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发布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江苏卷 作文

2020高考语文江苏卷 作文

2020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求同声,亦听万籁刘桐彤常听人说,我们这一代孩子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

网络让我们彼此发声亦彼此听见,算法则帮助我们数据之海中能与喜欢的人与事“同声相应”。

而谁知,眼界开拓的同时也暗藏作茧自缚的危险,“同气相求”的背后也有误入歧途的隐忧。

学会选择与学会包容,是我们这一代“原住民”的必备素养。

互联时代,百家争鸣。

我愿在此中,既学会求同声,亦懂得听万籁。

互联时代首先要学会的是“选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不是生来就完整,而时刻都收外界的塑造。

而网络正是他人影响的放大器。

起居坐卧,工作休闲,现代人手机不离身,小小的屏幕里直播着别人的生活,分享着远方的信息,真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然而正因信息如此庞杂,选择也变得尤为重要。

但如果只是盲目接受信息,必然迷失其中:早上转发“警惕消费主义陷阱”的文章,晚上又在带货主播的“买买买”声中激情购物;信息过载的背后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看到幼儿园小女孩学着“蛇精脸”的网红主播涂脂抹粉时的不安,正来自对“榜样”泛滥化、低级化的焦虑。

史铁生写道:“所谓知道了善与恶,其实就是对生活有了价值判断,对生命的的意义有了要求。

”面对嘈杂的网络环境,学会分辨优劣,与善者同行,同声同气,才是从互联网的被动使用者走向主动使用者的第一步。

然而,我们自认的“则其善者”,或许也只是“则其同者”。

算法推送给我们带来了寻找“同好”的便利,也在无形之中编织着我们的“信息茧房”: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相同的观点,那些异己的内容在算法的筛选里被无声地过滤了。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安放灵魂》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安放灵魂》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安放灵魂》#降噪同写高考题##杨老师读写园地# 语文研究,我是认真的!如需更多阅读写作协助请私信获取!一个人的灵魂,它就像不可侵犯的领属地,又像是一个甩不掉的狗皮膏药。

大多数的灵魂都有点投其所好的追逐,这样的点赞认同,也许背后就是一颗无处安放的失落的灵魂,在寻找自己可窜入的角落。

这样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会使这颗失落的灵魂逐渐放空自我,而变得麻木不仁。

最终发现这颗灵魂想要塑造的自我其实就是没有自我。

我想把这一类人称作,被道德绑架的群体。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无论你是否遭遇过童年的噩梦,无论你的父母是不是抛弃了你,无论你的父母是不是一个恶棍,只要你不想赡养他们,只要你想逃出这个噩梦的时候,都要被贴上“不孝”的标签。

几千年的“道德”如一道无形的枷锁,套在你身上,让你无处可逃。

如果你真的想逃离,那么就会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你屈服,让你继续自己的噩梦。

那些被道德绑架的子女在被外界无形的塑造,孝道有时也是一块带血的馒头。

大多数人认为,婚姻最好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陪到最后,这都是被外界塑造的完美婚姻。

为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算两人已经变化,志不同道不合的时候,也还是会被外界无形塑造的美满婚姻的形态所绑架。

靠道德绑架的婚姻注定会瓦解的!两颗不安分的灵魂,或者是两颗早已貌合神离的灵魂绝不会因爱同声,因爱同气。

世间一切事物的两面性,都能把人间包裹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

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

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

那些真正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也不会随意被塑造,浑然天成才能在这种环绕中更加紧密,在这种塑造中更加可感。

人生的三大境界是我之向往:第一层境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020年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江苏卷)

2020年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江苏卷)

2020年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江苏卷)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解读(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比较 2019 年和 2020年江苏两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年江苏卷命题材料的特征: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写作的角度需要从对材料整体分析和综合把握中得出。

有老师反映,江苏卷作文题有点扑朔迷离,特别是最后一段描述可能把考生弄晕。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命题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

这种作文题给审题带来一定难度,却也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

2020年高考作文(一)人容易被同化,也容易被异化。

周围的人和事纷繁复杂,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身边的点,浸润自己并确定世界观。

因而,选取便成了一门学问。

所谓“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便是选择的关键。

巧遇,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事能改变你,然后通过你来改变世界。

地球村的时代里,任何人都无法隐藏自己,包括你的缺点,发生于周围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与你有关。

所以兴趣万事等于读书万卷,与天下友等于友天下。

成功者碰到的巧合或遇上贵人,其实是成功者善于被时代感染、塑造的结果。

当然,遇人不淑的巧遇,塑造的则是另一种结果。

人一直活在一个“求”字里,幼时求父母,儿时求老师,成年求工作,晚年求儿女。

而求的过程,便是人生的过程。

因此,人的一切有太多社会的印迹,包括思想以及灵魂。

人之所以强调要独善其身,就看你求的是什么。

当然,人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出息。

那么,你应该向着阳光走去,开放自己的心境,接受阳光下万物千姿百态的冲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

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

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导读:2020高考江苏卷作文真题相关考试作文范文分享给各位同学学习。

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带范文)一、2020年江苏卷作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二、立意解析这依旧是一道独具江苏特色的作文题,在各地成片的家国情怀中,江苏卷的文艺总是一枝独秀。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希望考生由互联网文化中同类相聚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审题时,首先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

0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对于00后而言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稀松平常,无法割舍、无法脱离。

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00后也应该思考这样的文化究竟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其次,一定要挖掘材料的深意。

材料中提到了“…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是对于大数据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典型描述,即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考生如果从“信息茧房”效应这一角度立意,会既新颖又深刻。

由“信息茧房”效应出发,考生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到“回音室”效应,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并借此深入讨论互联网世界中广泛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

考生既可以讨论自己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也可以讨论如何减少在信息茧房中产生的偏见与极端。

当然,信息茧房只是材料解析的其中一个角度,考生既可以从正向讨论互联网中散若满天星的亚文化圈,也可以辩证分析同与不同的联系,在“同”中汲取能量,在“异”中学会反思。

三、范文你真的愿意生活在信息的“理想国”吗?清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材料作文《心之所向,塑造未来》!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材料作文《心之所向,塑造未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作文如下:《心之所向,塑造未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这句古老的话语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焕发出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我们总是倾向于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在不知不觉中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而这一过程,正悄然决定着我们未来的模样。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的每一次浏览、每一个点赞、每一次分享、每一场感动,都仿佛是在心灵的花园中播下的种子。

当我们沉浸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是文学艺术、科技创新,还是娱乐体育,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就如同滋养种子的土壤,不断地给予它们养分,使其生根发芽。

比如,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总是在网络上搜索各种音乐作品,关注知名的音乐家,点赞那些触动心灵的音乐视频,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悟。

久而久之,他的生活充满了音乐的元素,他可能会学习乐器,参加音乐活动,甚至有一天会踏上音乐创作的道路。

因为他的心之所向是音乐,所以他所接收到的信息和所做出的行动都在塑造着一个与音乐紧密相连的未来。

然而,这种信息的环绕和塑造并非全然是积极的。

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狭窄的兴趣范围,或者沉迷于低质量、无营养的信息,那么我们的未来可能会变得狭隘和浅薄。

比如,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娱乐八卦,可能会让人失去追求知识和成长的动力,最终导致精神的空虚和能力的退化。

智能互联网时代,虽然这种环绕更加紧密,塑造更加可感,但我们不能被其“绑架”。

我们要有意识地去选择那些能够丰富我们内心、提升我们能力、拓展我们视野的信息。

我们要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用它们来塑造一个更加优秀、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的未来。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价值观决定人生
价值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可以帮助我们把要做的事情与不想做的事情有效地区分开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力和感受力。

根据学者特恩布尔的说法,“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意义最重要的理解”,这个理解指导一个人处理一切社会关系,使一个人的行为更加明确和有目标。

因此,价值观应该被认为是基本人生观。

价值观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于成长和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具有高尚的价值观的人常常改善自身的素质,拥有正确的智慧,他们的思想不会迷失,他们认同良好的行为准则,乐于助人,积极乐观,乐于进取,害怕失败。

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实现梦想和追求快乐生活的基础,我们要尊重良知,尊重和平,尊重正义,尊重自然环境,以此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观,慢慢树立起自己坚实的人生观,才能拥有自信和成功感。

因此,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多加反思,分析学习的过程中的价值观,找到自身价值观,对生活和工作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以此作为一个精神动力。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优秀人物的价值观,让它们成为自己的操行准则,这样我们有更多的能量去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命,同时实现自己的追求。

有句话说,“贵在坚持,成功来自于坚定的信念的价值观”。

究其本质,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它指导着我们行动,给了我们最大的决心和立场。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探索自我,做出有意义的改变,最终取得成功。

2020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文(优秀5篇)

2020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文(优秀5篇)

2020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文(优秀5篇)2020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篇一费孝通说: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同的声音产生共同的回响,志同道合的人求得共同的发展。

求同相和,共淬文明之光,在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有着更为深广的意义。

《战国策》有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们以相同的价值观走在一起,追寻共同的目标,谋求共同的发展。

上世界20年代初,夏丏尊、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等一大批散文名流,齐聚浙江,育人教书,意兴山水,于湖光山色中,谈风颂雅,寄真性情。

他们因文学风格相近,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张扬艺术、倡导美育,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作家群体白马湖派。

无独有偶,60年代北京东城的芳嘉园四合院成了北京文艺圈人士的聚集地。

比如画家黄苗子和郁风,比如创作《大闹天宫》的漫画家张光宇。

在特殊的年代,反右之后,文艺圈的政治空气异常紧张,然而正是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激活,让这些人在艺术上都各有成就,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艺氛围。

古往今来,同与和一直都是人类历史长河淬炼的文明之光。

尤其在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和有其重要的环绕和塑造作用。

求同相和,命运与共,是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华儿女上下一心,全力应对,吹响齐心协力,命运与共的冲锋号。

中国致力于自身防疫的同时,也为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样的求同存和,不正体现在中国为支援同为疫情所患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提供的捐款和医疗物资上吗?这样暖心的文字,不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吗?这样的求同相和,不正是人类历史长河淬炼的文明之光星火相传吗?然而,不论是车马很慢的从前时代还是大数据的互联时代,我们都需警惕:同声相求是满足了我们的喜好、坚定了我们的价值观,还是窄化了我们的个人视角?和气相求是使人变得纯粹简单,还是思想更加狭隘?譬如文学创作,向时代的不同声音汲取营养,固然能产生具有社会影响的作品,但优秀的作家一定不会陷入人云亦云的藩篱,而是在追寻美美与共的同时亦要各美其美,保持个体的独立思考,警惕泛化式的写作,由此才能为社会带来新声音,并由此产生新的回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发布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20江苏高考作文详情:
2020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题大致为: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

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荆韵湘语
江苏一考生
诗经是典型的北方语言:黄土上的事,黄土一样的情感,他是中华平淡的多数,宽厚、坚忍。

然而我们最华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辞。

它的语言是晦涩的,是文人才能跨过的门槛。

在语言愈加简洁随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独守着语言最典雅烂漫的用法。

她是幽而独芳的兰芷,用语言的艰深把自己提升到庸众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堕落为俚俗。

当今很多学生在作文里引用诗经,因为诗经是属于大众的,但匪彼君子,断不敢用楚辞作为藻饰。

她的语言传递出曲折的情感。

如果说诗经中的爱慕、悲苦把中国人从野兽中提拔出来,那么楚辞便把文人从庸众中提拔出来。

没有宇宙心的人,断问不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没有自尊的人,定吟不出“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诗人,和读者,把自己提升到宇宙、泰初的视角,岂群小所能为?这是荆勋所传袭的高节:屈宋贾王,甚至是乌江自刎的项羽,孰非自重自爱?
荆韵定是超远的《承云》,亢介的《激楚》。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过晦涩曲折,看到其中的简明与丰富,在语言有时虚伪的时代,有种可贵的诚实。

湘水之畔的人们不善于隐藏情感。

屈原问詹尹“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还含蓄,不多久就压抑不住,大呼“谁知吾之廉贞?”听者并不用揣度,就了然了。

人与人之间真诚,自然生发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而渔夫则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言语直白,很轻意到了“不可说”的境界。

诗人用诗语和自然交流: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一语道尽自己的感受。

而人对自然之语的解读也不迟滞:贫士失职志不平。

诗人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与自然对话的,这是可以体会物哀的语言。

就是湘水之畔的神明也诚实得可爱,湘君一句“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把他思念爱人,又略带猜忌的内心表露地毫无保留,单纯而可爱。

这是恋人不加掩饰的语言。

丰富的是语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又把自己降到万物的地位上,去体察物情,诗人的内心敏感而细致。

湘语定是诗人站在万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诗。

人皆仰视的荆韵,和众生同具的湘语,奇异地结合而光辉耀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