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框走向未来教案

走向未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把畅想未来与国家梦想、人类梦想相结合,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正确认识机遇与挑

战并存,肩负民族使命。

能力目标

具备全面规划人生的能力,具备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了解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明白自己

的未来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知道全面规划人生,把握当前,注重实践;了解未来成长中既有机

遇也有挑战。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畅想未来的要求。

突破方法

对比分析,讨论探究。

教学难点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突破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抽象转化为具体。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类卡片和工具。

学生准备

做好分组讨论准备,了解各类高中的概括情况,收集新时代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社会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三年前,当你跨入中学的大门时,曾经写下自已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你还记得是怎么写的吗?请拿出当时的记录,或者根据记忆写在下面

★曾经的梦想:。

★我实现的目标: 。

★我的目标是这样实现的。

★对我的影响。

★我还没有实现的目标。

★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分析自已的得与失,明白梦想应该拥有,应该付出努力。)

二、新课教学

板块一:畅想未来

1.名言探究:领悟生命的价值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说:“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他的这段富有哲理的名言,几百年来,引发了多少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给予多少人以人生的启迪。

思考

(1)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如何理解托马斯,布朗爵士这段话中的“长度”“宽

度”“外延”内涵”“量”“质”的含义的?

(2)结合材料,思索:什么样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应当怎样让自己的生命也精彩起来?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教师小结:人的生命有两方面属性:长度与宽度。长度是指一个人的寿命,宽度是指一个人为社会、为他人作出的贡献,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我们的一生中个人生命能触及的范围可能有限,然而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让生命过得丰富多彩;我们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的事情也有限,但我们却可以尽量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这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人生才多姿多彩,人生才更有意义。那么,当我们为家人的幸福安康努力学习的时候,当我们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时候,当我们为民族强盛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当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图强的时候一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光辉时刻,都在拓展我们生命的价值。

(设计意图:名人名言不仅内涵丰富,同时也往往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本活动用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畅想未来,在对未来的畅想中领悟生命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服务社会和国家。)

2.合作探究:规划精彩的未来

步骤一:理想规划

四人为一小组,谈谈自己的爱好,并结合家庭与社会,想想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适应社会哪些方面的工作,适合国家哪些方面的发展。

例:

爱好→工作→社会需要

写作→文学创作(成为作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书籍、影视)

手工→技艺工作(手工制作者)一→为国家制造业作贡献(小发明、小创造)

球类→体育运动(体育爱好者)一→为国家体育事业作贡献(体育强国)

小结:对未来的规划,既要立足自己的爱好、特长,同时也要兼顾社会的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

步骤二:行动规划

阅读教材第二框题第一个“探究与分享”内容,思考问答下列问题。

(1)“凡以冲决历史之桎楷,浩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者,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齐诵: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思考,李大钊在这段话中对青少年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

(3)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表达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发力。

思考:谈谈你对“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句话的理解。

(4)青年一代怀揣梦想,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境与行动走向未来?

学生朗读、诵读,老师指导点拨,并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大胆表现。

教师小结:“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出自明朝思想家、学问家王夫之所著的《尚书引义

太甲》。新,即为新生事物,与旧相对。日生,指太阳升起。滞,停滞不前。其大致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无论是李大钊还是国家主席习近平,都

对青少年寄子厚望,我们唯有起而行之,勤奋努力,才能不负国家的期望和民族的重托。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自信、自豪;我们既要乐观,同时又要谦虚、大度;我们

既要善于接受新知,又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开拓创新,发展艰苦奋斗精神,多动脑,勤动手,协作共进。总之,面对未来,我们既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关键是要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总之,畅想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既要正确理解

自己的人生规划,又要关切国家、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设计意图:本活动两个步骤从两个侧面说明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联。第一步通过活动,让学生明自个人规划要与国家和社会紧密相联,因为国家和社会是个人生存、工作和发展的平台,我们若能和平台的需要相一致,平台则能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展翅高飞的描台。第二步则用老一案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的寄语,说明国家和民族对青少年的期望,国家振兴需要青年的奋发向上,民族的兴旺需要青年积极有为。通过这两个活动,从两个侧面鼓励学生要心怀社会,志在祖国。)

板块二:踏上新征程

1.学会选择

初中三年,是收获的三年,是成长的三年,也可能是有些遗憾的三年。未来的路,你会有多种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又将怎样坚持呢?

初中毕业后,我们至少有这几种选择:

到普通高中学习

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到法定年龄后就业

▲如果选择到普通高中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1)想一想高中三年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2)我会怎样与同学相处?

(3)我会在哪些方面更趋于成熟?

▲如果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就业前景如何?

(3)如何进行学业上的深造?

▲如果选择直接踏入社会,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1)我打算如何实现生活自立?

(2)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踏入社会,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我打算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4)如果想继续学习,我有哪些途径?

学生独立思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应对策略,如果课堂时间充足,也可做简单交流。

教师小结: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积极承担选择,沉着面对考验,我们总会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融入社会大舞台,我们总会发现别有一番洞天。那么,通过九年级的学习,我们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有了新的了解。这是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哪些挑战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欣逢伟大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教育不断发展,对特殊学生实施“一补”政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已。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3.立志我立誓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学生齐诵,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读这篇千古传诵的《少年中国说》我们不禁心潮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能从中汲取哪些力量?

学生诵读,回答。

教师小结: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希望和信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责任感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乐观、恒心、雄心壮志

青春像蓝色的海洋,像深远的苍穹,像迷人的梦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低下头,脚踏大地,做开拓创新的新一代;抬起头,仰望苍穹,蔚蓝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小我到大我,步步引导,最后以《少年中国说》作为全课、全册的落脚点,鼓舞士气,提升意境。)

【板书展示】

走向未来

一、畅想未来

1.目的

2.要求

二、踏上新征程

1.机遇

2.挑战

【课堂作业】

1.今天,我即将毕业;明天,我会进入新一级学校,或者到法定年龄后就业。怀揣美好梦想,我们应付出行动

A激发兴趣B.大胆尝试C.开拓创新D.不断反省

2.畅想未来的目的是

A.丰富自己的生命

B.提升生命的质量

C.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D.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3.伟大祖国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哪些良好的社会条件

A.政治稳定B经济发展C.文化繁荣D.社会和谐

4.当代青少年在畅想未来,展望人生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参考答案

1..ABCD 2 ABCD 3.ABCD

4(1)畅想未来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2)畅想未来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3)畅想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既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也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

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提高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担当同在,把个人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提升生命的价值。

同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知识和国家政治知识了解过少,知识面狭窄,

可多结合当前国家发展现状,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国情和新面貌,让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

满憬,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