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泷冈阡表》《宋史 欧阳修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别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吾丕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太夫人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
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文本二: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登谓必显于世。
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3分)布A衣B屏C处D未E为F人G知H修J即K游L其M声N登O谓P必Q显R于S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与“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长”字含义不同。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1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6、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读书辄成诵()(2)及冠()(3)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4)或问“为政宽简,何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9、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10、选文第三段展现了欧阳修的从政思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用,,描绘了美丽乡村的景象。
(3分)11、古代文人志士总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常和欧阳修一样用诗文表达出来。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这样两句诗流露自己想从政报国的愿望。
初中文言文《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40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墓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迎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圈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教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筒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筒,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 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读书辄.成诵____(2)及冠.,嶷然有声_____(3)虽.机阱在前____ (4)未尝..及文章_____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2分)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12.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
(2分)9.【答案】(1)就(2)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来表示年已二十。
(3)即使(4)不曾(4分)10.【答案】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耕在前/触发之不顾。
(2分)11.【答案】我所说的宽容,是征税的时候不急迫(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我所说的)简朴,是去掉繁琐的形式罢了(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
(2分)12.【答案】具有与民同乐、宽容简朴的从政思想。
(2分)。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欧阳修传》阅读答案“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 ])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3)虽机阱②在前()(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10.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11.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参考答案:8.因∕取旧案∕反覆观之9.(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10.(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从尹洙游游:游学B.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C.帝延问执政延:邀请D.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5.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①修贻书责之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
宋史 欧阳修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守节 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及冠,嶷然有 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崇文殿御试擢甲科,调西京推 官。入朝,为馆阁校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 郑氏立志守节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然出众,卓有声誉。后来考中了进 士,礼部(即南宫)考试,欧阳修列为第一名,崇文殿 御试荣选为甲科进士,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以后欧阳修 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庆历三年,知谏 院。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 见逐。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 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 对高若讷进行谴责,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 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庆历三年(1043) ,兼掌谏院。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 淹之事而被斥退。
他看作仇人一样,皇帝却赞赏他敢于说话,认为这样的人才难得。 C.欧阳修处事有超越超越一般的识见。在处理保州兵变事件时,
欧阳修从不同方面劝说富弼不要诛杀降卒,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祸 乱。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为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 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欧阳修的罪名,使他被贬,外放滁州知州。
答案:A (“朝廷内外”错,原文是“在廷多论救”, “在廷”指朝中官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 直仲淹见逐。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 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
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引言: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文化巨匠。
在古代的文化繁荣时期,欧阳修被誉为文学之祖,为人所熟知。
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在他的时代就已经被技斧所认可,是绝对的文学殿堂级别。
一、欧阳修的生平经历与成就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西塘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省开封市),致仕左都赞善大夫、枢密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不仅精通文学、史学、经学、武艺、政治,一生中还投身于为国家治理、立政权的伟大事业中。
欧阳修在文学方面极其有才华,曾经被载入《文苑英华》、《唐宋八大家文集》等名著中。
他的代表作品有《蝶恋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二、欧阳修的卓越成就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欧阳修除了自己的文学成就,其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与民生事业,创办学校、修塑桥梁、浚通河渠,使百姓得以进一步繁荣发展。
欧阳修的文学作品也已经为后世文学家所传颂,他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被称为“欧阳体”。
在后来的清代以及民国时期,许多文人学者都曾经研究他的文学思想、理论,并把他的文学作品视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三、文言文阅读答案(一)欧阳修的年少时代欧阳修小时候学习很用功,他学习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社会的繁荣安危、政治稳定极为关注。
在他 7 岁时,开始接触《春秋》的书籍,认为《春秋》是反映历史真实的史官书。
他坚信:“守中而不偏”,“宁折不弯”的精神,最终在文学领域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二)欧阳修的学术生涯欧阳修在审题而能制之的基础上,常常以时事为题材写作,丰富了我国文学史的面貌。
他作为一个学者,非常尊重经典,也热爱创新。
在《新唐书·音乐志》中,他的《乐章十二》已经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古代音乐的基础。
(三)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在宋朝时期的政治生涯中,欧阳修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
他主张教育普及,结合民众生产实际,发展“制作文物”等方面。
文言文《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
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
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令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为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曰/勿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B.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C.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D.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戴上帽子,表示已成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
答案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
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游:游学
b.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
c.帝延问执政延:邀请
D.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
5.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①修贻书责之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
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
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
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
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
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7.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5分)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5分)
答案:
4.b(被贬职)
5.b(②因才被选中,④侧面表现出的,⑥非欧阳修之为)
6.A(欧阳修写书信指责的是司谏高若讷)
7.(1)四岁时候父亲离世,母亲郑氏,亲自教他学习,(因)家境贫穷,到了用荻草在地上书写学习的地步。
(“诲”“以”“书”各1分,句意2分)
(2)因此作为君王只应当(就应该)消除(辞退)虚假朋党的小人,任用真正朋党的君子,那样天下就安定了。
(“为君”“但”“治”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
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
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
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
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
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1043),兼掌谏院。
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
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
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
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
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
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
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
”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
”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
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
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
”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
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
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
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