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德国文学术语解释耶拿派: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二英国文学术语解释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
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

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导言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化运动和艺术风格,它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核心理念、主要特点以及其对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品的影响。
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内在体验以及对自然、热爱和自由的追求。
它反对理性思维和功利主义,鼓励个体表达真实感受并追寻内心真正的欲望和梦想。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 情感表达浪漫主义文学通过描述人物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真实而激烈的情绪体验。
这种情感表达往往带有超越现实境遇和生活限制的力量,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提供心灵上的满足。
2. 自然与乡土意识浪漫主义者通常崇尚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将其视为人类精神上的重要源泉。
他们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荒凉,并将之与个人内心的体验相联系。
3. 具有超验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文学经常涉及超自然和神秘元素。
通过这些超验主义的题材和形式,作家试图突破限制,触碰到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的领域。
浪漫主义对不同文学流派与作品的影响1. 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以往古典规范的限制,强调创造者个人情感和直接表达。
许多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如角特、雪莱、拜伦等都以其深情款款、激昂豪放和浓郁感伤的风格而闻名。
2. 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描绘了人物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并以情感体验为核心。
浪漫主义小说家如雨果、斯图亚特等,通过广阔的想象力和宏伟的叙事手法,创造了许多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经典作品。
3. 浪漫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以其强烈的情感冲突和动荡不安的剧情而闻名。
这些戏剧作品常常超越现实,并涉及到神秘、英雄主义和命运等主题。
歌德和舒伯特是最著名的浪漫主义戏剧家之一。
结论浪漫主义在文学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突破了传统规范、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并探索了内心世界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浪漫主义都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自己情感和追求梦想的舞台。
浪漫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期欧洲国家的文学运动,它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自然界的美。
这种文学运动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反对理性、对传统的束缚和约束的反叛。
以下是一些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名词及其解释:1. 梦幻:独特且激情的情感状态,采用夸张、幻想和明信片般的景观描绘,体现出对幻想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的逃避。
2. 自然:具有神秘、神奇和宇宙力量的源泉,浪漫主义者常常将自然界视为艺术的灵感之源。
3. 品格:个性、感情和道德的价值观。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强调情感和思想的独立性。
4. 英雄:具有崇高品质的人物,通常体现出勇敢、决心和才华。
浪漫主义文学赞美英雄主义精神和追求非凡成就的意愿。
5. 感伤:一种强烈的悲伤情绪,浪漫主义文学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状态。
感伤常常作为一种审美情绪,被用来表达个人的痛苦和迷惘。
6. 幻想:一种通过想像和创造力创造出来的虚幻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经常运用幻想元素来实现创新和自由。
7. 爱情:浪漫主义文学中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和理想化的情感状态。
爱情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并且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
8. 讽刺:一种通过嘲笑和批评来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反抗。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讽刺往往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戏剧性。
9. 自省:对自我的反思和审视,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体性和独特性。
自省意味着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欲望。
10. 反乌托邦主义:对乌托邦社会和理想主义的批判。
浪漫主义文学中反乌托邦主义者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 often11. 颓废:一种对现实痛苦和绝望的消极态度。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颓废往往表现为对社会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以及对个体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及特点分析》

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及特点分析引言浪漫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艺思潮,对于欧洲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部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并分析其特点。
1.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受欢迎和重要的戏剧之一,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特点:•悲剧:《哈姆雷特》以悲剧为基调,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内心矛盾: 主人公哈姆雷特面对个人与社会、爱情与家庭、道德与责任等多重矛盾,内心极度困扰。
•独白: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展示了内心世界中复杂、矛盾的思想。
2. 霍桑《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视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一。
•隐喻:小说通过女主角倪海莲胸前戴着的红字,象征着对她犯下的罪孽进行社会惩罚。
•反抗与反叛:故事中的角色以不同方式展示了反抗和反叛社会规范的意愿,揭示了社会制度和道德约束的不公。
•内省与人性分析:霍桑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描绘,探索了人性中深层次、矛盾而复杂的冲突。
3. 歌德《浮士德》《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之一。
特点:•知识追求与权力欲望:主人公浮士德通过知识追求来满足自己对权力和享乐的渴望,但最终陷入无尽贪婪和失落之中。
•对抗命运:故事中,浮士德试图通过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契约来逃避人生的痛苦和无限欲望,然而命运最终将他推向毁灭。
•对人性与社会冷漠的批判:歌德通过描绘浮士德在追求权力过程中对人性和社会冷漠无情的表现,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入探讨。
4. 雨果《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杰作,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宗教与爱情: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围绕着主角厄斯梅拉达展开了宗教信仰与禁忌爱情之间的冲突。
•底层人民的呐喊:雨果通过描绘市井人民及贫困、受压迫阶级所面临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关注。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柯勒律治(1772— 1834),英国著名浪漫 主义诗人和批评家。 其文论著作主要有 《文学生涯》、《莎 士比亚评论集》等。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想象
①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 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 魔力
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 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 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 量”。
“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 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 的见识。”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诗的语言
①力主诗歌应该运用日常乡间语言。
“我也采用了这些乡下人的语 言(当然清除了其中那些似乎 是真正的缺点,清除了一切经 常会而且必然会使人厌恶或唾 弃的因素),因为此等人时时 刻刻都接触到最精彩的语言所 从出的最精彩的事物。”
——弗·施莱格尔:《文学史讲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在文学的内容方面, 弗·施莱格尔要求文学反映 时代,艺术应该发挥认识功 能。
他所说的对时代的反映、对 生命和社会的认识,都是经 过主观化了的认识,现实仅 仅是观念的化身,观念始终 是第一位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 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 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 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 术沟通起来,它力求而且应该 把诗和散文、天才和批评、人 为的诗和自然的诗时而掺杂起 来、时而融合起来。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 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 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 灵魂”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浪漫主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课件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 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 风俗概况。——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
二、现代艺术
(一)背景 (二)现代派美术 1、代表: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等 2、特点:夸张、变形、抽象的表现方法,
•
•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猫王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1977),20世纪美 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 流行普及化,他的唱片销售量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位歌手, 时至今日,超出一百亿张。他的单曲中有56首全球销售 量超出一百万张。他在美国创下18首冠军曲的纪录。他 主演过33部电影。
先河
一、近代艺术
(一)从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 1、古典主义音乐 2、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鼎盛)
(1)浪漫主义音乐背景(可结合浪漫主义文学背景分析) ①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音乐更深刻表现人性,反映社 会生活。 ② 各国面临不同社会问题使音乐发展呈现多样性和民族 性 (2)浪漫主义特点:抒情、个性、独创、热烈奔放 (3)代表:开创者——贝多芬,代表——舒伯特、肖邦、 柴科夫斯基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代背景: •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大
提高。
• 2)贫富分化更加悬殊,资本主义带来的 社会罪恶惊人增加。
• 3)文学上,人们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 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罪恶.
2、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
代表人物 国家
《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与风格分析》

《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与风格分析》1. 引言1.1 概述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和艺术中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运动。
浪漫主义文学以个人情感、自然界、幻想和超自然元素为重要表现对象,并追求个性独特性及对于意志和感觉的充分表达。
本文将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与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大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综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和目的,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其次,我们将探讨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背景介绍、定义及起源和发展历程。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阐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感性与理性对立、强调个性和情感表达以及自然与超自然元素的融合。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探讨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风格,涵盖描述奇异和神秘景观能力、强调幻想和想象力的运用以及独特而艺术化的语言风格。
最后,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思考浪漫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与风格,探讨其在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结合具体例子和细致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浪漫主义文学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能够展示其对现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以上就是本文引言部分内容。
引言简要介绍了文章要探讨的主题、结构安排以及目标,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2. 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与发展2.1 背景介绍:浪漫主义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对欧洲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这些变革使人们开始反思现实社会的局限和冷酷,渴望一种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新的理想境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2.2 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浪漫主义文学是指19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思潮和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析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分类传统政治分类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和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雪莱、屈原、普希金消极浪漫主义——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英国湖畔派、中国新月派以作品表现形式浪漫主义以作品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有神浪漫主义与无神浪漫主义。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泰戈尔、屈原、但丁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如应该湖畔派、中国新月派文学作品各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比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更优越,无神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比有神浪漫主义文学更先进。
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只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品读,除此之外并无实际意义。
介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
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
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
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
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
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
”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
”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产生背景大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相关因素社会和历史因素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也给整个欧洲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潮。
新兴的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旧的封建文化秩序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
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
此外,大革命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势必导致不同阶层的人们心态的变化。
城市中的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中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
另一方面,大革命使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是悲观颓唐、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
这种种社会图景和人生境遇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提供的土壤。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庆祝攻陷巴士底狱,歌德等作家在城郊种下自由树,德国的文化刊物也纷纷追随法国革命思想,开始对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理念的讨论。
英国湖畔派诗人无一例外受到大革命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按照自然的一般进行产生的,只不过它的好处推迟到来”,骚塞则公然自称自己是共和派。
过去的批评家曾依照作家们对革命的态度而强分“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派,这是一种偏颇的做法,已经很少提及。
哲学和文化因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
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
其追随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
谢林认为世界中搬演着悲剧,整体中存在不和谐,人们必须从自然出发,超越这种不和谐,寻求自我。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社会的真理在于其历史中,而人的精神是历史。
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
具有显著的唯心色彩的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从另一个角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视角。
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揭露资本主义的贫困现象、民主自由的虚伪、婚姻制度的腐朽和殖民掠夺的残酷,并提出建立未来理想国度的前景。
在理想国度里,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
英国的欧文则更具改良意识,寄希望于仁慈的统治者身上,强调阶级调和、阶级互爱,以此化解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很多浪漫主义作家身上都能看到显著的乌托邦意识,就是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
文学与艺术因素尽管浪漫主义文学直到19世纪才蔚为大观,但实际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倾向古已有之。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声称:“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与必然率可能发生的事。
”这就是对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手法的概括。
《荷马史诗》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大量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
18世纪英国的伤感文学实际就是浪漫主义的雏形,法国启蒙文学家卢梭主张回归自然也是浪漫主义在近代的滥觞。
横向上看,浪漫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学思潮,而是涵盖了艺术的其他门类。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和籍里柯就曾创作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浪漫主义绘画,表达自己对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的理解;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风格幽婉深邃,比才的歌剧热情奔放,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
文学和艺术各门类之间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声势浩大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风潮。
发展概况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基本特点概述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
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
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
正如韦勒克所说:"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
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
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
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