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元素在寺庙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1

合集下载

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无锡灵山拈花湾为例

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无锡灵山拈花湾为例

12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无锡灵山拈花湾为例THE APPLICATION OF ZEN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TAKING WUXI LINGSHAN NIANHUAWAN AS AN EXAMPL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黄缨 凌彤2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相对于诗、书、画而言,景观艺术中包含的实践性使它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独具特色,既有物质形态可感可触的客观真实,又有主观情感产生的精神意义,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

可以说,景观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2]。

将禅意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兴盛时期。

唐、宋时期,随着禅宗的兴盛,许多士大夫将佛事活动与园林结合在了一起[3],在园中参禅养心,吟诗作画、参禅礼佛,其整体景观呈现出安静闲逸的意境,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楼林立,交通簇拥,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开启了人们对静谧、平和生活的向往,将禅意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可以满足当代人们对恬淡生活的追求。

古朴的建筑、简单的装饰、大开大合的空间,让人们歆享禅意文化所带来的美好,而且通过环境空间让人们切身感受禅意文化所蕴含的意境,深入了解禅意文化的内涵[4]。

3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1删繁就简的空间结构不同的空间结构包含着不同的语义内涵和形式美感,并且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信息。

例如水平线能够带给人平和、安定、平静的感觉;垂直线则表达着简约、率真与速度;曲线代表着柔和、流畅、典雅。

在空间关系中,设计语言传达出的空间情感、空间韵律和秩序的层次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单线或者多线的组织、变换、整合以及排布规律等,它们构成设计语义的形态要素,形成丰富的语义表达。

禅意景观蕴含着简洁朴素、平静空灵、自然通透的空间形式语言。

这样的基调使禅意景观在空间结构上要尽可能减少变量的产生,减少内容之间的差异化,弱化强烈、动感、活跃的形式内容,从而营造安静平和的空间特质。

寺庙景观提升案例

寺庙景观提升案例

寺庙景观提升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们就说有这么一座寺庙,叫灵隐寺(只是拿它举例方便大家理解哈)。

这座寺庙那可是历史悠久,名声在外,每天都有好多香客和游客来。

不过呢,随着时代发展,寺庙原来的景观有点跟不上趟儿了。

比如说,寺庙的入口处,就只是简单的一扇大门和一小片空地,缺乏那种让人一到就感觉神圣又震撼的氛围。

再看寺庙里面的庭院,植物长得有点杂乱,小径的石板有的都裂了,排水也不太好,一到下雨天就积水,搞得香客们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像走梅花桩似的。

二、提升方案。

1. 入口处的大变身。

首先在大门前打造了一个大大的广场。

广场上用青石板铺地,石板的纹路都精心设计,像那种古代的八卦图的一部分,既有文化底蕴又好看。

然后在广场中间弄了一个超级大的香炉,这个香炉可不简单,它的造型是仿照古代的鼎做的,上面刻满了精美的佛教图案,什么莲花啊,佛像啊,栩栩如生。

一走近,就能闻到淡淡的檀香味从香炉里飘出来,立马就把人带入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里。

在大门两边,种上了两排高大的银杏树。

到了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像小扇子一样落满一地,就像给寺庙门口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那景色,简直美到让人窒息。

而且,这些银杏树还有寓意呢,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和寺庙的文化氛围特别搭。

2. 庭院的精致改造。

植物方面,把那些杂乱的杂草拔掉,重新规划了植物布局。

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松柏,因为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在佛教文化里也有特殊的意义。

然后在周围种上了各种花卉,像月季、牡丹之类的,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盛开。

这样一来,寺庙里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和色彩。

小径的石板全换了,换成了那种表面有点粗糙但是很有质感的石板,这样下雨天就不容易滑倒了。

而且,在小径旁边还挖了一些小沟渠,专门用来排水,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积水的问题了。

在庭院中间还打造了一个小型的假山和水池。

假山上有小瀑布流下来,流到水池里,水池里养了好多锦鲤。

香客和游客们可以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着锦鲤游来游去,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觉特别惬意。

浅谈中国佛教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浅谈中国佛教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浅谈中国佛教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联系1 佛教景观综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建筑遗产的文明大国,包括佛教建筑在内的古建筑,是中国的文脉之根、进展之源。

当前,中国内陆大多数地区的佛教建筑实际上都是汉传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景观是以佛教思想为指导来进行设计与规划的。

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其进展的历程中渐渐形成了公平待人、虚心谨慎的处世态度。

这种态度在其建筑形式上也能有所体现:圆润,其色调温柔,毫不张扬,颜色光明艳丽。

汉传佛教重视修道与习静修行,主见远离红尘、与世无染。

当然,也有一部分佛寺会选择人口密度较大的全国性政治中心,这类地方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影响面广,更有利于弘扬传播佛教。

2 中国佛教建筑景观的特点及应用佛教建筑主要的用途是供奉佛像。

中国佛教寺庙除了从事主要佛事活动的殿堂外,另在后部或侧面设塔和塔院。

另外还有禅房、僧舍、客堂和学院、印经处等一些附属用房,相互组合成各种形式的佛寺。

佛教的选址讲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有“自古名山僧占多”的民谚,的确如此,中国的多数寺庙大都远离于繁华吵闹的都市,隐匿在灵秀的乡间。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通常有许多烟火鼎盛的大佛寺,但是大多数的庙宇、石窟和寺塔则隐蔽在山谷之中或高原与江湖的沿岸,这些都是中国佛教文化在地理分布上的特色。

在中国较为出名的佛教名山,有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谱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这四座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中国汉代开头建寺庙、修道场,尤为出名。

由此也产生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中国化佛教体系。

2.1 建筑选址及应用在中国,自古代起佛教寺院的选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佛教建筑在选址时主要受自身教义、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求达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宗教需求的和谐统一,努力构造佛教的良好氛围。

佛教建筑选址往往多与自然环境融合。

藏传佛寺多数依山而建,汉传佛教也是同样如此。

因此,山势的险峻无形中塑造出了寺院的威武,浓密的林木营造出了远离尘嚣、神奇安静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更便于僧侣潜心修法。

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

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

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佛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建筑空间的设计对于佛教信仰、禅修修行以及皈依佛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

首先,佛寺建筑的临水享禅。

佛教强调禅修的重要性,佛寺应当尽量选择在山水之间修建,特别是在山川河流之间。

水在佛教中寓意清净与智慧,临水的佛寺不仅可以使修行者放松身心,更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佛寺的修建应当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山水资源,设计出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建筑空间。

其次,佛寺建筑的主体结构。

佛寺建筑应当以佛堂为核心,佛堂是佛教信徒修行的场所,也是法师宣讲佛法的地方。

佛堂的空间设计应当符合佛教的礼佛规范,具备足够的座位供信众礼拜。

此外,佛堂还应当设置佛像供奉台,为修行者提供供奉佛像的地方。

佛堂的设计应当注重光线与空气的流通,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

除了佛堂,佛寺的建筑还应当包括禅堂、僧舍、客舍等。

禅堂是修行者修炼禅修的地方,应当有足够的空间供修行者坐禅、打坐。

禅堂的设计应当追求简约和谐的风格,营造宁静的氛围。

僧舍是供住持和僧侣居住的场所,其设计应当注重功能性,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客舍是供信众或参加佛教活动的人员居住的场所,其设计应当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再次,佛寺建筑的园林设计。

佛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佛寺的园林设计应当凸显自然景观,并注重园林布局的合理安排。

园林应当有花木绿丛、草坪流水、假山瀑布等自然元素,同时还应当有散步小道、休闲座椅等人性化设施。

佛寺的园林设计应当打造一个宜人、宁静的空间,让修行者能够与大自然相互交融。

最后,佛寺建筑的装饰与细节设计。

佛寺的建筑装饰应当符合佛教的教义,追求朴素、简约、庄重的风格。

同时,装饰细节也应当融入佛教的寓意与象征,如佛像、经幢、莲花、八宝等。

建筑的色彩选用应当注重佛教的色彩观念,以金、紫、蓝等庄重的颜色为基调。

此外,佛寺建筑的细节设计应当注重工艺与手艺,力求精雕细琢,展现佛教的智慧与美感。

佛教元素PPT模板:佛教元素融入设计中,展现出宁静与智慧

佛教元素PPT模板:佛教元素融入设计中,展现出宁静与智慧
• 茶道、和服等日本文化中的佛教元素
02
佛教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佛教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佛教色彩的运用
• 淡雅、和谐的色彩搭配
• 体现佛教的慈悲与平等
佛像、佛塔等元素的运用
• 作为主题,传达佛教设计理念
• 作为图案,装饰设计作品
禅宗风格的运用
• 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
• 体现佛教的智慧与宁静
佛教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03
佛教色彩的运用
• 体现佛教慈悲,增加设计作品的温馨感
• 营造和谐舒适的视觉感受,提升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
如何提高佛教元素融入设计的效果

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准确把握佛教元素的内涵
• 学习佛教知识,了解佛教元素的背景
• 研究佛教艺术,领略佛教元素的美感

结合设计主题,巧妙运用佛教元素
• 根据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佛教元素
• 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新佛教元素的表现形式
⌛️
注重佛教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和谐统一
• 处理好佛教元素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
• 营造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提升设计作品的整体品质
05
佛教元素融入设计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佛教元素设计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多元化的佛教元素设计
• 突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佛教元素融入设计:宁静与智慧的体现
DOCS
01
佛教元素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佛教元素的起源与发展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 由释迦牟尼创立,公元前563年诞生
• 旨在传播佛法,帮助众生解脱苦难
佛教元素的发展
• 从印度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 融入各国文化,形成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

寺庙项目创意设计方案

寺庙项目创意设计方案

寺庙项目创意设计方案1. 引言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虔诚和敬仰之情。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和宗教传统。

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吸引人们、让他们感受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寺庙项目,对于传承和发展宗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寺庙项目的创意设计方案,以期为了解和实践宗教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个独特的体验。

2. 设计理念2.1 自然与宗教的融合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自然与宗教相融合的寺庙项目。

借鉴自然元素和传统寺庙建筑风格,增加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然与宗教共生的认知。

2.2 空间布局项目的空间布局具有层次感和流动性,让人们能够在不同空间中自由穿梭,感受到宗教与自然从不同角度的碰撞。

主要包括山门、大雄宝殿、戒坛、藏经楼等功能区域,每个区域都应具有其独特的设计元素。

3. 设计要点3.1 山门山门是寺庙进入的第一道门槛,也是人们接触寺庙文化的第一步。

为了营造宗教氛围和庄严感,可以使用象征祥和和吉祥的传统建筑风格,搭配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

山门两侧可设有石刻或雕塑,展示佛教禅宗的精神内涵。

3.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区域,应该具有庄严、浩大的氛围。

可以考虑采用木质结构,搭配传统的屋顶设计,表达出佛教建筑的独特风格。

室内可设立佛像,配以柔和的照明和音乐,让人们在沉静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

3.3 戒坛戒坛是佛教徒诵经、冥思和忏悔的场所,设计要体现宁静和专注。

可以引入自然光线,让阳光透过树叶投射到地面上,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

另外,可以利用独特的空间布局和材质,营造出专注与冥想的氛围。

3.4 藏经楼藏经楼作为储藏和保护佛教经典的场所,设计要让人们体验到古老的智慧和文化。

可以考虑采用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搭配传统的阁楼设计,营造出古人阅读佛经的场景。

内部可以设置展览区,展示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珍贵的文物。

4. 结语本文介绍了一个寺庙项目的创意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将自然与宗教相融合,提供人们一个独特的宗教文化体验。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作者:张诗怡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5期[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园林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人的造园方式,尤以渗透到对待自然的态度为典型。

寺观园林也不例外,我国的宗教文化也影响着寺庙的景观设计,更为重要的是能直接通过其空间布局与组成、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等反过来烘托宗教氛围,传达宗教文化教义。

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广德寺为例,介绍广德寺园林景观空间及园林空间艺术特征,为其他地区寺观园林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寺观园林;宗教文化;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5-67-2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的寺观园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之和[1]。

空间作为园林最重要的设计部分,其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否定。

而且寺庙园林的空间布局、序列组织等,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遂宁广德寺——四川省遂宁市的著名佛教寺庙园林作为“观音文化之乡”,自从建成以来园林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广德寺的空间格局基本无异,依然是呈庭院式的轴线对称的布置。

1 遂宁市观音文化与广德寺1.1 宗教文化对中国寺观园林的影响中国历来就信奉以礼为准则,包括建筑制度在内,宗庙作为以前的行政场所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寺观的建筑群体布局呈对称式,采用以殿堂为主的庭院式布局,形成轴线对称、庞大而主次分明的建筑群体[2]。

1.2 廣德寺概况遂宁广德寺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卧龙山间,也是沿山麓到山顶布局,这种选址方式是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寺观园林的选址模式,也是为了为修行僧人道士营造自然幽静、远离尘世的氛围,同时也使广大信士对佛道二教悠然产生高不可攀、令人神往的追求。

遂宁广德寺,先名石佛寺,始建于公元618年,已有1 280多年的历史。

在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元),被封为“禅林寺”,最后在明武宗正德年间被封“广德寺”。

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寺庙景观规划设计解析——以南昌佑民寺为例

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寺庙景观规划设计解析——以南昌佑民寺为例

以及在寺庙 景观 中以何种方式体现 。
关键词 :佛教 文化 ;寺庙 ;景观规划
1 佛教文化与寺庙 园林 景观 的关系
1 . 1 佛教 的来 源及 佛教 文化对 寺庙 园林发 展 的
影 响
佛教于东 汉时期流传 到我 国,佛教 了寺观在 中国建造方面
下名 山僧 占多”【 2 】 。早 在 中国古代南北 朝时期 ,佛教
的 僧人以及 道教 的道士都 开始纷 纷远 离城市 的喧 闹, 到偏远 清幽的 山上建造寺庙 以及 道观 。 由于在名 山大
1 。 4 佛教文化对寺庙园林植物配植 的影 响
寺庙与植物 的关系 ,既包 含视觉美学 ,又包含精 神寄托 。从视觉美学 角度 ,植物需 要配合建筑庭院 创 造各式空 间关系 ,如障景 、透景 、漏景 等 ,可以 引导 视线 ,软 化硬质景观 。从精神寄托 的角度 ,植物是 自 然 的象征 ,孔子 日:“ 智者乐水 ,仁者乐 山。智者 动 ,
景 观布局 多选 取 自然界 中构景要素 ,如 山水 、花
1 _ 2 佛教 文化 对寺庙园林选 址的影响
寺庙 作为宗 教活 动的场 所和 个人 修身 养性 之处 ,
其选 址突 出 仙境神域 特 色 … 。“ 世 间善言 佛说 尽 ,天
草 、乔灌木 、石 龟 、石狮 ,强调人 与大 自然之 间的相 互感应 以及人与 自然景观的和谐 关系 ,从而达到修 身 养性 、参悟佛法 、“ 直指 人心 ,见性 成佛”的 目的 。
寺观类 园林等 。
景 优美 、环境优雅 的地 方 ,远 离城市 的繁杂 与喧 闹 ,
有利于 涤荡心灵 ,正如佛 家所 言 : “ 正解佛法 ,远 离
佛教在 传播过程 中受中国文化 的影 响 ,寺庙 的建 筑 布局、景观形式与其建筑技 术则影 随 中国传统 的建 筑 与景观 形 式。首 先 ,佛教 追寻 梵 天佛 国的至 高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元素在当代寺庙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张静摘要:佛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文化对我国寺院景观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以开元寺景观设计为例,在继承传统佛学思想的背景下,结合现代审美,从功能分区、植物造景、道路铺装、景观小品等方面营造更具时代感的寺庙园林景观,希望能传承发扬佛教文化,又能够满足现代旅游活动的需求。

关键词:佛教文化;寺院;景观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ddhist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TemplesZHANG Jing1FU Jin2(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Shaanxi 710048,China) Abstract:The Buddhism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t he Buddhist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the temples landscape of our country.For example,landscape design of the Kai Yuan temple,it is analysis the functional partition,plant landscape,road pavement,landscape etc which combined with modern aesthetic and traditions of Buddhist culture,it is create more fashionable temple garden landscape.It is promote Buddhist culture 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tourism activities.Key word:The Buddhism Culture;The Temple;The Landscape陕西省教育厅课题:16JK1531 丝绸之路石窟造像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以中国段甘肃地区为例寺院景观是指佛寺的庭院景观,也是一般宗教朝拜和祭祀场所除了宗教建筑以外的园林景观,是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景观是佛教文化的信息载体的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无论是从其景观的布局还是具体细节的表现,都明确的展现了佛教文化底蕴极其地域文化特色,这样的景观设计将对佛教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趣味。

2.寺庙景观设计元素不着相,不着境,视万物为空,视空为万物,是佛门参修的要点。

因此,佛教寺院景观的意境营造需要考虑以象征、抽象等手法去塑造物质景观。

一片白砂,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心境;一块异石,可以是高山,也可以是圣佛;一片灌木,可以是森林,也可以是芸芸众生。

具像的物体容易让人对实物产生执念,干扰僧人的修行,这正是佛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义。

佛教寺院景观中的伞盖、莲花座、经幢、放生池等具体景观实物,只是佛学教义的一个载体,是佛教景观特征的表象,其真正的象征是佛教的文化和佛法的含义。

佛教寺院景观在设计中很少从逻辑角度进行分析,一切的装点和摆置都是那么自然,是佛学中“平常心是道”的象征,越是自然的景观越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让佛教寺院不只是局限在它现处的那一小片地方,而是让人感受到处处皆佛法的教义。

石灯笼。

石灯笼被用为佛前的供灯,我国的石灯笼多为白色花岗岩或青石雕刻而成,造型简洁大气。

石灯笼可以自由灵活地点置、孤置在庭院当中。

由于石灯笼综合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在佛教景观中将其作为画龙点睛之物运用,是十分慎重的。

石幡。

石幡是我国佛寺中的一种供具,一般都由青石或灰色石材雕刻而成,集造像、纹饰、咒语、经文等元素于一体,由柱体、底座和柱头构成,经文和咒语一般都刻在柱身之上。

又称“花幡”或“宝幡”。

塔。

多为舍利塔或为纪念寺中的圆寂高僧而修建,一般体量较小,象征性强。

置石。

在传统园林中,大部分的石头被用来单纯点缀和美化环境,仅取其形态而已,但有些石头则被用来象征和比喻,代表不同的佛教人物。

如典型的“三尊石”,寓意佛祖与其弟子阿难和迦叶。

植物。

在寺院内部种植大量不同颜色的佛教相关的植物花卉,既表现出被绿色包围的私密佛教空间形式,又可以表现出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寂静的景观氛围。

除此之外,洗手钵、铜铃、“卍”字符也是佛教景观的代表性元素;在佛教景观中也运用大量的动物造型,如狮、象、龙、龟、鱼等,这些动物直接用于雕塑置放在寺庙中,或者在石雕图案中运用在围栏或铺装上。

了解与佛教相关的景观小品,且巧妙运用,在庭院设计中将可起到点睛作用,反映主题。

3.当代寺庙景观设计原则3.1社会性随着佛教文化景观作为人类文化景观存在于城市之中,它服务于公众的角色图1 开元寺鸟瞰图 Fig1 View of Kai Yuan Temple已经确立。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其社会功能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文化协调以及补充功能上。

佛教文化景观设计首先要具有社会文化性,包含的人群还要宽广,在功能上不仅要满足香客的朝佛功能,并且要增加体验性,同时还要让普通游人参与到具有佛教文化氛围中,促进多佛教文化的更多了解,才能具有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社会功能进行有益补充。

3.2生态性将人文景观与地域自然环境充分融合,既满足游客的宗教礼拜、休憩、休闲等要求,又增地域风俗文化的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效益,使娱乐与休闲相结合,让佛教文化带给人们一份宁静的宗教环境,撇除都市的繁杂,回归自然、宁静。

这也是当代经济快速发展下所需要的新的休闲活动,让人们在那里寻找心中的那份安静,在休闲的氛围中体验发自内心的快乐。

3.3文化性景观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含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性,不仅与社会伦理、宗教、习俗及种种观念有关,而且还包括了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

景观设计中,文化与景观相互影响,佛教文化已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精华。

而寺院景观作为佛教文化主题的一个范畴,首先要融入佛教文化因素,才能使整个景观更富有佛教文化意蕴。

同时再加入一些民俗文化,使宗教性与地域文化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很好的、更大范围的适应各类游人。

4.寺庙景观设计——以郑州开元寺为例4.1设计理念1.注重景观的地域环境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地域环境景观往往会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根据万物轮回的佛教设计理念,要从总体的布局形式上去展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在景观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能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保持相对的稳定。

而且要考虑四季更替,景观的变化。

2.注重景观文化的传承性图 3 道路设计 Fig 3 Design of Road 图2 开元寺效果图 (整体) Fig 2 Design Sketch of Kai Yuan Temple 文化的传承性和延续性源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相对稳定性,因伴随人类历史产生而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佛教文化景观是历史的延续,是不同阶段历史的叠加,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以历史遗存的形式烙印在大地上。

在寺庙景观设计中,首先考虑文化的传承,并立足于当地特色环境,吸取传统又体现时代还需做到取舍有度而不同,营造能体现当地特色有迎合现代旅游景区的景观空间。

4.2总体规划对郑州开元寺景观设计进行了功能流线及绿化的分析,充分的参考了传统佛教文化中轴对称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各设施之间达到了设计学上的完美对称,拥有很强的艺术气息。

随着流线路线一路望去,各设施之间的关联性也一目了然。

4.3景观要素设计分析1.水景在佛学的理论中,地、水、火、风四物相和相应构成世间万物,水是景观环境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元素。

自古以来我国众多哲人和诗人都对优美的水景诉诸赞美之情,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等,都突出了对水系的设计,烘托出佛教文化千年传承的智慧,也有一定的风水学寓意,同时也引发了更多有关于生命的思考。

在开元寺中的水景设计加,依托区域丰富的资源条件,改造利用草堂寺内的莲花池,使植物与水景结合,并有效的利用了水源把多余的水量退入防洪渠,这样整个园区的水系与外部河渠形成了大循环,让寺庙内的水成为活水,还可调节微气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道路设计为了避免在园路设计中的枯燥感,开元寺庭院内设有曲折园路和直线型的不同路径。

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是直线道路,通过放宽道路和周围植物和构筑物来增加游客的不同心理感受。

在直线型道路和景观节点之间布置了服务设施和游览主干道不同的曲折园路。

铺装材料主要选择青砖、卵石、耐火砖、砖雕等,运用不同的材料拼凑出体现佛教文化内涵的图案,如万字砖、莲花纹砖、荷叶形砖饰等,并搭配梅、大青树、忍冬等植物进行陪衬,营造空间的意蕴。

3.植物景观“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佛教通过平凡的花草、树木传递给人们深刻的佛教教义,平和、柔善、包容、智慧等崇高境界,使人与园林景观、自然融合为一体。

例如,莲花,传说在佛国净土中的每一朵莲花,都是由念佛之人的心念而生,所以佛陀在创立佛教时就已把莲花放在了很高的位置。

开元寺景观设计受当地气候环境、宗教和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国槐和松柏和与佛教有关的树木和花草为主,间植常绿与落叶树种,开花与彩叶植物搭配,增强季相变化,形成良好的佛教景观氛围。

其他代表性植物还有银杏、柳树、竹、曼陀罗、菩提树等,目的是通过植物本身的典故、寓意以及其自身的形态营造意境深刻的空间。

4.景观构件当代佛寺景观构件的设计,是整个当代佛寺景观设计元素中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

比起可视标识与公共设施的现代性,佛寺景观构件作为服务佛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首当其冲的是景墙的设计,其作为佛寺景观设计中屏风的担当,在不同的场合出现,不但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佛寺内部空间的变化性,提升了佛寺景观的韵律节奏。

从而增加整个佛寺景观的佛家韵味。

5.结论佛教文化作为我国整个宗教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对寺庙景观的设计与保护观念也应当与时俱进。

设计中必须秉承了宗教文化和寺庙园林的造园要素手法,契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为佛教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服务。

参考文献[1]张为为.佛教文化在法门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2]刘茜.基于本体保护的广州寺庙建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3.[3]刘扬.近代东北寺庙景观与东北民间文化[D].吉林大学,2007.[4]田雅楠.基于寺庙经济的佳多琵琶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5] 刘文韬,代玉,肖学健.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寺庙景观规划设计解析——以南昌佑民寺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7,01:146-149[6]王新军,张新荣.基于生态设计的农村佛寺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06:44-48.[7] 谢小菲,龙岳林.中国佛教文化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2:9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