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食品安全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食品安全管理案例,探讨如何有效管理食品安全,确保公众的身体健康。

案例背景某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后,引发了大量消费者的投诉,涉及食品质量、添加剂问题、卫生标准等方面。

该企业面临着巨额赔偿和声誉危机的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决定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的全面改善。

问题分析针对该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供应链管理该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仓储环节存在问题。

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而仓储环境未能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这些问题导致了原材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 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存在着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例如,生产线上的卫生措施不到位,工人对工艺流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使得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3. 检测和监控企业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控方面存在缺失。

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也未能有效监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导致了企业对食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能力较弱,加剧了风险的扩大。

4. 沟通和危机管理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暴发后,对媒体和消费者的沟通不够明确和及时,缺乏危机公关的有效措施。

这使得企业声誉受损,还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食品安全管理:1. 供应链管理的改进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要求供应商提供可追溯的原材料,并对供应商进行食品安全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加强对仓储环境的监管和卫生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 生产过程控制的完善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和执行。

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强对生产线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1. 案例一:奶粉安全风险的管控奶粉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奶粉安全事件,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一家知名奶粉品牌在市场上的口碑大幅下滑,被曝出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

针对这一情况,该品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

首先,召回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奶粉产品,并对原材料和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其次,与相关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公开信息,接受调查,向公众及时透明地通报问题。

同时,该品牌建立了更加严格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对原料供应商进行监督,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面对食品安全风险时的应对策略。

及时的反应和快速的措施能有效减轻公众对该品牌的负面印象,重塑消费者的信任。

2. 案例二:餐厅食品安全风险的管控餐厅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直接危及消费者的健康,严重影响餐厅的声誉和经营。

下面以某家连锁餐厅的食品安全风险案例来分析与总结其管控经验。

该连锁餐厅曾经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未能达到标准的熟透度。

餐厅管理团队采取了以下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首先,对所有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引入专业的厨师团队,完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材的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的全程可追溯。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经验教训。

建立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全员培训,以及引入专业管理团队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此外,建立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3. 案例三:食品配送的风险管控食品配送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如温度控制、交通事故、储存和运输问题等。

下面以一个食品配送公司的案例来探讨风险管控的经验。

该配送公司在配送食品过程中,经常面临温度控制风险。

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

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

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危机公关已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效管理和处理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公众形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探讨危机公关的重要性以及成功案例的分析和启示。

案例一:某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事件某餐饮连锁企业在推出新产品后,出现多起食品安全问题。

顾客在就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良口碑传播。

这对于该企业的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危机公关分析:1. 及时回应和公开道歉:企业首先应及时回应并对事件公开道歉,表达对受害者的关心和歉意。

这样可以积极主动地承认错误,避免负面口碑进一步扩大。

2.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展开调查,找出问题根源,并承担相应责任。

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公众对食品质量的疑虑,树立公众的信任。

3. 形成危机公关团队: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公关团队,具备危机应对的能力和经验。

及时响应和全面的信息管理是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关键。

案例二:某航空公司客户服务危机事件某航空公司在一次航班延误和取消的事件中,客户遭遇了巨大的困扰,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和不满。

许多受影响的乘客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对该公司的不满情绪,给公司的声誉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危机公关分析:1. 及时回应和解决客户问题:对于受影响的乘客,公司应及时回应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通过积极回应客户的需求,可以缓解公众对公司的不满情绪,并寻求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2. 社交媒体管理:航空公司应积极监控和管理社交媒体上的关于该事件的讨论和评论。

及时回应负面评论,解释事实真相,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公司的改进措施,重塑公众对公司的形象。

3.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该公司还应反思事件,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培训和客户服务水平。

通过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公司能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公众口碑。

企业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分享

企业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分享

03
全面排查企业食品安全 管理体系,加强源头控 制和过程监管。
04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及 时发布整改进展和成果 ,重塑企业形象。
危机处理结果
企业成功度过危机, 消费者信任度逐渐恢 复。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 系得到全面升级和完 善,提高了长期竞争 力。
股价台 的用户数据泄露危机处理
次发生。
与媒体和消费者沟通,及时发 布企业改进措施和进展情况。
危机处理结果
客户满意度逐渐回升,企业形象得到 重塑。
企业获得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认可 ,重拾市场信任。
销量逐渐恢复,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04
案例四:某知名科技企业 的知识产权纠纷危机处理
危机发生背景
该科技企业因涉嫌侵犯某竞争 对手的知识产权,被提起诉讼 。
成功控制舆论
通过及时、透明和有效的危机处理, 平台成功控制了舆论,减轻了负面影 响。
用户信任恢复
业务稳定发展
虽然此次危机对平台业务造成了一定 影响,但平台凭借稳健的危机处理策 略和强大的品牌实力,实现了业务稳 定发展。
平台积极采取补偿措施,加强了与用 户的沟通和互动,逐渐恢复了用户信 任。
03
案例三:某跨国汽车企业 的产品质量危机处理
媒体广泛报道,对企业的声誉 和业务造成严重影响。
企业面临巨大的法律和经济风 险,需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危机处理过程
深入调查
组织内部调查,了解事件真相 ,确定是否确实侵犯了竞争对 手的知识产权。
与竞争对手协商
主动与竞争对手接触,寻求和 解或达成合作协议,降低法律 风险。
组建危机应对小组
由企业高层领导、法务、公关 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制 定危机应对策略。

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

然而,我们曾经遭受过多起食品安全危机,这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本文将以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案例分析为主题,探讨食品安全危机的成因、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食品安全危机的成因食品安全危机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

首先,产业链上的环节复杂,多个环节参与者使得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从农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论是从生产、加工、储存还是销售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其次,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食品安全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而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能及时跟上。

此外,信息传播的快速流动也使食品安全危机容易扩散。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当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快就会引起公众恐慌,并对企业产生持续影响。

二、食品安全危机的处理方法在食品安全危机发生的情况下,企业和政府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来应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伤害。

首先,企业应该采取主动回应的策略。

企业应该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案件,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及时公开信息可以增加公众的信任,减少谣言的传播。

在公众危机管理方面,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企业需要与监管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处理措施。

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危机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依法采取措施,监督企业整改,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企业需要主动配合并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

此外,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并向受影响的消费者提供补偿。

在食品安全危机中,消费者是受害的一方,企业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补偿,并采取措施来保障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三、预防食品安全危机的方法除了及时处理食品安全危机,预防食品安全危机的发生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质量管控,建立健全的质量标准和流程。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与危机应对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与危机应对

食品安全管理案例分析与危机应对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和风险。

为了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权益,以及保护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信誉,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应对食品安全危机。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方法。

一、案例一:奶粉添加非法成分荷兰一家奶粉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了一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成分,导致一批奶粉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一旦该问题曝光,公众恐慌,企业信誉受损,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二、案例二: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某餐饮连锁企业在加盟店的食品生产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食品质量不合格,导致多名顾客因食物中毒被送医。

事件曝光后,该企业陷入声誉危机,面临巨额赔偿和业务损失。

三、案例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某农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适反应。

企业因此被罚款并且面临着诉讼。

四、案例四:食品配料虚假标注某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虚假标注了配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查后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

企业被罚款并且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五、危机应对策略:快速反应与信息公开在食品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要快速反应并及时发布信息,积极与消费者和媒体沟通。

只有快速、准确地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才能及时稳定公众情绪,维护企业形象。

六、危机应对策略:召回与整改措施企业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应立即启动召回机制,召回问题产品,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与此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七、危机应对策略:建立预案与培训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危机预案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并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八、危机应对策略:加强监管力度与合作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案例分析与总结

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案例分析与总结

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案例分析与总结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于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总结。

一、案例一:奶粉污染事件奶粉污染事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揭示了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的不完善。

此次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包括加大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等。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奶粉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案例二:有机食品行业有机食品行业一直是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的研究热点。

有机食品生产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定,包括保护环境、禁用农药和化肥等。

有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相关监管机构的认证和监督,以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产品符合有机食品的标准。

三、案例三:食品溯源系统食品溯源系统是一种将食品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全程记录的管理控制措施,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食品溯源系统可以追溯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提高食品安全的透明度。

四、案例四: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餐饮业是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的重要一环。

餐饮业要做好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加强从原料采购到制作加工的全过程控制,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健康监测也是必要的措施,以提高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五、案例五: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是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重要方面。

相关法规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和范围,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添加剂,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确保其不超标使用,对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六、案例六:食品安全国际合作食品安全不只关乎一个国家,而是全球性问题。

国际间的合作是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可以共同分享对食品安全的经验和技术,通过信息交流、共同研究等方式加强合作,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水平。

2023年6月之后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案例述析

2023年6月之后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案例述析

2023年6月之后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案例述析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化的时代,任何有可能引发公众反响的事件都可能成为一场公关危机。

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以避免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2023年6月之后,出现了一起饮食安全问题,引发了一场企业公关危机。

以下将就这起事件展开案例述析,从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应对措施以及未来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事件背景2023年6月,某连锁餐饮企业的一家门店被曝出因食材变质引发了多名顾客食物中毒的情况。

这一事件很快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引发了一场公关危机。

该事件对该连锁餐饮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

二、对企业形象的影响这次食品安全事件给该连锁餐饮企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首先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事件曝光后,公众对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了质疑,信任度降低。

其次是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舆论一度向该企业倾斜,企业形象受损严重。

再次是对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影响,负面事件容易导致员工和合作伙伴的信心丧失,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受到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商业合作受到打击。

三、应对措施在面对公关危机时,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挽回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并尽可能减少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1.及时公开信息: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公开事件的相关信息,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2.诚信沟通:企业需要通过诚恳的沟通方式对外解释事件的原因,说明企业的态度和处理措施,向公众道歉并承诺改进。

3.修复行为: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修复受损的消费者利益,通过赔偿、补偿等方式弥补消费者的损失,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4.建立监督制度: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和内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5.提升公共形象:企业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责任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起云剂”台湾毒饮料事件[案例正文]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

据官方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

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

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

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

此结果非常骇人,罗吉方获得杨女士报告,翻遍岛内外文献,都不曾出现食品添加DEHP,台卫生部门决定通知检方,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

事件本质: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昱伸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偷梁换柱,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以图牟取暴利,与工业酒精勾兑、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类同,是极其恶劣的制假行为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销往大陆:目前全台至少有156家业者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也扩大到近500项;台湾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 低钠运动饮料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大陆。

台湾卫生部5月30日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盛香珍)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统一企业的有毒芦笋汁则卖到大陆。

马英九表示,塑化剂事件严重影响民众健康及打击台湾形象,“也许我也吃过这产品”,当局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请民众不要过度恐慌。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经初步核查,大陆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近三年来没有受理过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有毒食品添加剂“起云剂”。

但上海口岸发现一批今年自台湾进口的运动饮料中可能受到这一有毒添加剂的污染,目前该批产品已经开始召回。

日前,台湾查获新北市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掺杂了有毒化学物“邻苯二甲酸酯”,而且有毒起云剂已经被多家台湾食品饮料企业使用。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介绍说,5月24日质检总局接到台湾方面的通报后,立即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调查。

经初步核查,上海进口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信息追查当中发现,上海口岸2011年3月份进口了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有台湾方面通报的起云剂。

对这些产品,进口商已经采取召回措施。

到5月26日晚,进口商已经从市场上召回4800多瓶,目前库存还有518箱。

除上海口岸之外,其他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没有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的所列批次的饮料产品进口。

外销国外:台湾毒饮料事件越滚越大!最新消息是,除名牌食品外,还有多家厂商使用昱伸公司制造的黑心起云剂,并长期外销至大陆、菲律宾、美国等地,跃升国际食品安全事件。

据悉,美国十分关切此事,要求台湾方面给个说明。

台卫生部门表示,已经紧急通报世界卫生组织(WHO),并透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管道通知大陆。

台湾爆发首起黑心饮料事件,台行政部门负责人吴敦义昨日表示,台湾产品销售到海外,就必须担负起国际义务,务必要追查所有问题产品流向,做好下架回收工作,确保所有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不是道歉就可了事。

吴揆强调,不肖业者生产黑心起云剂,危及民众健康,这不是道歉就可以解决的事,必须依法严办。

新北市昱伸公司调制含有塑化剂(DEHP)的起云剂,已知至少有40多家中下游业者受害。

除悦氏运动饮料外,长庚生技、鲜茶道、台湾比菲多也惊传受害。

长庚生技证实,其生产的“孅美健康饮草莓口味”遭塑化剂污染,已紧急下架。

连锁饮料店鲜茶道也蒙受其害,目前暂时将苹果红茶和鲜果绿茶下架,鲜茶道业者也向消费者致歉。

其他饮料大厂昨日也纷纷自清,黑松、味全、统一等公司一致强调,起云剂是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物,经过清查,并没有向昱伸公司和协成化工购买原料,为证明清白,也将产品送验。

美方关切要求台说明。

据了解,不只台湾厂商受害,国外厂商也受波及。

台中1家原名盛香珍的成伟食品公司,在买了有问题的起云剂后,转售到菲律宾;南投埔里1家浓缩果汁工厂,以外销美国为主,美方得知后已要求我方说明。

这起黑心饮料风波,隐然变成国际食品安全事件。

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长康照洲证实,24日深夜主动向世卫组织通报此事,希望其他国家都能了解此事件发展,减少对民众的伤害。

他强调,国际食品安全网络是世卫6大通联机制及技术性会议之一,过去很少接受台湾通报。

卫生署也陆续透过外交、经贸管道,向美国、香港、越南、菲律宾通报此事,并透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管道,在23、24日通知大陆食品安全窗口。

菲律宾卫生部属下的粮食暨药品管制局(BFAD)局长室助理鲍琳(Susi Pauline)表示,尚未接获相关通知,他们将主动展开清查,了解是否确有来自台湾的塑化剂进入菲律宾。

卫生署指出,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昱伸制造起云剂时偷工减料,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引发这起风波。

官方通报:2011年5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通报了台湾地区食品添加剂“起云剂”的有关情况。

据李元平介绍,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据媒体报道,“起云剂”能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

DEHP会危害男性生殖功能,促使女性性早熟。

[案例分析]台湾近日爆出的塑化剂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这会不会又是一起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通过这几天对这个事件的持续研究后,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就又是一起很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甚至比大陆三鹿奶粉事件的性质更恶劣。

三聚氰胺事件只是对小孩子的影响极大,而且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对来讲要短于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在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迅速而有力的打击了违法组织并将三鹿奶粉下架,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没有让其危害进一步蔓延,使人们对于奶粉的质量担忧很快消除。

但此次塑化剂事件的情况却有些不同,首先是时间的长短,据报道,在事件曝光之前,这种有毒的塑化剂已被各食品厂商是用了近30年的时间,时间之长令人乍舌,而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检测出来更让公众感到不可思议和费解,对台湾一直标榜的食品检验部门普遍存在一种担忧和不信任的心态,同时要相对塑化剂的蔓延进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次是涉及面之广,塑化剂对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危害,此毒素据说可以改变基因,并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危害。

被查处违规的两家生产这种有毒起云剂的工厂几乎垄断了这一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台湾的各大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用的都是这两家的产品,令人不寒而栗。

我认为该企业处理危机的唯一成功就是掀起塑化剂风暴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在伏法后良心未泯的公开给大众道歉,虽然在此次风波中,该企业来不及任何作为就被彰化地检署起诉。

2011年06月侦查终结,共起诉赖俊杰夫妇等6人,赖俊杰罪行甚大,依“食品卫生管理法”求刑25年,并科罚金新台币1000万元,赖妻则为20年。

但是该企业的失败之处仍然可以供广大企业参考并避免重蹈覆辙。

这次事件的影响极其恶劣,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对台湾的食品加工企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尽管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但他们为此所承担的后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无数的产品被下架,在消费者人群中的信任度也会急剧下降。

2、台湾人的整体健康程度令人担忧。

在受此困扰三十年后,有毒食品添加剂终于被查出,但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不知多少人曾受此毒害。

3、政府食品安全部门的办事能力受到质疑。

在三十年后才在一次无心的检测中发现早已被禁止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这不能不让人怀疑:究竟还有多少没被查出来?该企业处理此次危机的失败主要归咎于:首先,该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落后。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积累形成的内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并决定企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企业文化的建设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股权结构“一股独大”、内部控制问题严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乏力、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目标模式选择模糊等问题,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诚信文化建设,进而影响到机制的企业诚信有效运作。

再者,该企业人员把企业仅仅看成一个经济实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可以想象,一个企业一旦变成了纯粹的“经济动物”,就必然会沦为“社会的公害”,一次又一次的危害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三方面、传统的诚信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诚信文化虽然也有目的性的一面,但更多是一种手段,而且有等差之别。

如,首信于君主,是为忠;次信于家父,是为孝;再信于夫妻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是为义;对陌生人遵循什么规则,传统的诚信文化并未涉及。

因此,许多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减信标准,那就是对特殊客户诚信多,对一般客户诚信少;在特殊时期诚信多,在一般时期诚信少。

最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企业失信成本偏低。

此事件中的企业之所以不讲诚信,与失信成本过低密切相关。

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企业经营者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