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期欧洲国家的文学运动,它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自然界的美。
这种文学运动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反对理性、对传统的束缚和约束的反叛。
以下是一些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名词及其解释:1. 梦幻:独特且激情的情感状态,采用夸张、幻想和明信片般的景观描绘,体现出对幻想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的逃避。
2. 自然:具有神秘、神奇和宇宙力量的源泉,浪漫主义者常常将自然界视为艺术的灵感之源。
3. 品格:个性、感情和道德的价值观。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强调情感和思想的独立性。
4. 英雄:具有崇高品质的人物,通常体现出勇敢、决心和才华。
浪漫主义文学赞美英雄主义精神和追求非凡成就的意愿。
5. 感伤:一种强烈的悲伤情绪,浪漫主义文学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状态。
感伤常常作为一种审美情绪,被用来表达个人的痛苦和迷惘。
6. 幻想:一种通过想像和创造力创造出来的虚幻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经常运用幻想元素来实现创新和自由。
7. 爱情:浪漫主义文学中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和理想化的情感状态。
爱情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并且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
8. 讽刺:一种通过嘲笑和批评来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反抗。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讽刺往往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戏剧性。
9. 自省:对自我的反思和审视,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体性和独特性。
自省意味着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欲望。
10. 反乌托邦主义:对乌托邦社会和理想主义的批判。
浪漫主义文学中反乌托邦主义者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11. 颓废:一种对现实痛苦和绝望的消极态度。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颓废往往表现为对社会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以及对个体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浪漫文学的名词解释

浪漫文学的名词解释浪漫文学是指一种情感上充满幻想和理想主义的文学流派,其诞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浪漫主义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于个体内心体验的追求,成为其核心理念。
浪漫文学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风格和情感力量,尤其强调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的超越。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浪漫文学的产生与18世纪末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秩序被打破,人们开始对传统和现实感到不满。
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试图达到超越传统秩序的自由,并追求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二、浪漫文学的特点1. 情感的流露与追溯浪漫文学将情感的外在流露视为重要内容之一。
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于爱情、友谊和家庭的细致描写。
作者通过对情感的描绘,希望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体验到作品中情感的力量。
同时,浪漫文学也常常回溯个体内心的情感世界,探索个体在社会现实背后的内心呐喊和憧憬。
通过令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浪漫文学能够打开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使其更加真实地融入作品的世界。
2. 自然的寄托与超脱浪漫文学将自然视作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寄托和超脱。
自然界的美妙和宏伟,常常被浪漫主义者用来喻表他们对于人类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的逃避。
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自然景色对人内心的触动,浪漫文学给人以心灵抚慰和美感的启迪。
3. 幻想与梦境的想象浪漫主义倾向于探索非现实和理想化的世界,通过幻想与梦境的想象创造出瑰丽而充满魔力的故事。
作品中常常出现超自然的元素或者情节,使人们能够暂时忘却现实,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
三、浪漫文学的影响浪漫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改变了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口吻,使作品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体的表达。
浪漫文学还激发了人们对于个体主义和人权的思考,为后世的社会运动和平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由于浪漫文学强调情感与理想主义,它在人们内心中激发了情感的共振和对美好的向往。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能够通过浪漫文学找到满足内心渴望的力量。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述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指一种文学运动和创作方法,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追求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产生于 18 世纪末,反对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是欧洲文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包括:强烈的情感表达、注重个体自由和个人主义、对自然和动物的观察力和描绘、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对人类本能和心理的深度探索等。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自由和个人主义,追求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欧洲文学界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打破了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写作模式,为欧洲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变革。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品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散文等。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欧洲文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它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追求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欧洲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概述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概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思潮。
这些流派和思潮代表了不同的文学观念和文学风格,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个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进行概述,并探讨它们对于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个体的感觉、情感和幻想。
浪漫主义作品通常充满了对于自然、人性和爱情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风格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试图打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雪莱、拜伦和歌德等。
浪漫主义流派对于后世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它以真实世界为创作内容,追求客观的描写和社会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试图通过艺术的手法揭示现实的本质。
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有莫泊桑和乔治·爱略特等。
现实主义思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方式对于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幻想和梦境。
超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具有离奇和荒诞的情节,追求对潜意识和梦幻的揭示。
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作家包括布勒东、达利和鲁埃等。
超现实主义流派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表达意识流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学形式和观念。
现代主义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重的意义,试图通过形式的创新来表达个体的体验和观念。
代表性的现代主义作家有福克纳、伍尔夫和乔伊斯等。
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观念和文学创作方式,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代表了不同的文学观念和文学风格,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浪漫主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课件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 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 风俗概况。——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
二、现代艺术
(一)背景 (二)现代派美术 1、代表: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等 2、特点:夸张、变形、抽象的表现方法,
•
•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猫王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1977),20世纪美 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 流行普及化,他的唱片销售量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位歌手, 时至今日,超出一百亿张。他的单曲中有56首全球销售 量超出一百万张。他在美国创下18首冠军曲的纪录。他 主演过33部电影。
先河
一、近代艺术
(一)从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 1、古典主义音乐 2、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鼎盛)
(1)浪漫主义音乐背景(可结合浪漫主义文学背景分析) ①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音乐更深刻表现人性,反映社 会生活。 ② 各国面临不同社会问题使音乐发展呈现多样性和民族 性 (2)浪漫主义特点:抒情、个性、独创、热烈奔放 (3)代表:开创者——贝多芬,代表——舒伯特、肖邦、 柴科夫斯基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代背景: •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大
提高。
• 2)贫富分化更加悬殊,资本主义带来的 社会罪恶惊人增加。
• 3)文学上,人们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 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罪恶.
2、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
代表人物 国家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浪漫主义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艺术、文化和思想运动,也被称为“浪漫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失去对于传统价值和权威的信任,开始对自然、自由和独立进行探索。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吸取了神秘主义、民间传统、哲学和历史元素的文学形式。
它推崇个人情感和想象力,鼓励人们对于自我、自然和社会进行反思和探索。
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和美国的传播,它对于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世纪文艺复兴是一场以17世纪初期的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文艺运动。
文艺复兴在文化、艺术、哲学和科学领域推崇理性、人文和自然,强调个人能力和人类优越性。
虽然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思潮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强调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和对自由、自我和人文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推崇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追求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这种追求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和理解生活体验的价值,这一点也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浪漫主义文学推崇个人体验和感受的表达。
它注重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并追求差异性的展示。
这种特点与文艺复兴崇尚个人创造力和表达自我的主张相契合。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诗意的表达,它通常会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如罗曼·罗兰的《苏菲的世界》和约翰·基茨的《诸天》等作品。
这些作品同时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寻求人性和自我理解的追求。
其次,浪漫主义文学秉持着对自然和社会的讴歌。
它推崇自然之美和对自然地景的感受。
文艺复兴也在某些方面强调了对自然的赞美,这一点得益于人类主义思想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而浪漫主义文学则更进一步,它认为自然和个人情感之间有一种深刻的联系,这种思想渗透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品中。
例如,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暴时刻》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相通,这种相通已经远超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对自然的赞美。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特殊氛围和时代精神。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儒林外史》:此书是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期间所写的一部讽刺小说。
它的内容以嘲笑学者、批判儒家为主要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庸俗与陈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 《彷徨》:此书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
它以诗意的方式描述了美女凤儿与无赖阿生之间的情感纠葛,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3. 《狂人日记》:此书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视角,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愚昧。
此书强调人类精神状态的多样性和正义意识的必要性。
4. 《背影》:此作品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父子之间的感情为主题,通过将父亲送儿子赴考场的场面展现出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母爱子,呈现出浓郁的家庭情感。
5. 《家》:此书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旧式大家庭的内部关系,通过对四个代表性人物的描写,反映出家庭的种种问题,塑造出了刻骨铭心的家庭形象。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尤其是对自然、历史、神秘主义和东方文化的追求。
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由、个性和真实情感的渴望。
2.崇尚自然与神秘: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崇尚,以及对自然力量的神秘和崇拜。
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秘主义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3.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构思上。
4.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尤其是对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反思。
这种关注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性。
5.重视语言和修辞: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视语言和修辞,尤其是对诗歌和韵文的热爱。
这种对语言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就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与发扬,也就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与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与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析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与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瞧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与其她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她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就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分类传统政治分类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与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雪莱、屈原、普希金消极浪漫主义——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英国湖畔派、中国新月派以作品表现形式浪漫主义以作品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有神浪漫主义与无神浪漫主义。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泰戈尔、屈原、但丁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应该湖畔派、中国新月派文学作品各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比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更优越,无神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比有神浪漫主义文学更先进。
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只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品读,除此之外并无实际意义。
介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与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
但就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就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
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
表现理想与幻想本就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就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
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与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与作品。
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瞧,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就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
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运动产生的原因。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就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
”并指出这就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
”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就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产生背景大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与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就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相关因素社会与历史因素在社会与历史发展的角度瞧,浪漫主义思潮就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也给整个欧洲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潮。
新兴的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旧的封建文化秩序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与独立性,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与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与悲剧。
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
此外,大革命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势必导致不同阶层的人们心态的变化。
城市中的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中达到权力与财富的顶峰。
另一方面,大革命使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就是悲观颓唐、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
这种种社会图景与人生境遇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提供的土壤。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她国家文化的影响就是巨大的。
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庆祝攻陷巴士底狱,歌德等作家在城郊种下自由树,德国的文化刊物也纷纷追随法国革命思想,开始对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理念的讨论。
英国湖畔派诗人无一例外受到大革命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法国大革命就是“按照自然的一般进行产生的,只不过它的好处推迟到来”,骚塞则公然自称自己就是共与派。
过去的批评家曾依照作家们对革命的态度而强分“消极浪漫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两派,这就是一种偏颇的做法,已经很少提及。
哲学与文化因素德国古典哲学与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
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与现象,认为自在之物就是不可认识的,人就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质与神秘性质。
其追随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就是人的一种创造,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谢林认为世界中搬演着悲剧,整体中存在不与谐,人们必须从自然出发,超越这种不与谐,寻求自我。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社会的真理在于其历史中,而人的精神就是历史。
人就是自在的与自为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就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
具有显著的唯心色彩的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从另一个角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视角。
法国的圣西门与傅立叶揭露资本主义的贫困现象、民主自由的虚伪、婚姻制度的腐朽与殖民掠夺的残酷,并提出建立未来理想国度的前景。
在理想国度里,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
英国的欧文则更具改良意识,寄希望于仁慈的统治者身上,强调阶级调与、阶级互爱,以此化解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很多浪漫主义作家身上都能瞧到显著的乌托邦意识,就就是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
文学与艺术因素尽管浪漫主义文学直到19世纪才蔚为大观,但实际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倾向古已有之。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声称:“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与必然率可能发生的事。
”这就就是对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手法的概括。
《荷马史诗》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大量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
18世纪英国的伤感文学实际就就是浪漫主义的雏形,法国启蒙文学家卢梭主张回归自然也就是浪漫主义在近代的滥觞。
横向上瞧,浪漫主义并不就是一个单一的文学思潮,而就是涵盖了艺术的其她门类。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与籍里柯就曾创作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浪漫主义绘画,表达自己对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的理解;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风格幽婉深邃,比才的歌剧热情奔放,就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
文学与艺术各门类之间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声势浩大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风潮。
发展概况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就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于就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基本特点概述从这里可以瞧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就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得到启发",就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
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与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与面貌,德国的、法国的与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与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
但就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与性质。
正如韦勒克所说:"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瞧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瞧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就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就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就是象征与神话。
" 也就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与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与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与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这些特点,就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就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就是什么意思。
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就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