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基础知识.pdf
无线通信技术第二章无线电的传播一.pdf

(
(
((
例:已知基站处天线增益为10dB, 发射功率为10W, 移动台接
路径损耗:表示信号衰减,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接收功(1)远场预测
的天线的远场
S偏振P偏振
上述两种情况下,对于理想导体界面有:
S偏振:反射电场与入射电场大小相等,相位连续。
P偏振:反射电场与入射电场大小相等,相位相差半个波长。
(
不同无线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指数:
数正态分布,即
)
参考距离d0、路径损耗指数n和标准方差 ,系统地描述了具有特定距离的位置的路径损耗模型。
该模型可用于无线系统设计和分析过
为 处的接收功率,
为使用路径损耗模型对 的估计值。
那么测量与估计值的均方差之和为 ∑
,使该值最小。
)利用(*)式计算 : = 10nlog /
=-3n, =-10n, =-14.77n
=6525-2887.8n+327.15n 2
距离处,载波频。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折射
电磁波在传播时,遇到墙体等障碍物,就会穿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就称为折射,电磁波的折射和光线 在透明物体中的折射有很强的类似性。如图2.4所示:
2.2.2 无线电磁波的衰落和分集技术
• 无线信号从天线到用户之间的信道衰落,按 照衰落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慢衰落和快衰 落两种。
11
慢衰落
由地形和障碍物阻挡而造成的阴影效应,致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下降,信号强度随地理环境的改变而缓慢变化,这 种衰落称为慢衰落,又称为阴影衰落。慢衰落的场强中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与位置和地点相关,衰落的速度取 决于移动台的速度,它反映了传播在空间距离的接收信号电平值的变化趋势。
CONTENTS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第二章
传输介质 无线传播理论 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复用 扩频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重要概念 我国无线电业务频率划分
02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1. 传输介质 核桃AI
2.1 传输介质
•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 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 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 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 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 信息传输能力。
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
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 络。一般由一组具有自主能力的无线终端相 互协作形成的一种独立于固定基础设施、采 用分布式管理的多跳网络;网络中所有节点 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无需任何预设的基础设 施和任何中心控制节点;网络中的节点具有 普通移动终端的功能;节点间可通过空中接
8.1.1 移动Adhoc网络MAC协议
图8.3 冲突情形1
8.1.1 移动Adhoc网络MAC协议
1)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一、天线的基本知识天线的作用和地位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电缆)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仅仅接收很小很小一部分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可见,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的无线电设备,没有天线也就没有无线电通信。
天线品种繁多,以供不同频率、不同用途、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等不同情况下使用。
对于许多类型的天线,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类:*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通信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按工作频段分类:可分为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按方向性分类:可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按外形分类:可分为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等.电磁辐射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可以发生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度和形状有关。
如图1.1a所示,若两导线的距离很近,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辐射很微弱;将两导线张开,如图1.1b所示,电场就散播在周围空间,因而辐射增强。
必须指出的是,当导线的长度L远小于波长λ时,辐射非常弱;当导体的长度L增加到与波长相当时,导体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从而形成强辐射。
对称振子对称振荡器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经典天线。
一个半波对称振荡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抛物面天线的馈源,或者可以使用多个半波对称振荡器形成天线阵列。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
每臂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波长的振子,称半波对称振子,见图1.2a。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形状的半波对称振子,可以看作是将全波对称振子折叠成一个狭窄的矩形框架,并将全波对称振子的两端重叠。
这种狭窄的矩形框架被称为折叠振子。
请注意,折叠振子的长度也是波长的一半,因此被称为半波折叠振子,如图1.2b所示。
天线方向性发射天线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将从馈线获得的能量辐射到周围空间。
另一种是将大部分能量辐射到所需的方向。
垂直放置的半波对称振动器具有平面“甜甜圈”形状的三维图案(图1.3.1a)。
无线电基础知识

无线电基础知识无线电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在现代通信、广播、导航、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基础知识包括无线电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相关的设备和原理。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组成,能够在真空和物质中传播。
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很广,从几赫兹到数百千兆赫兹不等。
根据波长的不同,无线电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
无线电波的产生主要依靠振荡器,如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振荡器通过特定的电路设计,使得电子在电路中周期性地流动,从而产生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随后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波传播:无线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适用于长波和中波的传播。
2. 天波传播: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的反射,实现远距离传播,适用于短波和部分超短波。
3. 视距传播:无线电波在视线范围内直线传播,适用于微波和部分超短波。
4. 散射传播:无线电波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散射,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
无线电波的接收则需要使用接收天线捕获这些波,然后通过调谐器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再经过放大器放大,最后由解调器将信号转换为声音、图像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在无线电通信中,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波上传输的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调幅是改变无线电波的幅度来传输信息,调频是改变无线电波的频率,而调相则是改变无线电波的相位。
为了实现有效的无线电通信,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无线电设备,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调制解调器等。
发射机负责将信息信号调制到无线电波上并发射出去,接收机则负责接收无线电波并解调出信息信号。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交流,它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电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线电基础知识

Date: 2020/3/2
Page: 26
2.3.1 二极管稳压电路:
它是利用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稳压的,由于反向特性陡直,较大的电流变化, 只会引起较小的电压变化。
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如何稳压:
I↑→VO↑→VZ↑→IZ↑→IR↑→VR↑→VO↓
当负载电流变化时如何稳压:
IO↑→IR↑→VR↑→VZ↓(VO↓)→IZ↓→IR↓→VR↓→VO↑
Date: 2020/3/2
Page: 27
2.3.2 串联型稳压电路:
稳压二极管的缺点是工作电流较小,稳定电压值不能连续调节。 线性串联型稳压电源工作电流较大,输出电压一般可连续调节, 稳压性能优越。目前这种稳压电源已经制成单片集成电路,广泛 应用在各种电子仪器和电子电路之中。线性串联型稳压电源的缺 点是损耗较大、效率低。
Date: 2020/3/2
Page: 24
电感滤波电路:
电感滤波电路原理:
利用储能元件电感器L的电流不能突变的性质,把电感L与整流电路的负载RL 相串联,也可以起到滤波的作用。
当v2正半周时,D1、D3导电,电感中的电流将滞后v2。当负半周时,电感中的 电流将更换经由D2、D4提供。因桥式电路的对称性和电感中电流的连续性,四个 二极管D1、D3;D2、D4的导电角都是180°。
7 超高频(SHF) 3~30吉赫(GHz)
8 极高频(EHF) 30~300吉赫(GHz)
9 至高频
300~3000吉赫(GHz)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含 上限不含下 限)
甚长波
100~10km
长波
10~1km
中波 短波
1000~100m 100~10m
米波 分米波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要点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要点一、引言无线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二、无线通信的原理无线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将信息编码成电磁波信号,并通过天线传输和接收信号。
1.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无线通信主要使用的是无线电波,其波长范围广泛,包括了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待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无线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恢复成原始的信息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过程中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和幅度调制。
三、无线通信的基本组成部分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起着不同的作用。
1. 发射设备发射设备包括信源、调制器和发射天线。
信源产生需要传输的原始信号,调制器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调制成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发射天线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并进行传输。
2. 传输介质无线通信的传输介质主要是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径传播、衰落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来提高传输质量。
3.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由接收天线、解调器和接收器组成。
接收天线接收到传输的电磁波信号后,解调器将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接收器用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无线通信的应用无线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
1.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手机通信、移动互联网等。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传送和数据传输。
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LAN)是在有限区域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网络连接的技术。
它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网络访问方式。
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将信号传输到全球各个角落。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A
33
▪ (五)网络间的干扰
▪ 在同一区域内,往往存在着隶属于不同系 统的许多通信网,每个网络自成体系。这 些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形成了网间干扰。
A
34
第十节 天线
▪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 馈线(电缆)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 波形式辐射出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 由天线接下来(仅仅接收很小很小一部分 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可见,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 要的无线电设备,没有天线也就没有无线 电通信。
A
1
▪ 无线通信在使用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固 定点与固定点进行通信的固定无线电通信, 另外一种是固定点与移动体或移动体与移 动体之间进行联系的移动无线通信,简称 移动通信。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 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A
2
▪ 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有不同的分类: ▪ 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A
20
三、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A
21
第六节 调制
▪ 一、调制的概念
▪ 无线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送诸如语言言、
音乐、图像等基带信号。由无线通信理论可知,当天线
的几何尺寸和要传递的电信号的波长相近时,电信号才
能有效地从天线从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以语音信
号为例,语音信号变换为电信号后其频率范围从几十赫
到几千赫,一般将300Hz到3000Hz的频率发送出去即可 取得较满意的话音传输效果,但300Hz到3000Hz电信号 所对应的波长为1000km-100 km,要建立起这样长的天 线系统显然是不能的。
无线电基础知识大全

无线电基础知识一、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音频】又称声频,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
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
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
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是这一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
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
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二进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
其二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
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
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
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频率覆盖】通信设备工作的频率范围,称为频率覆盖。
而最高工作频率与最低工作频率之比,称为频率覆盖系数。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