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

合集下载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与选择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与选择

虹膜隔型人工晶状体
硬性 外伤或先天等因 素造成的无虹膜 或大范围虹膜缺 损的患者 先天性小眼球、 房角结构或发育 异常、青光眼病 史者则应慎用
其它 • 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 • 超微切口植入的人工晶 状体
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计算
• 影响眼屈光的成份
角膜屈光力 晶状体屈光力 前房深度 眼轴长度
• 第三代公式 SRK/T 公式 Binkhorst 公式 Holladay 公式 Hoffer-Q 公式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visian(Staar) 矫正超高度近视 Collamer:2-羟乙基甲 基丙烯酸酯和胶原的共 聚物 光学部向前拱起呈一定 角度,平板型襻设计, 更薄的镜片厚度,使 IOL尽量不接触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硬性 后囊膜破裂无 足够囊膜支撑 晶体脱位 晶切玻切术后 无足够囊膜
P 正视化人工晶状体度数(D) A 常数 L 眼轴长(mm) K 以度为单位的角膜曲率=(K1+K2)/2
• 第二代公式:
SRKⅡ公式
P = Al - 2.5L - 0.9K
Al为常数 当:L < 20.00时, Al=A+3 20.00 ≤ L < 21.00时, Al=A+2 21.00 ≤ L < 22.00时, Al=A+1 22.00 ≤ L < 24.50时, Al=A L ≥ 24.50时, Al=A-0.5
• 生物学统计及实验证明:+
18D 人工晶状体取代自身晶状 体,可恢复原有屈光状态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
• 第一代计算公式
1.临床理论公式 P = 18 +(1.25×Ref) 2.回归公式
P = A -BL-CK

散光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散光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散光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屈光不正问题,其中角膜的曲率不均匀导致光线无法在视网膜上聚焦。

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可以用于矫正散光。

要计算散光人工晶体的度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总度数 = Cyl度数 + Sph度数
其中:
- Cyl度数是散光度数,它表示散光的程度,以负数表示。

- Sph度数是球镜度数,它表示近视或远视的程度。

如果近视,Sph度数为负数;如果远视,Sph度数为正数。

- 总度数是散光人工晶体的度数,用于矫正视力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有-2.00的散光度数和-3.00的球镜度数,计算散光人工晶体的度数如下:
总度数 = -2.00 + (-3.00) = -5.00
因此,该人需要使用一个-5.00度数的散光人工晶体来矫正视力问题。

这只是一个简化的计算公式,实际的计算可能还涉及其他因素,如角膜形状、个体需求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因此,在实际情况下,最好咨询眼科专家以获取准确的度数计算和建议。

功能性人工晶状体

功能性人工晶状体
► 支持部设计:直角边缘 ► 光学部设计:双等凸 非球面 ► 材料:表面疏水的含水率25%的
亲水丙烯酸酯 ► 度数:+0D--+32D ► A常数:118.0
产品 规格
Tecnis
(AMO)
KS-3Ai
(CANON STAAR)
SofPort AO AcrySof IQ (Bausch&Lom (Alcon) b)
macromer
entire lens consumes
are embedded in a silicone matrix
macromers in the diffuses to central residual macromer to center of the lens region & causes “lock in” power
晶体形式
三体式三体式光学部材料 襻的材料/形状硅胶 Z9000:2800元 丙烯酸 Z9003:3500元
PVDF/C襻
硅胶 ( 3000元) 聚酰亚氨/ C襻
襻夹角

10°
光学部直径
6mm
6mm
全长
12mm(Z9000)
12.5mm
光学部边缘设 计 屈光指数
非球面特点
直角边
1.46 前表面
直角边
Acri.Smart 36A
► 德国Acri.Tec公司生产,1.4mm 切口非球面折叠晶状体,model H44-IC-1,晶状体具有负球差, 0.26 micron, 前后表面非球面 (20D IOL ,中心20D,周边 18D)
► 光学部直径:6.0mm 全长: 11.0mm 支持部夹角:0°
类型
► 单光学面弹性AIOL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与选择课件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与选择课件

它能够矫正视力,减少或消除眼镜、 隐形眼镜的需求。
人工晶状体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1949年,第一个人工晶状体 由英国医生Peter Choyce植 入眼内,用于治疗白内障。
1950年代,随着材料科学和 制造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更轻 便、更耐用的人工晶状体。
1980年代,多焦点人工晶状 体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与选择课件
目录
• 人工晶状体简介 • 常见的人工晶状体种类 •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因素 • 人工晶状体的优缺点 •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人工晶状体
01
人工晶状体简介
人工晶状体的定义
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 镜,用以替代或补充自然晶状体的功 能。
人工晶状体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04
人工晶状体的优缺点
球面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优缺点
球面人工晶状体
01
优点:制作工艺简单,价格相
对较低。
02
缺点:存在球面像差,影响视
觉质量。
03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04
优点:消除球面像差,提高视
觉质量,尤其在夜间或光线较
强的情况下。
05
缺点:制作工艺复杂,价格相
对较高。
06
单焦点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优缺点
折叠人工晶状体
可以折叠缩小体积,便于植入,适合于小切口手术。
非折叠人工晶状体
体积较大,不易折叠,光学性能稳定,但植入时需要较大切口。
03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因素
患者的年龄与生活方式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需求和适应症不同,例如,儿童和青少年可能 需要进行角膜塑形手术,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以改善远近 视力。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参数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参数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参数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是采用小阶梯衍射等方式,将入射光线聚焦在一个扩展的纵向平面上,从而达到扩展景深或延长焦深的效果,使物像清晰范围扩大,提供远、中、近的连续视力,不受瞳孔大小影响,光能分布上不分光,且利用率高达92%,看东西清晰明亮,更接近自然人眼。

其部分参数如下:
- 产品组成:单件式人工晶状体;
- 产品材质:疏水性丙烯酸酯;
- 产品用途:双凸,矫正色差,提供连续视程;
- 产品为灭菌提供,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是一次性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型号的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参数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

人工晶状体科普知识

人工晶状体科普知识

人工晶状体科普知识
人工晶状体是一种人工眼内镜片,用于替代因各种原因而受损的天然晶状体。

它与天然晶状体相似,可以调节眼睛的聚焦距离,使我们能够看到清晰的物体和图像。

人工晶状体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单焦点晶状体。

这种晶状体只能聚焦在一个特定的距离上,通常是远距离。

因此,人们可能需要佩戴近视眼镜来看近处的东西。

然而,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已经使得多焦点晶状体成为可能,这种晶状体可以在近距离和远距离都进行聚焦。

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手术通常是安全的,但仍有一些风险,例如感染、炎症和视力问题。

因此,必须仔细评估每个患者的病史和眼部健康,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总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使失去天然晶状体的人重获视力的有效方法。

但是,患者应该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限制,以进行明智的决策。

- 1 -。

裸眼着色人工晶体原理阐述

裸眼着色人工晶体原理阐述

裸眼着色人工晶体原理阐述人工晶体是一种用于矫正眼球屈光不正以改善视力的设备,它可以替代人眼中的天然晶状体。

近年来,裸眼着色人工晶体在眼科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一种新兴的矫正视力方式。

本文将详细阐述裸眼着色人工晶体的原理。

裸眼着色人工晶体是一种特殊设计且采用染色技术研制而成的人工晶状体。

它与传统人工晶状体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种人工晶状体表面镶嵌了多个颜色环,这些颜色环的作用是通过对光的吸收和折射来达到有选择地矫正眼球的屈光度,从而改善视力。

裸眼着色人工晶体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颜色环的调制和光的吸收与折射。

首先,裸眼着色人工晶体表面的颜色环是经过精密调制而成的。

这些颜色环的宽度和颜色选择是根据眼球的屈光度不同而设计的。

通过选择适当的颜色环,可以矫正眼球屈光度的偏差,既能满足近视度数的矫正,也能够应对散光等其他视觉问题。

此外,颜色环的位置也被精确设计,以确保其在视野范围内。

其次,颜色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光的吸收和折射来实现视力矫正。

当光线通过裸眼着色人工晶体时,颜色环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改变光的颜色组成。

这种颜色成分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光线的折射方式。

通过调整颜色环的厚度和浓度,可以实现对光线的折射度的调控,从而达到矫正眼球屈光度的目的。

裸眼着色人工晶体的优势在于其舒适度和多功能性。

与传统的硬质或软性隐形眼镜相比,裸眼着色人工晶体搭配染色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眼球的生理特征,降低患者使用时的不适感。

此外,裸眼着色人工晶体的设计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量身定制,满足更加精确的视力矫正需求。

然而,裸眼着色人工晶体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制造过程需要高度精确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使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视觉问题,裸眼着色人工晶体的矫正效果可能不如其他矫正手段。

因此,在选择适合的视力矫正方式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视力检查和医生的专业建议。

综上所述,裸眼着色人工晶体是一种新兴的矫正视力方式,通过调制颜色环和光的吸收与折射实现对眼球屈光度的矫正。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是一种只能提供单一焦点的人工晶状体。

植入这种晶状体后,患者需要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辅助看近或看远。

这种人工晶状体又可以分为球面和非球面两种。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为便宜,适合对视力要求不高的老年人或者特定情况下使用,如手术后的过渡期。

但如果患者有强烈的看远或看近的需求,或者想要更好的视觉体验,那么这种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双焦点人工晶状体适合日常生活中需要兼顾看近和看远的患者,植入后无需戴老花镜或近视眼镜,但中程视力相对较差。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则能提供更好的远、中、近视力,解决了单焦点晶体“看远清楚但看近花眼”的问题,也解决了双焦点晶体“看远看近清楚但中程视力较差”的问题。

但这种晶状体的价格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选择哪种人工晶状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预算来决定。

建议患者在手术前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了解各种晶状体的优缺点,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 又称“可植入 式接触镜” 治疗高度近视(‐10 ~‐36 D ) (1000 度~3600 度) 植入于虹膜之后、原晶状体之前。
+ 标准屈光度法:最早期手术时,采用 标准屈光度+19.0D,目前基本不用。除 非术前无法确定。
+ 临床估算法:P=19.0+Rx1.25 P为人 工晶体的度数,R为患者白内障发生之 前的屈光不正度数。 误差很大,一般 不用。
+ 缺点:后发障发生率较高。人工晶体 偏位或脱位等。
+ 无毒性 + 化学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 + 不致癌、不致畸 + 吸收紫外线 + 透光度、分辨率、无色、无静电、弹性韧

+ 对称性、均匀性 + 中心位置 + 厚度、重量、光洁度 + 无菌、无浮着物、无划痕、无裂纹 + 非球面性
+ 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看远看近都清晰
+ 第四代公式:包括Holladay Ⅱ公式和Haigis公式。 与前三代公式相比,第四代公式较多考虑了 人工晶体的有效位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 工晶体计算的个体化。
+ SRKⅡ公式:对于正常眼轴患者适用。
+ SRK/T公式:考虑了术后前房深度,纳入公式。 用来计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时,可以 降低误差。
+ 回归公式:
+ 举例SRK Ⅱ 公式:P=A-2.5AL-0.9K+C
+ P为人工晶体度数,A为人工晶体常数, L为眼轴长度,K为角膜曲率,C为不 同眼轴时数值。
+ 第三代公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Holladay等 将角膜曲率引入ACD计算公式,推出第三代 理论公式Holladay公式,Retzlaff等以SRKⅡ公 式为基础,推出了第三代理论公式SRK/T, 同时出现的还有Hoffer Q公式。
+ 1984年开始研制 + 缺点:易产生静电,眼内代谢产物易粘附于
表面 + 折叠时易滑脱,弹开时控制性差 + 屈光指数低 + 易被YAG激性丙烯酸酯材料
+ 一分子的疏水性(拒水)单体:甲基丙烯 酸甲酯MMA
+ 一分子的亲水性(喜水)单体:羟乙基异 丁酸烯酯 HEMA
+ 随机交链而成的共聚物(二元聚合物)
+ 玻璃(临时)转换温度(Tg) 是疏水性丙烯酸 酯材料控制其可折叠性的至关重要的属性
+ Tg: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一种经交链 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出现既不溶解,又不 冻结的,转而呈现柔软性的特征被称为玻 璃(临时)转换温度。
+ 易折叠、易植入、抗损伤性强 + 囊袋内缓慢舒展 + 粘弹剂清除容易 + 可控性/居中性好 + 生物相容性好 + 与囊袋的粘附性好 + 直角边缘设计 + 一片式折叠,13.0mm,6.0mm光学直径,滤过紫
外线和蓝光,不对称双凸设计,改良L袢,1.55, 118.4常数 。
+ 入射光白光由红绿蓝三原色,黄光滤光片 抑制蓝光通过,透过光就只有红绿光了。
+ 球面IOL:光学部表面各点曲率一致,屈光度 不同
+ IOL光学部周边的光线产生离焦 + 成像质量下降
+ 非球面IOL:光学部表面各点曲率不一致,屈 光度从中心到周边是相同的
+ 前房型:前房角支持型,虹膜支持型。
+ 优点:适用各种白内障手术,植入容易, 取出也容易。不影响眼后段的检查和治疗。
+ 缺点:植入后有不适感、触痛等,并发症 多,前房出血、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损伤角膜内皮等。
+ 优点:符合正常生理状态,成像质量 好,不接触房角和角膜内皮,损伤小。 保留了完整后囊,眼底并发症少。
+ 人工晶状体是一种透明的可以提供 接近自然正常视力的晶状体人工替 代物。
+ 结构:主要由人工晶体光学部分及 支撑部分组成。就是光学部和晶状 体襻。襻有不同形状,2襻和4襻多 见,也有3襻晶体。
+ 硬性材料—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软性材料:
+ 硅凝胶人工晶体
+ 水凝胶人工晶体
+ 由PMMA衍生出的丙烯酸酯类:又分为两 类,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和疏水性丙 烯酸酯人工晶体
+ 具有玻璃的外观和良好的透明性 + 缺点: + 表面硬度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
易擦伤 + 静电性强,易引起吸尘及影响精密仪器的精密度等
问题 + 耐热性不高,最高使用温度低于100度 + 缺口敏感性高,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开裂 + 能被一些溶剂溶解侵蚀 + 可燃,发火点400度,发火后可缓慢燃烧
+ 光线从中心到周边聚焦到同一点
+ 产生清晰而高质量的成像
+ 折射型:ReROOM(AMO) 光学部Acylic ,襻 PMMA,三片式,光学部6.0,全长13.0,屈 光指数1.47,切口小于3.0。光学部分设计 是具有5个同心环带状渐进性多焦点设计, 多焦点屈光度在晶体前表面,远距视觉优
势。视近加+3.5D(近距视觉效果)。
+ 人工晶体屈光度的计算公式分经验 公式和理论公式两类,迄今一共经 历了四代。均以统计数据作为基础。
+ 第一代公式:是20世纪70年代, Sanders、Retzlaff及Kraft等推出的经 验回归计算公式SRK公式。
+ 第二代公式: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 推出的新一代经验回归公式SRKⅡ。 Hoffer推出了理论公式Hoffer公式。
+ 衍射型:Tecnis MF(AMO) Tecnis ZM900 后衍 射表面,32个同心圆,光学技术改良的扁长 前表面,6.0光学区,Cap-C襻。
+ ReSTOR(Alcon):折射+衍射技术,中央衍射 区3.6mm12个衍射区带把光线能量均匀地送 到远焦点和近焦点。外围折射区2.4mm折射 区提供良好的远视力,提供了+4.0D的附加度 数。阶梯高度逐步降低,1.3um-0.2um。不 依赖瞳孔大小的设计。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远、中、近都清晰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高弹性铰链式袢, 看近时睫状肌收缩袢受挤压,推人工晶 状体向前,焦点移近。
+ 环形袢人工晶状体:开放环形袢 闭合环形袢 功能: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具有晶状体囊支撑 环的作用
+ 虹膜隔型人工晶状体:中心为透明光学部分周围为棕 色,硬性。 功能:适用于无虹膜患者,外伤或先天等因素造成的 无虹膜或大范围虹膜缺损的患者。先天性小眼球、房 角结构发育异常、青光眼病史者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