法。
说明: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进展思维训练,以高二学生的理解才能而言,“以小见大”板块较为容易理解,因此以老师引导下学生讲为主。
第二局部是课堂教学重点。
针对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常犯的缺点——观点加事例的简单构思,我选择了一段学生习作加以修改,利用现场作文的方法来前后比照,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分析^p 的方法提醒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因为议论文是以分析^p 说理见长的文章,不进展充分的分析^p 、说理就很难把观点阐释得深化透彻,文章因显简单化而丧失重要的说服力。
通过比照、理解和考虑,学生自然理解了“探究因果”这种思维方式的内涵。
最后安排综合性较强的第三局部“比拟鉴别”思维方式的学习。
以前面两种方式为根底,用比拟的方式发现思维方向,让学生进展综合性训练,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互相照应的整体。
四、说学法1. 启发2. 理解3. 理论五、说过程1.导语入题——说明课题核心“深化”一词的理解,首先从关注点的把握上牢牢地吸引学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说课稿(全)精编版

目录1、《荷塘月色》说课稿 (3)2、《故都的秋》说课稿1 (5)2、《故都的秋》说课稿 2 (7)3、《囚绿记》说课稿 (10)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1)5、《离骚》说课稿 (14)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5)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6)7、短歌行说课稿 (17)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18)9、兰亭集序》说课 (20)10、赤壁赋说课稿 (22)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3)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7)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1)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4)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5)16、《祝福》说课稿 (38)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0)18蜀道难说课稿 (41)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3)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4)21、琵琶行说课稿 (45)22、李商隐诗2首 (47)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49)24、《劝学》说课稿 (52)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3)25、过秦论说课稿 (54)26、师说》说课稿 (57)27、动物游戏之谜 (58)27-1动物游戏之谜 (61)28、《宇宙的边疆》 (62)13-1、宇宙的边疆 (63)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64)30、《窦娥冤》说课稿 (68)30-1、《窦娥冤》说课稿 (69)30-2《窦娥冤》说课稿 (69)31、《雷雨》说课稿 (71)32、《哈姆雷特》说课稿 (73)33、《望海潮》说课稿 (74)34、《雨霖铃》说课稿 (75)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76)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78)37、《水龙吟》教案 (80)38、醉花阴李清照 (82)38-1《声声慢》教案 (82)39、《拿来主义》说课稿 (84)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85)41. 短文三篇 (90)42、廉颇蔺相如列传 (93)43、苏武传 (94)44、张衡传 (96)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98)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99)47、边城说课稿 (101)48、《归去来兮辞》 (102)49、《滕王阁序》 (104)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104)51、《陈情表》说课稿 (105)52.《咬文嚼字》说课稿 (106)53.《说木叶》 (107)54、《谈中国是》 (109)55、中国建筑的特征 (110)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112)57、宇宙的未来 (114)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17)59、诗两首说课稿 (118)《雨巷》说课稿 (118)《再别康桥》说课稿 (119)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21)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22)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123)63、《鸿门宴》说课稿 (124)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126)65、《小狗包弟》说课稿 (127)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129)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13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13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132)68、《包身工》说课稿 (134)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135)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五册说课稿【教师招聘必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目录《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雨巷》说课稿 5《再别康桥》说课稿7《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10《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14《鸿门宴》说课稿17《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19《小狗包弟》说课稿2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25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27《包身工》说课稿33《荷塘月色》说课稿35《故都的秋》说课稿43《囚绿记》说课稿53《诗经采薇》说课稿62《离骚》说课稿64《涉江采芙蓉》说课稿72《短歌行》说课稿74《兰亭集序》说课稿80《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9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97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102《祝福》说课稿108《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121《师说》说课稿132《苏轼词两首》说课稿151《拿来主义》说课稿157《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167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177《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提纲一对教材的认识五教学时间的安排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三重点难点的定位七作业的设计四教学方法的运用导入朗诵《沁园春·长沙》导入话题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思路一对教材的认识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00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情感教育的优势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2.明确诗歌的意象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三重点难点的定位重点诵读诗歌难点诗歌的意象1.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读要求学生通过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2.确立难点的依据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四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件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教法选择的依据诗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五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流程的设置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第二步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突破重点通过读熟悉字音本课生字舸gě遒qiú稠chóu遏è理解词义本课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分辨词牌和标题体会两个问句的语气理解诗人的感情思考上下阕的内在联系明确词的艺术手法等等在互动过程中教学要引导学生解决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意象学生要明白什么叫意象《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突破难点我将选择杜甫的诗《登高》与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怀所选的景点皆是水边洲头杜诗选取的景物是呼啸的寒风空旷的天宇哀哀啸叫的猴猿凄清的水边小岛白惨惨的沙滩低飞的水鸟毛诗所选的景物是如火的枫林澄碧的江水竞相行驶的帆船高翔的雄鹰快活的游鱼等等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意象是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杜诗的凄凉之景与个人的老病孤舟的命运相吻合而毛诗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与青年毛泽东与乐观豪放的情怀的以及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相照应本课难点的解决还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词的意象是不是单指景物词的主人公是不是意象第二词的意象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如作者是怎么描写鹰的怎么写鱼的浪遏飞舟的遏形象在哪里这就是古诗词中的炼字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析这些关键词语在重点突破难点解决之后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仰视万山红遍远眺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上阕独立寒秋图百舸争流七作业的设置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题解决字音词义特殊语法现象等问题的落实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百舸争流浪遏飞舟挥斥方遒峥嵘岁月2.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中粪土的用法及含义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分别好在哪里第二部分兴趣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选择题目1.谈《沁园春·长沙》的色彩美2.谈《沁园春·长沙》的情操美3.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的选择4.谈《沁园春·长沙》上下阕的内在联系《雨巷》说课稿1说教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同时这首诗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据此确立教学目标如下①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②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③教学难点理解象征的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说教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情感的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本课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法3说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体会意象及情感通过自己诵读思考探究讨论促成学生有效学习4说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以歌曲《丁香花》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丁香的美丽孤高忧愁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②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意象及主要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借助雨巷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悠长寂寥而又细雨蒙。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
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二、说教法1.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2.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3.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__的特点,我确定了__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掌握背诵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__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把握主题,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说教法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的赏析和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受到审美的体验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1.联想鉴别、协作探究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1.导入新课首先,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和剑桥大学校园的图片,即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再次,用多媒体以文字形式展示时代背景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这样的导入课文,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2.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魅力3.激发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把全诗分成七幅画面,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幅画面相配的优美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受到审美的熏陶4.比较阅读,体会建筑美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诗的建筑美,我选取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格律诗《望洞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新格律诗的结构特点: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建筑美5.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几个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比较是学生深入体会到《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6.迁移应用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另外两首诗《偶然》和《沙扬娜拉》,感受新诗的特点和“三美”,并留课下作业:根据对《再别康桥》三美的分析,试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三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荷塘月色》说课稿 (3)2、《故都的秋》说课稿1 (5)2、《故都的秋》说课稿2 (7)3、《囚绿记》说课稿 (11)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2)5、《离骚》说课稿 (15)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6)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7)7、短歌行说课稿 (18)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20)9、兰亭集序》说课 (22)10、赤壁赋说课稿 (24)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5)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9)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4)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6)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8)16、《祝福》说课稿 (41)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3)18蜀道难说课稿 (45)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7)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8)21、琵琶行说课稿 (49)22、李商隐诗2首 (51)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53)24、《劝学》说课稿 (57)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8)25、过秦论说课稿 (60)26、师说》说课稿 (62)27、动物游戏之谜 (64)27-1动物游戏之谜 (66)28、《宇宙的边疆》 (68)13-1、宇宙的边疆 (68)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70)30、《窦娥冤》说课稿 (74)30-1、《窦娥冤》说课稿 (75)30-2《窦娥冤》说课稿 (76)31、《雷雨》说课稿 (77)32、《哈姆雷特》说课稿 (79)33、《望海潮》说课稿 (80)34、《雨霖铃》说课稿 (81)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82)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84)37、《水龙吟》教案 (87)38、醉花阴李清照 (89)38-1《声声慢》教案 (89)39、《拿来主义》说课稿 (91)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93)41. 短文三篇 (97)42、廉颇蔺相如列传 (100)43、苏武传 (102)44、张衡传 (104)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106)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108)47、边城说课稿 (109)48、《归去来兮辞》 (111)49、《滕王阁序》 (112)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113)51、《陈情表》说课稿 (114)52.《咬文嚼字》说课稿 (115)53.《说木叶》 (116)54、《谈中国是》 (118)55、中国建筑的特征 (119)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121)57、宇宙的未来 (124)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27)59、诗两首说课稿 (128)《雨巷》说课稿 (128)《再别康桥》说课稿 (129)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31)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32)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134)63、《鸿门宴》说课稿 (135)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137)65、《小狗包弟》说课稿 (138)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140)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14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14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143)68、《包身工》说课稿 (145)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147)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
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讨论法。
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
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3、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2、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为赏析语言美,感受画面美。
(二)4、5、6段课文分析(33分钟)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然后自然过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学习。
(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点,又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1、朗读训练(8分)课前预习已整体感知文章,课堂设计配乐朗诵,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选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进行点评。
2、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25分)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
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⑴语言美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几眼吗?学以致用:发挥想象,仿写或扩写,写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②叠词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课外拓展:《诗经》中的大量叠词,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通感:明确定义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典型例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课外拓展: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感现象,注意积累。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学以致用:当堂造句,巩固消化,锻炼文笔。
⑵画面美语言的美即表现出了画面的美,详见板书。
根据学生对美的体验以及老师的总结,列出本堂课的主板书,见第3 页。
3、课堂小结(5分钟)心理学“注意规律”的教学运用:展出几幅荷塘月色图幻灯片,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检;三可实施启发性教学,如下:教育学“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学运用: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图片的荷塘月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你觉得哪个更美?”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最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品位语言美,从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美。
4、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运用本课语言技巧“叠词”“通感”等,以“沙滩月色”为题写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1 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典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见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出示课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5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
目标定位赖于教材分析,学情了解清,而教学目标的完成则有赖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见于本文特点,我的导语设置从创设情境入手,采用音乐配置画面,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接纳美的熏陶。
抒情的格调为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奠定良好的基调,作者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会深深感染学生,增加学生求知欲望“题好文一半” 对<<荷塘月色>>这一课题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再援引“老清华”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比较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二个课时来讲析,这里着重阐述第一课时,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
首先把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