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三,四题为选作题,答题卡卡上填涂相应的题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精神昭示当代文化建设:人立然后文化立

关于鲁迅精神,大家谈得最多的一点,就是“立人”。这是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反复论证得出的一个结论,在他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激越变革的时代,既有亡国的危险,又有破茧新生的希望。西方资本主义的肆意扩张,将中国逼到了一个背水临渊的绝境,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打算为国家的新生和富强设计一套背水一战、临渊一跃的方案,从而在世界文明的竞争中胜出。如果从龚自珍提出“自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已经过去整整100年,其间经历的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虽都已烟消云散,但足以刺激后来者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思想先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思

路。针对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风尚,他冷静地看到:这是“使中国之人,由旧梦而入于新梦”。他认为,要纠正这种偏颇,只能从两方面入手,“曰非物质,曰重个人”。他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人所以立,这是个基本条件。但他看到,社会流弊所至,往往是“夷峻而不湮卑”,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常常没有生存空间,创新文化的可能因此变得微乎其微。他更希望人人都成为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鲁迅对人类文明的过度物质化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在他看来,即便物质文明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但如果崇奉逾度,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他认为,对物质的过度崇拜到了19世纪后半叶已经变得昭昭然,所以,他不主张跟在西方世界后面亦步亦趋。

说到底,鲁迅精神的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强盛的秘密,即所谓“根柢在人”,而这个“人”,一定是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人。这是鲁迅精神的核心,也是其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什么鲁迅在这些文章发表之后不久会毅然决然地放弃学医而从事文学创作?其原因就是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而且,鲁迅以其一生践行了他的思想,他的这支笔贡献于中国文化的,是一座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峰。由此可见,鲁迅精神昭示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首先就是在“立人”这件事上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产业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创作者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决定着文化产品精神内涵和审美品质的高低。而文化产品本身就承担着“改变他们的精神”的责任和义务,而决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当下一些文艺作品热衷于表现人的动

物本能和物质欲望,消解或削弱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还美其名曰人性化、凡俗化,其实已经背离了鲁迅关于“立人”的精神,把人变成了物的奴隶。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解玺璋,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认为,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首先要“立人”,这样国家才有破茧重生的希望。

B.身处社会动荡国家危亡关头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思考着民族的未来,设计着国家新生和富强的方案。

C.鲁迅不赞成全盘照搬的拿来主义,而是主张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

D.鲁迅看到有个性、有尊严、有自我意识、能独立思考的“新人”在当时社会常常没有生存空间,因此创新文化的可能便变得微乎其微。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鲁迅所谓的“非物质”,就是对物质文明不能崇奉逾度,人类文明的过度物质化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B.鲁迅精神的核心就是“立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盛,就要有个性独立、追求自由、人格完善的公民。

C.作者引用鲁迅《呐喊》自序中话,是为了表明鲁迅以其一生践行了他的思想,他的价值和贡献无人超越。

D.鲁迅精神的价值就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强盛的秘密,即所谓“根柢在人”,所以当代文化建设,首先就是在“立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看到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以及完善的心智与人格的‘新人’是当时社会最祈盼的。

B.在鲁迅之前,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就已经在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龚自珍的“自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要想唤醒民众,改变他们的思想,就要提倡文艺运动,这也是鲁迅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

D.鲁迅精神昭示于当代文化建设要注重精神内涵,当代文化产品要承担起“立人”的责任和义务,文化产业要尽可能的避免空壳化。21·世纪*教育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