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特色课间操的创编研究——以初中力量素质操为例

素质特色课间操的创编研究——以初中力量素质操为例

摘要:本研究以初中素质特色课间操创编为突破口,依据《国民体质监测锻炼

标准》,以及我国国民体质日渐下降的趋势,尝试将课间操理论、项目创新等概

念相结合,针对传统课间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提高初中学生体质为根本出发点,创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素质特色课间操。本文以初中力量素质课间操的

创编为例。

关键词:力量;特色课间操;创编

前言

课间操是每个中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学校体育活动,自从1951年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出台之后,全国中小学校课间操的锻炼内容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单一

形式的广播体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90年代中期后,人们对课间操功能的认识

开始变得多元化,将开展课间操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更加注重

了课间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多功能教育影响[1]。

本文针对课间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校体育教研组的领导与组织下,对课间操

做出了创新,依据国民体质监测关于中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创编了速度、力量、

耐力、柔韧、灵敏与协调系列的五套素质特色课间操。然后通过四轮专家评审,

对创编的初中特色课间操进行修改完善,为课间操创编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希望对大课间发展有所帮助。

1 力量素质操创编意义

课间操首先强调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养成锻炼身体

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传统

的课间操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作用,但其单一的操化动作和模式化的形式越来越

成为被动式体育锻炼,学生越来越排斥和厌倦这种枯燥的课间操形式,从而对学

生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2】。对此,课间操的创新成为近些年学生、老师

关注的焦点。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所以,开

展多样化的课间操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处于青春发育的前期,也是多种肌肉增长的

敏感期,所以重视发展初中学生力量素质,有其深远的重要意义。通过专门的力

量素质锻炼,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力量素质,从而提高国民体质,为学生体质健康

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将创编出一套适合初中生身心发

展的力量素质操,以提高初中生力量素质。

2 力量素质操创编依据

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关于初中生力量锻炼标准有: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举重物、立定跳远、抛实心球或推铅球。这也是现在中考体育考核的主

要指标。结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发展素质的年龄阶段特征,由于初中生处于身

体发展的前期阶段,可塑性强,其为主动性的力量训练为主。不易于过多的发展

绝对力量或进行静力性训练。正确的力量训练,可以使重要部位的力量增强,改

善身体形态,增加柔韧性。

3 初中阶段身心发展特征及现状

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初中年级的学生,骨骼正处于骨

化过程中,即长骨的骨髓和骨干之间的髓软骨表面不断骨化,骨的长度不断增加,

身高也迅速增长。据研究证实,女生13-16岁,男生14-17岁时,肌肉横向发展

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肉力量显著增长,8-15岁时的前臂屈肌,7-15岁时的

腿部肌肉,背部肌肉均是肌肉力量和肌肉形态改变提高的敏感期,此时适当的练习,将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3】。我国中学生肌肉发展的特点是下肢

比上肢发达,前群肌比后群肌发达,整体看上去身体后部显得比较平板,缺少应

有的曲线和凸凹感,暴露出我们传统的针对中学生的力量训练方法存在着一定的

局限性。

4 初中力量素质课间操创编过程

4.1 准备阶段

4.1.1查阅和了解

大量查阅有关初中生力量方面的知识,了解初中生身心特点,力量发展特点,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及评价等内容。

4.1.2 分析和构思

通过整理资料,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特点,确定操的类型,根据国民体质监测关

于中学生力量测试标准,初步搜集,选编力量操动作及创编特色。

4.2 创编阶段

将搜集的音乐,动作以及视频等有用的内容进行整合,初步创编一套6分钟左

右的素质操,然后在各组负责的老师的指导下修改整合,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力

量素质操。

4.3 成套动作修改和完善

修改完善是特色课间操创编的最重要环节,各组负责的老师带领本组成员进行

多次创编修改,再又本组负责的老师进行修改,最后完成成套,再经由四轮专家

评审评定修改完善。

第一轮:体育教研组专家评审:通过教学表演展示的方式,由体育教研组各

位老师点评,同时详细记录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二轮:各专项教授,副教授评审与建议:邀请有经验有资历的教授,老师

来观看成套,在教授,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第三轮:体育教研员、一线初中体育教师评审:邀请当地初中有经验有资历

的体育教师来观看成套操,依据各位老师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分析,进行评价后再

修改。

第四轮:体育教育专家评审:最后由专业体育教育专家评审检查,进行最后

一次修改。

5 初中力量素质操创编结构

5.1 热身部分

简单拉伸后两组全身性的搏击操组合,活动各关节,使身体快速发热。

5.2 基本部分

5.2.1 组合1:原地四个方向纵跳+原地收腹跳+原地挺身跳+鸭子步;依据:综合各

测试指标,循序渐进使全身肌肉积极参与运动。

5.2.2 组合2:四个方向立定跳远+双人配合深蹲和高抬腿跑+双人配合深蹲和小步跑;依据:根据立定跳远的测试指标,主要发展腿部力量以及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5.2.3 组合3:屈膝俯卧撑+俯撑双手交换叉腰+俯撑双腿交换蹬伸;依据:根据引

体向上、掷实心球、握力的测试指标,借助八级腹桥原理,主要发展手臂力量和

核心区力量

5.2.4 组合4:翻身双手撑地控腹肌+“蜘蛛爬”+两头起;依据:根据掷实心球、仰

卧起坐、引体向上的测试指标,主要发展腰腹力量和核心区力量

5.3 结束部分

结合舒缓音乐简单拉伸放松练习

6 创编亮点

6.1 创编形式上:告别以往的广播操一直站在原地枯燥的做动作,而是通过一些

队形穿插变化,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形成团体操整体的画面感;

6.2 结合身心特点:根据初中生爱表现,爱耍“酷”,希望被关注等心理特点,充

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在动作创编上融入一些现代流行的又能起到锻炼效果的动作;如“动作真人秀”、“模拟实战”等;

6.3 编排节奏上:结合初中生不宜进行长时间憋气的静力性力量练习等特点,编

排节奏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从静到动,从个人到集体,层层推进,最后回

到静;

6.4 动作编排上:结合青少年锻炼标准内容,在锻炼力量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技

术动作,在提高了力量素质的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技术概念,从而形成了正确的

健身意识。

7 结语

好的身体才是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而锻炼身体首先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意识,从小抓起,形成终身体育。素质特色课间操的练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起

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美琴,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特色课间操的创编与实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

[2]刘淑芳,范峰,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02)

[3]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陈宛(1989-12),女,汉族,湖南株洲人,中小学二级,硕士,湖南省

怀化市铁路第一小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小学大课间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

小学大课间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 小学大课间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 一、引言 在小学生们的学习中,课间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除了提供活动休息的时间外,课间操还具有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多种作用。然而,传统的课间操形式逐渐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开展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室内特色课间操的概念与特点 室内特色课间操是指在室内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特色体操活动,它既能够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又能够在室内环境中发挥特色的操练效果。室内特色课间操具有以下特点: 1.多样性:室内特色课间操可以根据季节、节日、学科等多种因素进行创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趣味性:室内特色课间操可以融入游戏、音乐等元素,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使操练过程更加有趣。 3.益智性:室内特色课间操可以通过操练过程中的动作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计算力等智力素质。 4.健康性:室内特色课间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旨在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三、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的不同,合理安排操练动作的难度和强度。 (2)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 生的操练能力。

(3)综合性原则: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应兼顾运动技能训练、音乐欣赏、学科知识学习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2.方法: (1)集思广益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征求学 生对室内特色课间操的意见和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创意。 (2)跨学科融合法:教师可以将体操动作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 (3)借鉴创新法:教师可以借鉴其他国内外优秀的室内特色 课间操,通过创新改编,使其适应学生的需求。 四、室内特色课间操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1.实施策略: (1)教师的操练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操练技巧,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室内特色课间操操练。 (2)课间操网络平台的建设:学校可以建设课间操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室内特色课间操的创编案例和教学资源。 2.效果评估: (1)学生的反馈:通过学生的日常反馈,及时了解室内特色 课间操的实施情况,调整操练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学科成绩的提升:观察学生在室内特色课间操实施后相 关学科成绩的提升情况,评估操练对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3)身体素质的提升:通过测试学生在室内特色课间操实施 前后的体能指标,评估操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 五、结语 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为小学大课间的操练活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

素质特色课间操的创编研究——以初中力量素质操为例

素质特色课间操的创编研究——以初中力量素质操为例 摘要:本研究以初中素质特色课间操创编为突破口,依据《国民体质监测锻炼 标准》,以及我国国民体质日渐下降的趋势,尝试将课间操理论、项目创新等概 念相结合,针对传统课间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提高初中学生体质为根本出发点,创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素质特色课间操。本文以初中力量素质课间操的 创编为例。 关键词:力量;特色课间操;创编 前言 课间操是每个中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学校体育活动,自从1951年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出台之后,全国中小学校课间操的锻炼内容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单一 形式的广播体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90年代中期后,人们对课间操功能的认识 开始变得多元化,将开展课间操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更加注重 了课间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多功能教育影响[1]。 本文针对课间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校体育教研组的领导与组织下,对课间操 做出了创新,依据国民体质监测关于中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创编了速度、力量、 耐力、柔韧、灵敏与协调系列的五套素质特色课间操。然后通过四轮专家评审, 对创编的初中特色课间操进行修改完善,为课间操创编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希望对大课间发展有所帮助。 1 力量素质操创编意义 课间操首先强调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养成锻炼身体 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传统 的课间操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作用,但其单一的操化动作和模式化的形式越来越 成为被动式体育锻炼,学生越来越排斥和厌倦这种枯燥的课间操形式,从而对学 生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2】。对此,课间操的创新成为近些年学生、老师 关注的焦点。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所以,开 展多样化的课间操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处于青春发育的前期,也是多种肌肉增长的 敏感期,所以重视发展初中学生力量素质,有其深远的重要意义。通过专门的力 量素质锻炼,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力量素质,从而提高国民体质,为学生体质健康 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将创编出一套适合初中生身心发 展的力量素质操,以提高初中生力量素质。 2 力量素质操创编依据 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关于初中生力量锻炼标准有: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举重物、立定跳远、抛实心球或推铅球。这也是现在中考体育考核的主 要指标。结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发展素质的年龄阶段特征,由于初中生处于身 体发展的前期阶段,可塑性强,其为主动性的力量训练为主。不易于过多的发展 绝对力量或进行静力性训练。正确的力量训练,可以使重要部位的力量增强,改 善身体形态,增加柔韧性。 3 初中阶段身心发展特征及现状 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初中年级的学生,骨骼正处于骨 化过程中,即长骨的骨髓和骨干之间的髓软骨表面不断骨化,骨的长度不断增加,

中小学特色课间操的创编原则及方法-最新文档

中小学特色课间操的创编原则及方法 17―0072―01 课间操也称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吃紧学习之余的一种积极性休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对学生心理和智力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严重内容和反映。然而,对一些单一死板动作和形式的机械运用,未能使课间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呈现青春活力的场面。所以在“阳光体育”的倡导下,中小学校调整、拓展的特色课间操既具有趣味性、艺术性,而且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特色课间操的创编原则 1.紧贴“核心目的”是创编的首要原则。特色课间操创编时要紧贴它的核心目的――强身健体。特色操舞虽融入了文化艺术等特色,但主体内容仍为课间操的操化动作,即以人体相关部位的屈、伸、收、展、举、摆、跳等为主的动作。因此,要认识到特色课间操是以课间操为基础而拓展开来的,其实质就是学生吃紧学习之余的一种积极性休息,是一种强身健体的锻炼。如果一味强调特色失了本,便也失去了课间操的意义。所以无论创编得多么有特色,多么吸引人,终究是要回到“强身健体”这个本质核心上来的,一切特色都是为它而服务的。 特色课间操作为开展于学校的体育活动,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创编者在创编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符合科学性就要以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动作符合中小学生身体自然发展规律,运动强度适中,运动负荷控制在健身区域标准,即运动者平衡心率达其最高心率的60%――80%;符合全面性就是创编的动作、路线、方位、幅度等能使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P节、韧带及内脏器官等得到全面锻炼。 2.把握“特色融合”是创编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校特色课间操要合理地融入特色。从青少年身心特点出发,要选择大众所知、普及性较广、节奏动作欢乐、合适中小学生开朗好动的天性的元素。形式上要能激起中小学生的兴趣,也能

特色课间操进入中学大课间开展的内容

特色课间操进入中学大课间开展的内容 关于特色课间操的开展内容,特色课间操一书中划分的特别细致,这里的所包括范围比较广泛,大体上包括八大类:大体操类(花式绳操、花球操、哑铃操)、大球操类(篮球操、排球操、足球操)、小球操类(乒乓球操、羽毛球操)、民族传统体育类(五禽戏操、搏击操、长拳操、跆拳道操)、身体素质类(低段素质操、高段素质操)、流行课种类(热舞、韵律操舞、踏板操、健身球操)国学文化类(弟子规操)舞蹈艺术类(拉丁操、秧歌操)。经调查,大体操类中的花式绳操、花球操,大球操类中的篮球操、足球操,民族传统体育类中的搏击操、跆拳道操,流行课种类中的韵律操舞、踏板操、健身球操,舞蹈艺术类中的拉丁操比较受欢迎。 1.花球操 花球操作为啦啦操的一种,以花球为基本道具,道具简单方便,动作是啦啦操基本手位,能够结合律动以及音乐、服饰等不同的编排来达到运动审美锻炼的效果。花球操项目得意于它极具动感活力,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符合中学生朝气蓬勃的学生特点,重要的是动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姿势、连贯性、协调性等方面却能够达到很好地锻炼。中学时期,学生们也更加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花球操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项目,可以让他们锻炼他们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通过花球操,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可以学会协作,锻炼其集体意识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目前所开展的很多大课间活动在具体内容上还是相对单一,并没有很大的改进,就像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接触外界新事物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具有特色的大课间并没有多少。花球操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其体育运动热情,促使学生展现青春活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2.拉丁操 拉丁操是加入拉丁动作元素的练习形式,它不强调基本步伐,与国标中的拉丁舞不同,确切的说它是健身操的一种,强调消耗能量,锻炼身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气质和艺术表现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发育初期,拉丁操的动作有塑型作用,为以后拥有好的身材打下基础。中学生学习拉丁操舞主要是锻炼一下身体形态和缓解课业压力,例如压腿、踢腿、纵

初中大课间操活动方案

初中大课间操活动方案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课业压力重,眼睛疲劳、脖子僵硬等症状频繁发生。因此,在课间适当地进行锻炼,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增强身体素质。教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会同学们可以通过一些课间活动来进行身体上的锻炼。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中大课间操活动方案,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 1、综合健身操 这项活动会集各项健身运动的元素,如拉伸、弹跳、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在学生营养午餐后,进行30分钟的搏击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韧性,改善学生体态。更重要的是,这种运动模式可以助于缓解焦虑、疲劳和负担。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可以互相激励,增强彼此的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2、举重模拟活动 这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节奏的身体训练方式。它结合了单腿深蹲、俯卧撑等动作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手臂力量和腹

部肌肉。但是,老师必须确保每名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以 避免因错误姿势而引发的身体压力。这项活动应该持续10-15分钟。 3、瑜伽练习 瑜伽练习在现代社会备受推崇,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和 其他运动锻炼一样,瑜伽练习有助于调整身体状况。在课间操中 添加10分钟的瑜伽练习,可以让学生们在任务沉重的学习生活中 放松心情,缓解身体压力。这些练习包括伸展、呼吸和放松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室中保持冷静。 4、体育运动 课间活动的一个常见形式就是体育运动。在学校运动场地上设 置半个小时,进行激烈的羽毛球、篮球、足球和网球等球类运动,不但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身体协调力,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参与者的互信值。但是,教练在训练场上需要确保同学 们的安全,防止锻炼过度以及避免意外发生。

课间操活动方案

大夫小学大课间操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践行“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达到“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好学乐学,自主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施原则 1.科学性原则: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大课间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安全性原则: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安全性,既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要制定出周密的安全制度,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活动,避免师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3.全员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 4.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 三、大课间活动流程 1.第一环节:眼保健操 第二节课下课后,伴随着《眼保健操》的乐曲,学生在各自班级内做眼保健操。 要求:下课后,任何人不准在教室内写作业、玩耍过后,没到位的跟着音乐做眼保健操。 2.第二环节:教学楼前集合带入操场 各班成三路纵队排列,四人一队,左右对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跟在队伍最后。音乐起(《踏浪》),全体学生一起跑步。 要求:各班队形整齐,步伐一致,摆臂到位,班级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3.第三环节:做广播操《七彩阳光》 要求:学生做到步伐整齐、摆臂到位整齐,左右转时整齐划一。做操时动作整齐划一,刚劲有力,表现出新时期小学生英姿飒爽、蓬勃向上的朝气 第四个环节:自由活动 伴随着《阳光体育之歌》的乐曲,学生在各自区域内自由活动,可跳绳、踢毽子、各种游戏等。每个班级按游戏规则有序活动。结合号响起按体操队型集合 4.第四环节:校园集体舞《小白船》 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做操。 要求:学生跟随音乐做操,做到动作到位、协调,同学间配合默契,律动好。 5.第四环节:退场 集合号响起,全体学生迅速回到做操时的位置,站定;接着响起一短暂音乐,学生向前(向后)一臂距离看齐,前导员打好路队牌。然后音乐起,各班队伍带回。 要求:学生归位要快,集合要快、静、齐;走步时,要精神饱满、走姿正确、摆臂有力、步伐整齐一致,要走出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来。 四、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级要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和健体的作用,使全体师生达成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协调与家长的关系,要动员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随班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班主任是各班级的第一责任人,在训练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

我国中小学课间操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启示

我国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启示 我国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启示 摘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我国课间操的开展历史进行了研究,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就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开展态势进行了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带动我国青少年体质、身心、运动技能等各方面协同开展,我国中小学课间操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开展,对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组织管理与优化内容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中小学课间操;历史演进;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1.031 课间操的开展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局部。自民国伊始,开启课间操开展之渊薮,历经数次变革,但仍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开展;建国之初,课间操的开展坚持毛主席提出的“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思想,全国上下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课间操成为开展体育运动的根本形式和主要“阵地〞。改革开放以后,课间操又有了新的变化,开展为形式丰富多样的播送体操,其目的就是能够带动青少年体质、身心、运动技能等各方面协同开展。 1 我国课间操开展的历史探析 1.1 民国时期课间操的肇始 早在清末民初,受军民国体育思想的影响,晨间活动就已经在学校普遍开展,课间活动那么最早出现在清末的基督教会学校。 清华大学在建校初期被美籍教师强迫推行了体育活动,带动了体育的开展。于是在1914年,清华大学便开始有组织、有模式地开展起了课间操活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民主主义者和知识分子用近代科学的观点研究体育,强调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到“少年强,那么国强〞,并对学校体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了比拟深入的探析,对学校体育思想开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毛泽东在其?体育之研究?的著名论文中,深刻阐述了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以及德智体的关系,并对体育锻炼的原那么、方法等问题做了较系统的论述,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出了“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的观点。陈独秀那么主张“全身的教育〞,提倡以“体操开展全身的力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意志顽强、体魄强健〞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想使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不断加强,从思想上为我国近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开展奠定了根底,在体育实践中,一些学校逐渐将课间操活动纳入了教学内容。民国时期,由国民政府批准,公布了?高级中学普通科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初次规定了课间操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课间操开始走进中学校园。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在我国颁发的正式官方文件中,“课间操〞一词首次出现,随后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标准?,其中都对课间操的组织管理做了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学校在早上进行早操活动,上午开展课间操活动,全体学生必须参加,使每天的锻炼时间到达2小时以上。 经过历史演进,以及对课间操有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学校教育、体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从而使学校体育下的课间操初具规模。但是,在旧中国,课间操出现后主要效劳于军事,国民政府公布的一些有关课间操的规定在实践中并没有取得好的结果,成为了一纸空

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 进研究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课题提出: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和学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众所周知,课间操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缓解学习过程中的产生疲劳,调节学生学习生活等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天都做一成不变的课间操慢慢地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甚至让学生产生了对课间操的厌烦感。学生渐渐没有了认真做操的重要意识,即使出操,也是出于形式,动作随意、不跟着节奏做、边做操边说话、随意打闹等现象非常普遍, 完全没有了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虽然经常采取检查、评比等措施进行整顿、治理,功夫下得不小,但总是“雨过地皮干”,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根本好转。 研究目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现在课间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作一些尝试性的改进研究,探索一条提高课间操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在保持学生活动兴趣的状态下,加强大课间操的活动健身效果,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在课间操的活动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提高课间操的做操质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课间操时“出工不出力”的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课间操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互联网、实地考察、观摩学习、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形式,在教师的直道和帮助下,结合自己及调查的结果,收集有关地方学校的课间操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及建议,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 ——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例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日益凸显。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对“育人”“健体”等多方面都有极大的价值。 新时代全面推动新课改的有效落实,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 力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但是,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初中体育教学相融合,是如今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展开研究,探索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长,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人才的培育方面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 播与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那么,究竟应怎样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完美结 合起来呢。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以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为指引,以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展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1推动体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按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給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 自主权,为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 科学性地设计教学计划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尝试不断进行,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这主要是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没有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突破性改变,没有找到契合体育的创新性教学内容。通过对体育教学改革经验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其有效途径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拓展,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以及体育知识的普及,加强文化渗透与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对体育建立认知,引导学生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例如,一些学校会将地方传统文化以及地方传统体育运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太极拳、民族舞、扇子舞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组织与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2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初中体育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亟须高素质、全面化、高水平的运动人才。传统的体育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运动能力以及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体育人才的片面发展。很多初中体育特长生都出现体育成绩越好文化课成绩越差的现象,违背了国家对体育人才的国际化需求。 为改变此种局面,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打造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切实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而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重要途径。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树立对体育文化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最佳载体。初中时期正是学生逐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阶段,在此阶段利用传统文化渗透德育教育,能最大化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作风。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的地方就是需要学生通过运动来参与教学活动,

关于初中生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思路的探究

关于初中生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思路的探究 摘要:本研究针对传统身体素质锻炼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初中素质特色操 (包括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灵敏与协调等五大素质操)的创编为突破口, 依据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学生部分,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为初中生身体素质锻炼提供一种可操作性的锻 炼形式。为大课间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身体素质;创编 前言 根据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7—19岁)身体素质整体下降。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 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全国青少年肥胖、近视率5年间持续上升,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为各学段之首;学生肺活量 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1]。 笔者认为素质特色操是课间操的一大创新性发展,根据我国学生体质日渐下 降的趋势,故此提出将素质特色操作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在我校体 育教研组专家的领导与组织下,创编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与协调系 列的五套素质特色操,为课间操创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希望对增强 学生体质以及课间操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 1.创编依据 1.1以中考体育测试指标为依据 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测试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初中 生体育测试内容包括下表内容: 由表可知:初中生体育测试内容包括耐力(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柔韧(坐位体前屈)、力量(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掷实心球、握力、立定跳远)、速度(50米跑)、灵敏与协调(跳绳、篮球、排球、足球)等 五大身体素质。以中考体育测试指标为依据,分别创编五套身体素质操,从实际 上帮助更多的初中生达到体育测试标准,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素质,让他们有更多 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1.2以初中生的身心特征为依据 初中阶段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2到15岁,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叫做少年期, 无论在生理或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 综矛盾的时期。在生理发展上,此阶段已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长高;人体 内脏器官快速发育;肌肉力量增大,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 渐增大。在心理发展上,此阶段感情充沛,朝气蓬勃;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 较薄弱;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2]。因此在创编中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 的基本特征,将选择一些极具个性化又简单实效的多元素动作加以组合创编,以 此达到既能提高锻炼兴趣,又能收获良好锻炼效果的双重目的。 2.创编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五套素质操都是以初中生为主体,针对其身心发展特点,以身体素质发展和

关于初中体育课间操安排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关于初中体育课间操安排对学生影响的 研究 Summary:近年来,课间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作者简要论述了课间操的内涵,阐述了课间操教学对初中生的作用,并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舞融入到课间操中,提出来了初中课间操教学的策略,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Keys:初中体育;课间操;藏舞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学校所教的内容应该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社会上流行的、时尚的健身项目让学生们的生活更加地丰富多彩。我们不能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知程度仅限于跑跳和游戏上,改变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更多地认识体育,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会一种或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一、利用课间操调整学生身体形态

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课间操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压力可能使身体的骨骼略微变形,融入藏舞的课间操可以完美调整学生的体姿,矫正学生身体形态。课间操的训练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关节,在进行操练的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肌肉能够按照最理想的状态发展,每个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使其最终塑造出完美的体态。已经有大量的事情证明,跳课间操具有增强身体素质的功效,因而这种运动集健美和健身于一体,促使学生获得了轻盈、优美的体态。 例如,大部分学生的体态先天就是很好的,每天在教室里坐在课桌前学习,导致身体弯曲,但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完全能够弥补这种不足。融入藏舞的课间操的动作、节奏符合人的生理学规律,是一种极为科学的训练方式,长期进行藏舞课间操的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改善学生的呼吸,使初中生的最大吸氧量获得提升,使学生耐力获得增加。 藏舞课间操训练不仅仅局限于形体方面,动作规范性、动作幅度也是藏舞课间操训练的重点内容。虽然课间操不像体操那样包含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但将一种套课间操的动作都做到规范、优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这其实对学生的力量有一定的要求,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学生在试图完善自己动作,使动作规范、达标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自己的力量的过程。而力量是决定一个人的体质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来,藏舞课间操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利用课间操引导健康心理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地区的教育观念也在跟随时代进步,国家推出过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完整课间操,但是地域带来的文化差异也可以使课间操不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许华园 毓秀小学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特别强调体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有措施地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要打破传统模式,变单调枯燥的课问操为丰富多彩、寓练于乐的大课间活动,变课外体育只抓运动队训练为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形式多样、内容丰高、实效性强的活动,把健康、学习与学生生存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真正的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毓秀小学把学校体育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更为绚丽的舞台。学校严格执行县教育局“阳光体育”“体育艺术2+1”要求,把“学校有体育特色,体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体育特长”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目标,以改进大课间操活动为突破口,坚持把“让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使学生在玩乐中健身,在玩乐中享受体育的欢乐与幸福,较好地体现了“人人享受体育教育权利”的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实现全面发展。下面,就埝桥初中大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开展大课间操活动的现状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毓秀小学以改进大课间操活动为突破口,着力探寻学校体育话动“半军事化”管理道路,逐渐形成了富有毓秀小学特色的大课向操活动雏形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做

以下工作: 1、抓“四定” 定时间: 为延长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原15分钟的小课间操改变为现在30分钟的大课间。 定内容: 改变原来课问操学生只反复做套广播体操的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了由教师自编的四套“土”操,即一套徒手操、一套校园集体舞、套健身操和一套学校特色项目“太极拳”练习。 定位置: 学校对大课间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定点学生站操位置,在教学楼前和操场分年级设置了几百个点,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坐标,如此既使做操队伍非常整齐,又便于学校统一管理与考核。 定辅导老师:以加强大课间操的管理为目的,着力培训“四支队伍”,即体育老师队伍、班主任队伍、跟班老师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2、抓“进退”场 学校对做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学生进退场更是严格要求: 进场分班级先后有顺序进场,退场由各班体育委员列队,沿规定的退场路线齐步走出场。这样,很好地做到了学生进、退整齐有序,俨然一副军营学校的画面。 3、抓常规管理 全校大课间操除每周轮流安排一名体育教师统一整队集合外,还要求其余体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跟班参与管理由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学生每天对各班、各学生的出勤、做操情况进行考勤公示,并于周

创编课间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探讨

创编课间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探讨 作者:谈静 来源:《成才之路》2017年第25期 摘要:学校课间操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采取有力措施,创编生动有趣的课间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篮球操能促使学生熟悉球技,提高篮球运动技能;象形操能帮助学生增加身体柔韧度,提高身体素质;五禽操将课间操和传统体育结合起来,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间操;身体素质;小学体育;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5-0066-01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编创有趣的课间操,促使学生完成规定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篮球操,熟悉球技 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创编课间操的时候,可以将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动作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例如,可以将篮球和课间操结合在一起,将各种技术动作融入其中,促使学生熟悉球技。在创编篮球操的时候,可以将篮球基本动作融入其中,并配以具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多接触篮球,增强篮球技能。部分动作可以单人完成,强化标准动作。比如运球,可以将左右手运球、双手交替运球等动作分散融入篮球操中;比如投篮,这也是篮球中的基本动作,可以让学生做出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为了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还可以适当加入双人、多人合作完成的动作,如在篮球操中安排学生用侧滑步、交叉步等交换位置,然后将球传给自己的同伴,要将传球的技术动作融入其中,如双手头顶传球、单手胸前传球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强、节奏感强的动作,如按照音乐节奏拍球,在拍球的过程中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控制球等,这些动作都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且模仿能力较强,篮球技术动作较为复杂,教师将篮球技术和课间操结合在一起,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控球技巧。 二、象形操,展现柔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骨骼尚未完全骨化,骨骼中含水量较大,具有硬度小、韧性大的特点,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编象形课间操,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在模仿中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加强上下肢力量,提升身体协调性。学生对儿歌童谣都十分感兴趣,在创编象形操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朗朗上口的童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记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大课间操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大课间操模式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大课间操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适合学生的大课间操模 式。 在构建大课间操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特点和需求。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育需求。大课间操模式应注重全身肌肉的锻炼,包括 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的培养等。还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姿势,避免过度用力或姿势不 正确导致身体受伤的问题。为此,可以引入一些瑜伽、拉伸等柔韧性训练和体能训练项目,增加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构建大课间操模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团体活动 和比赛形式的大课间操,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 的竞争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可以将大课间操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比赛或合作 活动,例如接力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比 赛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构建大课间操模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和表演能力。大课间操不仅是一种体 育锻炼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展示和表演的机会。通过引入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舞蹈、 音乐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能力。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自编舞蹈、合唱或乐器表演等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大课间操中 得到全面的发展,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构建大课间操模式时,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大课间操中应该是积极 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众。应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兴趣,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可 以邀请学生参与制定大课间操内容、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大课间操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促进学 生的个性和独特才华的发展。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课间操模式,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身体锻炼、团队合作、艺术表演和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更适合学生的大课间操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ⅩⅩ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我国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己有近百年历史,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虽然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保证,带给我们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构建新的课间操已迫在眉睫。大课间由此产生。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事实上,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尝试早在七十年代末已经开始。1978年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印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通知”等文件颁布后,为了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精神,一些学校开始了由传统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转变。 之后,尤其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呈现蓬勃之势。1999年5月25-28日来自全国教育系统的300余名代表观摩了辽宁省鞍山市、营口市和大连市27所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该省教委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自1996年起至1999年5月连续四年举行了四届全省中小学课间操体育现场会,通过几年的不断总结经验,该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该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成功经验的积累,1999年10月25日,国家教育部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改革开放2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会上确定了将辽宁营口市提出的“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继体、以操审美”的主题作为全国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做出了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决定。 进入21世纪后,大课间体育活动被提升到活动课程的层面。2005年,杨贵仁司长在“体育教学”100期的讲话中说到:“大课间活动我们推行若干年了,我们还将坚持下去,因其活动意义重大。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一天1小时。所谓大课间活动形式,就是通过作息时间的调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时间拓宽至25~30分钟,除做操外,进一步丰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锻炼,我们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开会并下发文件,推动大课间的实施。” 如今大课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引起学校、教育部门的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普及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1.2本研究的意义

体育啦啦操论文[修改版]

第一篇:体育啦啦操论文 简述啦啦操的概念及分类概念: 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遍布美国的NBA、橄榄球、棒球、游泳、田径等比赛现场,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分类: 技巧啦啦操: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结合舞蹈,口号,舞伴特技,技巧,轿子抛,叠罗汉,跳跃等动作技术,配合音乐、服装、队型变化及标示物品等要素,体现团队精神。 动感啦啦操:融健美操、舞蹈、音乐、各种技巧动作于一体,通过队形变换以及队员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主场队员加油助威,是团队精神的高度体现。 舞蹈啦啦操:爵士舞等其他舞蹈元素,运用手臂动作的延伸和表现,使啦啦操动作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具有感染力。简述舞蹈啦啦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啦啦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健身强体,它与一般性健身操的强身更上一个层次,一套啦啦操的动作设计和编排中须以健身为依据,任何有危害身体健康或不利健身、强体的动作均不应采用。成套动作练习对身体各部分的影响应该大体上均衡,对身体的各种基本素质都能得到煅炼,如: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等。长期参与啦啦操运动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的身体机能,使机体运转达到最佳状态。 1 啦啦操与大学生健康价值取向 1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2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3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完善。 2 啦啦操与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 1健身美体、塑造完美体态2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表演观赏力。 3 啦啦操与大学生教育价值取向 1优化人格和塑造高尚道德价值。2啦啦队运动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啦啦操的训练是辛苦的,需要坚忍和毅力,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3对大学生的主体角色确立作用。4对大学生奋斗进取的精神影响。 论述学习舞蹈啦啦操的心得体会以及舞蹈啦啦操课今后的改革方式和建议 从大二开始到现在,选学了整整一年的舞蹈啦啦操,从之前对它一无所知到逐步了解并慢慢的喜欢上它,舞蹈啦啦操让我感受到它与其它运动与众不同的魅力,它的力量、动感、优美。它让我的身心愉悦。它让我学会了坚持、自信。学习舞蹈啦啦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对舞蹈啦啦操的学习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累并快乐着,快乐大于累!优美动感的舞蹈,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愉悦了心情,精神振奋。伴随着节奏感强烈的动感音乐,我们都充分感受舞蹈啦啦操的力量与美,感觉我们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越来越动感了,跳出了健康,跳出了青春,跳出了生命力。

初中体育教案(15篇)

初中体育教案(15篇) 初中体育教案1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趣味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学法指导,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运球绕杆动作是足球项目之一,具有脚支配球为主,灵活多变的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身体素质,特别是对增强协调性具有显著作用,是在学习水平二脚内侧运球的动作基础上学习的,掌握好运球绕杆动作为继续学习运球射门动作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时会出现浮躁的心情,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体育则是他们释放压力的学科,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并能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的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足球活动,发展奔跑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足球游戏和教学比赛形式,在活动中培养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左、右两脚推拨球的自由转换。 【难点】左、右两脚推拨球的自由转换。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问答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或辩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