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气的净化
化学工艺学课件——06裂解气预分离与净化

品,使产品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尤其是生产聚合
级乙烯、丙烯,其杂质含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 化
为了达到产品所要求的规格,必须脱除这些杂质,
学 工
对裂解气进行净化。
程 与
工
艺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来源和危害
艺
学 电 子
•
酸性气体杂质的来源
教 案
•
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是CO2,H2S和其
他气态硫化物。它们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①气体裂解原料带人的气体硫化物和CO2。 ②液体裂解原料中所含的硫化物在高温下与
氢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CO2和H2S,如:
③裂解原料烃和炉管中的结炭与水蒸气反应 化
可生成CO和CO2。
学 工
④当裂解炉中有氧进人时,氧与烃类反应生
程 与
成CO2。
工 艺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来源和危害
艺
学 电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乙醇胺法
艺
学
电
子
教
案
化 学 工 程 与 工 艺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乙醇胺法
艺
学 电 子
•
乙醇胺加热至45℃后送入吸收塔的顶部。裂
教 案
解气中的酸性气体大部分被乙醇胺溶液吸收
后,送入碱洗塔进一步净化。吸收了的CO2 和H2S的富液,由吸收塔釜采出.在富液中注
艺
学 电 子
•
3.4.1 裂解气预分馏的目的与任务
教 案
•
何为预分馏?
裂解炉出口的高温裂解气经急冷换热器的冷
裂解气的分馏与净化

④
急冷油用于发生稀释蒸汽
⑤
急冷水用于分离系统的工艺加热
3.4.2 预分馏主要过程--急冷
急冷的目的
终止裂解反应
回收废热
急冷的意义
决定清焦周期,甚至决定裂解炉的周期
影响全装置的能耗和原料的单耗
急冷方式
直接急冷 冷却介质(水、油)与裂解气直接接触,适用于极易结焦的重质烃
间接急冷 急冷锅炉 废热锅炉 用换热器回收大量的热量,冷却介质用高压水,以提高蓄热能力
清焦的化学反应和控制指标
C + O2 2C + O2 C + H2O
CO2 + Q 2CO + Q CO + H2+ Q
出口干气中CO+CO2含量低于 0.2%~0.5% 清焦结束
预分馏工艺过程
轻烃裂解装置的预分馏流程
原料
800~900℃ 裂解炉
200~300℃ 废热锅炉
急冷水 水洗塔
冷 却
裂解气 40℃
①
尽可能降低裂解气的温度
②
尽可能分馏出裂解气的重组分
③
在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中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离回收,用以
再发生稀释蒸汽
④
继续回收裂解气低能位热量
预分馏过程的作用
①
保证裂解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裂解气压缩机的功耗,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进料负
荷
②
大大减少污水排放量
③
合理的热量回收
水直冷
乙、丙 丁烷
石脑油
较少 中等
较小
较少
中等
中等
较不易 较易
轻柴油
较多
较大
很多
较易
裂解气的预分馏及净化

3.4 裂解气的预分馏及净化3.4.1裂解气预分馏的目的与任务(1)经预分馏处理,尽可能降低裂解气的温度,从而保证裂解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裂解气压缩机的功耗。
(2)裂解气经预分馏处理,尽可能分馏出裂解气的重组分,削减进入压缩分别系统的进料负荷。
(3)在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中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别回收,用以再发生稀释蒸汽,从而大大削减污水排放量。
(4)在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中连续回收裂解气低能位热量。
通常,可由急冷油回收的热量发生稀释蒸汽,由急冷水回收的热量进展分别系统的工艺加热。
3.4.2预分馏工艺过程概述(1)轻烃裂解装置裂解气的预分馏过程(2)馏分油裂解装置裂解气预分馏过程馏分油裂解装置所得裂解气中含相当量的重质馏分,这些重质燃料油馏分与水混合后会因乳化而难于进展油水分别。
因此,在馏分油裂解装置中,必需在冷却裂解气的过程中先将裂解气中的重质燃料油馏分分馏出来,分馏重质燃料油馏分之后的裂解气再进一步送至水洗塔冷却,并分馏其中的水和裂解汽油。
3.4.3 裂解汽油与裂解燃料油(1) 裂解汽油烃类裂解副产的裂解汽油 C 至沸点 204O C 5以下的全部裂解副产物,也作为乙烯装置的副产品。
裂解汽油经一段加氢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如需经芳烃抽提分别芳烃产品, 则应进展两段加氢,脱出其中的硫,氮,并使烯烃全部饱和。
(2) 裂解燃料油 烃类裂解副产的裂解燃料油是指沸点在200O C 以上的重组分。
其中沸程在 200-360O C 的馏分称为裂解轻质燃料油,相当于柴油馏分,但大局部为杂环芳烃,其中,烷基萘含量较高,可作为脱烷基制萘的原料,沸程在 360O C 以上的馏分称为裂解重质燃料油,相当于常压重油馏分。
除作燃料外,由于裂解重质燃料油的灰分低,是生产碳黑的良好原料。
3.4.4 裂解气的净化裂解气中含H 2 S 、CO 、H 2 2 O 、C 2 H 、CO 等气体杂质,来源主 2要有三方面:一是原料中带来;二是裂解反响过程生成;三是裂解气处理过程引入。
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

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
裂解气是组成复杂的气体混合物,其中,既有目的产物乙烯、丙烯,又有副产物丁二烯、饱和烃共,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炔烃、水和含硫化合物等杂质。
为获取纯度单一的烯烃及其他馏分,必须对裂解气进行分离和提纯。
裂解气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工业上主要采用深冷分离法和油吸收精馏分离法。
(l)深冷分离法是将裂解气中除甲烷、氢以外的其他烃类全部冷凝为液体,然后根据各组分相对挥发度的不同,采用精馏操作逐一分离的方法。
裂解气的深冷分离是裂解气分离的主要方法,其技术指标先进,产品质量好,收率高。
但是分离流程复杂,动力设备多,需要大量的低温台金钢材,投资较高,适用于加工精度高的大工业生产。
(2)油吸收精馏分离法根据裂解气各组分在某种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吸收剂吸收除氢和甲烷外的组分,然后用精馏的方法再把各组分从吸收剂中遥一分离的方法。
该法工艺流程简单,动力设备少,仅需少量合金钢,投资少。
但是,经济技术指标和产品纯度较差,适用于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
第四章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详解

表1-23是表示轻柴油裂解气组成。
轻柴油裂解气组成
成分 H2 CO CH4 C2H2 C2H4 C2H6 丙二烯+丙炔 C3H6 %,mol 13.1828 0.1751 21.2489 0.3688 29.0363 7.7953 0.5419 11.4757 成分 C3H8 1,3-丁二烯 异丁烯 正丁烯 C5 C6~C8非芳烃 苯 甲苯 %,mol 0.3558 2.4194 2.7085 0.0754 0.5147 0.6941 2.1398 0.9296 成分 二甲苯+乙苯 苯乙烯 C9~200℃馏分 CO2 硫化物 H2O %,mol 0.3578 0.2192 0.2397 0.0578 0.272 5.04
裂解气预处理
脱CO
脱酸性气体
净化过程
脱炔
脱水
一、 酸性气体的脱除
酸性气体 主要指CO2和H2S。此外,还含有少量 有机硫化物,如:COS(羰基硫)、 CS2、RSR(硫醚)、RSH(硫醇)、 C4H4S(噻吩)等。
酸性气体的来源 CO2,H2S和其他气态硫化物 (1)气体裂解原料带入的气体硫化物和CO2 (2)液体裂解原料中所含的硫化物高温氢解生 成
Na2CO3+H2O Na2S+2H2O
碱洗工艺流程说明
塔分三段: I段水洗塔为泡罩塔板 Ⅱ段和Ⅲ段为碱洗段填料层 碱液浓度由上而下降低: 新鲜碱液含量为18%~20%, Ⅱ段循环碱液NaOH含量约为5%~7% Ⅲ段循环碱液NaOH含量为2%~3%
碱洗工艺流程图
, 加 热 碱 器 液 ; 循 环 碱 泵 洗 ; 塔 ; 水 洗 循 环 泵 453 1两 段 碱 洗 工 艺 流 程 2-
二、裂解气分离方法和深冷法流程
裂解气的压缩与净化工艺流程

③ 炔烃的危害 如,乙炔可造成聚合催化剂中毒;降低乙烯分压;高压聚乙烯生产中,乙炔积 累过多会引起爆炸。
因此,对裂解气的压缩处理,易采用多段压缩段间换热的工艺,使压 缩机各段裂解气出口温度小于100℃,抑制二烯烃的聚合。
4.8 裂解气的压缩与净化工艺流程
3)裂解气的多段压缩工艺参数
① 典型的裂解气压缩机的操作参数
裂解气压缩及操作参数
段次
I II III IV V
温度/℃
吸入 排出
35
93
20
90
20
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气各组分的沸点都很低,大部分 在零度以下;
② 各组分具有临界性质,可进行压缩后 的冷凝处理。
表4-18 预分流后裂解气组分 主要物理性质
名称
氢 一氧化碳
甲烷 乙烯 乙烷 乙炔 丙烯 丙烷 异丁烷 异丁烯 丁烯 1,3-二丁烯 正丁烯 顺-2-丁烯 反-2-丁烯
分子式
H2 CO CH4 C2H4 C2H6 C2H2 C3H6 C3H8 i-C4H10 i-C4H8 C4H8 C4H6 n-C4H8 C4H8 C4H8
4.8 裂解气的压缩与净化工艺流程
问题:如果将裂解气的压力提高到3.6MPa时,裂解气的温度是多少?
例5 已知裂解气压缩前温度和压力分别为T1=20℃和P1=0.105MPa,按 一段绝热压缩计算(绝热指数k=1.228),当压缩后裂解气压力达到 P2=3.6MPa时,裂解气出口温度T2是多少?
解:根据绝热压缩时温度与压力关系式,T2=T1×(P2/P1)(K-1)/K,代入已知数据后, 得 T2=(273+20)×(3.6/0.105)(1.228-1)/1.228 =565K (292℃) 即,一段绝热压缩后,裂解气的温度从20℃上升292℃ ! 结果:这样的温度,将导致裂解气中所含的二烯烃发生聚合生成树脂(一种粘 性物质),且二烯烃的聚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有机工艺学--裂解气的分离与净化

洗塔
水洗塔
40
裂解
冷 却 器
冷 却 器
80
水
裂解
(二)、腐蚀及防腐 )、腐蚀及防腐
由于裂解气中含有H 由于裂解气中含有H2S、RSH、CO2、 RSH、 RCOOH、HCl,因而在急冷水、 RCOOH、HCl,因而在急冷水、工艺水及稀释蒸 汽发生系统构成H HCl腐蚀 腐蚀。 汽发生系统构成H2O-H2S-CO2-HCl腐蚀。 注氨、注碱和注缓蚀剂,PH=8~9为宜 为宜, 注氨、注碱和注缓蚀剂,PH=8~9为宜,太高易造 成急冷水乳化
石脑油 油洗塔气相负荷 水洗塔气相负荷 82% 96.8%
轻柴油 100% 100%
减压柴油 111.6% 107.6%
随着原料的变化,预分馏系统热负荷变化较处 随着原料的变化, 理量变化的幅度大得多,随着原料变重, 理量变化的幅度大得多,随着原料变重,废热锅炉 回收的高位能热量减少, 回收的高位能热量减少,相应急冷油和急冷水的热 负荷增加。 负荷增加。预分馏系统对不同裂解原料的操作弹性 主要取决于热量回收系统的设计, 主要取决于热量回收系统的设计,调整油洗塔塔釜 温度可以大大增加系统的操作弹性. 温度可以大大增加系统的操作弹性.
CO2H2S 裂解气 压缩
裂解
H2O 压缩 脱水
脱酸性气体
乙 冷冻 烯 精 馏 塔
CH4
丙 烯 精 馏 塔
冷
脱CO
脱 脱 脱 乙 烷 塔 脱 丙 烷 脱 丁 烷
脱 甲 烷
C4 C5+
二
裂解气的净化
(一)、酸性气体的脱除 )、酸性气体的脱除
1. 酸性气体的来源及危害
来源: 来源:
气体裂解原料带来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 气体裂解原料带来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 液体原料中硫化物高温下与H 反应产物; 液体原料中硫化物高温下与H2/H2O反应产物; 烃或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烃或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混入的氧气。 混入的氧气。
有机工艺学-裂解气的分离与净化

裂解气的应用价值
提供化工原料
裂解气中的烃类气体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 氨、甲醇、乙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
燃料
裂解气中的烃类气体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液 化石油气等,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特点。
能源利用
裂解气中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炼油工业等领 域,具有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特点。
03
裂解气的分离技术
详细描述
压缩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分离技术,通过提高气体的压力,使气体中的各组分在高压下溶解度发生变化,从 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该方法适用于从气体中分离出溶解度差异较大的组分,如烃类、二氧化碳等。
吸附分离法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将气体中的不同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分离。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 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工艺 学将在绿色合成、可再生能源等
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2
裂解气的产生与特性
裂解气的定义与产生过程
裂解气的定义
裂解气是指在高温或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烃类物质 裂解成小分子烃类物质,并伴随产生的一类气体混合物。
裂解气的产生过程
05
裂解气分离与净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与难题
1 2
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分离效率问题
裂解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分离,但这种 条件下分离效率往往较低。
杂质脱除与回收难题
裂解气中往往含有多种杂质,难以有效脱除和回 收。
3
能耗高、成本高
传统的分离与净化技术往往能耗高,成本也较高。
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
冷凝分离法
总结词
基于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冷凝成液体的原理,通过降温将高沸点的组分冷凝下来,从而实 现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 脱除气体中微量水分以分子筛吸附水容量最高。 但是在相对湿度较高时,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的吸附水容量都大于分子筛。 因此有的脱水流程是采用活性氧化铝与分子筛串联。 分子筛是人工合成的水合硅铝酸盐晶体 Mex/m[(Al2O3)x(SiO2)y]· mH2O(A、x、y) 裂解气脱水常用A型分子筛. A型分子筛有 3A(孔径 d=3.0~3.3埃),4A(d=4.2~4.7 埃),5A( d=4.9~5.6埃)等类型。 4A分子筛能吸附水和乙烷分子,而3A分子筛只能吸附水而不能吸附乙烷分子。 另外,分子筛是一种离子型极性吸附剂,是一种选择性吸附剂,它的效率高,寿命长。 分子筛吸附水是一个放热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放热的吸附过程,高温则有利于吸热的 脱附过程由图可见,温度低,水的平衡吸附容量高;反之,则低。
• 即使是在常温操作条件下,在有碱液存在时,裂解气中的不炮和 烃仍会发生聚合,生成的聚合物将聚集于塔釜。这些聚合物为液 体,但与空气接触易形成黄色固态,通常称为“黄油”。“黄油” 的生成可能造成碱洗塔釜和废碱罐的堵塞,而且也为废碱液的处 理造成麻烦。由于“黄油”可溶干富含芳烃的裂解汽油,因此, 常常采用注人裂解汽油的方法,分离碱液池中的“黄油。
• 裂解气中含有H2S、CO2、H2O、C2H2、C3H4、 CO等气体杂质。来源主要有:一是原料中带来; 二是裂解反应过程生成;三是裂解气处理过程引 人。 • 这些杂质的含量虽不大,但对深冷分离过程是有 害的。而且这些杂质不脱除,进入乙烯,丙烯产 品,使产品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尤其是生产聚合 级乙烯、丙烯,其杂质含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 为了达到产品所要求的规格,必须脱除这些杂质, 对裂解气进行净化。
如果裂解气中含有较高的硫化物时,还采用碱洗法,则是不经济的。因为碱 液不能回收,硫含量高,耗碱量就很大,这时,可考虑选用乙醇胺水溶液作 为吸收剂,脱去硫化氢和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可逆吸收过程,吸收剂可以再 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25~45℃2HOCH2CH2NH2+H2S<========> (HOCH2CH2NH3)2S <- 110~130℃ 25~45℃-> 2HOCH2CH2NH2+CO2+H2O<========>(HOCH2CH2NH3)2CO3 <- 110~130℃ 乙醇胺水溶液对脱除有机硫效果比较差,可以将碱洗法和乙醇胺水溶液吸 附法结合起来,首先应用乙醇胺水溶液脱去酸性气体,然后用碱洗方法进一 步将硫化物脱除干净,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较好的净化效果。
三、脱水 (1)水的来源 主要来源有:稀释剂、水洗塔、脱酸性气体过程。 2.水的危害 在低温下,水能冻结成冰,并且能和轻质烃类形成固体结晶水合物。 这些水合物在高压低温下非常稳定。 图1-26是各种化合物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图1-27是不同密度烃类混合气体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图1-27中,密度是裂解气经过压缩以后,并脱除了重组分后的气体相对密度。例如, 裂解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3,则裂解气对空气(平均分子量为29)的相对密度为 23/29=0.8,由图1-27中相对密度为0.8的曲线,可查得,当压力为3.6MPa时,温度低于 14℃,就能生成水合物。 ★冰和水合物的危害 冰和水合物凝结在管壁上,轻则增大动力消耗,重则堵塞管道,影响正常生产。 ★脱水方法 为了排除这个故障,可以用氨气、甲醇和乙醇来解冻。这种解冻方法是一个消极的方 法,积极的方法是,进行脱水干燥,使裂解气达到一定的露点要求。压力高有利于脱水。 工业上采用吸附的方法脱水,用分子筛、活性氧化铝或者硅胶作吸附剂。 (二)分子筛脱水 关于几种干燥剂的脱水效果和性能见1-28(P66)所示。
③醇胺法与碱洗法的比较 醇胺法与碱洗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吸收剂可再生循 环使用,当酸性气含量较高时,从吸收液的消耗和废水处理量来看,醇胺法 明显优于碱洗法。 醇胺法与碱洗法比较如下: • 醇胺法对酸性气杂质的吸收不如碱彻底,一般醇胺法处理后裂解气中酸性气 体需再用碱法进一步脱除,以满足乙烯生产的要求; • 醇胺虽可再生循环使用,但由于挥发和降解,仍有一定损耗。由于醇胺与羰 基硫、二硫化碳反应是不可逆的,当这些硫化物含量高时,吸收剂损失很大; • 醇胺水溶液呈碱性,但当有酸性气体存在时,溶液PH值急剧下降,从而对碳 钢设备产生腐蚀。尤其在酸性气浓度高而且温度也高的部位(如换热器,汽 提塔及再沸器)腐蚀更为严重。因此,醇胺法对设备材质要求高,投资相应 较大; • 醇胺溶液可吸收丁二烯和其他双烯烃,吸收双烯烃的吸收剂在高温下再生时 易生成聚合物,由此既造成系统结垢,又损失了丁二烯。 • 因此,一般情况下乙烯装置均采用碱法脱除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只有当酸 性气体含量较高(例如:裂解原料硫体积分数超过0.2%)时,为威少碱耗量 以降低生产成本,可考虑采用醇胺法预脱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但仍需要碱 洗法进一步作精细脱除。
第三节 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 思考题:
一、概述 (一)裂解气的组成和分离要求 (二)裂解气分离方法简介 二、酸性气体的脱除 三、脱水 四、脱炔 五、裂解气的压缩
一、概述 (一)裂解气的组成和分离要求 裂解气净化与分离的任务就是除去裂解气中有害的 杂质,分离出单一烯烃产品或烃馏分,为基本有机化 学工业和高分子化学工业等提供原料。 有些产品的生产要求使用高纯度的烯烃原料。很多 聚合级产品的生产,对原料有很高的要求。例如,生 产聚乙烯、聚丙烯以及乙丙橡胶用的乙烯和丙烯,要 求纯度要达到99.9%。为了获得这样高纯度的产品, 必须对裂解气进行净化和分离。 裂解气是从裂解装置送来的氢气和C1~C5烷烃、 烯烃、炔烃,以及杂质性气体混合物。
• 碱洗塔操作条件: • 温度常温(30-40℃):温度升高,裂解气中酸性气体平 衡分压增加,脱除不净;温度降低,反应速度降低,碱液 粘度增加,且生成的盐在废碱中的溶解度下降,流动阻力 增加,结晶,造成阻塞,操作费用增加,故选常温。 • 压力中压(1Mpa左右):压力升高,裂解气中酸性气体 分压增加,溶解度增加,脱除彻底;但压力太高,设备材 质要求升高,能耗增加,会有部分重组分脱除,且生成的 盐在废碱中的溶解度下降,结晶,造成阻塞,故选中压。 • 碱液浓度18%-20%(10%-15%):太小酸性气体脱不净, 太高浪费且碱液粘度增加,生成的盐在废碱中的溶解度下 降,结晶,造成阻塞,故选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