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特敷料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在1例老年湿疹伴感染伤口应用
敷料交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敷料交换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二、实验背景敷料交换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用于处理创面、伤口、烧伤等。
敷料交换的目的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临床实际操作,探讨不同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模拟创面模型(模拟创面面积为10cm×10cm)。
2. 敷料:无菌纱布、藻酸盐敷料、水凝胶敷料、银离子敷料。
3. 其他材料:生理盐水、无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手套、无菌治疗盘。
四、实验方法1. 将模拟创面模型置于无菌治疗盘内,备用。
2. 操作者戴好无菌手套,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3. 将无菌纱布覆盖于模拟创面模型上,用生理盐水湿润。
4. 将藻酸盐敷料剪成适当大小,覆盖于湿润的无菌纱布上,轻压使其与创面紧密贴合。
5. 待藻酸盐敷料凝固后,用无菌剪刀剪除多余的敷料,保持创面清洁。
6. 观察藻酸盐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现,如渗液、敷料吸收等。
7. 重复步骤3-6,分别使用水凝胶敷料和银离子敷料进行敷料交换实验。
8. 记录每种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现,如渗液、敷料吸收、创面感染等。
五、实验结果1. 藻酸盐敷料:藻酸盐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吸收能力,能有效减少渗液,保持创面干燥。
同时,藻酸盐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 水凝胶敷料:水凝胶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保湿性能,能有效保持创面湿润,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
然而,水凝胶敷料的吸收能力较差,容易引起渗液。
3. 银离子敷料:银离子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
然而,银离子敷料的保湿性能较差,容易引起创面干燥。
六、实验讨论1. 敷料交换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不同敷料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的应用

新型敷料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结词
新型敷料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伤口局部的血液供应。
详细描述
新型敷料中含有能够促进血管生成的成分,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能够诱导 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为伤口愈合提供必要的营养。
04
新型敷料的优势与局限性
新型敷料的优势
促进伤口愈合
新型敷料能够为伤口提供适宜 的湿润环境,促进细胞生长和
使用不当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02
如果使用不当或选择不合适的敷料,可能会对伤口造成不良影
响,延缓愈合进程。
适用范围有限
03
新型敷料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伤口,其适用范围还需根据具
体产品说明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新型敷料的发展前景
创新与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敷料 的研发和创新将不断涌现,为伤 口管理提供更多选择。
扩大适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敷料的适 用范围将不断扩大,覆盖更多类 型的伤口。
提高性价比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 新型敷料的性价比将得到提高, 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05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中的研究 进展
新型敷料在急性伤口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抗菌敷料
抗菌敷料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感染 的风险,加速急性伤口的愈合。
02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中的应用
新型敷料在急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快速愈合、预防感染
详细描述
新型敷料在急性伤口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快速止血、促进愈合,并有效预防感染。它们通常具有高吸湿性 ,能够吸收多余的渗出液,保持伤口湿润,有利于加速愈合过程。此外,一些新型敷料还含有抗菌成分,能够降 低感染的风险。
伤口造口考试题库及答案

伤口造口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口造口的护理中,以下哪项不是伤口评估的内容?A. 伤口的位置B. 伤口的深度C. 伤口的颜色D. 患者的年龄答案:D2. 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遵循的原则?A. 无菌操作B. 保持伤口干燥C. 定期更换敷料D. 避免使用抗生素答案:B3. 以下哪种敷料不适合用于感染性伤口?A. 银离子敷料B. 藻酸盐敷料C. 聚维酮碘敷料D. 透明薄膜敷料答案:D4. 伤口造口师在评估伤口时,以下哪项不是感染的迹象?A. 伤口周围红肿B. 伤口分泌物增多C. 伤口愈合良好D. 伤口有异味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伤口造口护理?A. 慢性伤口B. 急性伤口C. 肿瘤伤口D. 皮肤完整无伤口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伤口的大小B. 伤口的类型C. 患者的年龄D. 患者的营养状况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伤口造口师在评估伤口时需要记录的信息?A. 伤口的深度B. 伤口的颜色C. 伤口的温度D. 伤口的气味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可能使用的工具?A. 无菌手套B. 无菌镊子C. 无菌剪刀D. 无菌敷料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可能使用的药物?A. 抗生素B. 抗炎药C. 镇痛药D. 促进愈合的药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需要遵循的原则?A. 无菌操作B. 保持伤口湿润C. 定期更换敷料D. 避免不必要的伤口刺激答案:ACD三、判断题1. 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可以不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错误)2. 伤口造口师在评估伤口时,不需要记录伤口的气味。
(错误)3. 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可以使用透明薄膜敷料覆盖感染性伤口。
(错误)4. 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不需要考虑患者的营养状况。
(错误)5. 伤口造口师在处理伤口时,应该避免不必要的伤口刺激。
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伴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 a r a n d o mi z e d t r i a l o f a s p e c i ic f p r 0 b i o t i c c 0 mp 0 s i t i 0 n i n a c u t e
际医药卫生 导报 , 2 0 1 2 , 1 8( 1 8 ): 2 7 3 2 — 2 7 3 4 .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 An n S u r g,2 0 0 9,2 5 0( 5):7l 2 — 71 9 .
藻酸盐敷 料治疗 老年带状疱疹伴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 An c J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 0 1 1 ,1 0 1( 1 0 ): 2 3 7 9 —2 4 0 0.
[ 6 ] 陈海英 . 早期肠 内营养在 急性重症胰腺炎 的使 用价值 探讨 . 国
病, 表 现为皮肤 出现集簇状 水痘 , 呈带片状 , 伴有神 经性 灼痛 , 老年人 因生 理功能衰退、 免疫力下降 , 且 采用 S P S S 1 1 . 0统计 软件 包进 行处理 。计量 资料采 用 t 检 反应迟钝 , 致 临床症状不典 型, 易延误病情产生并 发症 ” ] 。我院 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从 2 0 1 3年 1 月~ 2 0 1 4年 4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伴感染 患者 2结 果 采用藻酸盐敷料换药 , 取得 了明显 的治疗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在1例下腹壁+阴囊肿物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

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在1例下腹壁+阴囊肿物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整体评估并结合患者伤口情况,采用正确的伤口敷料,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利用伤口评估三角的方法,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应用于1例下腹壁+阴囊肿物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在减轻腹壁牵引力、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护理,并根据伤口渗出量定期换药。
结果:伤口完全愈合。
结论: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有卓越的渗出液管理能力及完整去除的优点,是有效抗菌和高吸收性二合一的纤维敷料,特别适合用于腔洞型伤口。
腹壁肿瘤临床多见,腹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皮下组织、肌肉、筋膜、腹膜等皆可形成原发性肿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也可转移腹壁。
腹壁肿瘤的性质,分为良性、交界性或恶性。
腹壁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措施,其中腹壁恶性肿瘤还要辅以化疗、放疗,巨大腹壁肿瘤切除后必然会造成腹壁大面积的缺损,如何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腹壁缺损的修复方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1]。
本文报告1例下腹壁+阴囊肿物切除术后伤口利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促进愈合案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0岁,于一月前发现下腹部肿物,大小约4 ×3cm,质地硬,表面溃烂,伴分泌物,门诊以“下腹部肿物”收治我科。
既往史:阴囊肿物术后,膀胱造瘘术后。
于2017.5.26在全麻下行下腹壁肿物切除+阴囊肿物切除+阴茎阴囊成形术,术后常规换药,出现伤口愈合困难。
术后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
接诊患者后,首先进行了全身评估:患者BMI指数31.14,无伴随疾病,营养状况充足,大小便正常(膀胱造瘘管),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给予头孢呋辛钠抗炎治疗,术后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症治疗。
由于伤口位于两侧腹股沟及阴茎根部,局部张力较大,同时限制了患者活动。
1.2 护理方法1.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测量体温4次/日,了解患者各项检验结果,关注血常规及伤口分泌物培养界,提供合理的用药措施,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银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用于术后感染伤口的临床效果研究

银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用于术后感染伤口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术后感染伤口中应用阴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术后伤口感染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9)患者应用传统敷料,观察组(n=29)患者应用银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换药次数和疼痛评分。
结果:从第6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愈合所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术后感染伤口中应用阴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明显提高愈合率,加快伤口愈合进程,可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银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术后感染;临床疗效;术后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是伤口感染,延缓伤口愈合进程,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等均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有效促进伤口愈合[1]。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术后伤口感染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术后感染伤口中应用阴离子联合藻酸盐敷料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术后伤口感染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切口感染符合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2],切口表面或是切口深部有感染的伤口;排除糖尿病患者以及对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过敏的患者。
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9)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在24~72岁,平均年龄(45.2±4.2)岁;根据手术部位进行分类,胃部手术的有8例,结直肠手术16例,阑尾手术患者5例;根据感染类型分类,其中切口表面感染患者12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17例。
观察组(n=29)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45.8±4.5)岁;根据手术部位进行分类,胃部手术的有6例,结直肠手术17例,阑尾手术患者6例;根据感染类型分类,其中切口表面感染患者13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感染类型等资料方面相仿,具有可比性。
不同类型切口换药中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效果分析

不同类型切口换药中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效果分析①
李 佳,柳长明,朱劲松,王 静,李凤君,王 毅,杨 婧,王秀梅,王 莹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对不同类型手术切口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患者 100例,对照组 50例,给予普通无菌
疼痛为 1~3分;患者疼痛对睡眠已有影响;但尚忍
1.2 切口处理
受,为 4~6分;患者疼痛难以忍受为 7~10分。观
对照组在换药过程中对切口及周围皮肤进行碘 察换药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并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伏消毒。感染的切口用双氧水清创并消毒以去除坏 1.5 统计学方法
死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盖上利凡诺纱布,再 盖上普通无菌敷料。每天或每隔 1天换药。实验组 患者术后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渗液多时每日
离子藻酸盐敷料和普通无菌外科敷料对不同类型手 手术。③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
术切口的疗效,报道如下。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但未见化脓。胃肠道内容物
1 资料与方法
有明显的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重大缺陷。
1.1 一般资料
1.4 观察指标
收集 2017-08~2019-08手术患者共 100例, 1.4.1 切口感染率
实验组与对照组 I类切口感染率均为 0%,差异 (P <0.05)见表 1。
表 1 各类切口感染情况(例)
分组 I类实验组 I类对照组 II类实验组 II类对照组 III类实验组 III类对照组
合计 5 5 7 7 38 38
感染 0 0 1 6 13 26
非感染 5 5 6 1 25 12
抗菌银离子敷料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6No.11April 2019▲通讯作者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感染、溃疡及深层组织破化,可能是糖尿病发生和局部神经异常病变、下肢远端周围血管病变造成的,严重者可能发生致残和致死[1-2]。
糖尿病患者截肢比例很高,可能是非糖尿病的40倍左右[3-4]。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疾病宣传和治疗技术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截肢比例明显降低,一方面与医患对血糖控制的重视、院内感染的严格控制有关;另外一方面与敷料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了糖尿病足创面伤口发生比例有关。
患者应用传统辅料,其抗菌银离子敷料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高倩1陈懿2▲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华医院伤口中心,上海200092;2.上海交大附属医院新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上海200092[摘要]目的探讨抗菌银离子敷料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8年6月上海交大附属医院新华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敷料不同进行分组,即联合敷料组60例和普朗特液体敷料组60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清创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形成时间;观察两组患者Wagner 分级、治疗效果。
结果联合敷料组的清创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形成时间均低于普朗特液体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联合敷料组Wagner 分级优于普朗特液体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联合敷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朗特液体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抗菌银离子敷料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创伤较小,恢复快,Wagner 分级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菌银离子敷料;普朗特液体敷料;糖尿病足;Wagner 分级[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9)04(b)-0130-04Clinical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silver ion dressing combined with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on diabetic footGAO Qian 1CHEN Yi 2▲1.Wound Center,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92,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silver ion dressing combined with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dmitted to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February 2017to June 2018were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ressings,there were 60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dressing group and 60patients in the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group.The debridement time,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time and epithelial form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The Wagner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debridement time,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time and epithelial formation time of the combined dres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Wagn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bined dressing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combined dress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Antibacterial silver ion dressing combined with Prandll liquid dres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has less trauma and faster recovery.Wagner grading improves significantly,and the effect is good,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Antibaeterial silver ion dressing;Prandll liquid dressing;Diabetic foot;Wagner classification130痛苦度较高,影响了治疗效果[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朗特敷料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在1例老年湿疹伴感染伤口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15T13:42:21.6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作者:王婷婷周咏通讯作者[导读] 湿疹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以红斑、丘疹、鳞屑、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
(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心脑血管科;上海201500)关键词:普朗特敷料;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感染伤口湿疹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以红斑、丘疹、鳞屑、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期具有渗出倾向,常反复发作[1]。
本案例患者为老年患者,老年人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缺乏弹性,皮下毛细血管减少,皮肤易损,且愈合能力差。
我科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老年湿疹伴感染性伤口的患者,利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和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换药,并结合全身对症治疗后,取得较好的疗效,
患者治愈出院,现将临床伤口治疗、护理和相关患者管理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87岁,因慢性湿疹伴左下肢溃疡、双下肢静脉曲张于2017年10月11日收住我科。
患者皮肤瘙痒8年余,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皮肤湿疹,外用多种乳膏等治疗后,症状可有缓解,但反复发作。
双下肢静脉曲张5年余。
患者伤口位于左下肢胫前,系患者皮肤瘙痒抓破所致,伤口已形成42日,曾在外院换药治疗未好转。
入院时患者T:37.3℃,P:78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胃纳可,大便、小便正常,夜间多醒,语言沟通正常,查体合作,头顶、背腹部、四肢可见大片皮疹,并有色素沉着。
入院后检查:红细胞3.46×1012/L,血红蛋白103g/L,白蛋白30g/L,前白蛋白133.7mg/L,C反应蛋白1
2.2mg/L,创面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3+。
入院期间给予抗炎、增强抵抗力等全身治疗,局部予以清创、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和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换药等处理。
2.方法2.1 伤口护理2.1.1 伤口清洁、清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用0.9%生理盐水棉球从伤口的周围向中间清洁,清除伤口表面的脓腐肉,再剪去或刮去表面附着的松软的黄色腐肉,操作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伤口出血情况,清洗干净后,吸干生理盐水,再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外敷15分钟进行自溶性清创,再用0.9%生理盐水将伤口清洁干净并吸干。
2.1.2 清创后伤口初次评估伤口位于左下肢胫前,创面约4cm×
3.5cm,可向周围组织探及约1cm皮下空腔,创面内可见50%黄色脓腐组织和50%暗红色肉芽组织,中等量渗液,呈黄脓色,轻臭,周围红肿,左膝关节下8cm至左踝关节肤色暗红,触痛(+-),皮温偏高,皮肤明显色素沉着,足背动脉搏动可,左腹股沟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2.1.3 评估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患者为老年患者,营养不良,患有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伤口为感染伤口且渗液多。
2.1.4 敷料的选择与应用为控制感染,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用0.9%生理盐水棉球从伤口的周围向中间清洁,清除伤口表面的脓腐肉,再剪去或刮去表面附着的松软的黄色腐肉,清洗干净并吸干,再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外敷15分钟后,用0.9%生理盐水清洁干净,吸干生理盐水,依据伤口大小填塞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确保敷料塞至周围皮下空腔,松紧适宜,外用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包扎薄薄一层,包扎松紧适宜,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或敷料滑脱。
伤口周围涂以湿疹药膏。
2天更换一次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每日更换无菌纱布、绷带。
换药至第14天,创面约3cm×2.5cm,周围组织探及皮下无空腔,无红肿,创面内可见100%暗红色肉芽组织,渗液减少,呈黄色,无臭味,换药改为3天更换一次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每日更换无菌纱布、绷带。
换药至第29天,创面约05cm×0.4cm,创面内可见100%暗红色肉芽组织,渗液减少,呈黄色,换药改为停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每日用0.9%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伤口,吸干,涂以少量百多邦药膏,外用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包扎薄薄一层,伤口周围涂以湿疹药膏,每日更换。
换药至第37天,表皮完全覆盖,创面愈合。
2.2 医生的治疗与干预伤口不是独立的而是人的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将伤口作为一个局部来处理,而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除局部因素外,还有全身因素:如患者患有慢性湿疹、高龄、营养不良、夜间多醒等等,因此,在处理患者局部伤口的同时,建议医师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肠外营养、改善夜眠、抗感染等全身治疗,做好医疗配合,有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2.3 健康宣教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浓茶、咖啡,避免鱼、虾、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常畅。
如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
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告诉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通风透气的重要性,应穿宽松、棉质的内衣,避免使用香皂等刺激性的物品及过热的水清洗皮肤。
特别叮嘱患者禁止用手抓痒,以免加重创面损伤、破溃。
另外,患者要适当的运动,休息时适当的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供血,但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提高机体抵抗力。
2.4 心理护理患者为高龄,病情长久,伤口又久治不愈,易出现心理焦虑、失望等情绪;且患者入住我院,因医院的性质家属不陪同,使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应注意做好心理护理。
入院时护士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详细地介绍病房环境及病房设施的使用,介绍同室友使其尽快熟悉、适应医院环境,尽快消除恐惧心理。
向患者详细讲解伤口护理过程、注意事项、用药治疗等,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护理,配合治疗。
3.讨论
普朗特液体敷料可使细菌覆盖层分裂,溶解变性的蛋白质,达到预防和去除细菌生物膜,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风险,临床上主要用于伤口清洁,可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并减少伤口感染率[2] 。
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是一种具有高吸收性非织造敷料,其抗菌层是由 85% 的高聚藻酸钙纤维、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 6%银磷酸锆盐络合物组成。
银离子可通过多种途径杀菌,并不易产生耐药性,其杀菌能力包括: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菌体破裂溶解;破坏细菌的物质传递,使细菌缺乏能量;破坏菌体 DNA ,抑制细菌繁殖,因此,银离子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3]。
传统敷料虽取材方便且价格低廉,但其不能将细菌牢固锁住,易再度感染。
当其吸收分泌物之后逐渐变硬,极易粘连创面,换药时易造成再次机械性损伤。
换药次数频繁,影响患者活动和休息。
此外,传统敷料会造成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使伤口延迟愈合。
而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能快速吸收并处理渗液,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伤口保持湿润可以加速血管增生、保护神经末梢和减少疼楚、减少纤维组织的形成、支持自溶性清创,还可以避免伤口二次感染[4]。
促进伤口愈合,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4.结论
对经久不愈的、感染性的、渗液多的伤口,合理选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换药,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精神上对换药的恐惧和身体上换药时产生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
有研究数据支持在感染性大量渗出伤口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比其他抗菌敷料效果更好[5],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金美.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阴囊皮肤湿疹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2,9:37-38.
[2] Andriessen A E,Eberlein T.Assessment of a wound cleansing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blem wounds[J].Wounds-a Compendium of Clinical Research & Practice,2008,20(6):171-175.
[3] 王丽,周晓玲,林陶玉.银离子抗菌敷料对感染性压疮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2017,27(23):5512-5515.
[4]UfbergJW.SinusPause.ECGinemergencymedicineanda-cutecare-chapter18[ J ] .EcgEmergMedAcuteCare , 2012 ,51 ( 11 ): 81-89.
[5] 郭春兰,邓红艳,贺莉。
等.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治疗延迟愈合伤口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4,35(8):1296-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