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政治学理论综述及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指数积累、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持续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以无节制地追求利润增长为目的,以无限扩张的个体消费为手段的。

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恶化以及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与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扩张是无限的,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当无限的扩张与有限的资源相冲突时,资本主义社会就会陷入危机。

马克思还指出了劳动过程与资本过程之间的冲突,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者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理论路径。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巧妙地将社会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不能只关注物质世界的利益,而要将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只有保护自然,才能永续发展。

马克思生态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当前,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我们需要借鉴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解决社会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整合,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者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消除社会不平等、推动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中国,倡导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我们实现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追求利润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社会管理中,我们要倡导共享与公平。

生态政治学理论综述及现实意义

生态政治学理论综述及现实意义

生态政治学理论综述及现实意义摘要:作为研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基础间相适当关系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生态政治学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和世界和平运动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正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理论分支或学科,对西方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生态政治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围绕着个别性议题领域,基本以翻译评介的方式为主。

进入90年代中国受到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等问题的影响,生态政治学无论在研究议题领域拓展、研究队伍扩大,还是在学术成果出版和重大学术活动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生态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生态环境的人文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在中国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如何能够在上述背景下找到中国生态政治学学科成长的适当方法论切入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政治学;理论综述;政治建设;物质建设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21)11-14 -04生态政治理论又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兴思想流派,是生态学、环境学同政治学相结合的产物① 。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基础间相适当关系的政治理论分支或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政治理论也被西方学者理解为“代表了人类和全球的希望”,这个理论“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并通过环保运动和绿党付诸政行动”。

② 《环境政治学》杂志就将其办刊宗旨概括为:集中于探讨工业化国家中“环境运动和政党的演进”、“公共环境政策在不同政治层面上的制定与落实”、“来自环境运动组织或个人的生态政治观念”和“重大的国际环境议题”③ 。

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对生态政治学研究是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的,认为生态政治理论具有普遍性、人文性和世界性,对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生态思想是指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关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的思考以及对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的担忧。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和理论批判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总体来说,马克思生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重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倡研究自然科学,并试图将物质价值转化为唯物主义物理学中的量度,以此发展一个生产的辩证法,科学地研究物资积累和生态恢复的过程。

第二,马克思关注生态体制的内在机制。

马克思强调生态体制是人类生存必须依赖的基础,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则破坏了生态体制的内在机制,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他对复杂自然体系的研究,及对能量转换和物质流量的分析,在生态学的研究方向上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第三,马克思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生存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只是关注人类的利益,而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完整。

他提出了社会生产的自然边界,即通过科学技术和政治、文化等各种措施充分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马克思生态思想呼吁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和生命空间,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一方面,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体现在挑战人类社会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总之,马克思生态思想不仅是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更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考。

应该深入挖掘、总结、弘扬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和促进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启示-2019年文档资料

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启示-2019年文档资料

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当代启示生态政治学关注的重心是探讨如何借助政治手段和政府力量,解决因社会无序发展而导致的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问题。

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

生态政治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协调“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建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生态政治哲学对解决面临的生态政治具有现实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一、生态危机——《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该书的出版作为人类第一本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作者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数据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人类不顾后果的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药物对鸟类、鱼类等动植物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的同时反过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人类生活中吃的的各种蔬菜、肉类饮食等,以及人类周围环境等都对人类健康造成持久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危害。

她在书中指出,人类之所以要向大自然投放大量的化学药剂,完全是基于人类一种狭隘的自然观念,他们没有思考自然地存在是合理的,动植物之间可以相互克制,然而由于人类的干涉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使得自然状态失衡,当人类觉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不能控制和挽救造成这样的破坏。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和伦理态度,才导致了现代人不负责任的滥用科学技术和不顾后果。

直到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生态问题的严峻挑战,尤其近些年来,自然环境日益破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

《寂静的春天》的价值正日益显现出来,它第一次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自然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生态危机的重要性,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情而自觉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

二、马克思生态政治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政治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影响和社会影响,在生产过程中要顾及其它物种的生存;环境、科技、人口状况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政治决策、国际政治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作者:乔潮薛玲仙来源:《理论导刊》2009年第10期摘要: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态状况质疑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关于人、社会和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思想,关于资本主义是导致生态破坏的总根源,共产主义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等论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核心论点。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为当代人转变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生态社会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10-0032-0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形成的19世纪40年代三大特点并存,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迅速发展,推崇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鼓呼其所创造的巨大财富成为当时代的强音。

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曝露并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在英法德各国蓬勃兴起。

三是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布朗基、卡贝、蒲鲁东、路易.勃朗等为主要代表的旨在改良社会的思潮,不同程度的批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社会改良的多种设想。

[1]马克思和恩格斯亲历了欧洲工人运动实践,在对工人运动进行总结的同时,扬弃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仅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质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的先河,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核心体系第一体系:分析人与自然关系,论证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阐述比较集中的反映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其要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要旨一,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概念界定。

马克思所说的自在自然指人类历史之前的自然,也包括存在于人类认识或者实践之外的自然。

人化自然指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自然,也指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对象的自然。

论物的政治生态学及其实践意义

论物的政治生态学及其实践意义

论物的政治生态学及其实践意义作者:阳小莉来源:《鄱阳湖学刊》2019年第04期[摘要]在人类世的地质世代,绝对扎根于地球的人类应该如何应对迫在眉睫的生态灾难?美国政治哲学家简·本尼特在《充满生机的物质:物的政治生态学》一书中提出“生机物质主义”概念,认为物不能被简单粗暴地视为呆滞物质或是消极事物。

相反,物拥有自身的“物—力”,而且具有自身的习性、轨迹或是倾向,并能够作为代理参与政治行动。

通过承认物的生机力,本尼特提出“政治生态学”的理念,其中人类和非人类的物构成集合体并共同参和政治与生态实践。

将本尼特的理论置于西方近几十年来在本体认识论中发生的“非人类转向”和“物质转向”的激进哲学背景之中,特别是放在与布鲁诺·拉图尔、格雷汉姆·哈曼和其他特别关心非人类行动者和物的对象导向本体论者的对话之中,可以看出:尽管本尼特的“生机物质主义”在“人格化”“生机力”和“生命”等概念和实践上具有较大的争议性,但其“物的政治生态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物”在政治实践中的关键性,并激发关于生态和非人类实体的政治能力的思考,特别是关于何为人、何为物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物;生机物质主义;政治生态学;人类世2019年7月1日,上海开始正式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

紧接着,北京、上海、深圳,也已经立法管理垃圾分类。

中国共有46个重点城市(名单已经公布)会在2020年左右开始实施强制垃圾分类。

在舆论和全民喧嚣中,人们被迟到地告知一些原本早该知晓的事情。

比如,纪录片导演王久良的《垃圾围城》(2011)和《塑料王国》(2016)就曾分别聚焦北京周边的垃圾场和作为垃圾(尤其是塑料)进口超级大国的中国。

甚至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生活在垃圾周边的人和动物竟需要靠处理或吞食垃圾来维系生存。

再比如,我们开始严肃地对待一些数字:“塑料垃圾每年会杀死100万只海鸟,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数不尽的鱼。

塑料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每天都在危害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他也对生态环境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回顾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的问题提出了警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将自然资源作为无限供应的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这将最终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他警告说,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对大自然的压榨和利用越来越严重,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马克思强调社会生产方式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自然环境也限制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导致了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重新规划和管理生产过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代,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思想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环境危机严重的时代,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提醒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的思想还为当代生态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强调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这与现代生态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紧密相关。

生态经济学主张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生产活动,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马克思的思想为我们理解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的问题进行了警示,并强调社会生产方式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解析政治生态学的现实意义

解析政治生态学的现实意义

解析政治生态学的现实意义想关才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对政治生态学的理论原则、价值及其方法论意义考察的基础上,此毕业论文建议大众应该思考它对于政治学科和中国政治发展及现时代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它为中国政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国政治学研究长期存在着一种形而上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往往拘泥于抽象的理论公式或受限于既定的研究原点,缺少基于社会现实的综合比较研究。

政治生态学理论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阈:即跳出政治体制框架之外研究政治,既将政治科学建立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方法论基础之上,将政治视做一个生命机体,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进行经验性观察或实验,强调研究政治现象的内部机制而非表面现象的制度主义;同时又突出对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变革的结构和环境因素的分析,注重理论特质和深层规律的探索。

因此,它是一种行为者方法和结构方法运用的有机结合。

在研究的理论倾向和具体操作上,是一种综合方法的运用,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和相关领域理论的整合。

第二,它强调政治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政治发展的含义由于研究者的理解不同而各异,政治生态平衡、开放理论认为,政治发展与经济制度、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及其他社会条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同国家因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其政治发展方向和发展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政治发展的程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要求政治建设既不能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这些论断揭示了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当前,中国经过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造就了一个开放经济体,成为了一个开放社会。

这表明发展民主政治所需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趋于成熟,民主政治进程不可逆转,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等 问题的影响 , 生态政治学无论在研 究议题领域拓展、 研 究队伍扩大 , 还是在学术成果 出版和重大学术活动方面 , 都进入 了一 个迅 速发展 的新时期。生态政 治学作为一 门研 究生态环境 的人文 学科 , 理论研 究与 实践在 中国还 面临着诸 多难题 与挑 战, 如何能够在上述 背景下找到 中国生态政 治学学科成长的适 当方法论切入 点, 对我 国社会主 义政 治文明与物质 文明建设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生态 政治 学理 论综述及现 实意义
陈宏 亮 , 卞 玲
摘 要: 作为研 究人 类与其 生存环境基础 间相 适 当关 系的政 治理论与 实践 , 生 态政治 学是在 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 、 科 学技 术 日新 月 异、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社会危机 日益严重和世界和 平运动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 正逐渐成为一 门独立的政 治学理论 分支或 学科 ,
本理念后来都被纳人生态政治学的理论原则之 中。
的政治理论 ,给 当时社会所 面临的生态环境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找到解决方式
和指 出人类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与此 同时 , 西方工业 国家的 中产
阶级正在形成 , 这一阶层 的人受过 良好 的教育 、 拥有稳定的收入
和较高 的社会地位 ,他们对 自身 生存 环境 和人类的未来发展表 示强 烈的关注 , 积极地投 身于风起云 涌的社会政 治运动 , 支持 、
参加或组建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旨的政党或社团 ,生态政 治学
成为主要代表这一 阶层切身利益和反映 阶层政治理念 的思 想理 论, 而中产阶级也成为生态政治学形成 时期 的重要的社会基础 。 在此背 景下 , 西方 生态政治 学随着“ 绿色 ” 政党或社 团 的崛起 应
运而生 。
境学 同政治学相结合的产物①。 作为一 门研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 基础 间相适 当关系 的政治理论分 支或 学科 ,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和重视。 生态政治理论也被西方学者理解为“ 代表 了人类和 全球的希望” , 这个理论 “ 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 , 以人和 自然 的和 谐关系为追求 目标 , 并通过环保运动和绿党付诸政行动 ” 。 环境


生态政治理论的起源 : 对人类工业文明的 自然反思
上世 纪 7 0年代 , 西方 工业 国家的环境 问题层 出不穷 , 生态 危机开 始显现 , 罗马俱乐部关 于《 增 长的极 限》 的预言对传统 的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敲响了警 钟。其后 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 更加暴露 了资本主义工业生 产的弱点 ,人们不得不对当时西方 政治理论进行反思 ,学术界需要 在这 种经济基础上寻找一种新
“ 环境运动 和政党 的演进 ” 、 “ 公共环境政策 在不 同政 治层 面上的 制定 与落 实 ” 、 “ 来 自环境运 动组 织或个人 的生 态政 治观念 ” 和
段重建符合生态学要求 的人类社会 的精神世界 ,从 而改变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 向,激发人们开始绿色简约生活 的精 神力 量 。德 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从精神研究 中推论 出来 的政治学 原则对生态政治学 的形成及绿党 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 的影 响。弗 洛姆在其著作《 占有还是生存》 中, 把人与外界 的关系分为两种 : “ 占有的方式” 是要把外界 的物质尽可能 多地据 为己有 , “ 生存的 方式 ” 则是 以博爱 、 奉献 、 创造的精神与外界和谐相处 。 弗洛姆指
存在 , 其精神才是健全的。 同时 , 他还在 书中为“ 新社会 ” 的生活 提 出了一些基本 的理念 , 如“ 所有社会成 员都 必须 全面地实现工 业生产 和政治上 的参 与民主” “ 把生产建立 在健康 消费的基础之 上” “ 要求 经济和政治权力 最大限度 地分 散” “ 必须消除富国与穷 国之 间的鸿 沟” 以及“ 将妇女从夫权统治 下解放 出来 ” 等, 这 些基
对西方社会产生 了越 来越广 泛的影响 。中国的生态政 治学研 究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代 , 最初主要 围绕着个别性议题领域 , 基本 以翻译评
介的方式为主。进入 9 0年代 中国受到 1 9 8 7年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报告 、 1 9 9 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 大会和 国内生态环境 问题 日渐
其次 , 系统论的发展为生态政治学的完善奠定 了良好基 础。
随着系统论研究 与应 用的深入 发展 ,系统论 的一个重要研 究方
① 王金红、 刘凌 : 《 当 代 西方“ 绿色政 治理论 ” 及其对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1 9 9 8 年第二期。 ② 王金 红、 刘凌 : 《 当代 西方“ 绿色政 治理论 ’ ’ 及其对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1 9 9 8 年第二期。
( 一) 生态政 治理论产生的背景
首先 , 生态政治理论认为社会环境运动是一 种精 神运 动。因 为传统 的粗放式经 济发展模式导 致人们一 味追 求物质 占有 , 使
社会显现 出精神 的贫 困和衰退 ,所 以应该通过政治和教育 的手
政治学》 杂 志就将其 办刊宗 旨概括为 : 集 中于探讨 工业化国家中
关键词 : 生态政 治学 ; 理 论综述 ; 政 治 建设 ; 物 质建设 中图分类号 : F 0 6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6 ) 1 1 — 1 4— 0 4
生态政治理论又称生态 马克思 主义 ,是 当代 西方社 会发展 和社会政治运动 中涌现 出来 的一种新兴思想 流派 , 是生态学 、 环
出, 只有 当人的“ 生存 的方 式” 居主导地位时 , 人才能获得真实 的
“ 重大的国际环境议题 ” ③ 。由此可见 , 西方学者对生态政治学研
究是从人类与 自然 和谐共处 的高度来认识 和把 握的 ,认 为生态
政治理论具有普遍性 、 人文性 和世界性 , 对 生态政 治理论 的研 究 和应用寄托 了很大的期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