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程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

2.1 噪声
•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 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比如:一个劳动者在某个工 作场所工作1小时,再到另外工作场所工作2小时,在第 三个工作场所工作5小时,就需要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 测量。 • 2.1.3噪声个体声级计检测 • 抽样对象的选定: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接触噪声危害 的劳动者都列为抽样对象范围。抽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 工作岗位的、接触噪声危害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 者,其余的抽样对象随机选择。 • 抽样对象数量的确定: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 时,全部选为抽样对象, 劳动者大于3名时,按表1选择。
• 因此,检测单位在委托检测和评价检测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时, 必要时通过预检测,可通过现场直读仪器、现场预采样检测等方式, 可有效地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错、漏、差、缺。
1.现场调查对现场布点的重要性分析
• 1.2了解现场环境与工作条件。 • 工作场所的现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掌握,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浓度(强度)受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风速等的影响极大。 • 如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必须选用防爆型器材; • 高湿度工作场所决定了硅胶管在采样中更换的时间与频率; • 根据初步检测所得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的范围, 可以确定工作人员及采样与检测设备的防护类别与等级,尤其是职业 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高的作业场所,甚至会对现场检测与评价人员 造成职业病与安全两方面的双重危害。
采样对象及数量
采样对象数 5 6 7 8 9 11
•
2.4 尘毒
• • • • • • 2.4.2.2不同采样方法的布点: (1)定点采样: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的 采样。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 应设置1 个采样点。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 4~10 台设置2 个采样点;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采样点。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 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 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 采样点的数目参照多台同类生产设备确定。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采样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 刺激性气体: 氯气、二氧化硫、氨、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甲 醛、氢氟酸 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 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 氯丁二烯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一、 概 述
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目标:促进和保持从事所有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最高水平上 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完美状况;预防由于工作条 件引起劳动者健康的异常;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免受健康有 害因素的伤害;安排并维护劳动者在其生理和精神心理上都 能够适应的环境中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调查检测法: 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 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 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测定项目 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 漏。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4)物理因素: 高温 高气压(打捞及海底救助业: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航空病) 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分析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对该工作的分析。
1. 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实地调查、现场测量和样本采集等方法,确定存在的危害因素类型、浓度或剂量。
2. 现场监测: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其浓度、分布以及工作人员接触的情况。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空气监测、噪声监测、振动监测等。
3. 样本分析:将采集到的样本(如空气、土壤、水等)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为评价工作人员的暴露情况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可能影响,并确定是否超过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5. 评价工作人员健康风险:根据检测和监测结果,评估工作人员暴露于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结合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所特点,判断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和职业病的可能性。
6. 预防措施制定: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物理防护、工程控制、个人防护以及关于培训和健康监护的要求,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1.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通过检测和评价,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工作人员的暴露风险,保护其健康。
2. 依法合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权益进行维护。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检测和评价结果,可以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建和改造,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和舒适度。
4. 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通过检测和评价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依法合规、优化工作环境和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的重要工作。
工程分析法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举例

工程分析法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举例工程分析法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中较常见的方法之一,以下是工程分析法在新建焚烧炉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
(一)建设项目概况某城市为集中处理医用垃圾,拟新建一座一体化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站。
技术方案选定一台一体化双台式ECO热氧化器和配套的废弃物转运、烟气净化等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固体废物装满第一燃室后,以燃料点燃废物。
7〜8分钟后第一燃室温度可达500〜600C,自动停止供燃料。
废物在缺氧条件下自燃裂解,产生的气体经烟道进入第二燃室,有毒气体和碳粒在高温下全部分解燃烧。
由计算机控制热氧过程,整个过程需要持续8〜10 小时。
(二)工程分析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有毒气体的产生医疗废弃物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各类生物性有机物、塑料、玻璃、金属等。
燃料采用柴油或汽油,在热氧化燃烧时,废弃物中的硫、氮、氯等元素生成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在一级燃烧时,温度控制在500C左右。
由于缺氧燃烧, 因此将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硫化氢产生。
由于采用汽油和柴油作燃料,因此会存在汽油和柴油的职业病危害。
废弃物中含有金属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熔化,产生金属烟雾污染环境,因此可能存在汞、镉、铅等重金属职业危害。
此外,含氯有机物在燃烧时生成二英类物质。
二英类物质是多氯代二苯并对二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属强致癌物。
2粉尘的产生在一级燃烧时,由于燃烧不充分,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
此外,如果炉体密封不好,粉尘将污染车间空气。
3噪声的产生机械设备在工作时均产生程度不同的噪声,其中引风机、水泵和运输车辆将产生高强度的噪声。
4高温的产生废弃物氧化燃烧产生高温,炉体及管道将产生强辐射热,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可形成高温作业环境。
5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来自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病原体(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在收集、运输、储藏过程中都有可能污染工作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职业危害。
通过上述工程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英,汞、镉、铅等重金属,焚烧物粉尘,高温、噪声和病原微生物等。
建筑施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施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拟建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振动、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存在密闭空间作业。
(1)粉尘在选矿厂、冶炼厂的前期施工过程使用的挖土机、推土机、打桩机、钻孔机等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和土方工程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矽尘;运输、储存和使用水泥过程中会产生水泥粉尘;电焊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电焊烟尘;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会产生石棉粉尘;耐火材料粉尘,木材、钢材切割过程中会产生的木尘、金属尘;装饰作业过程中使用石灰或腻子粉会产生混合尘。
(2)化学毒物油漆、防腐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类等有机蒸汽,以及铅、锰、镉、铬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过程中还会产生油漆类有机物或沥青烟;涂料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铅、锌、镉、铝等金属毒物;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过程中会产生锰、镁、铬、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噪声挖土机、推土机、打桩机、钻孔机、自卸车、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破碎机、混凝土振动棒、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等作业时产生机械性噪声;通风机、鼓风机、铆枪等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
(4)高低温施工活动多为露天作业,夏季受炎热气候影响较大,为高温作业环境。
,冬季受冷空气气候影响较大,为低温作业环境。
(5)振动混凝土振动棒、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局部振动;挖土机、推土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全身振动。
(6)紫外辐射电焊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紫外辐射。
(7)密闭空间作业在排水管、排水沟、桩基井、桩井孔、地下管道、地坑、密闭地下室等通风不足的场所作业,密闭储罐等设备的安装作业存在密闭空间作业。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风险,我对本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有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调查与分析本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金属制品的生产加工。
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噪音、粉尘、化学物质等。
1.噪音噪音是制造业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有害因素。
在本企业的车间内,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噪音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职工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粉尘在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和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而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镉、铅等,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
3.化学物质与金属制品生产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溶剂、涂料、油漆等。
这些化学物质中常含有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估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我对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
1.噪音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噪音危害风险评级为Ⅱ级,即有中等风险。
虽然噪音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超过了舒适范围,对职工的听力健康肯定有一定的影响。
2.粉尘根据粉尘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粉尘危害风险评级为Ⅲ级,即有较高风险。
由于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化学物质根据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毒性特征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化学物质危害风险评级为Ⅳ级,即有较高风险。
化学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构成较大的危害。
四、防控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级结果,我针对不同的危害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噪音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增设隔声墙,使用隔音设备等,降低噪音的暴露水平。
同时,应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听觉健康环境。
讲解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6 职业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行政监督的一部分,
是保证职业卫生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监督检查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状况,还是督促与指导用人单 位做好职业卫生防护,首要问题就是要对工作场 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正确识别,只有对工作 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2
职业病防治原理
职业病的特点 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 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
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 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 合防治策略
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 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 人群
水泥水泥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砖瓦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玻璃及玻璃制品陶瓷制品陶瓷制品耐火材料制品耐火材料制品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石石棉棉云母制品业云母制品业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磨具磨料磨具磨料交通运输设备制交通运输设备制金属冶炼业金属冶炼业金属压延加工业金属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机械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开采及加工业石油开采及加工业炼焦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等煤气及煤制品业等室外作业室外作业建筑建筑勘探勘探loremipsumdolor高气压打捞及海底救助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鍜压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
图6.锻压生产工艺流程
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见图7
图7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
(二)锻压常用设备
1.加热设备
主要有反射炉、燃烧炉和电加热炉三类。其中燃烧炉包括燃煤工业窑炉、煤气炉和燃油炉,电加热炉包括电阻炉、盐浴炉、接触加热和感应加热炉等。
2.锻压设备
主要有空气锤,切边压力机、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摩擦压力机、冲压、剪床等。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图4离心铸造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主要用于生产空心旋转体零件如铸管、铜套、双金属华东轴承等。
3.熔模铸造,是依赖可熔性的模样造整体型壳,一般是制造蜡模,将蜡模修正后焊在蜡制浇注系统上,即得到蜡模组。然后把蜡模组浸入用水玻璃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中,硬化结壳,再溶化蜡模而流出型壳,形成铸型型腔。为排除型壳中残余挥发物,提高型壳强度,还需将其放在850-950摄氏度的炉内焙烧。焙烧好的型壳置于铁箱中,周围填以干砂,制成砂箱,然后进行浇注。熔模铸造工艺流程见图5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噪声和振动,脉冲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高温和热辐射,加热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锻件温度也在500-800摄氏度之间
3.生产性粉尘,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中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尤以燃煤工业窑炉污染较为严重。
4.毒物,燃烧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浇注
高温、热辐射、金属氧化物及粉尘
开箱
矽尘噪声振动
清砂
矽尘噪声振动
(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
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
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
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
(一)铸造基本工艺。见图2.
图2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图5熔模铸造工艺流程
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制造熔点高,形状复杂及难以加工的小型碳钢和合金钢铸件。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特种铸造工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上述铸造工艺。此外,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还存在松香、石蜡等有机物高温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
二.鍜压
鍜压是鍜造和冲压的总称。鍜压时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复形,从而获得鍜件的加工方法。
表2.不同机械加工方法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同加工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般机械加工
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
电火花加工
金属烟尘、紫外线、极低频电磁辐射
激光加工
激光、金属烟尘
电子束加工
X射线、金属烟尘
离子束加工
金属烟尘、紫外线、高频电磁辐射使用钍钨电极时还有电离辐射
电解加工、液体喷射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相对危害较小。
2.高温与热辐射
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序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车间内各种加热炉、盐行热处理时,可产生高频电磁场职业危害。
4.噪声与振动
多数热处理车间噪声强度超标现象较为多见。
四.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利用各种机床对金属零件进行的车、创、钻、磨、洗等冷加工(又称金加工、金属切削)。这是常见的一般机械加工,此外,还有特种机械加工,是指物理化学加工、电加工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等典型的特种加工方法。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表1.铸造生产工序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工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
配拌料
矽尘
造型
矽尘噪声振动
砂型与砂芯的烘干
高温.热辐射用煤和煤气作燃料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则应存在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熔炼
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金属烟雾、氟化氢(用萤石时)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三.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金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质(硬度、韧性、弹性、导电性等),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渗碳等基本过程。热处理工艺很多,在此主要介绍普通热处理。
(一)普通热处理工艺,见图8.
图8.普通热处理工艺流程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有毒气体
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序要用品种繁多的辅助材料如酸、碱、金属盐、硝盐等。如用氯化钡作加热介质,会产生氯化钡烟尘;氯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于车间空气中;在渗碳、氰化等工艺过程式与那个氰化盐(亚铁氰化钾),会产生氰化物;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氮氧化物。此外,热处理过程中常使用甲醇、乙醇、丙醇、丁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机溶剂。
五.机械装配
根据产品设计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机械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序。
机械装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其他工艺有关,如需使用焊接的,则存在电焊职业病危害,如需使用涂装工艺,则存在涂装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都可在相关的内容中阐述,在此,不再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