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农本草经》(73)
解读《神农本草经》(80)

80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雌黄原文:雌黄,味辛,平。
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
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
译文:雌黄,味辛,性平。
主治恶疮,头生秃疮,疥疮有鳞介样的干皮而瘙痒。
能杀死虫虱,身痒,在身之毒邪。
长期服用烧炼的雌黄,使身体轻巧,寿命延长且不易衰老。
解读: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
为单晶体的形状呈短柱状或者板状,呈柠檬黄色,有油脂光泽,灼烧时熔融,产生青白色的带强烈的蒜臭味的烟雾,《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雌黄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
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
采无时。
”李时珍曰:“生山之阴,故曰雌黄。
”性平,味辛,具有燥湿杀虫、解毒消肿、豁痰定惊的功效,用于治疗疥癣、恶疮、息肉、阴蚀疱、蛇虫螫伤、癫痫、寒痰咳喘、虫积腹痛等症。
在古方中,用于以治疗心痛吐水,不下饮食,把雌黄与醋同用慢火煎取膏,加干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次服7丸,姜汤送下;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如麻子大,每次服三五丸,温水送下,用于治疗癫痫抽筋。
外用:治癞疮,用雌黄粉加醋和鸡蛋黄调匀,抹于疮上;治牛皮顽癣,用雌黄粉加水银粉,调猪油抹患处。
以上只是古方,现代的医疗活动中,很少见到使用雌黄的记录,因雌黄有剧毒,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不再将雌黄列入中药材名录。
文中“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之说更不可信,连雌黄药用都被取消,还谈什么轻身、增年?用药,局部出汗常用的止汗剂包括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等。
但是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度,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2.内用药,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
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
但因为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建议在专业医生的严密观察下使用。
不过,长期外用药物可能对局部造成一定的损伤,内服药物又可能导致其他新的副作用的产生。
解读《神农本草经》

于 治疗 风冷 头痛 、 鼻渊 、 痰 饮 咳逆 、 风湿 痹 痛等 症 , 煎水 含 漱 可 治牙 痛 , 研 末 调 敷 脐 部 可 治 口
阴干, 不 宜水 洗 , 亦不 宜 晒干 , 否 则 会 使 香 气 降 低 , 叶变 黄 , 根变 黑而 影 响质 。 其 性温 , 味辛 , 讯 善量 n ;
* 敖, 挥发 油 、 . 二 = ’ ≯ 入肺 、 。 肾经 。 据 测 定 含、 有 , 主 要 为 甲基
译文 : 细辛 , 味辛 , 性温。 主 治 咳嗽气 逆 , 头
痛头 颅摇 动 , 多 个 关 节 拘 急 挛 缩 。可 治 风 湿 痹
痛 , 麻 木 不 仁 如 同死 肉 。长 期 服 用 能 使 眼 目视 物清 楚 , 通 利 多个 窍道 。 可使 身 体轻 巧 , 寿命增 加 。另一 个 名- 7- 叫小 辛 。 解读 : 细 辛 又名 细 草 、 少辛 , 又 一 名 为 小 辛 , 为 马 兜 铃 科 植 物 辽 细 辛 或 华 细 辛 的 带 根 全
柏 各 3克 , 煎水嗽 口, 温 嗽冷 吐 , 不 可 咽下 , 可
病用之者 , 取 其 能 散 浮热 , 亦 火都 则 发 之 之义 也 。 辛 能泄 肺 , 故风 寒 咳嗽上 气 者宜用 之 。 辛 能
补肝 , 故胆 气 不足 , 惊痫 、 眼 目诸 病 宜 用 之 。 辛
能润 燥 , 故 通 少 阴及 耳 窍 , 便 涩 者宜 用之 。 ” 《 本
草 。每 年 5 ~ 7月 间 连 根 挖 取 , 除净 泥 土 , 及 ̄ - , j -
解读《神农本草经》(76)

76蜂子原文:蜂子,味甘,平。
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
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
土蜂子,主痈肿。
一名蜚零。
译文:蜂子,味甘,性平。
主风邪袭击头部而剧痛,能祛除蛊毒,能修补虚损消瘦而内脏损伤。
长期服用使人容光焕发而滋润,面容艳丽而不衰老。
大黄蜂子,主治心腹部胀满疼痛。
能使身体轻巧,气力增加。
土蜂子,主治痈肿。
另一个名字叫蜚零。
解读:蜂子即蜜蜂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的幼虫。
《说文》云:“蜂,飞虫螫人者。
古文省作蜂。
”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云∶“蜂子,即蜜房中白如蛹者。
”其性平,味甘,无毒.具有祛风、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可治疗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等症。
《新修本草》载:蜂子“即应是蜜蜂子也,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又酒渍以敷面,令面悦白。
”《新修本草》亦载其:“疗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临床用蜂子治“风头”,即头风,头疼反复发作,或呈偏头疼痛。
“除蛊毒”指能治感染变惑之气,或中蛊毒而致的病。
“伤中”是指虚损而伤及内脏,用蜂子能予以修补。
在用药组方配伍时,蜂子畏黄芩、芍药、牡蛎。
大黄蜂子又称胡蜂、壶蜂,为大黄蜂的幼虫,《本草纲目》载其“甘,凉,有小毒”。
除“主心腹胀满痛”,还治干呕,“治雀卵斑、面疱,余功同蜜蜂子”。
大黄蜂子可煎汤或研末内服。
治蹭:露蜂房子,于漆杯中渍取汁重滤绞之,以和胡粉涂。
土蜂子又名蜚零、马蜂,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幼虫,性凉,味甘,有毒,除“主痈肿”外,《本草抬遗》言其:“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
”注意:土蜂子有毒,可用冬瓜及生姜、紫苏等以制其毒也。
轩岐纵横橘井一瓢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
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来治疗。
现将利水渗湿的“薏苡仁”总结歌诀如下:薏米甘淡性微寒,脾胃肺经功效专。
药食两用列上品,千古祛湿美名扬。
78 解读《神农本草经》

【2019.06】78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解读:蜜蜡又称蜂蜡、黄蜡、白蜡、黄占,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采集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
黄蜡饼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
蜜蜡性平,味甘淡,入脾、胃、大肠经。
据测定,主要成分为软脂蜂花醇脂、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此外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具有收涩、敛疮、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发背、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遗精、带下等症。
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等。
《本草纲目》载:“蜜之气味俱厚,故养脾。
蜡之气味俱薄,故养胃。
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
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
”《名医别录》亦载其:“疗久泄辟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
”文中言“益气,不饥,耐老”,指的是蜜蜡有补益作用,因含有软脂蜂花醇脂,服后可以充饥,故不饥;本品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临床常用方:治赤白痢,里急后重:黄蜡、阿胶各9克,同熔化,入黄连末15克,搅匀,分三次热服。
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蜜蜡3克,以清酒二盏,煎三、五沸,投蜜蜡令熔化,顿服。
治痈疽发背:白矾36克,黄蜡30克,雄黄3.6克,琥珀3克(另研极细),朱砂3.6克,共研极细末,用蜂蜜、白蜡熔化和丸如寒豆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
外用:治小儿脚冻:浓煎蜡涂之。
治臁疮、金疮、汤火等疮:黄蜡30克,香油二两,黄丹15克,同化开,加入香油二两搅匀,摊贴于患处。
药理研究表明,蜂蜡及其乳浊液有抑菌、防腐和活性氨清除的作用。
轩岐纵横橘井一瓢蜜蜡原文:蜜蜡,味甘,微温。
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
金疮,益气,不饥,耐老。
译文:蜜蜡,味甘,性微温。
主治下痢脓血,补益内脏,以续补极度损伤。
能治金属创伤,能增添气力,使人没有饥饿感,使衰老减慢。
49。
解读《神农本草经》

【2019.09】81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桑螵蛸原文:桑螵蛸,味咸,平。
主伤中疝瘕,阴痿。
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
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一名蚀胧。
生桑枝上,采蒸之。
译文:桑螵蛸,味咸,性平。
主治内脏损伤,疝瘕,阳痿不举。
能补益肾精,治疗不孕不育使人能生孩子。
可以治疗女子闭经,腰痛。
治疗劳淋、气淋、热淋、石淋、血淋五种淋证。
能利小便以疏导水液。
另一个名字叫蚀胧。
生长在桑枝上,采后要略蒸一下。
解读:桑螵蛸又名螳螂子、尿唧唧、桑蛸,有的地方俗称猴儿包,古籍上记载名为螵蛸的,指的就是产于桑树上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干燥卵鞘。
现代临床上应用的桑螵蛸并非完全采于桑树之上,其原动物也并非一种。
每年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
采得后,要经过炮制。
常规的方法是除去树枝,上笼屉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即可入药。
经蒸制后可消除生品的致泻作用。
还有根据需要,将其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或加入盐水或黄酒拌炒以增效。
桑螵蛸性平,味咸甘,入肝、肾经。
据测定,桑螵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及脂肪等,卵囊附着的蛋白质膜上含柠檬酸钙的结晶,卵黄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早泄等症。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曰“主伤中”,即内脏受伤而虚损的病证。
“疝瘕”,指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热搏结,症见小腹郁热疼痛,痛引腰背,小便混浊,排尿不利的病。
“阴痿”今称阳痿,指男子阴茎疲软,不能勃起,无法完成正常性交活动的病。
“益精,生子”言可以补益肾精,治疗不孕不育症,能怀孕生子。
“女子血闭”即闭经。
“五淋”即热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五者。
“利小便水道”,盖取以泄下焦虚滞也。
《本经逢原》亦载:“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
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虚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临床上,凡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早泄,腰膝酸痛者,可与五味子、补骨脂、附子配伍;或与鹿茸、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以增温肾止遗之功;凡肾气虚弱,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者,可与龙骨、白茯苓相伍,增益气固精之效;凡肾虚不固,尿多白浊者,可与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黄莲合用,以补肾固精,分清别浊;用于治疗各轩岐纵横橘井一瓢46【2019.09】轩岐纵横橘井一瓢相传,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学者、医学家、炼丹家、养生家葛洪,在他的家乡句容茅山上修道养生,采药炼丹。
解读《神农本草经》

核 菌 的生 长 , 有一 定 的 抗结 核 作 用 ; 可 降低 血 液 中 的 高 胆 固醇 , 抑 制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的形 成 , 有较 好 的降脂 作用 ; 蒲 黄水 煎剂浓 缩外 敷 , 能改善 局部 循环 , 促进 重 吸收 和降低 毛 细血管 的通透 性 , 对烫 伤; i f - 明显 的消 肿作用 。
译文 : 蒲黄 , 味甘 , 性平 。主治心 、 腹 、 膀胱
腹 、 膀胱 所 致 之证 。如 邪 在膀 胱 之 血 淋 , 邪 在 肺 、 胃之 咯 血 、 吐 血 等 。正 如 《 本草逢原》 所说 的 , 寒 热形 成 的原 因是 “ 良由血结其 处 , 营 卫 不 和故 也 ” 。现代 药 理研究 证实 , 蒲 黄煎 剂 、 酊 剂 均 有 兴 奋 子 宫 的 作 用 ,使 产 后 子 宫 收 缩 力 增 强 ; 对 血管 稍 有 扩 张作 用 而 降低 血 压 ; 其 提 取 物 可增 强 肠 蠕 动 , 有解 痉 作 用 ; 能 缩 短凝 血 时
l [ 2 0 1 5 . 1 0 】 l
4 9
治重舌 、 口疮 、 耳 亭耳 流 脓 、 耳 中 出血 、 阴 下 湿 痒
临床 上 , 蒲 黄 配 白茅 根 、 小 蓟有 清热 利湿 、
凉 n l i 止血 之功效 , 用 于 治 疗 湿 热 之 邪 所 致 之 血
淋 、 尿血 等 症 ; 配 伍 青黛 、 栀 子有 清 肝 泻 热 、 凉
血止 血之 功效 , 用 于治疗 肝火 上攻 或肝 火犯 肺 之 衄l I I t 、 咯血 、 吐血 之 症 ; 配 伍 乌贼 骨 , 其收 敛 止 血 之 功 效 更 著 ,用 于 治 疗 外 伤 出 血 ;配 元
神农本草经中医典故解读草木之灵与人体健康

神农本草经中医典故解读草木之灵与人体健康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本经记载了大量草木的性味归经、功效用途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联,被誉为中医典籍的经典。
本文将以解读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草木之灵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主线展开,带领读者走进这部古籍的奥妙世界。
在神农本草经中,草木被视为大自然的馈赠,被赋予了独特的药用功能。
草木虽无声无息,却隐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疗愈的力量。
每一种草木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特点,被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第一部分:草木之灵与人体健康的关联神农本草经中详细记录了各种草木的特性和功效,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比如,常见的草木——黄芩,被称为“祛热草”,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
而如灵芝这类草木则被称为“仙草”,被视为延年益寿的药物。
此外,川芎、人参等草木也有各自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第二部分:神农本草经的医药学价值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研究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医学价值。
通过系统研究其内容,可以发现古代医药学的发展脉络,并了解到古人对草木药性的深入研究。
同时,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的很多草木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其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第三部分:继承与创新——古籍赋活的当代价值对于神农本草经这样的古籍来说,我们既要继承其中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也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有新意的研究和应用。
在现代药物研发中,我们可以从神农本草经中寻找草木中的活性成分,探索新的药物疗法。
同时,在中医诊疗中,我们也可以结合神农本草经中的经验,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第四部分: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遗产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典籍的经典之作,是中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传承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深入研究和挖掘其中的草木之灵。
通过传承中医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
总结:神农本草经是一部宝贵的中医典籍,通过解读其中的草木之灵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中医药的智慧和独特性。
解读《神农本草经》

也。”本品药用始载于《海药本草》一书。该 细辛3克,当归9克。煎水服,每日1剂。
气养血安神;治心气不足所致心悸怔忡、梦 寐不宁者,配人参、石菖蒲、朱砂等;若伤寒 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者,可与水牛角、 牛黄同用;若惊痫兼痰实壮热者,可与大黄、 枳壳、朴硝等导热化痰之品同用;治神经衰 弱之失眠惊悸、梦遗等,可与麦冬、地黄、酸
入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散寒除
2.治老年遗尿、尿频 仙茅 30 克,白
湿之功效,可用于阳痿精寒、小便失禁、遗 酒 500毫升,泡7天后饮用,每次10~20毫
尿、腰膝酸软、寒湿痹痛、心腹冷痛等症。近 升,早晚各一次。亦可用仙茅30克,益智仁
年来,还用于更年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 20克,淮山药30克,酒1000克。制成仙茅益
轩岐纵横 橘井一瓢
苑员
解读 《神农本草经》 □ 钟耀欣
龙骨 原文: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疰 (zhù),精物老魅,咳逆,泄痢浓血,女子漏 下,癃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龙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 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 通神明,延年。 译文:龙骨,味甘,性平。主心腹患鬼疰, 以及妖精鬼魅所致病症。可治咳嗽气逆,痢 疾便下浓血,治疗女子阴道出血之漏证,治 疗 瘕坚硬结聚。治疗小儿被热邪所伤而有 惊风、癫痫等。 龙齿,主治小孩、大人惊痫、癫病及疯狂 奔跑,胃脘部邪气结聚,使人不能喘息。治疗 各种痉挛、抽搐,可以杀死妖精。长期服用能 使身体轻巧,使神志通达而明晓,可使寿命 延长。 解读:龙骨又名五花龙骨、青花龙骨,为 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 将其列为上品, 为古代巨型乳哺动物如象类、犀、鹿等多种 动物的骨骼化石,性平,味甘涩,入心、肝、肾 经,含碳酸钙、磷酸钙等成分,具有镇惊安 神、收敛固脱的功效,主治惊狂烦躁、心悸、 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崩带、泻痢不止等 症。外用可收敛止血、生肌敛疮,用于外伤出 血、疮溃不敛等。文中所说的“鬼疰”即劳瘵 (zhài),因过劳正虚,感染痨虫,症见胸痛、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骨蒸劳热、消瘦等。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1】轩岐纵横橘井一瓢
解读《神农本草经》
□钟耀欣
白胶
原文:白胶,味甘平。
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
补中益气,妇
人血闭无子。
止痛安胎。
久服,轻身延年。
一名鹿角胶。
译文:白胶,
味甘,性平。
主治内脏损伤,劳极病,腰痛,消瘦虚弱。
能补益内脏之气,能治妇人因血虚而闭经及不孕不育症。
能够止痛,安胎。
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寿命延长。
另一个名字叫鹿角胶。
49
73
解读:白胶,鹿角胶的别称,简称鹿胶,是鹿角经多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豆油、冰糖、黄酒)至稠膏状,冷凝,切成扁方形块块,阴干后即成。
性温,味甘、咸,入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女子宫寒不孕、阴疽肿痛等症。
鹿角胶补散并存,“主伤中劳绝,……安胎”均言其补益之功。
止痛,言其散,《名医别录》载其可治“折跌伤损”,外伤多有失血及瘀血现象。
《本草逢源》也认为鹿角“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
当胎漏下血之时,用以“安胎”,如《肘后方》所言:治“妊娠卒下血,以酒煮胶二两消尽顿服”即是明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角胶对人体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能促进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量增加;对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有显著的防治和治疗作用;促进钙的吸收,使血中钙略有增高,这种钙质载运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
鹿角胶入药多用开水或黄酒融化后兑服,常用量为3~6克;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治虚劳常以鹿角胶为主,配以牛乳、白蜜、牛酥、生姜汁同煎服;治虚劳多梦,常配以覆盆子、车前子同用;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与人参、白茯苓合用;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可配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以强壮筋骨。
注意:阴虚阳亢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