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1)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文阅读技巧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文阅读技巧笔记
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古代汉语复中的的古代汉文阅读技巧笔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文并提高阅读能力。
了解基本语法
在阅读古代汉文之前,了解基本的古代汉语语法非常重要。
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词序、虚词用法等。
研究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汉文的句子结构和语义。
研究常用汉字
古代汉文中使用的汉字与现代汉字有一定差异,因此研究常用的古代汉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常用的古代汉字可以帮助读者更迅速地理解古代文献,减少阅读困难。
掌握词义推测技巧
古代汉语中存在一些古词或专有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
在阅读古代汉文时,掌握词义推测的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
可以通过上下文关系、常见搭配等方式进行推测。
注意文句结构和修辞手法
古代汉文中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文句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典故引用、倒装句等。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结构和手法的使用,理解其所传达的意义和效果。
动态分析篇章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可以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逐句逐段地理解文献的内容。
通过分析每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多读多练
最重要的是多读多练。
阅读古代汉文是一个积累过程,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阅读技巧。
建议读者多选一些经典的古代文献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练。
以上是古代汉语复中的古代汉文阅读技巧笔记整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祝愿读者能够在古代汉文的阅读中取得进步!
(字数:203)。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总结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总结张静成数学3班10080338这学期的跨专业选修课我选择了《汉字与中国文化》这一门课,因为在每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都喜欢选择文科历史文化类的选修课,如上学期的《语言与文化》,《中国近代史纲要》,这学期还有一门的《唐宋文学与文化》,我很喜欢听这些课!原因也有很多,可能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课听起来轻松,学分也好拿。
但是,对我来说,不仅仅于此,因为我本身就是数学系的,天天学理科,闷也闷死了,所以,一方面上这些课可以缓解一下我的大脑,轻松轻松;另一方面,本身这些课的知识与内容,我们以后就很难接触到,有些东西不学真不知道!比如《汉字与中国文化》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它的由来,结构,意义,和我国古老文化的关系等等丰富多彩,非常有意思,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对汉字与中国文化有了新的了解!所以我当初一看到这门课就选它了!因为喜欢《汉字与中国文化》这门课,所以上起课来,就非常轻松快乐。
再加上一些有关汉字的视频辅助,我就很满意了!而且栗老师讲的又很认真,也很风趣,这样的选修课就是我理想中的课,轻松又快乐,还能学到知识,了解汉字,了解中国文化!而且我上这些选修课的时候,都喜欢做笔记,记一些常识与我喜欢的东西,就是因为我对文学及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喜欢看一些评论性的文章,研究历史及文化本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所以上这门课,总体感觉是非常满意与愉快的,而且老师讲的一点也不枯燥,轻轻松松,正是选修课应有的效果,我们也受益匪浅啊!《汉字与中国文化》这门课,带给我们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汉字的结构与各自的意义,汉字在不同领域的造字规则,以及在汉字中体现的中国古老的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用的简体汉字,根本看不出它的造字结构与意义,而我们通过那些古老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大小篆,可以形象生动的看出其构造规则及象征意义,非常有意思!而且,汉字当中体现出的中国古老文化,那是丰富多彩啊,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啊,总之是收获多多啊!栗老师的《汉字与中国文化》,我觉得上的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讲授的细致认真,课堂气氛也很轻松,再以视频辅助教学,这基本上也是选修课的一种模式。
汉硕考研《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五章汉字

汉硕考研||《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五章汉字第五章汉字一.汉字产生三种旧说1.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
2.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
3.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这三种说法都不足信,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二.汉字的演变三.汉字的结构——六书四.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1.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的写实性自然不必细说,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
即便是会意字,也设法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
2.人体本位精神:在汉字结构中,是以人为感觉万物的基础,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有人去感受的;或者说人是物质世界的中心,是万物的主体成分。
3.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汉字最初产生在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前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铸铜等手工业,精神生活主要是祭祀活动。
反映在造字方面,就出现了大量反映以上活动的汉字。
五.汉语言文字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补充)汉字对国人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都有影响,在政治统一方面也有很深的体现。
(一)促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写实主义与形象思维(★与对外汉语教学息息相关)1.中国人自古重形象思维,注重对人自身与大自然的观察,然后给以形象的描绘。
2.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与西方不同,注重整体性,模糊性。
抓事物主要特征,生动表达。
3.不求外形和局部的逼真刻画,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4.汉字的创造和绘画的表现均如此。
如木,牛,羊等字,从象形到符号化都使人一见到汉字就想到形象。
(二)巩固传统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1.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之一的“天人合一”把自然界和人看成一个整体。
认为:认识宇宙的中心,认识人的自身即认识自然万物的过程。
这种观念反映在汉字中:指人体部位,行为,特点的符号,也可以指物,即这个字既属于人也属于物,如“首”字本指人头,又可以指器物把柄顶端,或带头者,如“擒其首”,“部首”;再如“耳”字本指人耳,又可以指附于事物两旁,便于提携之物,或探听者,如“鼎,其耳三寸”,“充当耳目”。
国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字词语法1、汉字的基本知识:笔画、偏旁、部首、习惯用字、异体字等;2、词语的搭配和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词义辨析等;3、词语的构词法:词的构词法、词法变化规律,如前缀、后缀、重构、借词、合成、派生等;4、句子的建立和结构:句子的成分、语序、主谓一致、名词的数与格、代词、数词、连词等。
二、阅读技能1、理解词语的意义:通过词语的词义、词性、用法、搭配、辨析、引申的意义等;2、理解句子的构成:理解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从句关系等;3、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标题、题目预测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段落小结等;4、理解文章的主题:揣摩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手法;5、理解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结构,了解段落、话题句、承上启下、承转合、指代、照应等;6、理解语篇的风格: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韵律等。
三、写作技能1、理解写作要求:如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写作格式等;2、构思写作内容:确定写作主题、提纲;3、组织写作材料:从多个方面搜集材料、选择写作内容;4、选择写作方式: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5、运用写作技巧:修辞、句式、表达方式等;6、审定作文:检查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四、修辞格与修辞方法1.比喻格:通过明显的象征性状词,将A点类事物冠名为B点事物,使读者能够通过异类所共具之特质,看出共通的涵义。
2.比兴格:将草木鱼虫之类的事物与人的品质及人事事物的相似点互相比照,以便突出事物特质。
3.夸张格:夸大事物的性态功能和地方或夸大实验中结果的各种风貌绝奇景,以造成画面效果。
4.反复格:使思绪得固化而稳当,令人不易忽略一切作品的功能。
5.排比格:将纷繁重复体例间的各个成分互相一比,来突出各成分之外的倒装成份,让读者高度决堤判断,捉摸名人之风力。
6.对仗格:要求同一节有诗文作品中相似的重要点型句子,能依遵相同的韵律和意义关系。
五、古代文学作品1、古代文学作品的种类:古文小说、古文诗、诗词歌赋、史书、杂文等;2、古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论语》、《道德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史记》、《资治通鉴》等;3、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作品。
汉字的重要性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汉字的历史渊源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研究,汉字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
汉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简体字和繁体字。
1. 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最早形态,主要用于占卜、祭祀等活动。
它是一种图画文字,形状较为简单,但已具备一定的结构和意义。
2.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比甲骨文更加规范和美观。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技术的进步。
3. 小篆:小篆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整理的一种文字。
小篆字形规整,笔画流畅,便于统一度量衡。
4. 隶书:隶书是汉代流行的一种书体,笔画简练,结构紧凑。
隶书的出现,使得汉字书写速度得到提高。
5. 楷书:楷书是唐代流行的一种书体,字形规范,笔画工整。
楷书成为后世书法的主要风格。
二、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结构美:汉字结构严谨,笔画讲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汉字“山”由三个笔画组成,既体现了自然界山峰的形态,又蕴含了汉字结构的和谐之美。
2. 象征美:汉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日”字象征太阳,“月”字象征月亮,这些汉字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意境美:汉字具有丰富的意境,如“春”字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秋”字则让人联想到收获的喜悦。
4. 情感美:汉字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如“爱”字表达了人们对他人的关爱,“恨”字则表达了人们对仇敌的痛恨。
三、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语言传承:汉字是汉语的基础,通过汉字,人们可以学习、传承和发扬汉语文化。
2. 文学传承:汉字是文学创作的基石,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都是用汉字创作的。
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3. 哲学传承: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道”、“德”、“仁”、“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精髓。
3汉字与中国文化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黄帝臣)曰:凤之象也,麟 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 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穴,见 (现)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
教材认为,表述中的“鱼尾”、“龟背”与原始图腾崇拜及后 世民间形象不一致。故选其一致者表述为“身似鸡”、“尾似 孔雀”、“颔似燕”。
雄 鸡 雌 鸡
锦 鸡
鸡之形也属原始人饲养家禽希望家禽兴旺而以鸡为崇拜的图腾。 新石器早期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均发现有家鸡骨 化石,可证原始人类驯育家鸡由来已久。 2、尾似孔雀:
孔雀今虽有驯养,但原始人时代乃野禽。仰韶(新石器时期文化, 距今约5000—6000年)温暖时期中原地区有孔雀。河南淅川下王 岗遗址即出土有孔雀遗骨。孔雀性温和而形美丽,历来受人尊崇, 至今傣族仍视孔雀为神鸟。
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前3500年)遗址出土有三星他拉玉龙,猪 首龙身。后来人们饲养的家畜又有了马,猪较丑陋,马较英俊, 故马首取代了猪首。 王充《论衡· 龙虚篇》:汉代“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 鹿、狗亦古时人们所饲养的家畜,故龙角似鹿、龙爪似狗。 龙 首 猪 首
马 首
鹿 角
龙 爪
狗 爪
综上述:原始社会龙的形象因地域文化不同而有差异,是部 落或部落联盟的图腾。龙的形象统一为华夏共同崇拜的灵物, 大概是在夏商之后。 另有专家认为:华夏族4000多年前崛起于中国的西北,人多势 大,在向东向南发展的过程中,吞并了许许多多的小氏族,于 是,他们在蛇的基础上添加了被吞并氏族的诸多图腾特征,凑 成为一个最凶猛的动物,这就是龙形象的来源。 二、关于“凤”:
教材认为“龙”其形有七:身似蛇、腿似鳄、鳞似鱼、首似 猪(或“马”)、角似鹿、爪似狗(或“虎”)、行似电。
《汉语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汉语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汉语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一、无所不在的文化现象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说:“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多简陋,都有一种文化。
”文化很伟大,文化也很深奥。
对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大都感到陌生,可是这个拥有复杂定义和诸多种类的事物,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中,被我们实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我们不能精准地定义它,却几乎没有一刻脱离它。
外国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对着他的中国同学殷殷嘱托“多喝白开水”,立足中国多年的麦当劳(中国)公司在202X年正式更名为“金拱门”——可见文化的力量就日常发生的大事小事里。
春节贴福字硬要倒过来的执拗,过小年非给灶神一块糖的心机,也都是文化力量的寻常样子。
二、语言和文化啥关系?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A.怀特在其《文化科学》一书中写道:“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才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
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流传不息。
”李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荀子说“青取之于兰而青于蓝”《长歌行》里说“青青园中葵”《长恨歌》说“蜀江水碧蜀山青”仅仅一个青字,就包含了天色,草色,玉色,发色,似模糊而又鲜活,它可以在烟雨里,矿石里,瓷器上,目光里。
虽含混却又让人找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感受。
这也正是在含蓄温柔又刚健阔达的中国文化里的你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的。
202X诗词大会以及之前的冠军都是理科学霸,我国发射的探测器命名为“嫦娥”,量子卫星叫做“墨子号”,由此看来,语言文文字的魅力是可以兼容文理,令人孜孜以求的。
读《汉语与传统文化》要补充的相关作品《国学的智慧》这本书从大处着眼,抽离出更普适的认识,以哲学的思维纵观语言与传统文化,不是针对一个学科一个事例拆解研读,而是将眼光放在整体的脉络上看语言文化的大走向,长久趋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选事例与高中语文课本诸多不谋而合。
作者选取十个题目来阐发:天人合一、和谐共处、阴阳五行、祸福相依、以民为本、为政以德、以史为鉴等等。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一笔记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一笔记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存在着许多独特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为读者介绍古代汉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汉字的演变。
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样子。
古代的汉字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等不同的阶段,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故事。
例如,“木”字,在古代象形文字中象征着树木,后来引申为木材、林木等意义。
而“山”字则象征着山脉,承载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古代汉语中的诗词。
古代汉语中的诗词占据着文学的重要地位。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戍鼓”指的是边防军队的鼓声,而“边秋一雁声”则描绘了边地的秋夜景象。
古代汉语中的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品,更是人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第三,古代汉语中的礼仪。
古代汉语中的礼仪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不仅体现着人们对他人的尊重,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例如,古代的婚礼中有着诸多复杂的仪式,从聘礼、嫁妆到举行婚宴,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古代人们重视礼仪礼节,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第四,古代汉语中的典故。
古代汉语中的典故是古代人们积累的知识宝库。
典故是指在语言中隐含着某种典型情节、人物或故事的成语、俗语等。
例如,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庄子·养生主》的故事。
古代的典故贯穿于古代文化中的各个方面,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第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夸张、反义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着大量的夸张修辞,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以上只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些知识点的简单浏览,实际上古代汉语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一、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
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文化,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习俗、道德、法律、艺术、心理、价值观念等。
我们这里所用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从属于文化。
(2)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互相影响。
2、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1)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导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
《庄子》《诗经》《尚书》《孙子兵法》《史记》《金刚经》(3)汉字的字形结构本身孕含着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
(4)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建和塑造三、汉字文化的认识历程1、汉字崇拜阶段(从发生形成至清末)(1)神话思维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2)王权思想,把汉字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考证文字)”曌zhào是武则天为自己当皇帝取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yǎn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䶮乃采《周易》“飞龙在天”之义为“䶮”字,音“俨”,以名焉上龙下天。
意思即为:①飞龙在天。
②喻权势。
③坚强。
等等2、汉字否定阶段(清末民初改革开放)列强欺辱→科技落后→民智未开→教育不景气→中国挨打→汉字否定百年“文字改革”评——国学网·“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汉字真正是世界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是中国劳动大众身上的结核……——鲁迅·“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毛泽东、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3、汉字多维反思阶段(改革开放至今)(5)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的第五个特点是汉文化持续时间很长。
“如果中国汉字过渡到字母-音素文字”则会“中断同中国多少个世纪以来用汉字体现的古老文化的联系。
(沟通古今)第二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文字的起源·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1、5500年前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型文字;2、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3、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
(一)文字的产生的时间1、语言可能开始于300万年前的早期“直立人”,成熟于3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
2、文字萌芽于一万年前“农业化”(畜牧和耕种)开始之后,世界许多地方遗留下来新石器时期的刻符和岩画。
3、文字成熟于5500年前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上升时期,最早的文化摇篮(两河流域和埃及)这时候有了能够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文字(二)文字的萌芽(文字的起源的原始资料)1、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有指事性质。
2、“岩画”,包括岩洞、山崖、石壁和其他处所的素描,有象形性质。
3、“文字画”,是文字性的图画。
文字画一般都是单幅的,它们的特点是:符号是团符,语段是篇章,表达法是表形为主、表意为副。
4、“图画字”是图画性的文字。
这种初始的文字往往采取连环画形式。
(三)成熟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成熟的文字体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单个图形应与特定的语言单位对应。
第二、图形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
第三、图形做线性排列其顺序应与话语中的词语顺序一致。
二、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1、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
2、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1、结绳记事结绳不是成熟的文字,但给汉字产生以启示·郑玄《周易注》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老子八十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孔颖达引郑玄注:事大大结其记,事小小结其记.2、仓颉造字的传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吕氏春秋·君守》)·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
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荀子·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3、字出自八卦说·《易·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4、契刻应当说,汉字创造时采用或借鉴了刻符的某些符号,但是却不是汉字产生的主要来源。
·用竹刀、木角刻出一些缺口来记事。
·《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文定声》“泰部,丰部,(丰刀)的初文,刻是为(丰刀),上古未有书契,刻出竹片以记事,象片木,象形。
中国古代广泛地用于契约。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
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 .《列子·说符》·“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
与之定其券契之齿。
”《管子》5、图画·“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
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唐兰《中国文字学》(二)汉字形成的时代1、甲骨文:至少3400年历史,并非最早文字,文字成系统。
2、汉字形成的年代(推测)(1)6千年以上(于省吾)西安半坡临潼,仰韶文化发现以下符号(2)5千年历史(唐兰)A、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从夏朝到商朝有许多先君王的世袭记录,有文字的记载应从夏朝开始,夏距今5000年。
B、夏代有完备的历法即夏历,以寅打头C、山东省凌阳河遗址(大汶口文化)等发现陶器上有如下符号,很象汉字。
思考题:2、你认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正的文字?3、甲骨文是不是成熟的文字?为什么?第三章汉字性质、特点和功能一、汉字的性质(一)文字的类型1、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1)象形文字爱①它们还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地结合;②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更不能准确表音;③而且这种文字只能表示具体的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字也叫象形文字。
(2)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通过象征性图形符号,表达语言中的词或者语素的意义。
图形符号往往通过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来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意义,图形符号的意义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而且文字的意义和所记录语词的读音具有对应的关系。
(3)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又叫字母表文字、拼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声语言,在数量上便于学习和使用,方便排序,具有客观可操作性2、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图画文字)、表词文字(象形文字)、语素文字(现代汉字)、音节文字(日语假名)、音素文字(拉丁字母)(二)汉字的性质·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成熟文字)·表意体系。
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
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表音体系。
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
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
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1)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2)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3)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根据这几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二、汉字特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比较:(一)表音文字1、认识过程:(读)文字(视觉形象)语音(听觉、拼读)(语言中的词)理解kangaroo[‘kæŋgə’ru:] (袋鼠)(小孩子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也是同样的道理)2\表义过程:有限符号(几十个)音素(节)几十个词汇(几十万个)语义无限3、优点:易拼读易书写易学易记易写;表意方便经济4、缺点:时空容量很小night;不能兼容方言[hai];阅读速度慢(二)表意文字(汉字)1、表义过程:有限的符号(几千个)语素(几千个)词汇(几十万)无限的语义2、认知过程:语音(听觉)→语言中的词文字(读,看,听觉)苗条柳歪理解语义3、优点(1)学会后终身不易忘。
bus巴士,大巴中巴小巴;的士taxi的哥的姐(2)时空容量大,超方言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鞋子)(3)分辨率很强,阅读速度快。
“一目十行”(4)书写面积小4、缺点形体太复杂,数量多,易写错。
“汉字三难”:难写,难记,难认cuan4▷文字体系没有没有优劣之分把文字体系与文字发展阶段挂钩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学者在研究文字类型的时候的一种机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