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1.7”钢廊架挤压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08年1月7日5时左右,维修工凃XX,安排班组成员检修桥架,但检修桥架需将连接窑门和窑口的钢件廊道吊装移开。
钢廊道由两节组成,中间用螺栓(上部2颗,下部7颗)联接。
吊装分两道作业。
第一道:先用汽车吊将钢廊道整体吊到窑头平台后;第二道:拆除钢廊道上的整体桥架,将联接螺栓分成两节,以便吊进窑门。
在第二道作业拆除廊道底部联接螺栓时,先是钻到廊道底部用扳手拆掉下部的6颗联接螺栓(上部2颗未拆),另一颗用扳手无法拆,需用气割拆除。
早上7时左右,临近下班,凃XX就安排几人先到食堂吃早餐,等待白班维修人员过来接班继续检修。
此时(约7:08),检修人员梁XX想把最后的一点工作做完,自己钻入钢制廊道的底部,对底部的最后一颗连接螺栓进行切割。
当梁XX把底部最后一颗螺栓切割完时,钢廊道突然落下,把梁XX重重的压在廊道底下。
凃XX发现后,立即组织人员,撬(顶)起钢廊道把伤者抬出来。
7:40时,伤者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事故造成梁XX的右侧锁骨外侧粉碎性骨折,右胸第一后肋横断性骨折,右肺挫伤气肿,右侧耻骨斜形骨折,颅抵骨裂伤。
事故造成1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1在拆除钢廊道的联接螺栓前,没有将悬空部分进行支撑,也没有将吊住钢廊道的手拉葫芦拉紧就进行拆除2.2梁XX在切割时未考虑到钢廊道底部只剩一个连接点,在既没有对钢廊道增加支撑点的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钻入钢廊道底部进行切割作业。
致使钢廊道悬空下坠,压住梁XX,导致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3.1维修人员,特别是伤者梁XX安全意识淡薄,对现场的安全因素辨识、重视不够,对进入廊道下面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状况没有预判4.2现场组织者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5.3部门、工段和班组日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够,记录不完善案例2 某水泥厂“3.29”管钳打击伤害事故三、事故概况2018年3月29日7:40 夜班机修工将篦冷机1段冷却风机故障处理完毕,试机发现风机叶轮侧端盖漏油。
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

陕西泾阳冀东水泥厂塌方追踪:3名被困者遗体昨日找到昨日(2月18日),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矿山分厂“29”石料塌落事故抢险搜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昨晚10时许,已找到3名被困人员遗体。
据了解,现场救援人员从昨日凌晨2时开始,分别于凌晨5时20分、下午2时36分和5时30分发现了3名被困人员遗体。
据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救援组将进一步加快石料清运和人员搜寻进度。
当日上午,咸阳市代市长姜锋,副市长赵庆明,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王树茂再次赶赴现场,进入硐室内部现场察看,检查指导搜救工作。
姜锋表示:“要再加快进度,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姜锋说,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带着感情做工作,从优、从宽、从快处理好遇难人员的后事。
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拉网式排查煤矿、非煤矿山、公路交通等生产领域的安全隐患。
湖南衡阳县一家水泥厂发生安全事故1死3伤红网衡阳1月25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刘双喜王鹏 )1月24日14时许,位于湖南衡阳县樟树工业园内的雁城韶峰水泥有限公司粉磨工段车间在年底设备维修过程中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3人不同程度受伤。
据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段某介绍,事情发生在当天14时许,粉磨工段车间正在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料斗突然从大约4米多高的上空坠落,伴随着料斗一起坠落的还有几名正在维修的工人,事故造成1人(周风华)当场死亡、3人(文爱荣、蒋忠怡、肖启军)不同程度受伤。
事故发生后,受伤维修工人被紧急送往衡阳县人民医院救治,其中文爱荣、蒋忠怡因伤势较重被转往南华附一、附二进行救治,伤势较轻的肖启军被安排在衡阳县人民医院治疗,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止,死者周风华遗体已被家属领回。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绵阳安县一水泥厂安全事故1死7伤本报讯(周保全钟述强记者曹磊)7月5日下午5时20分,绵阳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水泥厂粉磨站技改工程在建设施工中发生支模架垮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无生命危险)、6人轻微伤的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案例案例一:水泥厂工人被电击身亡时间:2008年8月15日,下午4点30分地点:江苏省某水泥厂事情经过:2008年8月15日下午,江苏某水泥厂的工人李明(化名)在进行设备维修时不慎触碰高压电线,导致电击身亡。
事发时,李明正在维修一台水泥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他未意识到这个电气装置处于带电状态,也没有确认电源已被切断。
李明在触碰电线的瞬间,立即被电流击打,触电致死。
事发后,工友们立即报警并将他送往医院,但李明的伤势过于严重,最终不治身亡。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发现,该水泥厂存在许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严重违法行为。
首先,水泥机的电气控制系统没有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工人很难察觉到电线的存在和高压电的危险性。
其次,该水泥厂缺乏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和规程,未指明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没有建立必要的安全警示措施和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最后,管理层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不重视,没有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
律师点评:这起案件涉及到了多个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违法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应当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操作人员具备安全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本案中,水泥厂的负责人明显未能履行其安全管理职责,未提供足够的安全操作程序和培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违法操作,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事发时,李明没有正确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带电,且未切断电源,导致触电身亡。
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水泥厂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措施和标识,并没有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
因此,可以认定水泥厂存在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违法行为,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这起案件揭示了水泥厂在安全生产上的严重缺失,涉及负责人不履行管理职责、缺乏安全操作程序和培训、设备维修保养不重视等问题。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9.4”篦床夹击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12年9月4日上午10:45分左右XX水泥厂烧成工段陈XX联系岗位工黄XX、劳务工廖XX、袁XX共四人一同清理1#线篦冷机风室漏料,清料之前告知中控操作员开始清料。
随后黄XX、廖XX穿戴好劳保用品进入篦冷机,由黄XX负责检查篦冷机螺栓,廖XX负责清理漏料,陈XX、袁XX两人在外面观察口监护及负责放料。
现场发现部分脱落的螺帽,岗位工黄XX立即检查螺帽脱落的具体位置,11:20左右黄XX在查找过程中不慎被来回运动的篦床与风室隔板夹击头部,当场倒在风室地上。
陈XX发现后立即通知中控操作员关闭风室风机,并让他通知调度员协助救援。
11:50,伤者被救出后送往医院救治。
但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1黄XX在篦床运行中对其进行近距离检查,导致头部被来回运动篦床端部与风室隔板夹击造成死亡2.2设备主体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未有效隔离2间接原因:3.1公司劳动组织不合理,现场职工为“三班三倒”,因同岗位有1名职工请病假,黄XX在8月中下旬连续半个月每天上12时的夜班,8月份累计加班多达17天4.2公司对1#熟料生产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但未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及时更新、张贴上墙,未及时开展安全培训5.3篦冷机作业未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未进行检修风险分析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6.4篦冷机验收不严谨,导致试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巡检人员对篦冷机风室内部检查频繁案例2 某水泥厂“1.13”气动闸阀挤压伤害事故三、事故概况2017年1月13日2:00,中控操作员由D线7#、8#磨的石灰石仓满,转入C线5#、6#磨石灰石仓,但中控操作画面未显示关闭信号,判断阀门未能关闭,随后联系陈XX 到现场检查情况。
2:10,陈XX反馈C线气动闸阀现场无法驱动,气动闸板卡有大块石头,需要处理。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案例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1 某水泥厂“9.14”减速机碰撞伤害事故一、事故概况2014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XX水泥厂大修技改。
技改项目起吊工作整体承包给XX公司,但未经我方同意,又将起重工作转包给XX搬运服务部。
9月14日早上8点,维修工段周XX安排维修班组4人(组员:黄XX、曹XX、张XX、谭XX)负责入磨提升机的减速机和链条的拆除工作,起重工曹XX主要负责减速机和链条的吊运工作,外包单位提供吊车配合起吊工作(李XX、张XX、晏XX)。
黄XX、张XX和曹XX上到入磨提升机的头轮减速机平台,谭XX在入磨提升机附近地面,周XX在地面监控,此时减速机、电机各螺栓已拆除。
10点左右,黄XX、曹XX用钢丝绳分别将上下方料斗吊住后,黄XX通知谭XX切割链条。
谭XX切割完下方链条后,安排张XX先后切割挂在齿轮上的链条。
10:50左右,张XX切割开最后1条,将链条从齿轮上撬下来,悬挂链条的齿轮受力不均,带动齿轮转运,带动轴承座和减速机向上料斗方向翻转,在通道方向右侧的减速机碰撞站在减速机附近的曹XX,左侧减速机辅助电机砸压外包单位晏XX的左脚掌。
现场人员立即开展救援,将曹XX晏XX救出。
事故造成2人轻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违反《提升机检修方案》,未按规定步骤进行,切割斗提机链条前两侧未使用葫芦拉紧,起吊旧链条前拆卸减速机。
2间接原因1.1该检修项目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周XX在设备吊装和拆卸作业时,未能在第一现场(减速机平台)进行指挥和检查督促项目,工器具检查和使用督促不到位,拆卸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未及时发现和制止2.2制造部机修工段检修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全,交底时未要求相关方单位和人员参加3.3公司未对危险吊装拆卸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监控,对项目安全方案未进行审核,未与第三方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未进行入厂培训及资质审查4.4吊装作业外包招标机电部未按水泥控股招标流程对相关方单位和人员资质进行审查,中标审批各节点未进行严格的审核5.5在转包过程中相关方向水泥公司隐瞒了转包的事实,且两家单位营业执照均没有设备高空吊装资质。
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

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篇一:水泥厂安全事故案例】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散文吧>>,>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一、中材汉江8.08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8月7日13时33分,生产部一车间回转窑系统一次风机电机轴承突发故障,迫使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止料止煤。
为了消除因四通道喷煤枪火焰形状异常而引发的窑筒体一档轮带及14米左右处局部温度超高及窑头排风机震动日趋加大隐患,经相关方面协商汇报,本着节约时间考虑,将计划次日(即8月8日)进行16小时定检项目提前进行。
其中对窑四通道喷煤喷管更换项目一车间中班(四班)按照车间安排进度提前完成,8日夜班(一班)接班后,当班班长李德兴只带七名员工到窑头平面进行三通道喷煤管三个接头安装的扫尾工作。
约凌晨1点37分左右,工作基本结束时,窑内突然发生爆燃,**的炙热气流夹杂着熟料小块和灰尘造成正在工作的窑头巡检工吴某、张某和班长李德兴一人重伤两人轻伤。
2、事故原因分析1、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对煤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知识及认识,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思想。
2、在现场校秤工作中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
3、技术管理不完善。
3、启示及整改措施:加大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二、中材亨达7.12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7月12日上午,因篦冷机破碎吹头质量不过关,必须维修更换。
烧成车间按计划要求停窑检修,黄某与罗某进行作业,在检修过程中,三次封官发生突发瞬时塌料,整个篦冷机大量高温粉尘外冒,黄某从检修平台跳下,罗某全身衣服着火跑出来滚倒在地,事故发生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黄某左脚跟粉碎性骨折,罗某烧伤面积达96%,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存在设计隐患:回转窑烧成系统三次风管设计角度过大,几何角度达到23度,因下端入回转窑口(距地面15米)和上端入预燃炉口(距地面40米)的高度落差转大,管长约50余米,无法对管内的煅烧积尘情况进行检查,且国内5000t/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如此设计的仅有中材亨达一家。
水泥厂安全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迅速,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某水泥厂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案例宣传活动。
本文将以该厂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案例1. 案例一:设备操作不当导致人员受伤某水泥厂员工小王在操作设备时,因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设备发生故障,自己也被卷入设备中,造成腿部严重受伤。
2. 案例二:现场管理混乱导致火灾某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现场管理混乱,员工违规操作,导致火灾事故。
火灾发生后,虽然及时扑灭,但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 案例三:安全意识淡薄导致高处坠落某水泥厂员工小李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因安全意识淡薄,未正确佩戴安全带,导致从高处坠落,造成重伤。
三、事故原因分析1.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上述案例中,员工小王、小李等均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某水泥厂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某水泥厂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员工对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导致事故发生。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3. 强化安全检查与整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4.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率。
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员工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五、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水泥行业安全事故——爆炸伤害事故案例

案例1 某水泥厂“1.24” 一氧化碳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10 年 1 月 24 日 14:22,XX 水泥厂 6 名检修工人在检修煤磨袋式收尘器时,其中 4 名工人来到楼顶,打开袋式收尘器检修门卡扣时,因收尘器一氧化碳浓度异常,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造成 4 名工人因爆炸冲击摔落当场死亡。
事故造成 4 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这起事故直接原因是该厂烧成工段作业人员进行检修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在主机未完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违章操作,提前打开袋式收尘器检修门卡扣,致使新鲜空气进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煤磨防爆袋式收尘器,遇明火发生爆炸。
2 间接原因2.1 通风机和电动机未选用防爆型设备,未在适当部位设置符合要求的防爆阀;2.2 除尘系统内积灰未及时清除;2.3 检修作业未落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案例 2 某金属制品公司“8.2” 铝粉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14 年 8 月 2 日 7 时,昆山 XX 金属制品公司抛光轮毂车间员工上班。
7:10,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
7:34,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
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
当场造成 47 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8 人,185 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事故造成 75 死亡,185 人受伤,经济损失 3.51 亿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1.1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1.2粉尘云,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1.3引火源,抛光铝粉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
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4助燃物,在除尘器风机作用下,大量新鲜空气进入除尘器内,支持了爆炸发生。
1.5空间受限。
除尘器本体为倒锥体钢壳结构,内部是有限空间,容积约 8 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一、中材汉江8.08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8月7日13时33分,生产部一车间回转窑系统一次风机电机轴承突发故障,迫使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止料止煤。
为了消除因四通道噴煤枪火焰形状异常而引发的窑筒体一档轮带及14米左右处局部温度超高及窑头排风机震动日趋加大隐患,经相关方面协商汇报,本着节约时间考虑,将计划次日(即8月8日)进行16小时定检项目提前进行。
其中对窑四通道喷煤喷管更换项目一车间中班(四班)按照车间安排进度提前完成,8日夜班(一班)接班后,当班班长李德兴只带七名员工到窑头平面进行三通道喷煤管三个接头安装的扫尾工作。
约凌晨1点37分左右,工作基本结束时,窑内突然发生爆燃,喷出的炙热气流夹杂着熟料小块和灰尘造成正在工作的窑头巡检工吴某、张某和班长李德兴一人重伤两人轻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对煤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应有的知识及认识,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思想。
2、在现场校秤工作中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
3、技术管理不完善。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大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二、中材亨达7.12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12日上午,因篦冷机破碎吹头质量不过关,必须维修更换。
烧成车间按计划要求停窑检修,黄某与罗某进行作业,在检修过程中,三次封官发生突发瞬时塌料,整个篦冷机大量高温粉尘外冒,黄某从检修平台跳下,罗某全身衣服着火跑出来滚倒在地,事故发生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黄某左脚跟粉碎性骨折,罗某烧伤面积达96%,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存在设计隐患:回转窑烧成系统三次风管设计角度过大,几何角度达到23度,因下端入回转窑口(距地面15米)和上端入预燃炉口(距地面40米)的高度落差转大,管长约50余米,无法对管内的煅烧积尘情况进行检查,且国内5000T/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如此设计的仅有中材亨达一家。
广东省安淮职业安全事务所有限公司经安全评估工作后明确指出:该风管未设置防止积尘的
设施,不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容易发生积尘塌料伤人事故,本次事故也正是因为三次风管内突发性塌料时引起大量煅烧积尘冲入篦冷机,继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间接原因:由于生产时间紧任务重,造成检修时仓促作业,对检修过程中的突发重大事故隐患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系统严格的篦冷机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相关岗位员工缺乏系统规范的安全技术操作培训。
2、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3、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在组织抢修时,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到,监管不到位,没有全方位的考虑事故诱发因素,而造成员工高温烧伤、摔伤。
4、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差。
5、安全防护设施和高温防护用品不足,预见性不强。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三、螺旋输送机绞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4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车间,员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
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
立即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2、事故原因
1、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上部没有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施,是导致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3、水泥厂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落实,明显的隐患没能得以消除。
3、启示及整改措施:
加强各岗位技能培训,规范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加大监督、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