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目及范文精选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名校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江海是河流的方向,追梦路上不迷茫高

2019高考名校模拟考作文题和范文:江海是河流的方向,追梦路上不迷茫高

2019高考名校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江海是河流的方向,追梦路上不迷茫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拾荒的袁大姐,对英语非常感兴趣,把积攒下来的钱都买了英语资料。

袁大姐坚持了20多年,书里密密麻麻的批注和笔记记录了她的梦想与坚持。

当她翻译出一本英国作家的小说时,周围人一改先前异样的目光,纷纷给予支持和鼓励。

但小说却无处发表。

翻译界张女士认为:能否做翻译这一行,从一个稿子不好判断,而且不同方向对译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图书翻译和商业翻译要求就不同,所以她应该确定一下具体的翻译方向。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题目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的关键词是“梦想”“坚持”和“方向”。

考生的立意必须围绕此三者的辩证关系展开。

脱离材料,或撇开“梦想”与“方向”“坚持”的辩证关系,大谈梦想都属于偏题或跑题。

2.价值取向限制。

对袁大姐的追求和“坚持”不可否定,这是价值判断的前提。

但应理性评价袁大姐的行为,辩证思考周围人评价的前后变化和翻译界张女士立足专业角度的评价:袁大姐的译书行为是不是人生的成功?如何才能更成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立场来评判袁大姐成功与否?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对她的评价,哪一个更科学?3.场景限制。

袁大姐、周围人、张女士是考生所面对的写作场景。

对于袁大姐翻译小说一事,周围的人一改先前异样的目光,纷纷给予支持和鼓励。

但小说却无处发表。

翻译界张女士认为,能否做翻译这一行,从一个稿子不好判断,而且不同方向对译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图书翻译和商业翻译要求就不同,所以她应该确定一下具体的翻译方向。

考生写作时应综合考虑写作场景,要有交流意识和对象意识。

开放性1.写作角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可立意的角度有四个:袁大姐角度、周围人角度(社会)、张女士(社会、专业)角度、综合角度。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名言材料:怀自强之心,养浩然之气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名言材料:怀自强之心,养浩然之气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名言材料:怀自强之心,养浩然之气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道德经》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宋史•董槐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汪国真《山高路远》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文化底蕴:人文关怀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审题限制性1.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立意作文,所以写作时材料在文中必须有所体现,离开材料则视为偏离题意。

2.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在理解名言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三则名言共同的中心含义——自强,再将此作为作文的立意方向,如此方能扣准写作要求,才能不偏题、离题。

3.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均和自立自强有关,这就规定了写作立意的基本方向。

第一则材料,在对比中强调,与“知人”“胜人”相比,“自知”“自胜”更加重要。

第二则材料侧重强调国家自立图强的重要性。

第三则材料侧重强调实践行动对自强的重要性。

开放性1.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并没有要求“综合理解”,所以考生可以从三则材料中任取其一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础,也可综合考量。

2.“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明可以材料明确提示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切入,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后,从与中心含义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入手来写。

标题最好能展现中心论点,论述中也须扣准材料内容。

3.“明确文体”,文体是开放的,既可以写记叙文,带入自我体验与感悟,讲述一个或多个故事,明确自强主题;也可以写议论文,于理性分析中阐明观点,表现思考的高度和深度;也可以写散文,在收放自如中情理兼备地表情达意。

但考生所写的文章必须符合相关文体的特点,不能写成四不像。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全国各地作文试题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全国各地作文试题

2019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1.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解题立意)

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解题立意)

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解题立意)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

“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词就是一个“新”字,“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立意行文都必须要围绕“上述材料”来谈,从审题来说难度不大。

2.从所给材料来看,“新”是有多重含义的,从个人到民族、国家,层层拓展,所以立意也应考虑这一点。

还有一重含义,“‘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考生忽略此限制可能造成偏跑。

3.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启示或感悟?”文体偏重议论文,“请联系现实”则要求行文不能空谈道理,必须以现实材料为基础。

开放性1.角度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从正面谈“新”的意义,也可以从反面分析不“新”的弊端,还可以提出如何“新”的建议等。

2.材料提示语要求联系现实,看似狭窄,其实给了考生无限开放的空间,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民族,无论科技、文化,还是道德精神风貌……只要是“新时代”的“新气象”,皆可下笔。

解题这是一个带有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

对“新”的认识是学生思考的重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关注国家发展,树立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

从实践角度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立意1.今日中国日新月异,今日时代气象万千。

2019高考名校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德能并重,方臻佳境

2019高考名校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德能并重,方臻佳境

2019高考名校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德能并重,方臻佳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材料一:“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防护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表示,将800万元奖金捐献,在家乡成立助学基金。

材料二: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这么高级的保密工作”。

材料三:2019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

在公布的“科学家篇”候选人名单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阿兰·图灵共同入选。

英国广播公司列出屠呦呦入选的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成就跨越东西。

为什么老一辈科学家能做出卓越的贡献?有人认为,这是源于其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有人认为这奠基于其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还有的则认为这取决于他们非凡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的融合。

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致敬科学前辈”主题演讲会。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科学精神:勇于探究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这三则材料写的都是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获赞誉的卓有成就的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钱七虎院士,“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将800万元奖金捐献,在家乡成立助学基金;“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几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入选“20世纪最伟大人物”“科学家篇”候选人的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成就跨越东西。

指导语“请根据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围绕以上三则材料生发立意,偏离材料即被视为跑题。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青春,在迷茫,但是别再迷茫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青春,在迷茫,但是别再迷茫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青春,在迷茫,但是别再迷茫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审题限制性这篇材料之中蕴含多个观点,首先要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观点的核心话题是“青春”,其他三个话题“责任”“担当”“信仰”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话题展开。

从文章隐含的态度来看,作为青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有责任有担当,不能以“谁的青春不迷茫”为借口虚度年华。

在写作时候最好是对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

基于这点分析,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青春”,充分展示作为年青人的时代特点。

换句话说,即展示青年的朝气蓬勃的特点,而不是以一个成年人的冷峻态度来谈人生。

应该是像毛泽东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能像辛弃疾“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另外,从命题材料的选择角度来看,三则材料都是展示当代青年的风采,所以在立意与选材上一定要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古人事迹可以用,但是只能是陪衬,毕竟那个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时代列车在飞速前进,每个车厢都有鲜活事例给你思维的冲击。

开放性从内容上来说,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特长,从“责任”“担当”“信仰”三个角度任选一个确定立意,也可以综合三个话题确定一个立意。

高考作文-全国部分名校2019年高考模考语文作文题 精品

高考作文-全国部分名校2019年高考模考语文作文题 精品

全国部分名校2019年高考模考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北极,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可谓危机四伏。

当今世界也充满了各种危机:伊朗、朝鲜核问题,全球反恐特别是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问题,文明冲突问题,环境恶化问题,自然灾害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过多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恶疾夺命问题……有人对此感到悲观。

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只要认真耐心思虑,机智妥善应对,就能赢得转机;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绝地反击,力挽狂澜,篮球世锦赛上王仕鹏的压哨远投,绝杀斯洛文尼亚,都是明证。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见解?请以危机与转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分)材料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有人为了满足物欲,竟做出了疯狂的行为:在上海,有人为了,居然排了近个小时的队;在安徽,有人为了,竟然卖了自己的肾;在海外,一些中国游客为了抢到心仪的奢侈品,不顾形象,拿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材料: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请自找伞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请自找伞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请自找伞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材料中的“信徒”弱点在于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而“禅师”给他的最大点悟在于“请自找伞”——自立,自强,自救。

孩子永远靠喂,是长不大的;输血只能维持一时,关键自身还要有造血功能;地震中的求生者,既需要外界的救援者,也需要通过自救(体力的和心理的)来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引进”,命运就永远操纵在别人手里,它必须有自身的原创力,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范文01自己找伞有一位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撑伞走过,就喊道:“禅师,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回答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

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却说:“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吧!”说完便扬长而去。

读了此故事,耳畔立马响起朋友的一句留言:你不需要……,也不需要……,因为你足够坚强。

呵,这也便是朋友送我的一句“自己找伞”吧?他不要我有任何幻想,他告诉我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生命途中自个儿去想办法遮风避雨,自伞自度,自己的问题总要靠自己去解决,不能依赖于任何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

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

整理了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目及范文精选,一起看看吧。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心怀勇气,浅笑安然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核心词汇是“勇气”,但又有“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限制,不可抛开“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孤立谈“勇气”,也不能撇开“勇气”谈“不自欺”或“承受他人的目光”,要思考“勇气”“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内在关联。

2.立意限制。

材料本身便是一个判断句,是一个观点,而且是一个有正向价值观的观点。

在给定立意的前提下,考生需要展示的是表达的个性化,表达的精彩,表达的深度。

3.思维限制。

考生构思时要立足整体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材料本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如果只谈“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则立意太浅,要能由个人谈到民族,谈到国家。

4.文体限制。

虽然题目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要明确。

记叙文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思想感情;议论文要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

文体杂糅,似是而非;简单概述,缺少描写;以叙代议,不讲道理等情况是大忌。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既可以聚焦于个人,指出勇气对直面自我、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着眼于宏观,从民族、国家领域切入,反思历史得失、直面当下;也可以综合立意,由个人层面递进到民族、国家层面。

2.联想思考的开放性。

考生的联想可以是生活化的联想,也可以是富有人文底蕴的思考;可以是人生体验,也可以是阅读心得。

3.文体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用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些都为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解题本题目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家国认同意识。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主要强调勇气对个人的作用。

此处的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自欺”,即敢于直面自我,进行自我反思,守住自己的节操;二是“承受他人的目光”,即直面他人评价,对他人的质疑不回避、不退缩。

第二部分引导思考“勇气”的不同层面的意义与作用,由个人至民族、国家,都要有各自的勇气。

材料在立意上未设难度,但想得高分并不容易,考生需要展开联想和思考,调动自己的积累,把道理说明白、讲深入。

参考立意正确立意:1.无勇气,无担当。

2.心怀勇气,担当天下。

3.勇气长存,不惧不卑。

4.勇气强国,以勇为马。

5.人有勇气不自卑,国有勇气傲全球。

6.人民有勇气,国家有未来。

……错误立意:1.战胜脆弱。

2.勇敢的心。

3.勇敢迈出那一步。

4.勇气是打开心房的钥匙。

范文展示心怀勇气,浅笑安然勇气不是内心恐惧的缺失,而是一个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都能以一种平和、坦然的方式去应对,相比于匹夫之勇,它更是一种对自己、对生命负责的大无畏。

一个人心怀勇气,方能于人生的风口浪尖,坐看风起云涌,浅笑安然。

(厘清概念,提出论点——“心怀勇气”“浅笑安然”,照应标题。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

毕淑敏曾说过:“我不相信掌纹能带给我什么,但我相信十指握成拳的力量,它能带领我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诚哉斯言,“十指握成拳的力量”便是内心澎湃的勇气。

(以材料为基点,展开联想思考,用毕淑敏的话作引证,简明扼要,直击论述中心)且看被印度圣雄甘地评为“最尊贵的中国人”的辜鸿铭,当新式学潮席卷全国,人们戏称“全中国最后一条男式发辫就在辜鸿铭头上”。

那时候的辜鸿铭,受尽了别人冷嘲热讽的目光,他可以选择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但他没有!面对两个年轻人写下英文字的嘲讽,辜鸿铭心怀勇气和骄傲,在纸片上写了一句拉丁文并用英文注解:“如果你们看不懂上面是什么,请来北京大学请教辜鸿铭教授。

”辜教授的勇气来自于他对旧文学的情有独钟,对新文学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勇气让他更自尊、更自信地应对他人嘲讽的眼光,让对手心悦诚服。

(用辜鸿铭的事例恰如其分地论证了材料观点“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一个人拥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勇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胸。

(文意递进,由个人的自信说到国家自信,并回扣材料,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没有勇气,何谈自信?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勇气。

有了勇气,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百折不挠朝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迈进。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勇气、自卑自贬、自我矮化的民族,能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风险和挑战面前,中国人更需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勇气,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在康庄大道之上。

面对贸易战,我们有勇气出手回击;面对未来,我们有勇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真正的自信者还要有勇气正视自身不足,勇于自我更新,从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当我们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时,突然发现我们牺牲了环境,于是,在2005年,国家毅然提出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口号。

(反观当下,联系时事,用时代的活水,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整体驾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是啊,一个人要拥有勇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拥有勇气,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我们需要携勇气上路。

心怀勇气,浅笑安然。

(回扣材料,文末点题,呼应标题。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明辨黑科技慎用双刃剑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寒假期间,一款黑科技产品“写字机器人”悄然在网上热销。

这款产品能实现人机对话,功能强大,还能模仿孩子的笔迹,帮忙写作业。

有人说:“这款机器人很不错,有利于开发智力,孩子很喜欢。

”有人说:“学校布置的重复抄写作业多,这款产品能帮助孩子减负。

”有人说:“用机器人代写的行为不妥,对孩子的人品和学习都不利。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科学精神:批判质疑、理性思维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分两部分,前面是对社会现象(即写作情境)的介绍,后面是对此社会现象的评论。

思辨的重心既要包括前面的社会现象,也要包括后面“有人说”的观点,这是我们构思立意的基础,切记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2.思维方向限制。

材料中对于真实具体的情境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初步看来,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也都有明显的偏颇之处。

材料写作要求中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就限制了考生在对材料中提到的两种观点进行思辨的时候,不能只谈一种,抛开另一种,而应该在兼顾两者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一种。

3.任务指令限制。

任务指令是“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对于其中的“想法”和“思考”要重点关注。

可以是意见、看法;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即考生要能够提出明确的观点。

思考指的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具体来讲就是考生要围绕提出的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或者分析说理。

再者考生在思辨行文中还必须有“你”的体现,要能够写出写作主体独特的情感体验。

4.写作要求限制。

文体要明确,不能写成“四不像”。

开放性1.思维角度开放。

立意的角度可以在兼顾全局的前提下,偏重任意一方,可谈其利,亦可论其弊。

2.论证立场开放。

材料中“你”的看法的立足点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站在研发者的角度、经营者的角度、使用者的角度,亦可站在社会、学校、父母的角度;可选其一深入阐述,亦可择其中几个纵横捭阖。

3.文体表达的开放性。

文体的选取、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较为自由。

文体的选取方面,根据材料来看,议论和记叙将各擅胜场,总体来看前者居优;表达方式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准确运用,均能出彩。

解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显的写作情境,有明显的任务指令,可以考查出考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真实水平。

材料设计了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针对目前中小学生作业多、任务重的状况,有人推出一款黑科技产品“写字机器人”,并且悄然在网上热销。

这个情境应该是我们立意、立论、论证的基础、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就是说对黑科技产品“写字机器人”的认识将是我们作文的主要内容。

对此情境,材料又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以期引发考生进行有效的、深入的、全面的思考。

如何全面、深入和有效,肯定要兼顾两面,突出一面,不能各打五十大板。

为此本题设计了一个问题:“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考生要在此问题的引导和激励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分析、说理,以期突出自己真实的见解和解决问题之道。

本材料重在对考生在有限制的思考范围内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辨行文的能力的考查,让考生的思维在二元对立之间跳跃,能有效考查其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参考立意正确立意:1.兼顾利弊的前提下谈“写字机器人”的利,如可以开发智力,人机互动等。

2.兼顾利弊的前提下谈“写字机器人”的弊,如造成思维懒惰,影响健康等。

错误立意:脱离材料语境大谈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或对机器人一棍子打死,大加否定。

范文展示明辨黑科技慎用双刃剑众所周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而现在这把剑却斩向了家庭的希望、国家的基石——学生。

孰能想到,老师所留的作业成了“作业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平台?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我们的“中国梦”靠谁来实现?靠这些机器人吗?当然不可能。

那么,“写字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用?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款机器人有利于开发智力,帮孩子减负;有人认为,对孩子学习、人品均不利,等等。

仔细想来,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此应用科技,是否真的能给学生带来便利?我认为,作业对学生意义重大,“写字机器人”不要也罢。

作业的目的,是为巩固、复习日常所学内容;是希望学生通过作业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