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 汉语的美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教案

合集下载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重视。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锤炼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因语言表达不当而产生的误会。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锤炼语言的重要性。

第二章:语言的内涵与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的内涵和魅力,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2. 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美的语言表达。

3.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选取合适的词汇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词汇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词汇选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丰富词汇进行表达。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词汇选取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词汇运用练习。

3. 学生分享和欣赏优秀的词汇运用案例。

第四章:句式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句式的基本类型及运用。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句式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句式的基本类型及运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句式的基本类型及运用。

2. 学生进行句式运用练习。

3. 学生分享和欣赏优秀的句式运用案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4课言之无文-行而不远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4课言之无文-行而不远PPT教学课件

• 活动体验 • 《诗话总龟》片段点评:《诗话总龟》记述的“推敲”故事中,“推”“敲”二字各胜擅场,各有千秋:
“推”字写门扉虚掩,正突出隐逸者闲适恬淡的情怀;“敲”字以动衬静,更扣合诗题《题李凝幽居》 的“幽”字。用“推”还是用“敲”字并不太重要,关键是启示我们:推敲锤炼劳力劳心,需要殚精竭 虑甚至呕心沥血才行。 •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 “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 美感的神奇!”改为陈述句为“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 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前者是祈使句, 后者是陈述句,前者语气强烈,同样更能抒发作者对母校 的依依爱恋之情。
• 《祖国山川颂》选段点评:该选段中,作者以赞美和歌颂为旨归,从 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 笔墨,尽情地倾吐了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
• 《我与地坛》选段点评:《我与地坛》选段中,用“浮夸”修 饰“琉璃”,用“炫耀”修饰“朱红”,突出表现出400年前 地坛建筑的富丽堂皇;
• 和“剥蚀”、“淡褪’,相搭配,并用“自在坦荡”补充说明 “茂盛”,则写出了岁月流逝后地坛公园荒颓衰败的景象。
• 从富丽奢华到荒颓不堪,表现了古园的沧桑变化,蕴涵着作者 的人生感悟。
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 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飞升。挽狂澜于既倒, 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神舟凌空。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教案第一章:作文的意义与价值1.1 理解作文的概念:作文是根据一定的题目或要求,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生活图景、进行思考和创作的活动。

1.2 探讨作文的价值:作文是锻炼思维、表达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作文的基本要求与规范2.1 理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应符合题意,内容充实,思想健康,语言通顺,结构合理,有创意。

2.2 掌握作文的规范:作文应遵循语言文字的规范,遵循语法规则,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保持整洁的书写。

第三章:如何审题与立意3.1 学会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的主题和角度。

3.2 掌握立意: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构思作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第四章:如何构思与组织4.1 学会构思:围绕中心思想,进行思考和想象,形成作文的基本思路和要点。

4.2 掌握组织:合理安排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使作文内容连贯、清晰、有逻辑性。

第五章:如何表达与修饰5.1 学会表达: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注意语气的运用和语言的丰富性。

第六章:如何开头与结尾6.1 学会开头: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可以通过设问、引用、描述等方式引起读者注意。

第七章:如何运用实例与素材7.1 学会运用实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观点,使作文更有说服力。

7.2 掌握素材选择:选取恰当的素材,包括名言、典故、人物、事件等,丰富作文内容。

第八章:如何进行修改与润色8.1 学会自我修改:作文完成后,要进行反复阅读和修改,检查内容的准确性、语言的通顺性等。

8.2 掌握润色技巧:通过调整词语、句子结构等,使作文更加优美、有文采。

第九章:如何应对作文考试9.1 掌握作文考试的技巧:熟悉作文考试的形式和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作文。

9.2 提高应试能力:通过多次模拟练习,提高作文的写作速度和质量。

第十章:作文的评价与反馈10.1 学会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客观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文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2)学会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3)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加简明、连贯、得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2)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日常语言表达进行修改和完善;(3)通过课堂分享、讨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3)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升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2. 学会分析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3.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明、连贯、得体;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表达技巧;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3.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分析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4. 实践锻炼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1.2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引发学生对语言锤炼的思考。

2. 自主学习2.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明、连贯、得体。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3.2 各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分享,总言表达的技巧。

4. 实例分析4.1 教师展示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分析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4.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

5. 实践锻炼5.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2 学生提交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北师大版必修5语文教案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北师大版必修5语文教案

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北师大版必修5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和语句的关系;2.学习如何运用词语和语句来进行有效的表达;3.通过学习本课文,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词语和语句的关系;2.学会如何使用词语和语句来进行有效的表达。

教学难点1.掌握语言表达的精准度;2.学习如何在表达中运用语言的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用同样的词语和语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有的时候能够引人入胜,有的时候却让人觉得平淡无味?2.引导学生探讨一下,为什么有的文章读起来非常优美动人,而有的文章却让人感觉平平无奇?3.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看某些作家的作品?是因为他们的文章中的词语和语句更加出色,还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语言的美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4.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到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语句对于文章的表达和阐述是多么重要的。

阅读课文1.让学生阅读本课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课文阅读后,出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次课程的理解。

比如:本文的标题中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讲述了什么?分析语言运用1.让学生选出一段文字,分析其中的词语和语句,判断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探究这些词语和语句之间的关系。

2.学生将分析结果进行讲解,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在文章中使用合适的语言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和运用。

使用语言表达思想1.让学生动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某个事物或者事件,同时要求他们使用优美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2.通过辅导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总结1.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词语和语句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2.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语言来进行有效的表达;3.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文章写作作业,要求使用优美的语言和精准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案设计.do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案设计.do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学目标】1.结合古人炼字的典故,让学生了解锤炼语言的重要意义,激发和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兴趣和意识。

2.理解并掌握锤炼语言的方法。

3.针对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手法的实际应用;培养锤炼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走进现场(3分钟)。

有句话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一个人讲话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的很久远。

所以古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诗都非常讲究文采。

例如杜甫,他虽然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仍然非常注意锤炼语言。

他有句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是说自己的诗句如果不能让人吃惊,到死都不罢休.还有王安石,他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记载,他最初用的是“吹”,后来改为“过"“到”,经过反复吟诵,最终才选定了“绿"。

这两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古人关于炼字的美谈还有很多,如“一字师”,是说唐代有个诗人叫齐己,他有首诗《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原作是“昨夜数枝开”,后来郑谷把“数"改成了“一”.因为“一”更能体现“早”,而且一枝独秀暗涵独占鳌头之意。

还有“推敲”,文中已有介绍,不再细说。

唐人有一首诗描述了古人做诗辛苦的情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两句诗就整整写了三年。

所以前人给留下的每一首诗千古绝唱,字字都浸透了他们的心血。

尽管我们不可能象古人“苦吟",但古人字斟句酌、严肃对待语言的精神,我们还是应该学习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二、活动体验(15分钟)学生自主研习,探讨锤炼语言的方法。

(15分钟)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互相学习,理解并掌握文本提供的五种锤炼语言的方法。

教师巡视教室,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启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幻灯片展示:推敲词语:就是“把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形容词找出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作文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作文的定义和作用学习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引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作文的基本要素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为学生写作提供指导。

2.2 教学内容主题的确定和表达材料的收集和选择结构的安排和运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作文基本要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观察与思考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写作提供素材。

3.2 教学内容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思考的方法和技巧观察和思考在写作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环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实践环节的成果来评估学生对观察与思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表达与沟通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表达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写作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4.2 教学内容表达的方法和技巧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表达和沟通在写作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环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沟通,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实践环节的成果来评估学生对表达与沟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生活中的语言美,提高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语法、修辞。

2. 语言的应用:思考、表达、交流。

3. 语言的美:生活中的语言美、经典语句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语言的基本要素,语言的应用,语言的美。

2. 教学难点:语言的修辞手法,语言的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和应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语言美的感受和体验。

3.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经典语句,提高语言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语言应用的练习,如思考、表达、交流。

4. 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语言美的感受和体验。

5. 欣赏:欣赏经典语句,提高语言素养。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评价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讲解语言的基本要素和应用。

2. 经典语句集:整理一些经典语句,用于欣赏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3. 练习题库: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语言的基本要素,讲解词汇、语法、修辞。

2. 第2周:讲解语言的应用,包括思考、表达、交流。

3. 第3周:讲解语言的美,包括生活中的语言美和经典语句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本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文采飞扬。

整体设想是先讲一些古人炼字的美谈,激发学生锤炼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然后让学生根据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探讨、理解、掌握锤炼语言的方法。

最后针对性训练,培养锤炼语言的能力,强化锤炼语言的意识。

以期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最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古人炼字的典故,让学生了解锤炼语言的重要意义,激发和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兴趣和意识2理解并掌握锤炼语言的方法
3针对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手法的实际应用,;培养锤炼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走进现场(3分钟)
有句话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一个人讲话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的很久远。

所以古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诗都非常讲究文采。

例如杜甫,他虽然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仍然非常注意锤炼语言。

他有句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是说自己的诗句如果不能让人吃惊,到死都不罢休。

还有王安石,他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记载,他最初用的是“吹”,后来改为“过”“到”,经过反复吟诵,最终才选定了“绿”。

这两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

古人关于炼字的美谈还有很多,如“一字师”,是说唐代有个诗人叫齐己,他有首诗《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原作是“昨夜数枝开”,后来郑谷把“数”
改成了“一”。

因为“一”更能体现“早”,而且一枝独秀暗涵独占鳌头之意。

还有“推敲”,文中已有介绍,不再细说。

唐人有一首诗描述了古人做诗辛苦的情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两句诗就整整写了三年。

所以前人给留下的每一首诗千古绝唱,字字都浸透了他们的心血。

尽管我们不可能象古人“苦吟”,但古人字斟句酌、严肃对待语言的精神,我们还是应该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2分钟)
(二)活动体验(15)
学生自主研习,探讨锤炼语言的方法。

(15分钟)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互相学习,理解并掌握文本提供的五种锤炼语言的方法。

教师巡视教室,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启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幻灯片展示:
(1)推敲词语就是“把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形容词找出来”。

(2)活用句式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句式,同时注意长短句、整散句的结合。

(3)巧用修辞恰当的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有情趣有理趣
(5)能大气有灵气
重点点拨(4)(5):
有情趣是指语言应避免呆板,要充满生活情趣。

如《现代艺术》语言就非常幽默风趣。

有理趣是指语言尽量要避免直白,要有深刻的内涵,值得反复品味。

但也不能刻意这样做,避免晦涩难懂。

能大气是指语言要充满年轻人的豪气,要有积极进取的朝气,不能故作深沉或暮气沉沉,更不能看破红尘,甚至悲观厌世。

如《我辈岂是蓬蒿人》,题目本身就体现出作者那风发的意气。

有灵气是指语言能体现出高尚的思想境界。

能体现对人生、人类、人性的关注。

语言能涉及的人生的重大问题,能体现对人类社会生存的关注,能触及到人性深处真、善、美。

如《慈悲的眼泪》,语言处处流露出作者的善良和同情——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愫。

课外拓展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写作实际,寻找探讨其它锤炼语言的方法。

必要补充:(幻灯片展示)
(1)引用或化用诗词曲赋、名言警句。

平时多积累,写作时随手采用,既能显示自己的文学修养,又能使语言文采飞扬。

(2)要有真情实感,做到以情感人。

真实而充沛的情感最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最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而使语言出采。

(3)多读书,多思考,锤炼思想。

有思想的人才能写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语言。

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是不可能说出有修养的话的。

(三)写作实践(25分钟)
1.课内训练
(1)完成第一题的第1小题。

本题主要训练推敲语言的能力。

请仔细品味推敲题目的妙处。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把答案互相交流,互相评改。

教师巡视全班,检查学生做题情况,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参与学生的谈论,引
导、启发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幻灯片展示)
一语双关,既说明丰子恺的漫画确实不画脸,又说明丰子恺的漫画的主要特征——取神而忘形。

而且富有幽默感,似贬实褒。

再提供几个精彩的题目,共学生讨论,要求学生从修辞和句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采用回文、音译双关仗、对仗等手法)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采用设问句式,巧设悬念)
《我让“诚信”撞了一下腰》(化用歌词)
《“森林狼”折断“老鹰”的翅膀》(采用比拟和双关手法,动非常形象生动)注:“森
林狼”和“老鹰”是两支球队。

小结:欣赏这些题目的妙处并不是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它们精彩的原因,以
便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能够加以借鉴。

(2)完成第三题,给下面的小短文添加结尾。

要求语段要符合结尾的特点:简短有
力,卒章显志。

语言尽量满足“有情趣、有理趣,能大气、有灵气”的要求。

具体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每位同学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修改。

每组推荐一个最佳答案,把它写在黑板上。

再让男女生互相点评,
评价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

允许互相争论,反复修改,直到写出大家都非常
满意的答案。

最后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供大家参考。

(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调控课堂
气氛)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供大家参照、评价。

参考答案(幻灯片展示)
1“妈妈,我们把这些小鳖都买下来吧!”小女孩恳切的望着妈妈。

“干嘛?”“我要把它们都放了,它们那么小就被吃了多可怜呀!”(过于直白浅露)2那些小鳖依然可爱,无忧无虑在盆中爬着。

我想:“这么小的年纪,这么漠然的心态,真令人心悸。

”(既卒章显志,又首尾圆合)3我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余味深长,耐人寻味)2.课下作业
完成第四、五、六题。

(四)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共介绍了八种锤炼语言的方法,并做了几道习题训练,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并且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注意采用,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但大家一定要记住:
(1)使自己的语言有文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写作时首先要有锤炼语言的意识,然后再通过艰苦的努力,语言能力肯定能慢慢提高。

(2)几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你能做到其中的一二点,你的语言就能非常出色。

(3)形式的完美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语言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以辞害意。

(4)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首先使自己的思想深邃起来,然后才能咳唾成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