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方法论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方法论论文科学始于什么?摘要:第一,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但更多的史实可以证明,“科学始于问题”。
第二,重大的科学突破往往始于凝练出重要的科学问题。
提出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提出了,即便你提出问题的人在有生之年没有能解决,其他的科学家或者我们的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凝练科学目标,凝练科学问题,在当代显得更加重要。
正文:有关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但更多的史实也可以证明,“科学始于问题”,这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其实,观察、假说和问题常常是相互重叠的,可以是假说和问题指导观察,也可以是观察引发问题或假说,在科学史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证据.在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观察往往先于问题或假说;当科学进入综合阶段,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日常经验越来越远时,直接观察更为困难,通过假说或发现问题来建立理论或指导实验和观察,已成为科学研究最常见的程序另外,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然科学本身是唯物主义的,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因此,研究自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科学哲学在若干观点上接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是很自然的,例如科学哲学家福尔迈在它的专著《进化认识论》中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但又能被我们可知的外部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现实范围之间都有一种连续性(或准连续性)关联.由此可见,科学哲学并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格格不入,科学哲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借鉴和研究的方面,特别是科学哲学各流派对有关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的锲而不舍,细致分解,另辟蹊径的哲学思维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波普尔认为,从科学发展来讲,科学开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论与观察不一致.第二,理论与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理论内部不一致有了这些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就要对它进行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因此他才断言,\理论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这是波普尔的著名论断。
科研方法论论文

课程报告摘要:科学研究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与思考,通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运用,从而获得非凡的科学成就。
关键词:科研认识方法精神正文: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科学是艰巨的、诚实的劳动,它启迪人们的智慧,培养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求实精神;科学是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它培养人们宏伟的胸襟,宽阔的眼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科学是同谬误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培养人们不畏艰险、不怕挫折、锲而不舍,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大无畏勇气;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行径格格不入,它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们的献身精神。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局部或整体表现出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和作出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科学来源于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求是”就是要找出事物出现的所以然。
科学的真实性更在于经得起实践的再考验,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和行为,都是非科学的。
现在我们说的现实世界(或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科学对灵魂世界或神的世界是持否定态度的。
然而,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历史过程来看,有神论是原始的,人们是从知识甚少的过程中生存过来的,这一过程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而人类认识科学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人类从有神论到认识科学,是思维认识的革命性飞跃。
今天谈科学和现实世界,包括宇宙整体的全部内容,自然也包括人自己。
所以,今天既有自然科学,又有人文科学。
两者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在我们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科学研究不仅对于科学工作者很重要,而且已成为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
量化一直是确立事物规律性最有说服力的手段。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一、论创新思维一、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随之加深。
科学从问题开始,并通过问题的转移而进步的模式给人以启迪,从而发现新的理论。
可以说,问题就是科学的血液,就是科学的生命。
即使我们已经证明某问题为不可能,对科学的发展照样有益,如永动机的否定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就是明证。
有时我们对旧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时,新的问题往往随之而生。
问题的逻辑告诉我们,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有些人茫然无知或者对现象熟视无睹,是不可能提出问题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种见解是何等的深刻!提问题的本身就意味着创新性思维的开端。
问题提的不好,说明认识还不够完善;问题提得好,则意味着已确定了一个正确思维的方向,剩下的问题就是结合有关知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了。
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有关背景知识,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各个序列进行正确的衔接和结合,并且要决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使用怎样的推理和论证。
二、为使对问题的研究更合乎逻辑,还要谈及问题的分类及其解释。
问题的类型不同,其解释程序也就有所不同。
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助产婆。
不管是哪类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科学知识宝库。
科学知识总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与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轨迹丰富与增长的。
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
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纵观人类历史,后一代人比前一代人提出的问题要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与手段等要长进得多。
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必然包括先前知识的运用、实验的设计与调整,以及各种试探性的假设的采用、评价、筛选、修正等环节。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创造性是人的生命力的最高表现,人类正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创造型推动历史的前进.创造性思维是价值最高的思维.,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事业发展的高效工具,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能力品质,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项开创性的位置事务的高级思维,追求独到、最佳、新意,形成新的见解和办法的思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如此高度的概括,客观地反映了“创造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保证。
达尔文有一句至理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适者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
所以现在有人说,人不富有创造性就会下岗;企业不富有创造性就会倒闭;地区不富有创造性就会没有人气;政党不富有创造力就会下台。
对于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在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先大致了解这些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思维形式:一、怀疑怀疑是人类优秀的思维品质。
任何新的理论的诞生,都有一个怀疑的过程。
盲从和因循守旧永远不会产生新的理论成果。
二、寻找怀疑的根据只怀疑而不去寻找怀疑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幼芽就枯萎了。
为了使怀疑这棵幼芽生长、开花、结果,就必须寻找怀疑的根据。
寻找怀疑的根据,就意味着否定过去的学说、理论,建立新的学说、理论;寻不到根据,也可加深对自己已有理论的理解、认识。
伽利略、戴维、莫顿、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寻找出怀疑的根据。
怀疑和寻找怀疑的根据,是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
三、逆向思维就是背逆常人思维的方向去思考。
这表现了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
人们歌颂小草,说它不用灌溉,不用施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尽绵薄之力打扮春天”。
科学方法论论文范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范文首先,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原则是客观性。
科学研究需要尽力排除主观偏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追求客观事实的真理。
科学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strictly follow the evidence and the logical inferences therefrom, without regard to the result in which they may lead (Einstein, 1953)。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可重复性。
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被其他科学家重复验证的,这样才能使得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因此,科学研究应该提供充分、准确、详细的数据和方法描述,以确保其可重复性。
这也是科学研究结果可以被其他科学家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前提。
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形成一连串的科学发现和理论演进。
研究者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充分的综述,确保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与前人的研究相衔接,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积累和借鉴的基础。
另外,科学方法论注重实证性和可量化。
科学研究应该基于观测、实验和数据分析,以验证或反驳科学假设。
因此,科学研究需要进行设计严密的实验或观察,收集充足的数据,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只有建立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科学研究的结论才能够更具说服力。
此外,科学方法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科学研究通常以问题为起点,通过理论研究、观察和实验来回答问题。
科学理论是指导和解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假设,而实践则是验证或推翻科学理论的手段。
因此,科学研究不能仅靠理论推演,而需要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总之,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它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系统性、实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遵循科学方法论的原则和要求,以确保科学研究的效度和可靠性。
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论,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增加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
科学研究方法论 期末小论文

摘要科学研究方法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中起着作用。
实例分析来论证是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本文以地抵押融资风险为例,运用数理分析与统计和计量分析来论证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实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研究方面有着重要地位,使对经济现象的解读更加具体。
关键字:科学研究方法;实例分析法;经济研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简介实证的分析方法是获得资料的有效手段,使人类获得真理性认识的起点,但还需要人类对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舍,从中提升出对研究有用的东西,并充分发挥人类的认识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质,从而形成真理性的认识,用来指导实践。
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以地抵押融资风险为例论证实证研究方法的实践意义(一)探讨土地抵押融资风险的识别标准、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
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统计和计量分析。
宏观层面上,土地资产价值的变化决定融资风险的大小,过量的土地供应、过快增长的土地价格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加大了信贷风险。
(二)基本模型:Kiyotati and Moore(2002)t司通过构建动态均衡模型阐述了资产价值通过抵押机制对信贷风险具有显著影响。
这里借鉴该模型思路对土地资产价值与银行信贷规模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假设:经济中只有一种可抵押资产——土地,其供应量由政府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借款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作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以土地向银行抵押贷款获得所需资金,其贷款能力取决于土地的抵押变现价值;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报酬后的土地收益用于购买土地等投资支出。
那么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借款人的资金流约束和借款约束分别为:(式5)分别为期初、期末未偿还的债务。
由上式借款人的期末土地需求量为:(式6)分母代表借款人的净资产,如果土地收益小于期初未偿还的债务,那么因为债务的杠杆作用,净资产将对土地价格很敏感;而土地抵押变现价格是土地价格的一定比例,所以,借款人的土地需求量是土地价格的增函数。
科学方法论 论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科学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过程的哲学分支,旨在探究科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科学发展的历史变迁等问题,是一种以研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哲学思想体系。
科学方法论是统一各门科学的共性方法,是研究科学知识的来源、发展和评价的重要理论。
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关注的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本质问题。
其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科学认识基础、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学理论构建的原则、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的验证、科学探究的伦理道德等。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的科学方法是建立科学发展的基础,同时科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科学家必须掌握科学方法论,才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有效地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等,从而推动科学发展。
目前,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
总之,科学方法论的意义在于指导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促进科学进步,加强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探究的是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进行,以及如何评价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文,供参考。
1. 罗伯特·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霍兰德的《美国社会科学方法论史》一书中,认为韦伯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其所提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会对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究其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贡献和限制。
2. 社会科学的范式变革:从正统到后正统社会科学的范式变革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方法论和理论被提出来,受到不同学派的追捧和批评。
本文将对社会科学的范式变革进行追溯和分析,旨在揭示从正统到后正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蕴含的矛盾和冲突。
3.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重困境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方法论上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的三重困境,即理论困境、数据困境和评价困境,试图找到解决这些困境的途径。
4. 去中心化与社会科学研究在信息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受到了挑战,传统的中心化研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研究的需要。
本文将从去中心化的角度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和未来前景。
5. 多元方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多元方法是一种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多层次研究方式,其主旨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解释。
本文将从多元方法的角度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以上这些论文涉及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论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有助于拓宽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视野,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始于什么?
摘要:
第一,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但更多的史实可以证明,“科学始于问题”。
第二,重大的科学突破往往始于凝练出重要的科学问题。
提出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提出了,即便你提出问题的人在有生之年没有能解决,其他的科学家或者我们的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凝练科学目标,凝练科学问题,在当代显得更加重要。
正文:
有关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但更多的史实也可以证明,“科学始于问题”,这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其实,观察、假说和问题常常是相互重叠的,可以是假说和问题指导观察,也可以是观察引发问题或假说,在科学史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证据.在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观察往往先于问题或假说;当科学进入综合阶段,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日常经验越来越远时,直接观察更为困难,通过假说或发现问题来建立理论或指导实验和观察,已成为科学研究最常见的程序另外,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然科学本身是唯物主义的,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因此,研究自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科学哲学在若干观点上接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是很自然的,例如科学哲学家福尔迈在它的专著《进化认识论》中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但又能被我们可知的外部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现实范围之间都有一种连续性(或准连续性)关联.由此可见,科学哲学并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格格不入,科学哲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借鉴和研究的方面,特别是科学哲学各流派对有关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的锲而不舍,细致分解,另辟蹊径的哲学思维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波普尔认为,从科学发展来讲,科学开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
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论与观察不一致.第二, 理论与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理论内部不一致有了这些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就要对它进行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因此他
才断言,"理论始于问题." “科学始于问题”这是波普尔的著名论断。
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常常被认为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明确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
比如说伟大的牛顿同学有一天正在苹果树下冥思,突然被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头。
这其实是一个事实,按照概率来算,牛顿绝对不是第一个被苹果砸到的同学。
所以说这个现象应该被很多人观察到了,但是并没有引起所谓的科学研究。
而是我们的牛顿同学摸了摸头,向苹果树问道:Why?于是我们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引导人们去正确的观察和科学研究。
所以,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1832年秋,“不惑之年”的画家莫尔斯和医生杰克逊乘同一艘海轮由法兰西赴美国。
一天,杰克逊向莫尔斯展示了一块电磁铁,并绘声绘色地讲起它的原理——环绕铁块的线圈接通电流,就会产生磁场,铁块即具有磁性;而断掉电流,磁场就消失,铁块即失去磁性。
莫尔斯听后,脑海中涌起了新奇的联想到的问题——如果用电磁铁传送信号,岂不是在瞬息之间将消息遥传千里之外?于是,他抛却了当艺术家的念头,决心通过解决上述疑难“问题”,去攀登前人未曾征服过的科技高峰。
经过5年的攻坚战,莫尔斯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始于金冠问题。
避雷针的发明始于富兰克林研究的雷电问题。
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始于燃烧问题,并突破“燃素说”错误理论的束缚后才发现的。
非欧几何的创立始于欧氏第五公设问题。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希尔伯特,在数学史上著名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发现始于光是什么的问题, 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始于对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研究,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始于水稻杂种优势问题,袁隆平因此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爱因斯坦借助于同时相对性的概念,通过光速恒
定和相对性两条原理,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
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广义相对论和统一场论,爱因斯坦以其相对论研究的三部曲向物理学的同行展示了他非凡的科学思维创造力,和挑战已有理论体系的勇气。
如果你提不出科学问题,你就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就是一种崭新的时空观。
相对论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在于同时的相对性。
相对论合理地解释了时空相互之间的联系,时空与物质分布相联系,物质和能量相联系,根本改造了牛顿以来经典的物理学知识体系,不仅与量子力学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而且把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深刻地影响了人们以后的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
问题的提出就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把提出问题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盲目地跟在所谓的学术前沿后头,把别人的话换个法子说,或者说别人没说完的话,甚至直接重复别人的话。
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可能永远不能走到世界的前头。
科学工作的内容常常是从许多需要回答、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的。
对于我们新时期高科技军事人才而言,要尝试像科学家那样工作,首先就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