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意见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是我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染,以开花结果期为发病高峰期,一般年份其茎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可达30%以上,每年因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菌源、品种的抗(耐)性、栽培管理以及油菜盛花至收获前一星期的天气情况。
经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偏重发生,望各镇认真做好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一、发生趋势1、田间菌源据区测报点田间监测,今年子囊盘于3月12日始见,始见期比常年(3月5~10日)稍晚,晚于去年始见期3月6日,早于2016年始见期3月21日。
至3月21日,播种200粒菌核的子囊盘开盘数累计为14个,低于去年同期累计开盘数30个及2015年同期累计25个,高于2016年同期累计2个。
预计3月底4月初将进入萌发盛期,4月上、中旬将进入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与油菜盛花期相吻合。
2、品种抗病性油菜品种沪油15、沪油17及“沪油杂1号”等沪油系品种均为感病品种,抗病性较差,如遇适宜的气候条件,病害将迅速流行。
3、油菜生育期据近期调查,今年油菜总体长势好于去年,目前,油菜已进入始花期,预计3月底进入盛花期,花期将延续到4月10日左右,花期与子囊盘释放孢子盛期吻合较好。
4、气候条件据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初春(菌核病感病期)雨量和雨日比上年略偏多,温度与上年相当,比常年略高。
油菜谢花以后如遇高温多雨天气,病害就有流行的可能,因此气候条件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较有利。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区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一定要立足预防为主,坚持“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保护”的防治对策,油菜一旦发病,在茎杆上显现症状后,再采取防治措施,就很难进行治疗。
各镇植保部门应加强宣传,科学指导用药,在病菌侵染茎部前进行防治,确保油菜丰产丰收。
1、农业防治合理施好临花肥,防止盲目多施或施肥过晚;同时做好沟系清理,做到田间雨停不积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该病主要侵染油菜的茎、叶和花 ,导致叶片枯死、茎秆腐烂和结 实不良,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 品质。
分布与危害
分布
油菜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地区。
危害
该病对油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 时可导致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
发生规律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和流行。此外,连作、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等因素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菌核病抗性较强 的油菜品种,提高油菜
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 等,保持田间卫生,降 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化学药剂对油菜种子 进行拌种或包衣,预防病原菌
壤进行消毒,减少土壤中的 病原菌数量。
经验二
农业防治措施需要长期坚持,定期进行深耕、轮作等 操作。
经验三
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最佳,应结合多种防治方法进行防 治。
05
油菜菌核病防治面临的挑战与 展望
防治挑战分析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气候条件频发,增加 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种植结构单一
油菜种植结构单一,导致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的 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加大。
程度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与预测
气候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菌核萌发和病害传播,特 别是春季多雨、夏季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 发生。
种植结构与布局
连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可能加重病害发生,合理 的种植布局和轮作制度可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病性 强的品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春季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使用石灰水、 福尔马林等消毒土壤,以 减少土壤中的病菌。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01
使用含有微生物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
等。
以菌治菌
02
通过培养和施用有益菌,以抑制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
生物多样性防控
03
在油菜田中种植一些对菌核病抗性强的其他植物,以营造一个
不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传播的环境。
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昆虫天敌、微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量。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黄色板诱杀蚜虫等,减少病害的传播 。
化学防治
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 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CHAPTER 05
防治案例和分析
春季油菜菌核病的防 治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概述 • 发病原因和条件 • 防治技术和措施 • 防治实践和建议 • 防治案例和分析 • 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
CHAPTER 01
油菜菌核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核盘 菌引起,主要危害油菜、芥菜等十字花 科植物。
施肥和栽培管理
施肥
过量施肥会导致油菜植株过度生长,从而降低其抗病能力。因此,合理控制施肥量,保持油菜的健康 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栽培管理
油菜种植的密度、通风和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也会影响菌核病的发生。过密的种植和不良的通风条件 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CHAPTER 03
防治技术和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1. 引言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菌类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套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方案,帮助农民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
2. 病害特点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特点如下:•病原: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的。
•症状:叶片出现小型、黑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黑色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大量叶片脱落,对油菜的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和残茬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适宜生长环境:菌核病菌在温湿条件下生长较快,适宜温度为1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发生较为严重。
3. 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 良种选择选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抗病性良好的品种来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率。
3.2 良好的田间管理•地块选择:选择油菜菌核病病害发生较轻或无发生的地块,避免在连作油菜的地块种植。
•地面整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秸秆等残留物,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播种密度控制:控制油菜的播种密度,避免过密造成通风不良,增加发病风险。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平衡,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保持田间环境适宜,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
3.3 种子处理•种子消毒:使用植物源性的杀菌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处理,以消除种子表面可能存在的病原菌。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处理:利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种子浸泡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3.4 病害监测•田间巡查:及时巡查田间,观察油菜叶片是否出现病斑,发现病害早期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病害扩展。
•病害记录:记录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部位、发病程度和发病时间等,为后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汉中地区油菜菌核病测报方法及防治技术

现代农 业 科技
21 0 1病 测 报 方 法及 防治技 术
黄保全 余 利 军
(陕 西 省 汉 中市 农 业 技术 推 广 中 心 , 西 汉 中 7 30 ; 汉 中 市 汉 台 区 园 艺站 ) 陕 20 0
摘要 分析 了汉 中地 区油 菜菌核 病 的发 生特 点 , 总结 了油菜 茵核 病 的测报 方 法 , 并从农 业和 化 学防 治两 方面提 出综合 防治技 术 。 关键 词 油菜 茵核病 ; IS 法 ; 测 ̄ - 防治技 术 ; 西汉 中 t 陕 中 图 分 类 号 ¥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4 56 4 文 章 编 号 1o — 7 9 2 1 ) l 0 9 一 1 0 7 5 3 (0 1 O 一 12 O
是坚 持 稻 油 轮 作 , 育 矮壮 苗 , 理 密 植 。 中地 区 培 合 汉
油 菜 大 多 是 稻 油 轮 作 , 样 可 以降 低 菌 核 存 活 率 , 少菌 这 减 源 。 于 旱 地 油 菜 , 适 当与 薯 类 作 物 进 行 2年 以 上 的轮 对 要 作 。 年 9月选好 苗床 , 每 培育 矮壮 苗 , 时换 茬移 栽 , 到合 适 做 理 密植 , 交油 菜 栽 植 l ~ 8万 株/m , 降低 发 病 率 。 杂 5万 1 h 2以 二 是选 用抗 、 病 品种 。 秦 油 2号 、 耐 如 中双 4号 、 油 3号 、 蓉
混 合后 在 田间随机 埋 藏 , 隔一 段 时 间统计 存活 的菌核 数 , 每 以此估 算 菌核 在 自然 条件 下 的消 亡速 率并 预 测翌 年病 害 流
油 菜 菌核 病 的病 原 菌 为核盘 菌 ( c rt i lrt rm S l oi as eoi u e n c o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1. 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菌核病的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常常受到威胁。
菌核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油菜的叶片和茎部出现褐色或黑色的病斑,并最终导致植株凋萎和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
2. 病害监测2.1 田间调查定期进行田间调查,观察油菜植株的病情和病害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目测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
2.2 病原检测采集疑似感染菌核病的油菜叶片或茎部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认病害的种类和感染程度。
3. 农艺措施3.1 合理种植密度适当调整油菜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和过稀的种植方式。
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植株间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密度过小则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
3.2 合理施肥科学合理地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建议使用有机肥和矿物肥结合的施肥方式,避免过度施肥。
3.3 轮作休闲采用合理的轮作休闲措施,有助于病害的消灭和土壤的调整。
合理的轮作休闲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扩散,降低油菜病害的发生风险。
4. 防治技术4.1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在选择抗病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产量和市场需求。
4.2 杂草清除定期除草,及时清除油菜田中的杂草,避免杂草与油菜竞争养分和光线,减少油菜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机会。
4.3 病害剪除及时发现并剪除感染了菌核病的油菜叶片和茎部,减少病害的扩散范围,防止病害传播到健康植株。
4.4 化学控制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预警指标,采取适时的化学控制措施。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菌剂和病害预防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来使用,并注意药剂的剂量和喷洒时间。
4.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都昌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都昌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都昌县是江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农业发展比较重要,油菜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油菜菌核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都昌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一、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1.发病季节:油菜菌核病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发生,气温偏低(15-25℃)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都昌县的气候条件正适合菌核病的发生。
2.发病症状:油菜菌核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病原菌侵入种子后在幼苗期或成株期引起菌核病。
初期病斑为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为灰色或黑色的圆形或不规则斑点。
叶片上的斑点随着病情加剧逐渐扩大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3.发病因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病原菌、天气条件、栽培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原菌主要侵入油菜的种子中,通过种子传播进入幼苗,然后通过雨水或风传播到其他植株上进行繁殖。
天气条件对菌核病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湿度较大的环境有利于菌核病的扩散和发生。
同时,密植、高温、水肥管理不当等栽培措施也容易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二、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1.种子处理:选用没有菌核病的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浸种或热水处理,以去除种子上的菌核病菌。
此外,可以采用生物制剂进行种子涂膜,以增加油菜的抗性。
2.节间喷雾:春季发病初期,可以在菌核病易发区域进行节间喷雾,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喷雾应适时适量,注意农药的选用和使用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是减少菌核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减少植株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病原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土壤肥力和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氮肥含量,提高油菜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合理轮作:油菜不宜连作,要合理进行轮作,避免同一地块长期种植油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5.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田间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病害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蔓延和扩大发生。
保护地油菜菌核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

保护地油菜菌核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1. 引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
机械伤害、环境逆境以及病原菌的侵染是导致油菜菌核病的主要因素。
为了保护地油菜免受菌核病的侵害,在无公害环境下追求高产、高质量的油菜产量,采取一系列无公害防治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保护地油菜菌核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
2. 病害防治前准备2.1. 土壤准备在种植油菜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确保其适宜生长。
具体措施包括: - 清除土壤表面杂草和有害植物。
- 加入适量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 实施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
2.2. 种子处理为了防止菌核病通过种子传播,对种子进行处理非常重要。
可采取以下方法: - 用15%对扑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进行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 用1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进行拌种,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 使用有效的种子处理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
3. 病害预防与监测3.1. 预防措施要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避免或减少机械伤害,对油菜的采收、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伤害的发生。
- 控制田间水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湿润或干旱的环境。
- 加强农田排水,排除积水,减少病害发生的环境。
3.2. 监测方法通过监测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 - 观察油菜植株叶片和茎部是否出现病斑或病斑变大。
- 定期检查油菜田间的湿度和温度变化,以评估病害发生的风险。
- 做好病害发生情况的记录,了解病害的发展趋势。
4. 病害防治技术4.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病害防治方法。
针对油菜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生物防治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喷施在油菜叶片上,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 利用天敌,如捕食性线虫或好牧主猪鼻螨,将其释放到受感染的地区,以降低病害发生。
4.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害防治方法,通过施用杀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2-25 16:44:0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d i为各严重度级值,l 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
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调查方法:田间5点取样,每点固定50cm×50cm(即0.25m2),记载子囊盘数量(菌核萌发后子囊已平展为盘状),计算子囊盘平均密度,查后将子囊盘摘除,结果记入表3。
通过逐次调查,可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表3 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表
5 病情系统调查
5.1 调查时间
调查从春季子囊盘始见起,至油菜成熟收前3-5天结束。
5.2调查地点
选择当地主栽油菜品种,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类型田3块。
5.3 调查方法
每块田平行线取20点,每点按行连续调查10株,作标记固定,每5天调查一次。
发病初期,调查记载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及其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病株率、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4。
表4 油菜菌核病田间病情系统调查表
6 病情普查
6.1 普查时间
于油菜盛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时)、终花期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
6.2 普查地点和方法
按品种、茬口和长势等各类型田共选择调查田不少于20块。
每块田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发病初期调查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和茎发病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5。
表5 油菜菌核病大田间病情普查表
7 预报方法
7.1 短期预报
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与菌源量、花期降水量、油菜生长势,以及油菜花期早晚和长短及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吻合程度等有关。
在其他因子一定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早,油菜花期雨日多、雨量大且时段分布均匀,则当年病害大流行,反之则病情减轻。
各地可依据当地气象预报,对当年的病害流行程度作出短期预报。
7.2 中长期预报
菌核病病情(茎病株率或病情指数)与上年12月的降水量、当年2月的日均温和盛发期(3月上、中期)雨日数以及子囊盘数量呈现正相关。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在盛发期前做出中长期预报。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油菜菌核病测报模式报表
汇报时间: 3月20日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