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一东)版
声律启蒙·一东(带拼音)

声律启蒙·一东(带拼音)声sh ēn ɡ律l ǜ启q ǐ蒙m ēn ɡ·一y ì东d ōn ɡ清q īn ɡ代d ài 车ch ē万w àn 育y ù云y ún 对du ì雨y ǔ,雪xu ě对du ì风f ēn ɡ,晚w ǎn 照zh ào 对du ì晴q ín ɡ空k ōn ɡ。
来l ái 鸿h ón ɡ对du ì去q ù燕y àn ,宿s ù鸟ni ǎo 对du ì鸣m ín ɡ虫ch ón ɡ。
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六li ù钧j ūn 弓ɡōn ɡ,岭l ǐn ɡ北b ěi 对du ì江ji ān ɡ东d ōn ɡ。
人r én 间ji ān 清q īn ɡ暑sh ǔ殿di àn ,天ti ān 上sh àn ɡ广ɡu ǎn ɡ寒h án 宫ɡōn ɡ。
两li ǎn ɡ岸àn 晓xi ǎo 烟y ān 杨y án ɡ柳li ǔ绿l ǜ,一y ì园yu án 春ch ūn 雨y ǔ杏x ìn ɡ花hu ā红h ón ɡ。
两li ǎn ɡ鬓b ìn 风f ēn ɡ霜shu ān ɡ,途t ú次c ì早z ǎo 行x ín ɡ之zh ī客k è;一y ì蓑su ō烟y ān 雨y ǔ,溪x ī边bi ān 晚w ǎn 钓di ào 之zh ī翁w ēn ɡ。
【注zh ù释sh ì】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汉h àn 书sh ū·高ɡāo 帝d ì纪j ì下xi à》:“高ɡāo 祖z ǔ击j ī黥q ín ɡ布b ù时sh í,为w éi 流li ú矢sh ǐ所su ǒ中zh ōn ɡ,医y ī曰yu ē:‘疾j í可k ě治zh ì。
声律启蒙_一东(带拼音)

shēnɡ l ǜqǐ mēnɡyì dōnɡ声律启蒙·一东qīnɡ dài chē wàn yù清代车万育yún duì yǔxuě duìf ēnɡwǎn zhào duìqínɡkōnɡ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lái hónɡ duì qù yàn sù niǎo duìmínɡchónɡ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sān chǐ ji àn li ù jūn ɡōnɡlǐnɡ běi duìji ānɡdōnɡ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rén ji ān qīnɡ shǔ diàn tiān shànɡɡuǎnɡhán ɡōnɡ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liǎnɡàn xiǎo yān yánɡ liǔlǜyì yuán chūn yǔ xìnɡ huāhónɡ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liǎnɡ bìn fēnɡshuānɡtúcì zǎo xínɡ zhī kè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yì suō yān yǔxī biān wǎn diào zhīwēnɡ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zhù shì【注释】sān chǐ ji àn hàn shūɡāo dìjìxiàɡāo三尺剑:《汉书·高帝纪下》:“高zǔj ī qínɡ bùshíwéi liú shǐ suǒzhōnɡyī yuējíkě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医曰:‘疾可zhìɡāo zǔmà yuēwúyǐ bùyītí sān chǐ jiàn qǔ治。
《声律启蒙》一东(全)

央 宫 ” , 二 宫 连 成 一 片 , 宫 名 相 联 成 义 “ 长 乐 末 央 ” , 即 永 乐
汉 高 祖 刘 邦 先 修 葺 秦 “ 兴 洛 宫 ” 而 改 名 “ 长 乐 宫 ” , 后 又 兴 建 “ 未
汉 皇 置 酒 未 央 宫
——
尘 虑 萦 心 懒 抚 七 弦 绿 绮
霜 华 满 鬓 羞 看 百 炼 青 铜
门池 外中 打濯 头足 风水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 头风——冯梦龙《醒世恒言》
在 寺 中 过 起 僧 人 生 活 , 人 称 为 “ 和 尚 皇 帝 ” 。
后 四 次 舍 身 到 同 泰 寺 为 僧 , 脱 下 皇 帝 龙 冠 莽 袍 , 穿 上 僧 衣 ,
首 刹 之 誉 。 梁 武 帝 经 常 到 寺 里 说 法 讲 经 , 听 众 逾 万 , 并 曾 先
来 空云 鸿 。对 对 雨 去 , 燕 雪 , 对 宿 风 鸟 , 对 晚 鸣 照 虫 对 。 晴 。
《 声 律 启 蒙 》 一 东
云
对
雨
雪
对
风
晚 照 晴 空
对
去 燕
对
来 鸿
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宿 鸟 鸣 虫
对
《史记· 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 天下,此非天命乎?”
春秋左传•这公八年》:“公侵齐,门于阳州, 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 观之。
《 江 南 春 》 杜 牧 唐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梁 帝 讲 经 同 泰 寺
· ·
疆 ” 四 字 , 可 说 是 “ 未 央 宫 ” 涵 义 之 注 脚 。
不 尽 之 谓 。 清 康 熙 间 , 曾 在 未 央 宫 遗 址 立 有 一 石 碑 , 上 刻 “ 万 寿 无
声律启蒙·一东(带拼音)

声sh ēn ɡ律l ǜ启q ǐ蒙m ēn ɡ·一y ì东d ōn ɡ清q īn ɡ代d ài 车ch ē万w àn 育y ù云y ún 对du ì雨y ǔ,雪xu ě对du ì风f ēn ɡ,晚w ǎn 照zh ào 对du ì晴q ín ɡ空k ōn ɡ。
来l ái 鸿h ón ɡ对du ì去q ù燕y àn ,宿s ù鸟ni ǎo 对du ì鸣m ín ɡ虫ch ón ɡ。
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六li ù钧j ūn 弓ɡōn ɡ,岭l ǐn ɡ北b ěi 对du ì江ji ān ɡ东d ōn ɡ。
人r én 间ji ān 清q īn ɡ暑sh ǔ殿di àn ,天ti ān 上sh àn ɡ广ɡu ǎn ɡ寒h án 宫ɡōn ɡ。
两li ǎn ɡ岸àn 晓xi ǎo 烟y ān 杨y án ɡ柳li ǔ绿l ǜ,一y ì园yu án 春ch ūn 雨y ǔ杏x ìn ɡ花hu ā红h ón ɡ。
两li ǎn ɡ鬓b ìn 风f ēn ɡ霜shu ān ɡ,途t ú次c ì早z ǎo 行x ín ɡ之zh ī客k è;一y ì蓑su ō烟y ān 雨y ǔ,溪x ī边bi ān 晚w ǎn 钓di ào 之zh ī翁w ēn ɡ。
【注zh ù释sh ì】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汉h àn 书sh ū·高ɡāo 帝d ì纪j ì下xi à》:“高ɡāo 祖z ǔ击j ī黥q ín ɡ布b ù时sh í,为w éi 流li ú矢sh ǐ所su ǒ中zh ōn ɡ,医y ī曰yu ē:‘疾j í可k ě治zh ì。
一东声律启蒙全文注释及意思

以下是《一东声律启蒙》的全文:
东董冬鸫,峒恫垌胨。
洞鸫董东冬,松咚桐鸫胨。
洞通桐峒胨,东冬鸫董通。
解释:
东方的董姓人物,冬天有鸫鸟,山峰高耸,风声呼啸,土丘隆起,胨是一种金属,山洞里也有鸫鸟和董姓人物。
冬天有松树,鼓声咚咚响,桐树上有鸫鸟和胨金属。
山洞里有通路,桐树和山峰上有胨金属,东方的冬天有鸫鸟和董姓人物。
这首诗是通过排列韵字来进行声律启蒙的,其中“东、董、冬、鸫、峒、恫、垌、胨”八个字组成了一个韵脚,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以这八个字作为韵脚,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儿童记忆韵脚,学习音韵规律。
此外,这首诗也借助了一些意象来帮助儿童加深印象,如山峰、鸟类、树木等自然景观。
这种诗歌启蒙方法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启蒙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声律启蒙》一东

声律启蒙·一东①云对雨,雪对风,晚照[1]对晴空[2]。
来鸿[3]对去燕[4],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5],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6],天上广寒宫[7]。
两岸晓烟[8]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9]风霜,途次[10]早行之客;一蓑[11]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1]晚照:夕阳的余晖。
宋朝宋祁《晚冬行园》有“霜逼晴空迥,霞牵晚照低。
”之句。
[2]晴空:晴朗的天空。
[3]鸿:大雁。
[4]燕:家燕。
鸿雁与家燕均为候鸟,春秋之际在南北间迁徙。
[5]三尺剑:三尺长的宝剑。
六钧弓:六钧重的强弓,钧为古代计重单位,一钧约等于现在的三十斤。
此联为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曾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六钧弓,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要用一百八十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6]清暑殿:宫殿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于太元二十一年(396)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所建。
[7]广寒宫:神话中月亮上的宫殿,嫦娥住在里面。
相传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8]晓烟:清晨像烟一样的雾气,这里用以形容杨柳嫩叶初生时,远望去如轻烟笼罩的样子。
[9]两鬓:鬓角,耳朵前长头发的部位。
[10]途:路途、旅途。
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短暂停留。
途次:途中,半路上。
[11]蓑:蓑衣,用蓑草编织的衣服,用来遮雨。
声律启蒙·一东②沿[1]对革[2],异对同,白叟[3]对黄童[4]。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5],阮途穷[6],冀北[7]对辽东[8]。
池中濯足[9]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10],汉皇置酒未央宫[11]。
尘虑萦心[12],懒抚七弦绿绮[13];霜华满鬓[14],羞看百炼青铜[15]。
注解[1]沿:沿袭。
[2]革:变革。
[3]白叟:白发老人。
[4]黄童:幼童。
《声律启蒙》一东(全)电子版本

江 东
人 间 清 暑 殿
天 上 广 寒 宫
两 岸 晓 烟 杨 柳 绿
满 园 春 雨 杏 花 红
两 客途鬓
次风 早霜 行 之
一 溪蓑 边烟 晚雨 钓 之 翁
霜 尘 未梁 池 东颜 江 童沿 《 华 虑 央帝 中 。巷 风 。对 声 满 萦 宫讲 濯 陋 对 革 律 鬓 心 。经 足 , 海 , 启 ,, 同水 阮雾 异 蒙 羞懒 泰, 途, 对 》 看抚 寺门 穷牧 同 一 百七 ,外 ,子 , 东 炼弦 汉打 冀对 白 青绿 皇头 北渔 叟 铜绮 置风 对翁 对 。; 酒。 辽。 黄
可 以
清 兮
濯可
我以
足濯
我
屈缨
原沧
·
鱼浪
门池 外中 打濯 头足 风水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 头风——冯梦龙《醒世恒言》
在后首《
寺四刹江
中次之南
过舍誉春
起身。》
··
僧 人 生 活
到 同 泰 寺
梁 武 帝 经
杜 牧
唐
, 人 称
为 僧 ,
常 到 寺
南 朝
为 “ 和
脱 下 皇
里 说 法
四 百 八
尚帝讲十
——
汉 皇 置 酒 未 央 宫
尘 虑 萦 心
懒 抚 七 弦 绿 绮
霜 华 满 鬓 羞 看 百 炼 青 铜
男 女 芰野 半 弓天 鬓 童贫 《 儿 子 荷渡 溪 。浩 皤 。对 声 气 眉 风燕 流 浩 对 富 律 壮 纤 。穿 水 , 眉 , 启 ,, 杨绿 日绿 塞 蒙 胸额 柳, 融, 对 》 中下 雨千 融齿 通 一 吐现 ,树 ,皓 , 东 万一 芳落 佩对 野 丈弯 池花 剑唇 叟 长新 鱼红 对红 对 虹月 戏。 弯。 溪 。;
一东古诗全文

一东古诗全文《一东》是《声律启蒙》的第一篇,其原文如下:原文:云y ún 对du ì雨y ǔ,雪xu ě对du ì风f ēn ɡ,晚w ǎn 照zh ào 对du ì晴q ín ɡ空k ōn ɡ。
来l ái 鸿h ón ɡ对du ì去q ù燕y àn ,宿s ù鸟ni ǎo 对du ì鸣m ín ɡ虫ch ón ɡ。
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六li ù钧j ūn 弓ɡōn ɡ,岭l ǐn ɡ北b ěi 对du ì江ji ān ɡ东d ōn ɡ。
人r én 间ji ān 清q īn ɡ暑sh ǔ殿di àn ,天ti ān 上sh àn ɡ广ɡu ǎn ɡ寒h án 宫ɡōn ɡ。
两li ǎn ɡ岸àn 晓xi ǎo 烟y ān 杨y án ɡ柳li ǔ绿l ǜ,一y ì园yu án 春ch ūn 雨y ǔ杏x ìn ɡ花hu ā红h ón ɡ。
两li ǎn ɡ鬓b ìn 斑b ān 白b ái 翁w ēn ɡ媪ǎo 会hu ì,双shu ān ɡ鬓b ìn 斑b ān 中zh ōn ɡ笑xi ào 语y ǔ同t ón ɡ。
译文: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光照和晴朗的天空相对。
飞来的大雁和远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鸣叫的昆虫相对。
三尺长的剑和六钧重的弓相对,岭北和江东相对。
人间有乘凉的清暑殿,天上却有寂寥的广寒宫。
河岸晨雾缭绕,岸旁杨柳格外青翠;花园里春雨迷蒙,杏花显得分外红。
清早行色匆匆的旅人,两鬓斑白,饱尝风霜之苦;傍晚溪边垂钓的渔翁,穿一件蓑衣,静坐在烟雨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一东)整理版————————————————————————————————作者:————————————————————————————————日期:声律启蒙(一东)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三、教学重点: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1.读准字音:(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品读对韵:(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学生生汇报:预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2)指导朗读: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
(生自由读)C、指名读(3)还有对子吗?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4)指导朗读: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B、自己试试看C、谁想读?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5,朗朗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6.指导背诵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己试试看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回家把今天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声律启蒙(一东)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诵读背诵韵文。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中间两句。
出示韵文: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初步练读1、学生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2、跟着老师读。
三、反复诵读1.自由读2.同桌读3.男女生比赛读4.小组轮读5.配乐读四、讲述故事《嫦娥奔月》五、配乐背诵声律启蒙·二冬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4.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三、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
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二)了解《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三)品读对韵1.读准字音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名朗读2.品读对韵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⑶男女声对读3.朗朗诵读(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2)上下联字数相同(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展示(四)入文赏析1.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给这些图画配合适的对子2.师生赏析(五)韵文典故1.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现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2.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师生补充。
(六)课外延伸妙趣横生的对联介绍回文联和叠字联指导朗读全班配乐诵唱三江一、教学目标1.继续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了解国家相关历史。
3.通过朗读,能对国家的相关历史有所了解。
4.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出示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11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12页我会填(六)读故事《庄周活鲋》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1.与同学讲讲你还知道的有关国家的事。
2.抄写三江。
(八)作业背诵全文四支一、教学目标1.诵读《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休仪又是个怎样的人?2.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六)总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意乱拿,不贪小便宜,不争利,希望同学们也向王吉、各公仪休学习,做个正直、坦荡的人。
五微一、教学目标1.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觉得汉高帝是怎样得到他的天下的呢?2.你还知道哪些君王的故事?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六)总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好几个君王如何得到天下的,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七)作业1.背诵课文。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六鱼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意。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2.生说一说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3.赵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诵读,品读解意。
听录音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能说一说蔺相如是如何让把那块玉从秦王手中拿回来的吗?2.最后,蔺相如把那玉给了秦王了吗?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六)总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也学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
(七)作业1.把《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七虞一、教学目标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裘、履、狐、妖、股、粥、嘉、幽、篱、茅、陌”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箕裘、杖履、杞梓、桑榆、竹篱、茅舍”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感悟“七虞”所涉猎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交代目标、激趣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