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书写

【答案】全文规范书写。

【解析】认真书写即可。

二、知识积累

1.【答案】(1)幅

(2)斑

(3)篷

(4)沧

【解析】一fú——一幅,bān驳——斑驳,乌péng船——乌篷船,cāng桑——沧桑。

2.【答案】(1)在水一方

(2)竹色溪下绿

(3)小桥流水人家

(4)静影沉璧

(5)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6)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7)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3.【答案】①引:拉

②顾:回头看

③致:得到

④假:借

⑤过:犯错误

⑥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解析】(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引:拉;顾:回头看。(2)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假:借。(3)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4.【答案】(1)D

(2)用“老人”称呼,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圣地亚哥”不只是个体形象,而是在更广泛意义上代表一个群体形象(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圣地亚哥”的形象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捍卫人类灵魂尊严、追求幸福理想的“硬汉”(“失败的英雄”“胜利的失败者”等)。“圣地亚哥”只能揭示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不能暗示人物形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解析】(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文本阅读

5.【答案】“我”对“吃莲花的”是不理解的(不赞同的、否定的等)。文中写到,“我”看到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就觉得很难过;看到友人摘了“我”的莲花感到天旋地转,最后甚至因莲花被毁痛心到把诗稿全烧了;文章还借老田之口问是否是偏方,侧面表现“我”的不理解,可见“我”对吃莲花的事、人及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态度都不理解(持否定态度等)。

【解析】根据文本中的“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和“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可知我对吃莲花的态度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6.【答案】(1)“专说”表示“亭亭玉立”只是其中一个例词,“七十五”表示次数之多,可见“我”为莲花写了很多诗,表现了“我”对莲花的喜爱之深。

(2)“真”字表达了“我”对友人没有看上自种白莲而想买湖里莲花的不痛快,也暗含了“我”对自种白莲的欣赏。

【解析】(1)解答此题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专说”“七十五”,表现我用词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莲花的喜爱。

(2)解答此题先要弄清词语的含义,再分析人物当时的情感。友人要我去买莲花,我认为不用去买,因此道:“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对友人不识莲花的埋怨,二是对自己种的莲花的自豪。

7.【答案】“这且不提”一句反复出现,一是使内容结构与情感脉络更清晰;二是为了强调“我”对莲花被扼杀的遗憾和痛心之情。

【解析】结合本文的写作结构来看,“这且不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晰;从内容来看,三个以“这且不说”引领的段落,对莲花的欣赏层次由高到低,来表现朋友的举动让我出乎意料。

8.【答案】例子分析:例1:友人提出“去买点莲花来”时,本意是要买来吃;“我”误以为友人要买莲花欣赏。

例2: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时,意思是这两盆花也能对付着吃了;“我”误以为友人赞同那两盆花也还可观。

例3:友人“静立花前”时,是在观察那两盆花哪些可以用来吃;“我”误以为友人也很雅,正在欣赏那两盆莲花的美丽。

误读原因:

第一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喜爱莲花的角度不同。

示例:两人喜爱莲花的角度不同。“我”喜爱的是莲花的外形;而友人喜爱的是莲花做成食物的味道。

第二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看待莲花的态度不同。

示例:两人看待莲花的态度不同。“我”把莲花当作欣赏的对象,喜爱莲花的形态美,追求的是精神文化;友人把莲花当作一种食材,喜爱莲花的美味,追求的是物质之享。

第三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在看待莲花上呈现的思想追求不同。

示例:两人的思想追求不同。“我”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莲花,对莲花、对生活主要从精神的角度看待(对莲花、对生活有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关注的是它们的审美性;友人以分析的眼光看待莲花,对莲花、对生活主要以物质的态度看待,关注的是它们的实用性。

【解析】本文的结尾很是出人意料,朋友吃莲花的行为让我万万没有想到。从文中找出友人的言行,任选一句作出分析即可。比如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等句子。友人其实是想吃,而我以为他是欣赏莲花的美。

9.【答案】(1)2016年7月,美国通过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

(2)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3)强制标识的成本是否太大?

【解析】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①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②转基因食品是否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③强制标识是否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10.【答案】A

【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比。

A: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不是没法辨别。故A项不正确;

B: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故B项不正确;C: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不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故C项不正确;

D:正确。

11.【答案】辩论中,双方都多次使用反问。如例句使用反问,强烈地否定了“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一样安全”的看法,加强了语气,使说理更有力(增强了辩论效果),也能引发读者(听众)的思考。【解析】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反问强调了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实质真的不等同,比其他句式反驳的更有力。

12.【答案】人们愿意多花钱买非转基因苹果,可能是因为人们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强制标识后,人们愿意花更多钱避开转基因苹果,是因为强制标识可能强化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

【解析】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可运用提取中心法得出答案。

13.【答案】(1)对……说

(2)眼泪

(3)脸色,表情

(4)道歉

【解析】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1)句意为: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谓:对…说。

(2)句意为:大家听了相对流泪。涕:眼泪。

(3)句意为: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色:脸色,表情。

(4)句意为: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谢:道歉。

14.【答案】D

【解析】答此题的时候,要熟练掌握“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之”,代词他。

A项,之,结构助词,的。

B项,之,连接主谓。

C项,之,动词,到,到达。

D项,之,代词,他。

【考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15.【答案】风景没有差别,(只是)抬眼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有:殊:差别。句意为: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16.【答案】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解析】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句意为: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

17.【答案】王导是贤明的治国人才,别人将他看作管夷吾;王导是一个热爱国家、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困难)的人,面对国家危难,大家只是消极流泪,而他壮怀激烈,号召大家积极面对,为国效力。

【解析】桓彝见王导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侧面表现了王导的才华、声望。王导在众人情绪低落,前途一片渺茫之时,能够鼓励士气,齐心协力,表现了王丞相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18.【答案】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解析】这首诗像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四、语言运用

19.【答案】快递业产生的垃圾存在着很多问题:垃圾数量巨大,回收率却很低。人们乱扔垃圾也给垃圾的处理带来了困难,快递包装中有难降解的材料,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建议:对快递垃圾进行严格分类,不能随便乱扔;要提高垃圾的回收率;选用环保的包装材料;还可建立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体系。

【解析】要围绕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来写,语言简介连贯,字数在150字以内首先。首先通读三则队员们从人民日报的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找出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具体

的解决措施。例如,材料一说明快递垃圾总量巨大但是回收率极低,材料二阐述快递垃圾的形式,材料三阐述快递垃圾的难易降解性,然后提出尽量回收,使用环保材料等建议。

20.【答案】略

【解析】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说:“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相吻合。意在引导考生对自己的外部生活进行内向观照、内向思考、内向反省,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精神启迪,悟出生活的真谛。

在写作中可打开思路,联系实际来谈开始与结束的话题即可。可以写自然更替,成长得失,阅读心得,情感领悟……在巧妙叙事、细腻描写、理性思辨、真挚抒情中感悟生活,提升自我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题是“一组言论”构成的新颖材料题,具有“感性中蕴含理性的思辨风格”,要求考生根据一组言论来思考“开始”和“结果”的关系。作文题看上去不难,但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挺考验平时积累的素材量。这种作文重在考察学生思辨和调用各种素材的能力。思维驰骋,选材自由,个性张扬,是这道题的最大特点。

附加题

1.【答案】(1)A

(2)D

(3)B

【解析】(1)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出自《论语》,“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2)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注意抓住“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这句话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言,为道家观点。

2.【答案】(1)《沙乡年鉴》

(2)《瓦尔登湖》

【解析】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一部经典的自然文化随笔,在西方与梭罗的《瓦尔登湖》齐名,被誉为“美国环保主义的圣经”。作者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9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乌市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满公为120分(作文中含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应用(共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义务坚持并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毡笠,大力培育小商品市场,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péng____(1)___勃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特色之路。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既不临边又不靠海的浙中小城,一跃发展成为享yù__(2)___中外的新兴商贸城市。义务,真的不愧为浙江中部的一颗cuǐ___(3)___璨明珠。 2.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史。中华人民从饥寒交迫.水深火日(A)之中被解放出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俱兴(B)的国家以一跃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C)。长江黄河的波涛,聆听了祖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茫茫昆化、巍巍长城,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D)的面貌;神舟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了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 3、古诗填空。(6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⑶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 慨激昂气概的诗句是“,”。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字。(写出连续的两句) 。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 明天。 5、名著阅读。(3分) ⑴《水浒》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宋江也 不例外,他 先是因为杀死阎婆惜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而获罪问斩。 ⑵《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 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点是。(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知识积累(26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古城绍兴,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f ú(1)水墨画。b ān (2)驳的青瓦白墙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p én g (3)船分明很有c ān g (4)桑感,但老店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曹正文《说绍兴》)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2.品湖光水色,填诗句名文。(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 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分) (1)友人惭,下车引.① 之,元方入门不顾.② 。(《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 书以观,每假.④ 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⑥ ,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_________ ②顾:_________ ③致:_________ ④假:_________ ⑤过:_________ ⑥作:_________ 4.名著阅读。(6分) (1)选出不属于... 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3分)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但小说以“圣地亚哥”称呼他仅4处,以 “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本阅读(51分) (一)吃莲花的 老 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应用(共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义乌坚持并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毡笠,大力培育小商品市场, 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péng____(1)___勃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市 场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特色之路。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既不临边又不靠海的浙中小城,一跃发展成为享yù__(2)___ 中外的新兴商贸城市。义务,真的不愧为浙江中部的一颗cuǐ___(3)___璨明珠。 2.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史。中华人民从饥寒交迫.水深火日(A)之中被解放出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俱兴(B)的国家以一跃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出勃勃 生机(C)。长江黄河的波涛,聆听了祖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茫茫昆化、巍巍长城,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D)的面貌;神舟飞船的优美 轨迹,演绎了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 3、古诗填空。(6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⑶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的诗句是“,”。 ⑷请写出古诗词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字。(写出连续的两句)。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5、名著阅读。(3分) ⑴《水浒》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宋江也不例外,他先是因为杀死阎婆惜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 而获罪问斩。 ⑵《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点是。(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⑶《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小说中当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的 身体状况是。 6、综合实践。(6分) 义乌市委宣传部为了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倡导义乌精神,决定开展一次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活动。请你关注整个过程,并参加 相关的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⑴《义乌商报》要在专版刊登24件候选标志设计作品,请你为该专版拟写一句言简意明的广告语。(如“城市形象,你我共塑) ⑵在十多天时间内,共有1200多名网友通过义乌新闻参与了城市标志的投票与评论,其中4号作品(如右图)得了219票。 请你仔细观察与分析该标志,写几句准确、简明的说明性文字,介 绍其含义。(写出两点,不超过30字)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语文 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 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017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义乌卷) 语文试题卷 一、书写(5分) 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二、知识积累(26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金鹁鸪银鹁鸪”在古越的kuàng(1)野上传唱,“鹅鹅鹅”在初唐的绿水里yín (2)诵,“敲糖帮”在清代的街xiàng(3)中吆喝,“义乌号”在“一带一路”的康庄大道上轰鸣……悠悠古韵,朗朗新声,遥相呼应,一mài(4)相承! 【答案】旷吟巷脉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拼写能力。要根据注音及语境义确定词语和字形。避免脱离语境,只凭注音误写成同音字。注意“旷”不要写成“矿”“犷”,“吟”不要多写一点。 2. 品湖光水色,填诗文名句。(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2),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 【答案】(1)在水一方(2)桃花尽日随流水(3)小桥流水人家(4)静影沉璧(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1)——(4)小题属于机械性默写,只要能够根据上句或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5)——(7)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时,(5)要抓住关键词句“江水”“思乡”来选择正确的诗句,(6)处抓住“江水东流”“珍惜时间”选择诗句,(7)处抓住“鲜活”“汲取营养”选择诗句,同时,在解答时要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特别是(4)句中“璧”不能写成“避”“壁”,(5)句中“怜”不能少写一点,(7)句中的“渠”下面的“木”不能写成“水”。 3.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分)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②顾:③致: ④假:⑤过:⑥作: 【答案】①引:拉;②顾:回头看;③致:得到;④假:借;⑤过:犯错误;⑥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的理解识记能力,只要平时善于积累,做好本题并不难。其中(2)中的“顾”是古今异义词,是“回头看”的意思。(3)(4)中的“致”“假”古今异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