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如东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东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东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1. (6分) (2015高二上·济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吴荻审题教师:王晶姝 第Ⅰ卷(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题3分,)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湖北省江汉油田广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湖北省江汉油田广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湖北省江汉油田广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 共计5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3、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A、社会地位B、职业分工C、道德品质D、知识水平4、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5、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

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B、曲辕犁C、翻车D、棉布6、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

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

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

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7、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8、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试卷分析 房钰博

试卷分析   房钰博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房钰博一、试卷命题特点高考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要聚焦“语用”,在语用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律。

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强调读整本书,利用考试撬动文学名著阅读。

所以在本次模块考试考查内容上,我们突出了课内外的衔接并强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

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作文增加选择性,二选一,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写作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展示写作水平。

二、成绩数据分析本次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包括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阅读延伸、写作等七大板块,满分110分。

其中基础知识10分,得分率60%;文言文阅读26分,《荆轲刺秦王》语段得分率69%,《鸿门宴》语段得分率55%,课外古文得分率51.5%;古诗文默写8分,得分率68%;现代文阅读8分,得分率58%;名著阅读12分,得分率36%;阅读延伸6分,得分率30%;写作40分,得分率60%。

2班平均62.3分,及格率63%,梁潇洋86分,位列年级第一,高分率2%;5班平均57.4分,及格率42.5%,没有高分。

三、上半学期工作计划落实情况、目标达成情况高一第一学期,主要是现代诗单元、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单元、记叙性散文单元。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做好初高中衔接,使学生明白初高中学习方式、知识能力层次、考查方式的不同。

文言文教学中重点培养语感,强化背诵,落实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记叙性散文强化抓住文脉、结尾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主旨。

在这次的考试当中感觉以上内容学生掌握一般,主要是接触时间短,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落实。

四、教学的主要问题1、学生语文素养欠缺,例如第4题,考查古诗句当中对偶的修辞,对偶讲究词性、平仄的相对,学生没有储备。

2、对文言文常见语言现象还不够熟悉,例如考查了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做状语,课内重复很多遍,但是学生依然反应不敏感,但也正常,毕竟缺少初中的积淀,假以时日,一定会强很多。

【解析】河南省许昌三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

【解析】河南省许昌三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三校(许昌高级中学、襄城高中、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

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

”《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

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

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

”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梁氏所言,即据于此。

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

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

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

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

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

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

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

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缺答案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缺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5~2016学年度下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4月26日 命题人:代宗秀 审题人:李海军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 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垝.垣gu ĭ 颤.动ch àn 自出机杼. sh ū 汗流浃.背 ji ā B .纤.腰xi ān 猗.郁 y ī 望风披靡. m ǐ 奄奄..一息 y ān C .赍.钱 j ī 守拙. zhu ó 咎.由自取 ji ù 渐.车帷裳 ji ān D .罪愆.qi ān 卜筮. sh ì 契.阔谈䜩 q ì 大笔如椽.chu 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落漠 常春藤 原型毕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斑驳 潭柘寺 没精打采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C 。

题纲 明信片 了截爽直 蒲苇纫如丝,磬石无转移 D 。

杂糅 流纨素 怨天由人 夙兴夜寐 糜有朝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 ,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③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 ,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 A .异彩纷呈 异曲同工 如在目前 B .源远流长 各有千秋 如在目前 C .源远流长 异曲同工 跃然纸上 D .异彩纷呈 各有千秋 跃然纸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尽管微博实名制可能会对用户的活跃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提高微博媒体营销和增强用户的内容自律。

重庆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重庆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 命题:安雪琦 袁文博 校对:安雪琦 袁文博 审题:章敏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曾扮演着新时代催生者的重要角色。

然而,曾几何时,面目全非,斯人憔悴!于今,中国知识分子是失落了!这一大变迁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简单的因素形成的。

这一大变迁是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而为时代的变迁之一环。

从知识分子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几种重要的原因: 第一,与传承脱节。

第二,与社会及家庭脱节。

第三,与经济来源脱节。

第四,与现实统治建构及行动人物脱节。

有这么多的脱节,于是知识分子纷纷变成脱节人。

中国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动带有浓厚的群众运动之色彩。

群众性的运动之发展趋向,通常经由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宣传。

第二个阶段是组织。

第三个阶段是新的权力形态可能出现。

在组织阶段,常有一种潜在的行动人物。

这种人物常常隐身在组织中,职卑位低,不为人所注意。

到了第三个阶段,如果有新的权力形态出现,那末这种潜在的行动人物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实际的行动人物。

所谓实际的行动人物,意指行政官、司法官、计划家,以及做最后决定的人,等等。

在群众性的运动之初期,除了狂热分子以外,是观念之士的黄金时代。

所谓“观念之士”即是“搞观念的人”。

例如,好谈主义学说的人,爱演说的人,擅长写文章著书立说的人。

这一类的人物我们送他们一块招牌,叫做“观念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三,四题为选作题,答题卡卡上填涂相应的题号。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精神昭示当代文化建设:人立然后文化立关于鲁迅精神,大家谈得最多的一点,就是“立人”。

这是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反复论证得出的一个结论,在他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激越变革的时代,既有亡国的危险,又有破茧新生的希望。

西方资本主义的肆意扩张,将中国逼到了一个背水临渊的绝境,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打算为国家的新生和富强设计一套背水一战、临渊一跃的方案,从而在世界文明的竞争中胜出。

如果从龚自珍提出“自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已经过去整整100年,其间经历的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虽都已烟消云散,但足以刺激后来者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思想先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思路。

针对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风尚,他冷静地看到:这是“使中国之人,由旧梦而入于新梦”。

他认为,要纠正这种偏颇,只能从两方面入手,“曰非物质,曰重个人”。

他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

人所以立,这是个基本条件。

但他看到,社会流弊所至,往往是“夷峻而不湮卑”,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常常没有生存空间,创新文化的可能因此变得微乎其微。

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

鲁迅对人类文明的过度物质化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在他看来,即便物质文明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但如果崇奉逾度,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

他认为,对物质的过度崇拜到了19世纪后半叶已经变得昭昭然,所以,他不主张跟在西方世界后面亦步亦趋。

说到底,鲁迅精神的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强盛的秘密,即所谓“根柢在人”,而这个“人”,一定是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人。

这是鲁迅精神的核心,也是其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什么鲁迅在这些文章发表之后不久会毅然决然地放弃学医而从事文学创作?其原因就是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而且,鲁迅以其一生践行了他的思想,他的这支笔贡献于中国文化的,是一座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峰。

由此可见,鲁迅精神昭示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首先就是在“立人”这件事上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产业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

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

而文化产品本身就承担着“改变他们的精神”的责任和义务,而决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

当下一些文艺作品热衷于表现人的动物本能和物质欲望,消解或削弱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还美其名曰人性化、凡俗化,其实已经背离了鲁迅关于“立人”的精神,把人变成了物的奴隶。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解玺璋,有删节)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认为,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首先要“立人”,这样国家才有破茧重生的希望。

B.身处社会动荡国家危亡关头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思考着民族的未来,设计着国家新生和富强的方案。

C.鲁迅不赞成全盘照搬的拿来主义,而是主张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

D.鲁迅看到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在当时社会常常没有生存空间,因此创新文化的可能便变得微乎其微。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鲁迅所谓的“非物质”,就是对物质文明不能崇奉逾度,人类文明的过度物质化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B.鲁迅精神的核心就是“立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盛,就要有个性独立、追求自由、人格完善的公民。

C.作者引用鲁迅《呐喊》自序中话,是为了表明鲁迅以其一生践行了他的思想,他的价值和贡献无人超越。

D.鲁迅精神的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强盛的秘密,即所谓“根柢在人”,所以当代文化建设,首先就是在“立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看到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新人’是当时社会最祈盼的。

B.在鲁迅之前,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就已经在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龚自珍的“自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要想唤醒民众,改变他们的思想,就要提倡文艺运动,这也是鲁迅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

D.鲁迅精神昭示于当代文化建设要注重精神内涵,当代文化产品要承担起“立人”的责任和义务,文化产业要尽可能的避免空壳化。

21·世纪*教育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B.白益傲放益:更加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以命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以所业投贺知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遂荐于玄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白长笑而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曾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果然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

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他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4分)(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问题。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洛阳。

③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8、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杜甫诗“沉郁顿挫”这一风格的。

(6分)9、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扪参历井仰胁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4)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青龙偃月刀韩少功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

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

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

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

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

”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

”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

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