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性质及特点问题导入:请大家用“处处”和“到处”各造五个句子,然后说明为什么下面两个句子是错误的?※你上哪儿去了?大家处处找你。
※一年来,郑老师到处关心我,帮助我。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对外国人的教学语法。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首先是教学语法,不是理论语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学卷)》(第468页)把理论语法称为“供语言学研究的语法”,把教学语法称为“教学用的语法”。
理论语法把语法作为一种规则体系来研究,教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供应用的工具来学习。
前者的目的是了解通则,即明理;后者的目的是学会技能,即致用。
两者的区别如下: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同样是教学语法,母语文教学语法跟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有很大的区别。
母语文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小学生和中学生。
他们已经习得了汉语,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汉语语法,可以用汉语进行自由地交际。
他们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母语运用的能力,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系统而简明的语法知识。
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成年人,他们不具有中国学生所具备的汉语语感以及潜在的语法知识,语法学习的目的是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学习的内容是一条条具体的语法规则。
另外,他们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受母语语法知识迁移和目的语泛化或简化的影响。
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都具有包容性强、解释力强、应用性强和通俗易懂等特点。
不同之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要正确面对汉语重意合、汉语语法研究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
面向外国人进行汉语研究,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目标。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第一,语法的实用性。
比如对离合词的处理。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副标题……)姓名院系专业对外汉语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内容摘要: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策略语法偏误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Summary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system; strategies; methods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X前言顾名思义,对外国人所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的总称就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象是那些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他们都有惯性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语法错误的问题。
因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一般都是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水平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他们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面临各种知识迁移和思维转换的难题,这就影响到他们学习汉语的效果。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育文档.docx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1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始于50年代初期,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明确地提出来是在1978年,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教学起步较晚。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更准确地说是对母语是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它的学科性质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的范畴,是一门综合运用文学科理论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以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为其最基本的支撑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的语法。
大体上有以下五种不同表现形式:(1)教材中的语法注练习;(2)教学参考语法;(3)主要为学生自学复习用的语或教材(包括练习);(4)课堂语法教学;(5)教学语法理等。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成熟的要算是教材中的语法注释及练习。
教学参考语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学生语法研究成果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忽视的(刘月华)。
1.2对外汉教学语法的研究意义语法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占核心地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本质是一种教学语法研充,一种对外国人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依靠汉语研究,否则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
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朱德熙,1989)。
通过教学语法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
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做是一项基本要求,又可以看做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
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基本要求。
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问-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问_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问_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教学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自上个世纪以来,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名种教学法相继出现.无论何种教学法,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提问正是教师课堂语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课堂交互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而产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根本目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交际活动大多是通过问答来实现的,因此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主要从问题的设计,提出与反馈三个层面上作分析,力图展示课堂提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恒久艺术魅力,同时与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共同交流,加强课堂提问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提问效度最大化。
一、设计问题就对外汉语课堂提问而言,设计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 基于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问题设计对外汉语教学本质上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而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自身独有的规律性.语言理论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教学问题,还与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国别,接受能力,中介语使用频率,知识构造,语言敏感度等诸多问题.另外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在习得动力,习得环境和方式,习得过程,文化因素习得,主体的心理生理特别等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课堂提问设计也应照顾到此。
(二)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区别于其他类型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习者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活动中,提问应该是一条纽带,连接教师与学生,通过它传输知识,同时提问应力求丰富多样,突出重点,涵盖难点.课堂提问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是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课堂提问还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交流的手段。
各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语音、语法、文字等不同。
我們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懂得每一个词的构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还要了解词与词之间发生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组合成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
此外,句子与句子如何组成语段,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语法讲的就是语言的构词、造句以及连句成段的规则。
它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成词组、词或词组组成句子、句子与句子组成语段的规则等。
标签:交流;语法规则;理论性;实用基础;语义一、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是有区别的。
语言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进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以明晰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则,偏重于理论性;而教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进行传授的,目的是应用,使学习者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表达,偏重于实用性。
明确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语言教学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言教师既要注意不断吸收语言学语法研究的成果,因为这是语法教学的基础,又要在教学中考虑到语法的实用性,有选择地进行教学。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汉语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共有四级,即语素、词、词组、句子。
如果从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组词造句、连句成段能力的基本目标出发,语法分析单位还应包括语段。
(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语法单位。
尽管语素具有它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它起语法作用的意义,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必刻意停留在这个环节上。
(二)词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所谓“最小的”,就是说词的意义是整体融合的,不能任意扩展,当中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如:“马路”不是“马的路”,“打算”不是“打和算”等。
(三)词组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如:“学习语法”“看得清楚”“世界地图”“非常高兴”“对人很热情”“给他打电话”等都是词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引言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
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
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
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
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描写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现行的教学语法体系需要改进。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概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语法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重点,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
强化词语教学与淡化句法教学这两种观点,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议焦点之一。
强化词语教学的观点主张,在语法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词汇的教学,通过大量的词汇输入和词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词语是语言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而淡化句法教学的观点则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应适当减少对句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感。
这种观点认为,过于强调句法规则的教学会使学生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实际上,强化词语教学与淡化句法教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对外汉语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1.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与挑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核心而复杂的问题。
这种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汉语语言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理解并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挑战。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这意味着学习者往往已经具备了一种或多种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会对他们学习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与语言紧密相连,但又独立于语言本身。
教师不仅需要教授语言本身,还需要教授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让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教学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概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明确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当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等。
接着,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如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多个领域。
语言学理论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分析框架。
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流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描述汉语的语言现象,为语法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语言教学理论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教学原则和方法。
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建立语言习惯,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和语言规则的构建。
这些理论为语法教学提供了不同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学习者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实践来习得语言。
因此,语法教学应该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者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规则进行交际。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而丰富的,它涵盖了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 改革
修订——胡明扬、吕文华、崔永华等;
另起炉灶——李泉、邵敬敏、张旺熹、李 珠、胡裕树、李芳杰等;
李泉
基于语体;
~应由共核语法、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构 成;
邵敬敏
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 初级——从形式结构入手再作语义解释; 中级——以语义范畴入手再作形式证明; 高级——以结合语境入手再作语用功能说 明;
A:你明天去西安吗? B:*我明天有考试,并不能去西安。 A:你昨天参加汉语日的表演了吗? B:*我并没参加表演。
只有当说话人为了强调说明事实真相或实 际情况而来否定或反驳某种看法(包括自 己原先的想法)时才用这个语气副词“并 ”(陆俭明、马真1985年)。而这种语用 要求只在单句中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必须 有上下文的语境才可以。
优点例说
1.反映了汉语特点和外国人的学习需要 时制和时态 2.难易相间的语法点编排 在学了处置式后,有3课语法学习都安 排了小语法点:量词重叠、数词重叠、跟 ……一样等。 3.表达系统介绍较有系统性 4.从应用角度描写语法 如兼语句:主语—动词—兼语—兼语的谓语
这套体系的局限性在于:条目过于繁 琐(共170个语法点),讲解过细,不利于 交际语言的学习。再加上受当时所招学生 的影响,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不能 很好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针对性方面 明显不足;再加上本体理论语法研究的薄 弱,所以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够成熟、不尽 科学的地方。如多处采用“提宾说”;将 “主语—是—体词”看做体词谓语句;说 “要是……就”表示条件,“只要……就 ”强调条件。
例如,说“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 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 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这种对“被”字句的解释就不够科学周密。
野猪被棕绳捆了个结结实实。
他被偷了五百块钱。
用“位移”说实现对“把”字句的统一解 释
比如不少教材、词典都认为“并”放在否 定词前,表示强调,加强否定的语气。错 了吗?没有。但因为只举一些单句,如: “我并不想去上海。”让留学生很难理解 “并”到底什么情况下使用。因为汉语表 示“强调”的太多了,到底“强调”什么 ?学生不得而知。
(4)九种复合句 三、情貌 动作有开始、进行、持续和完成等阶段, 该书称之为动作的情貌,并把它与时间表示法相 结合。(这个处理反映了汉语的特点,也照顾到 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 四、句子成分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比较有特色之处,不是像当时大多数语 法著作按结构标志划分补语类型,而是按照动词 跟补语之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出来程度补语、趋向补 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时间补语等。 五、表达 如肯定否定、称数法、钱的表示法、方位 、比较、强调、语气等。
老师:田承恩,昨天你去喝酒的时候看到 班长了吗? 田承恩:老师,我昨天并没去喝酒。 学生1:我知道你喜欢她,为什么还不 告诉她? 学生2:我并不喜欢她。
例如:《初级汉语课本》在减少语法术 语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比如:只说“动 作的趋向”、“动作持续的时间”、 “……表示可能”等,而不出现“趋向补 语”、“时量补语”、“可能补语”等术 语;只用“V1着V2”、“Sb1让/叫/使 Sb2+V”、“L+有(V着)+N”等格式,而不 出现连动句、兼语句和存现句等术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主要有: 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
199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 》; 2002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 学大纲》; 2002《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 》
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最成熟的是对 语法点的编排、说明以及练习设计。 教学参考语法例如刘月华的《实用现代 汉语语法》、郭振华《简明汉语语法》齐 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陆庆和 《实 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彭小川《对外汉 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学生自学复习用的语法书,如卢福波《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有配套练习。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点的基本类型
1.体系型——如补语系统、句式系统等; 2.自立型——具有词汇性质,如量词;
3.格式型——前后固定配合使用的词语构成, 如“跟……一样”、“是……的”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
1958《汉语教科书》 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 创至今,虽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 大变化,关于教材编写也有很多声音,各类教 材并没有超出“结构-功能”的范畴,即以语 法结构为纲,结合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加强学生 交际能力的训练。语言结构自始至终都在教材 中起着主要作用。而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体系正是在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
2、~的内容
a 建立语素和句群教学; b 提高词组的地位; c 增补口语语法; d 加强表达方式的教学。 书+店—书店(商品+处所) 花+店—花店 苹果吃完+了。
四万三
七千二
一百五
3.语法项目的选择与编排
选择原则:
a b c d
提高科学性; 加强针对性; 优选语法项目; 严格选择最低限度语法项目;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1988 试行稿
1996 正式稿
试行稿的语法体系
词类:12类;词头词尾; 词组:按结构、功能分类; 句子成分:6大~; 句子:按结构和用途分类;特殊句式,复句; 动作的态:完成态、变化态、持续态、进行态、
经历态;
表达法:比较、提问、强调以及数的表示;
他从包里拿出来两袋方便面。 他从包里拿了两袋方便面出来。
她端进来一碗汤。 她当时就是端进来那碗汤的。
她端了一碗汤进来。 她当时就是端了那碗汤进来的。 这家单位愿意招你进来。 这家单位愿意招进来你。*
语法解释:
科学、周密 简单、明白、易懂 最大限度地减少语法术语 阐明形式结构的交际价值 结合语言的对比
编排技巧:
a 序列;
b 量的控制; c 难点的编排;
“着”的等级切分
a 状态持续;
b 动作持续;
c 伴随动作;
d a、b与“正、在、呢”连用的不同表现; 初级a-c;中级d;
4.语法的描写和解释
语法描写:
句法描写要重视词组; 区分不同句型的交词为翼
句型涵盖所有语法点;
试行稿相较~的主要变动
助动词∈动词; “了”——动作变化态的标志;
简单趋向补语是“动词+趋向动词” ;
取消了宾语前臵;
增加了提问的方法;
确定程度补语的范围;
主谓句中“主语和谓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可以不出现”; 复句有“不带关联词语的复句”。
1996年正式稿
基本框架:三等四级五层次。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理论,参考价值 较高的著作目前主要有两类: 一是关于语法偏误分析的一些专著,如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和 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
偏误分析直接关系到对语法点的具体讲 解,如比如一般的语法书都说,双音节的 性质形容词可以以 AABB 的形式重叠。留 学生以为是普遍规律,结果就会出现: *他聪聪明明的。 *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美美丽丽的公主。 这些偏误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学语法 没有细化,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形容 词可以重叠,哪些形容词不可以重叠。
第三章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
主要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体现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体现形式
1.语法大纲 2.汉语教材中对语法点的编排、说明以及练 习设计; 3.语法教学参考用书; 4.为学生自学复习编写的语法辅导用书; 5.教学语法理论等
影响——突破时空
“除了美国一些学校编写了具有独特语法体 系的汉语教材外,其他国家的汉语班恐怕 差不多都采用北京语言学院教材和语法体 系,这样,从50年代在北京定型的对外汉 语教学语法体系……从当时到现在沿用于 一代又一代的汉语教科书上,也遍及了全 世界”。(柯彼德,1991)
《汉语教科书》语法体系的几个部分
词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成分; 时间和情貌; 几种动词谓语句; 复合句; 表达。
一、词类 11类词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助 词、叹词。 二、句子 (1)按结构分为单部句和双部句。单部句分 为无主句和独词句,双部句按谓语的不同 分为体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 语句、主谓谓语句。 (2)按句子用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命令 句、感叹句。 (3)动词谓语句的复杂句式有兼语句、连动 句、处臵式、被动式、表存在、初现、消 失的句式。
他拿了一包饼干出来。 他拿出来一包饼干。
语法项目选择科学性例说
从美国过境 →过境美国 从波黑撤军→撤军波黑 在中南海讲学→讲学中南海 在北京城火爆→火爆北京城 在山神庙收徒→收徒山神庙 在城外待命→待命城外 在陵云崖遇险→遇险陵云崖 在昆明湖荡舟→荡舟昆明湖 为亚运会备战→备战亚运会 向国家队挑战→挑战国家队
下了十天半个月的雨 下雨下了十天半个月
下了这十天半个月的雨,简直连青菜、茭 白也买不起了。
1.3.2 反思
建立~的目的性、针对性、体系性不明确; 没有脱离母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用大纲和教材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