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评定轮廓在某一位置xi的斜率

式中Zi——第一个轮廓点的高度

Δx——相邻两轮廓点之间距

a)局部轮廓

轮廓最高点距x轴线的距离

b)轮廓单元

在一个给定水平位置c上用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与轮廓单元相截所获得的各

段截线长度之和(图c)

Ml(c)=Ml1+Ml2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Zp

d)最大轮廓峰高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谷深Zv

e)最大轮廓谷深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和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

f)轮廓的最大高度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高度Zt的平均值

g)轮廓单元的高度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的平方根值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三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三次方的比值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四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四次方的比值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

h)轮廓单元的宽度

在给定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

i)轮廓水平截面的幅度差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

式中 Zpi——第i个最大的轮廓高

Zvi——第i个最大的轮廓谷深

①在GB/T3505—1983中,Rz是指“微观不平度的十点高度”,而在GB/T3505—2000中,

Rz是指“轮廓的最大高度”。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是测量以前的Rz参

数。因此,当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

规则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微小而可忽略。

1术语及定义

附件1:术语及定义 1.固定义齿:患者不可自行摘戴的定制式义齿,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组成,也包括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体,如冠、嵌体、桩核、贴面及种植定制式义齿的上部结构。 2.固位体:为了义齿固位而制作在基牙或种植体上的固位部分。如:卡环、全冠等。 3.桥体:固定义齿位于缺牙区的人工牙,用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 4.连接体:在固定义齿中连接固位体和桥体的部分,在活动义齿中指大、小连接体。 5.活动义齿(定制式可摘义齿):牙列缺损的活动修复为定制式可摘局部义齿,由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和基托组成;牙列缺失的活动修复为定制式总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6.全口义齿:也可称为“总义齿”,指患者可自行摘戴的修复牙列缺失的义齿为全口义齿,亦称总义齿。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7.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可自行摘戴的修复牙列缺损的义齿为可摘局部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由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8.全冠: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体,亦称冠。 9.铸造冠:以金属材料和铸造工艺过程制作的全冠为铸造金属全冠,亦称铸造冠。 10.全瓷冠:完全采用陶瓷材料,通过铸造、切削、烧结、

渗透、沉积等不同工艺制作的全冠。 11.金属烤瓷冠:以金属、瓷为材料,于真空高温条件下在金属基底上烤瓷制作的金瓷复合结构为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亦称烤瓷冠。 12.嵌体:以人工材料在体外制作的嵌入牙冠内的修复体。 13.贴面:以人工材料在体外制作的粘结在牙体唇(颊)面的修复体。 14.种植体牙冠:在植入牙槽骨内的种植体上制作的人工牙冠为种植体牙冠。 15.作业指导书:指经批准用以指导工序技能操作的技术文件。 16.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例如通过加工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等。 17.特殊过程: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难以通过其后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一、表面粗糙度及原因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又称微观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原因: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零件表面间产生磨擦、高频振动及切削时在工作表面上留下的微观痕迹。 对评定参数的基本要求: (1)正确、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2)具有定量的结果; (3)测量方便。 二、评定参数: 国标从水平和高度两方向各规定了三个评定参数:三个基本参数(水平),三个附加的评定参数(高度) 2.1、取样长度L、评定长度L、轮廓中线m 2.2、6个评定参数: 3个基本、3个附加 2.1.1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量取方向: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 目的:限制和削弱表面波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几何滤波) 选择原则: 5λ≤l≤λp /3

2.1.2评定长度L :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 目的:为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征。(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 选择原则:一般按五个取样长度来确定。 2.1.3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具有几何轮廓形状与被测表面几何形状一致,并将被测轮廓加以划分的线。类型有: (1)最小二乘中线:使轮廓上各点的轮廓偏转距y(在测量方向上轮廓上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的基准线。 (2)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下两部分,且使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的线。

2.2.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 内,轮廓偏转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2.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如图所示。用公式表示为: 在取样长度内,也可从平行于轮廓中线m 的任意一根线算起,计算被测轮廓的五个最高点(峰)到五个最低点(谷)之间的平均距离 2.2.3轮廓最大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如图 2.3表面粗糙度的三个水平参数: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轮廓支承长度率 tp R z (...)(...)h h h h h h 24101395+++-+++R y y y p v =+max max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意义 (1)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意义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标注 符号意义及说明 R a R z、R y 代号意义 代号 意义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用任何方法 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 a的上限 值为3.2μm 用任何方法获 得的表面粗糙 度,R y的上限值 为3.2μm 用去除材料 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糙度,R a 的上限值为3.2 μm 用不去除材料 方法获得的表面 粗糙度,R z的上 限值为200μm 基本符号加一 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气剖等 用不去除材 料方法获得的 表面粗糙度,R a 的上限值为3.2 μm 用去除材料方 法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 z的上限 值为3.2μm,下 限值为1.6μm 基本符号加一 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用去除材料 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糖度,R a 的上限值为3.2 μm,R a的下限 值为1.6μm 用去除材料方 法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 a的上限 值为3.2μm,R y 的上限值为12.5 μm 用任何方法 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 a的最大 值为3.2μm 用任何方法获 得的表面粗糙 度,R y的最大值 为3.2μm 在上述三个符 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用去除材料 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糙度,R a 的最大值为3.2 μm 用不去除材料 方法获得的表面 粗糙度,R y的最 大值为200μm

CAD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指零件经过加工后,在零件表面上产生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一般是由所采取的加工方法和(或)其他因素形成的。零件表面的功用不同,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不一样。零件图上要标注表面粗糙度代(符)号,用以说明该零件表面完工后须达到的表面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参数有3种:①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②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③轮廓最大高度Ry。 目前,一般机械制造工业中主要选用Ra数值。 2表面粗糙度基本符号的画法 见图1。 其中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H=1.4h,符号线宽为1/10h,h为字高)。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车、铣、钻、磨等加工方法获得。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方法获得。表面粗糙度数值及其有关规定在符号中注写的位置见图2。 其中: a1、a2: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代号及其数值,μm; b:加工要求、镀、涂表面处理或其他说明等; c:取样长度,mm;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加工余量。mm; f: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值(唧)或轮廓支承长度率。 3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其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代号中数字的方向必须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 (2)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零件不同表面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见图3。

4制作表面粗糙度的图块 在Auto CAD绘图环境下,表面粗糙度不能直接标注,需要事先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要求,画出表面粗糙度符号,然后定义成带属性的块,在标注时用插入块的方法进行标注。下面以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在Auto CAD绘图环境下应用带属性块的方法来制作表面粗糙度符号,并将其标注在技术图样中。在技术图样中,由于幅面不同,在其上所标注的字号也不同,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地确定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缩放比例值与所标注的字号相匹配,将表面粗糙度符号绘制在尺寸为1×1的正方形中。 (1)首先在尺寸为1×1的正方形中,根据表面粗糙度基本符号的画法及其尺寸绘制表面粗糙度符号,见图4。 (2)在下拉菜单中,单击"绘图"一"块"一"定义属性",打开"定义属性"对话框。 (3)在"属性"区域中的"标记"、"提示"、"值"各栏中,分别在对应的栏目中填入"表面粗糙度的值"、"粗糙度"、"12.5"等内容;在"文字选项"区域的"高度"栏中输入"0.5"(该选项也可在下拉菜单"格式"、"文字样式"、"字体高度"中设置)。 (4)在"文字选项"区域"对正"的下拉框,选中"调整"。 (5)单击按钮"确定",有以下提示: 命令:_attdef 指定文字基线的第一个端点: 指定文字基线的第二个端点: 图5是l、2两点为所填文字区间,该区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6)单击"创建块"按钮,打开"块定义"对话框,输入块名"表面粗糙度"。 (7)单击按钮"选择对象",有以下提示: 命令:_block 选择对象:找到1个

表面粗糙度设定规范

粗糙度设定规范 目录 1.粗糙度的定义-----------------------------------------------------------------2 2.内容-----------------------------------------------------------------------------2 4.1粗糙度介绍--------------------------------------------------------------2 4.1.1粗糙度产生的原因-------------------------------------------------2 4.1.2粗糙度的评价标准-------------------------------------------------3 4.1.3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6 4.2表面粗糙度的选用----------------------------------------------------11 4.2.1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11 4.2.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适用表面--------------------------------12 4.2.3轴和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推荐值-----------------------------13 4.2.4各种常用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14 4.2.5座椅常用部品粗糙度设定--------------------------------------15 4.3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16 3.相关文件---------------------------------------------------------------------17 4.实施要求---------------------------------------------------------------------17 5.附件---------------------------------------------------------------------------17

第二章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二章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一、概述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第三章“术语和定义”中,规定了80条术语,按其内容分别归类为10个部分。这些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9000族标准的所有标准,而且为iso 13485:2003所引用。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术语和定义,有助于标准条文的学习和应用。本章仅就若干通用的基本术语进行解释,其它有关术语将在第三章讲术iso13485标准条款时分别加以阐述,80个术语中也有一部分不需特别解释,如“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在理解这些术语时要注意术语间的概念关系。1、概念间的替代关系:即一个术语可能“套用”两个或更多个术语。如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而过程也有自己独立的定义:“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果将“过程”的定义“代入”,则“产品”的定义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类似这样积木式的术语很多,我们可以“分层”进行理解。如“质量”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特性”与“要求”也分别是独立的术语,在标准中特别以黑体字表示,并注上词条号。我们了解了“特性”和“要求”的概念,对“质量”的概念也就清楚了。2、概念间的属种关系(generic relation):即属种、属类关系。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范、记录都属于文件的一个种,它们与文件在概念上是属种关系。再如春、夏、秋、冬都属于季节的概念。3、概念间的从属关

系(partitive relation):即集合与部分的关系,在层次结构中,下层概念是上层概念的组成部分。如质量管管理与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年与春、夏、秋、冬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概念间的关连关系(associative aelation):概念之间存在着原因与结果,活动与场所,材料与产品的联系,即连带关系。在GB/T 19000标准的附录A中,将十个部分的术语以图解的方式表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关系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二、基本术语介绍1、质量、特性、要求质量quality(3.1.1)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requirement(3.1.2)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需履行的需求和期望特性characteristic(3.5.1)可区分的特征1)质量是以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评价的。因此,脱离了要求,也就无法评价质量,而满足要求是以实体的特性为前提的,标准对特性和要求规定了术语。2)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不同的实体有不同方面的特性。如物理特性,医疗器械大部分是以物理特性 黑龙江电视台运行周报为其特征的,可以是机、电、声、热、核等定性或定量表示。对服装、食品而言,除了理化特性还包括感官特性。固有的特性是指实体本身具有的,而赋予特性如价格、交货期是另外实体施加的,它不属质量范畴。3)要求一般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明文规定的要求,如图纸、合同规定。通常隐含的要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

所有参数的定义依据ISO 4287—1997标准. 其中蓝色部分为最常用的参数。 Ra----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绝对 值的平均值) Rz----粗糙度最大峰-谷高度(在轮廓取样长度内的最大峰-谷高度) Rz(JIS)--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该参数也成为ISO试点高度参数,在取样长度内, 五个最大的轮廓峰和五个最大轮廓谷之间的平均高度差) Rv----最大的谷值(在取样长度内,从轮廓中线到最低的谷值) Rt----轮廓最大的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最大的峰到最大的谷值之和,即 Rt=Rp+Rv) R3y—粗糙度峰-谷高度(R3y是靠计算在每一个取样长度中,三个最高的峰与三个最深 的谷之间的最小距离值:然后R3y是在取样长度内,找出这些值的最大制。建议至少用五个取样长度来评定) R3z—平均峰-谷高度(R3z是在整个评价长度上,在每一个取样长度上的三个最高的峰 和三个最深的谷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 Rp----最大的峰值(在取样长度内,在平均线以上的轮廓的最大高度) Rc—轮廓要素的粗糙度平均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要素的高度的平均值) Rda—粗糙度算术平均倾斜Slop(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变化速率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 Rdq—粗糙度均方根倾斜 Rku—粗糙度峰度—概率密度函数 Rlo—粗糙度被测的轮廓长度(在评价长度内,轮廓表面的被测长度,是测针在测量期间,划过表面峰谷的总长度) Rmr—粗糙度材料比曲线 Rpc—粗糙度峰计数 Rsm—粗糙度轮廓要素的平均宽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要素之间在平均线的平均间距) Rvo—粗糙度测定体积的油保持力 Rs—粗糙度局部峰的平均间距 Rq—均方根粗糙度 RHSC—粗糙度高点计数 编辑本段粗糙度仪的技术标准和检定规程 标准: 国家标准:JJF 1105-2003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美国标准: ASTM-D4414/B 检定规程: JJG-2018-89表面粗糙度仪检定规程

基本术语及定义

2.1 2.1.1基本术语及定义 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1.孔 孔通常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 的包容面)。 2.轴 轴通常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 的被包容面)。 从装配关系讲,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从加工过程看,随着余量的切除,孔 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如图2-1 所示。 图2-1 孔和轴 2.1.2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 尺寸是指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通常指两点之间的距离,如直径、半径、宽度、高度、深度、中心距等。 由尺寸的定义可知,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组成。在机械制造中,常以mm作 为特定单位,依据GB/T4458.4—19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的规定,图样上的尺 寸以毫米(mm)为单位时,单位省略,只标数值,但若以其他单位表示时,则必须注明 单位。 2.基本尺寸(D,d) 基本尺寸是指由设计给定的尺寸。孔用 D 表示,轴用d 表示。它是由设计者根据 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强度、刚度等的计算和结构设计,经过化整而确定的。基本尺寸一般应采用标准尺寸,执行GB/T2822—1981《标准尺寸》的规定。基本尺寸的标准化可以缩减定值刀具、量具、夹具的规格数量。

图样上标注的尺寸,通常均为基本尺寸。 ) 3.实际尺寸(D,d a a 实际尺寸是指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分别用D a和d a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得的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按同 一图样要求加工的各个零件,其实际尺寸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零件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实际尺寸也往往不一样,如图2-2所示。 图2-2 实际尺寸 4.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即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孔和轴的最大极限 尺寸分别用D max 和d m 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分别用D min 和d m in表示。 在上述各种尺寸中,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实际尺寸是测量得到的。极限尺寸用于控制实际尺寸,孔或轴实际尺寸合格条件如下: D min ≤D a≤D max d min ≤d a≤d max 2.1.3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值可正,可负或零。偏差值除零外,前面必须冠以正号或负号。 偏差分为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而极限偏差又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1)实际偏差(E a,e a)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和轴的实际偏差分别用符号E a和e a表示,公式如下: E a D a D e a d a d (2-1)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数值说明[1]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标注说明 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粗糙程度的参数,它反映的是零件表面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必须借助放大镜等进行测量。它是由于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挤压以及加工时的高频振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工作精度、耐磨性、密封性、耐蚀性以及零件之间的配合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粗糙度的评定常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高度Ry、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三个参数表示。数值越小,零件的表面越光滑,数值越大零件的表面越粗糙。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取样长度:取样长度是指具有粗糙度几何特征的一段长度,在取样长度内应该具有几个波峰和波谷。测量时可选5倍的取样长度作为测量长度进行测量。 Ra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可以表示为:

关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和表面特征、获得方法、应用举例请参见下表。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粗糙度参数的数值.基本上成倍数的关系。标注时应当选用这些数值,不能选用其他的数值。 2、轮廓最大高度Ry 3、轮廓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标注 2.1代号及意义 粗糙度代号可以分为:符号,粗糙度项目及数值。 常用标注参数是Ra, 标注Ra时Ra可以省略,标注Rz和Ry时,在粗糙度数值前加对应的符号Rz和Ry。 2.2 标注原则 1)、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 2)、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注在图纸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二字。 3)、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下图的规

模具行业常用术语及解释

模具行业常用术语 1、什么叫PL面? PL面又称:分型面、啪拉面,就是指模具在闭合时前模与后模相接触的部分。 2、什么就是碰穿,什么就是插穿? 与PL面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碰穿面,与PL面不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插面。 3、条与丝的关系? 条与丝都就是长度单位,条为台湾用语,1条=0、01mm,丝为香港用语,1丝=0、01mm,所以1条=1丝。 4、枕位就是什么? 外壳类塑件的边缘常开有缺口,用于安装各类配件,此处形成的枕壮分型部分称为枕位。 5、火山口就是什么? BOOS柱根部减胶部分反映在模具上的类型于火山爆发后的形状叫做模具火山口。 6、呵指就是什么? 呵指的就是模仁,香港习惯用语。 7、什么就是老虎口? 老虎口又称为:管位,即用来限位的部分。 8、什么叫排位? 模具上的产品布局称为排位。 9、什么叫胶位? 模具上的产品的空穴称为:胶位。 10、什么叫骨位? 产品上的筋称为:骨位。 11、什么叫柱位?

产品上的BOSS的柱称为:柱位。 12、什么叫虚位? 模具上的间隙称为:虚位。 13、什么叫扣位? 产品上连接用的钩称为:扣位。 14、什么叫火花纹? 电火花加工后留下的纹称为火花纹。 15、铜工就是什么? 电火花通常采用易于加工的铜料做放电电极,称为铜工,也称电极,铜工一般分为:粗工、粗幼工、幼工、幼工又称精工。 16、火花位通常就是多少? 放电过程中,铜工与钢料之间的放电间隙称为火花位,粗工火花一般在15到50条,幼工火花位一般在5到15条。 17、料位就是什么? 塑胶产品的避厚,也称肉厚。 18、原身留就是什么? 原身留就是相对与割镶件而言,原身留就是指一整块钢材为加工胚料,加工的时候一起加工出来。 19、熔接痕就是什么? 两股塑胶相遇所形成的线称为熔接痕。 20、喷流就是什么? 塑胶从进胶口进入型腔后形成弯曲折叠似蛇的流痕称为喷流。 21、DME就是指什么,HASCO就是指什么?

钢管表面粗糙度仪(光洁度)的主要术语及定义

钢管表面粗糙度仪(光洁度)的主要术语及定义 本资料给出的参数符合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的述语、定义及参数》、符合GB/T6062-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 图一:放大n倍后的工件截面/表面粗糙度及轮廓: 图二:各种加工方法能得到的表面光度: 图三:常见的表面粗糙度仪的工件测量:

表面粗糙度关键技术术语: (1)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L 取样长度是用于判断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样。 (2)表面粗糙度:评定长度Ln 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Ln。

(3)表面粗糙度:轮廓中线(也有叫曲线平均线)M 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 评定参数及数值: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 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L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共有两个: (4)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称为轮廓单峰间距,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就是轮廓单峰平均间距。 (5)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 i 表面粗糙度综合参数: (6)轮廓支承长度率t p 与取样长度L之比。 轮廓支承长度率就是轮廓支承长度n p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意义

1、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意义 符号 意义 表面粗糙度参数和各项规定注写的位置 基本符号,单独使用这符 号是没有意义的 α1、α2——粗糙度高度参数的允许值(μm ); b ——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 c ——取样长度(mm ); d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 ——加工余量(mm ); f ——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 )或轮廊支承长度率 基本符号上加一短划,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等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不去除材 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冷 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以上三个符号的长边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参数;在长边与横线间可加一小 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2、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标注 R a 值 R z ,R y 值 代号 意义 代号 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 a 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 Y 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获得的表面, R a 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 z 的最大允许值为 200μm 用不去除材料获得的表面,R a 的最大允许值为 3.2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 z 的最大允许值(R zmax )为3.2μm ,最小允许值(R zmin )为1.6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 a 的最大允许值(R amax )为3.2μm ,最小的允许值 (R amin )为1.6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 a 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R Y 的最大允许值为 12.5μm 3、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

基本术语和定义

1 基本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土地复垦 对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本规程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对象仅限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毁土地,且不包含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3.2土地复垦率 复垦责任范围内复垦的土地面积与损毁的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3.3生产项目 报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许可证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 3.4建设项目 依法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 3.5项目区 生产建设项目的项目范围构成的区域。生产项目的项目区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围成的区域;建设项目的项目区指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占地范围构成的区域。 3.6复垦区 生产建设项目已损毁和拟损毁的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与范围外损毁土地及永久性建设用地。 3.7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垦区中已损毁和拟损毁的土地及土地复垦方案涉及的生产年限结束后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 3.8露天开采 将矿藏上的覆盖物(包括岩石、土壤等)剥离后开采显露矿层的采掘方式。 3.9地下开采 通过挖掘井巷进入地下开采矿石的采掘方式。 3.10土地损毁

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 3.11土地挖损 因采矿、挖沙、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致使原地表形态、土壤结构、地表生物等直接摧毁,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过程。 3.12土地塌陷 因地下采矿导致地表沉降、变形,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过程。 3.13土地压占 因堆放采矿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表土、施工材料等,造成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过程。 3.14土地污染 因生产建设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致使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3.15永久性建设用地 依法征收并用于建设工业场地、公路和铁路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用途的土地。 3.16临时用地 生产建设项目勘查和建设施工需要临时使用、在勘查或者施工完毕后不再需要使用的国有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包括因临时使用建筑或其他设施而使用的土地。 3.17表土 本规程表土是指能够进行剥离的、有利于快速恢复地力和植物生长的表层土壤或岩石风化物。不限于耕地的耕作层,园地、林地、草地的腐殖质层,其剥离厚度根据原土层厚度、复垦土地利用方向及土方需要量等确定。 3.18生态恢复 修复或重建因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生态系统,使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的过程。 3.19土地复垦单元 复垦方向、措施、标准基本一致的待复垦土地单元。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另附:粗糙度仪新旧标准参数变化对照表现将TR200粗糙度仪依据新标准更改参数的情况列表如下,如有问题,由时代公司负责解释。本表还适用于公司TR1系列粗糙度仪。修改后可测量参数的总数没有变化,仍为13个参数,只是显示在不同的标准中,也就是说:时代粗糙度仪产品参数:涵盖新旧标准参数!(详见表)

另附:表面粗糙度国际标准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ir Values)常用的3个分别是: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arithmetical mean deviation of the profile;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the point height of irregularities; 轮廓最大高度(Ry)--maximum height of the profile。

Ra--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z--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y--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如果图面没标注粗糙度选用Ra /Rz /Ry 的情况下默认为Ra。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

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②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③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④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也有影响。 粗糙度:0.012、0.025、0.050、0.100、0.20、0.40、0.80、1.6、3.2、6.3、12.5、25、50、100 6.3:半精加工表面。用于不生要的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如支柱、轴、、支架、外壳、衬套、盖等的端面;螺钉、螺栓各螺母的自由表面;不要求定心和配合特性的表面,如螺栓孔、螺钉通孔、铆钉孔等;飞轮、带轮、离合器、联轴节、凸轮、偏心轮的侧面;平键及键槽上下面、花键非定心表面、齿顶圆表面;所有轴和孔的退刀槽;不重要的连接配合表面;犁铧、犁侧板、深耕铲等零件的摩擦工作面;插秧爪面等。1、外观的光滑与摩擦是一个矛盾问题,总的来说,既要光滑美观,又要有相当的摩擦, 以方便安装,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粗糙度数值: 2、粗糙度0.8以下:抛光 3、粗糙度0.8:用磨床加工的面 4、粗糙度1.6—3.2:车床、铣床加工面 5、粗糙度3.2—12.5:一般性的常规加工 6、一般而言,既要光滑美观,又要有相当的摩擦,以方便安装的话,粗糙度0.8可以,既显得美观高档,手感也可以的 7、如果手拧部分需要减低等级的话也可以的,建议选择粗糙度1.6—3.2,但是,好看吗?会不会影响外观的美感呢? 8、如果需要重视手拧的功能,最好是做滚花处理,滚花有“直纹”和“网纹”两种,图纸上的标注:网纹0.8(用箭头指明需要滚花的部位,再写上文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平面度和粗糙度区别(天准)

平面度和粗糙度的区别 类别 项目 平面度粗糙度 定义平面度是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 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平面度误差是将被测实际表面 与理想平面进行比较,两者之 间的线值距离即为平面度误差 值;或通过测量实际表面上若 干点的相对高度差,再换算以 线值表示的平面度误差值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 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 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 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 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 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 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 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表示符号 所属类别形位公差尺寸特征 测量方法1、平晶干涉法 平晶干涉法用 光学平晶的工作面体现理想平 面,直接以干涉条纹的弯曲程 度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值。 2、光波干涉法 光波干涉法常 利用平晶进行,可以把干涉图 案作为被检验表面的等高线, 因此可以画出该表面的形状。 3、打表测量法 打表测量法是 将被测零件和测微计放在标准 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作为测量 基准面,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 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 量。 4、液平面法 液平面法是用 1.比较法 将被测量表面与标有一定数值 的粗糙度样板比较来确定被测表 面粗糙度数值的方法。比较时可以 采用的方法: Ra > μm 时目测 ~μm 时用放大镜Ra < μm 时用比 较显微镜。 特点:该方法测量简便,使用于车 间现场测量,常用于中等或较粗糙 表面的测量。 2.触针法 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 2微米左 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 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 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 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 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可用记录 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一般将 仅能显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测量工 具称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同时能

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评定轮廓在某一位置xi的斜率 式中Zi——第一个轮廓点的高度 Δx——相邻两轮廓点之间距 a)局部轮廓 轮廓最高点距x轴线的距离 b)轮廓单元 在一个给定水平位置c上用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与轮廓单元相截所获得的各 段截线长度之和(图c) Ml(c)=Ml1+Ml2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Zp d)最大轮廓峰高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谷深Zv e)最大轮廓谷深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和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 f)轮廓的最大高度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高度Zt的平均值 g)轮廓单元的高度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的平方根值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三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三次方的比值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四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四次方的比值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 h)轮廓单元的宽度 在给定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

i)轮廓水平截面的幅度差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 和 式中 Zpi——第i个最大的轮廓高 Zvi——第i个最大的轮廓谷深 ①在GB/T3505—1983中,Rz是指“微观不平度的十点高度”,而在GB/T3505—2000中, Rz是指“轮廓的最大高度”。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是测量以前的Rz参 数。因此,当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 规则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微小而可忽略。

焊接常用术语及定义

电弧缝焊arc seam weld 采用电弧焊方法焊成的缝形焊缝。电弧点焊arc spot weld 采用电弧焊方法焊成的点状焊缝。弧伤arc strike 由于疏忽大意,使电能在完成的焊缝(或母材)表面与焊条或磁探头(电流源)之间通过,从而发生电弧,造成在完成的焊缝(或母材)的外形轮廓上的任何烧伤。螺柱弧焊arc stud swelding 一种弧焊方法。此法在金属螺柱(或类似零件)和另一工件之间引发电弧,直至被连接的表面受到适当加热,然后再以压力使两者接合起来。在螺柱外围加一陶瓷护套,可以获得适当的部分保护。焊剂或保护气体可用可不用。电弧焊arc welding 电弧焊是指某一焊接方法群,此焊接方法群是以单弧或多弧加热的办法来实现接合,填充金属可用可不用,外加压力亦可用可不用。焊态as-welded 焊缝金属、焊接接头和焊件,在焊接后未接受任何后续处理例如热处理、机械处理或化学处理之前的状态。自动焊automatic welding 采用施焊时间无需焊接操作工调节控制钮的机器进行的焊接。这类焊机可以也可以不执行装卸工件的工作,参见机动焊。背面清根back gouging 从一个部分焊接的接头的另一面清除一些焊缝金属和母材,以保证从这一面作后续焊接时能完全焊透。后焊法backhand welding 焊炬或焊枪的指向与焊接方向相反的一种焊接技术。衬垫backing 为了支撑熔化的焊接金属在焊接接头的根部放置一材料。背面气体backing gas 采用氩、氦、氮或活性气体之类,从焊接接头根部的背面(与焊接侧相反的一面)排除氧气。母材base metal 被焊接的或被切割的金属。熔合线bond line, fusion line 见fusion line 对接接头butt joint 在近乎同一的平面内对装在一起的两元件之间的接头。堆焊缓冲层buttering 堆焊缓冲层是指在接头准备作最终焊接前,预先在接头的一个(或两个)侧面堆焊一层(或多层)焊缝金属,以便为后续焊接提供适当的过渡层熔敷焊缝。接合calescence 被焊接的材料相连在一起,或者形成一体。完全熔合complete fusion 在整个要求焊接的母材表面上和所有的焊层和焊道之间都发生熔化。熔嘴电渣焊consumable guide electro-slag welding 填充金属由电极及其导电元件提供的一种电渣焊接方法,参见电渣焊ESW。熔化性填塞consumable insert 与接头根部完全熔合,并成为焊缝一部分的预置性填充金属。导电管contact tube 送电流传送到连续电极的装置。角接接头corner joint 两个互成近乎直角的元件之间的接头。试件coupon 见test coupon。裂纹crack 具有尖端,且开口位移长宽比很大的短裂型的不连续性。缺陷defect 一个或多个的不连续点,其性质或累积效应(例如裂纹的总长度)使某一零件或产品不能满足有关的最低验收标准与规格者,这一术语意味着(指出)拒收。直流电极接负direct current electrode positive 直流弧焊时,导线的接法使工件为焊接电弧的正极,而电极为其负极,参见正接性。直流电极接正direct current electrode negative 直流弧焊时,导线的接法使工件为焊接电弧的负极,而电极为其正极,参见反接性。双面焊对接接头double-welded butt joint 从两面进行焊接的对接接头。注:对于填充金属仅从单面加入的接头,假如采取了措施使接头完全焊透,具接头两面都得到了加强,则

粗糙度 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302—1992《技术制图——标注表面特征的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零件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注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其他图样和技术文件也可参照采用。 2引用标准 GB10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391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3505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 GB4054涂料涂覆标记 GB10610触针式仪器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规则和方法 GB12472木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3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有关表面粗糙度的各项规定应按功能要求给定。若仅需要加工(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但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要求时,允许只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3.3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表1。 表1 符号意义及说明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 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 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气割等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 锻、冲压变形、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在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 要求 3.4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数的16%时,应 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 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5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值的标注见表2,R a在代号中用数值表示(单位为微米),参数值前可不标注参数代号。 表2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汇总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本站相关粗糙度仪的产品介绍:粗糙度仪)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性它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为微观不平度。表面粗糙度应与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波度区别开。通常,波距小于 1mm 的属于表面粗糙度,波距在 1~10mm 的属于表面波度,波距大于 10mm 的属于形状误差。 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1.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就越大,相对运动的表面磨损得越快。然而,表面过于光滑,由于润滑油被挤出或分子间的吸附作用等原因,也会使摩擦阻力增大和加速磨损。 2.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对各类配合均有较大的影响。对于间隙配合,两个表面粗糙的零件在相对运动时会迅速磨损,造成间隙增大,影响配合性质;对于过盈配合,在装配时表面上微观凸峰极易被挤平,产生塑性变形,使装配后的实际有效过盈减小,降低联接强度;对于过渡配合,因多用压力及锤敲装配,表面粗糙度也会使配合变松。 3. 影响疲劳强度 承受交变载荷作用的零件的失效多数是由于表面产生疲劳裂纹造成的。疲劳裂纹主要是由于表面微观峰谷的波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引起的。零件表面越粗糙,波谷越深,应力集中就越严重。因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疲劳强度。 4. 影响抗腐蚀性 粗糙表面的微观凹谷处易存积腐蚀性物质,久而久之,这些腐蚀性物质就会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锈蚀。此外,表面粗糙度对接触刚度、密封性、产品外观、表面光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表面结合的胶合强度等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设计零件的几何参数精度时,必须对其提出合理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以保证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 公差等级与粗糙度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验证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 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有3种方法,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在机械零件设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类比法,此方法简单有效。运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各类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得表面粗糙度。通常情况下公差越小,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他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一些装饰表面除外。 在实践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