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学
生物资源学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会而成。
2.农药植物资源:指植物体内含有驱拒、干扰或毒杀害虫、抑制病菌和除草等物质的一类植物;其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皂素、挥发油、鞣质、苷类树脂、鱼藤酮等;植物性农药具有成本低、残毒少、无污染、无药害等特点。
3.自然资源:凡是经过人类发现而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 变成有用途、有价值东西的自然物质 统称为自然资源。
例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能、风能等。
4.自然保护区:具有法定边界,被指定用来承担具有特殊价值或利益及特定自然特性等区域的保护任务的地区。
5.动物驯化:引种动物对引种区内一些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发生适当调整,在生理习性、形态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过程。
6.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生物资源虽属于可更新资源,但其更新能力有一定限度,并不能无限制的增长下去。
7.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8.甜味剂植物:具有甜味的物质称为甜味剂,植物体内富含甜味剂称为甜味剂植物资源。
依产生甜味的物质成分甜味剂植物资源可分为两类即糖类植物和非糖甜味剂植物。
9.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生物的再生能力,在不影响生物自身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当今满足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要,以实现生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10.生物资源野生抚育:根据资源生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生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1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指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关系,因此在利用生物资源时,一定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利用。
《生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Biological Resource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了解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和特性,动、植物各大类群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经济价值、地理分布、引种驯化以及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二)能力目标:认识自然界重要的植物与动物资源,了解它们的应用价值。
(三)素质目标: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循生物资源存在与发生的客观规律,有意识地控制或降低生物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负面因素,自觉维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地理分布、引种驯化以及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二)理解:资源可持续利用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掌握:生物资源的特性、动、植物各大类群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知识点: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的评价方法第二节生物资源的特性知识点:生物资源的系统性、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生物资源的地域性、生物资源的周期性、生物资源的有效性、生物资源的增殖性第三节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简史知识点:人类与生物资源资源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本章小结: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概念、认识生物资源的价值、了解生物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认识生物资源的特性、了解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简史重点:生物资源的特性难点:物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思考题:为什么人类离不开生物资源?作业:生物资源具有那些方面的特性?建议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植物资源(14学时)第一节藻类资源1学时知识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藻类植物资源第二节菌类资源知识点:菌类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菌类植物资源第三节地衣资源1学时知识点:地衣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地衣植物资源第四节苔藓资源1学时知识点: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苔藓植物资源第五节蕨类植物资源1学时知识点: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蕨类植物资源第六节裸子植物资源1学时知识点: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裸子植物资源第七节被子植物资源8学时知识点: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重要被子植物资源第八节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1学时知识点:东北区、华北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区、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华中区、华南区本章小结:通过介绍各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资源植物,探讨其资源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生物资源学第一章绪论

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
• 1989年王宗训在《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中将植 • 物资源分为:纤维植物、淀粉及糖类植物、油脂植物、鞣
料植物、芳香油植物、树脂植物、树胶植物、保健饮料食 品植物、甜味剂植物、色素植物、饲料植物、农药用植物、 皂素植物、寄住植物等14类;
•
在《植物资源学》中将植物分为 成分功用
• 例如:退化森林或单一人工林中生物多样性低,容 易爆发虫、鼠害,树木长势也差。在环境污染严重 的今天,生物多样性还起着美化环境、清除污染的 作用。某些细菌、植物可以吸收工业污水中的铀、 砷和其它有毒金属物质。此外,生物多样性对一个 国家、地区的旅游、文化、艺术等事业的影响也是 很大的。
全球每年出现的新物种名约 万个
第二节 生物资源的特性
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制约 个体进入其他群落,引起物种入侵
2、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
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的最大区别在于生物资源可以不 断的更新,即通过繁殖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动物:松鼠、狐等中、小型哺乳动物更新周期为3-4年 水生浮游动物:20-60天;鱼类:几个月-几年不等
非消费使用价值: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基因交流、水 土保持、调节气候等;
选择价值:为防止野生生物的灭绝而采取的生物的、经 济的、社会的手段;如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 区等;
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和栖息地,尽管不能直接从其中获 得好处和利益,但是仍然期望后代能够从这些物种的存 在获得更多好处。
植物:草本植物100天、木本植物几年-上百年 水生浮游植物:1天
生物资源的特性
3、生物资源的地域性
不同的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相同的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数量、质量都
生物资源学

通常用传统的静止沉淀法或流动沉淀法。
现代广泛用离心分离法和旋液分离法。
5.清理、干燥和成品整理
(1)清洗淀粉
较先进的清洗方法是两台串联的真空吸滤机连续操作和多级旋液分离器进行清洗淀粉。
(2)淀粉的干燥
常用的干燥机有转筒式干燥机、真空圆筒式干燥机、立式旋转干燥机、带式干燥机和气流干燥机等。
(3)成品整理
2、酸变性淀粉
(1)制备方法?
总的制备方法是把淀粉悬浮于0.15%~10%的无机酸溶液中,浓度为20~22 oBé,在30~55℃的温度下连续搅拌数小时,当达到需要的黏度时,即进行中和,结束反应。分离、洗涤、干燥,所用的酸一般为硫酸或盐酸。
(2)性状和用途?
酸变性淀粉具有较低的热糊黏度,较强的凝胶力,是一种良好的亲水性胶体,胶体微粒在热水中溶散并互相吸引,互相交织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富有弹性和韧性。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凝胶剂生产淀粉软糖和果子冻等。
干燥后的淀粉,往拄粒度很不整齐,必须进行筛分和粉碎工序,才能作为成品淀粉。用气流干燥机所得的淀粉呈粉末状,可直接作为成品出厂。
第三节变性淀粉的生产技术
一、变性淀粉的种类
二、变性淀粉的生产方法?
1、湿法2、干法3、蒸煮法。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只要建成了变性淀粉的湿法生产线、干法生产线和蒸煮法生产线各一条,就可以生产几乎所有的变性淀粉产品,但目前蒸煮法生产的预糊化淀粉主要用于饲料工业,在造纸工业应用较少。一般选择湿法和干法生产工艺。
二是:利用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科学加工、减少污染,变废为保。
3.1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
1.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2.茶多酚类化合物(tea polyphenols)
3.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carotenoids)
生物资源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说⒈自然保护区:拥有法定界限,被指定用来负担拥有特别价值或好处及特定自然特征等地区的保护任务的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⒉动物驯化:引种动物对引种区内一些状况因子的耐受限制发生合适调理,在生理习惯、形态构造上存在必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状况条件的过程。
⒊生物质源的周期性:是生命现象独有的时间上的层次布列,表现为生物质源的数目周期性和质量周期性两个方面。
⒋直接价值:与生物质源花费者的直接利用和满足相关。
经过标价,直接价值凡是比较简单察觉和衡量。
⒌生物质源:指生物圈中对人类拥有必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生物群落。
⒍区系:⒎生物质源的系统性:指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产生一种系统关系,所以在利用生物质源时,必定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利用。
⒏种群的最大连续产量:是在单位面积或某一自然地段上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够长远不停地获取人类所需的某种或某类生活物质能凑近或能达到的最大理论产值。
要保持种群的最大连续产量,应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种群内个体数〕=K〔状况容纳量〕/2水平,假如N>K/2,表示种群利用不足,如N<K/2,表示利用过分。
⒐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守物种灭绝的详细措施。
它拥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两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织交融而成。
⒑引种:从外处或外国引进一个当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动物或植物,经过驯化培养,使其成为当地区的一个种植品种。
⒒生物质源的有限性:生物质源虽属于可改革资源,但其改革本事有必定极限,其实不可以无穷制的增加下去。
⒓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四周,包含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种类和由演替种类所据有的半开发的地段,对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必定的缓冲作用,还能够进行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试验研究。
⒔动物地理分布:任一种动物所据有必定的地理空间或及分布区,动物在这里达成成长、发育、生殖等全部生命活动。
生物资源学.doc

复习提纲及答案植物资源第一节藻类资源1.藻类植物的特点?(没有根茎叶分化,含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生殖器官为单细胞,合子萌发不形成胚)2.分别举出2种食用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食用蓝藻(念珠藻——也叫地木耳或发菜、螺旋藻),食用绿藻(石莼、水绵),食用褐藻(海带、裙带菜),食用红藻(紫菜、石花菜)3.引起水华的主要是什么藻?(蓝藻)4.指出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相互区别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蓝藻:胞壁为多肽葡聚糖;含有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
绿藻:胞壁为纤维素;光合色素为叶绿素。
褐藻:胞壁为纤维素和藻胶;含有褐藻淀粉和甘露醇;藻体明显分为带片、柄部和固着器三部分。
红藻:胞壁为纤维素和藻胶;含有红藻淀粉和藻红素。
5.电泳、凝胶层析使用的琼脂,是从什么藻生产得到的?(红藻——红藻胶;紫菜、石花菜、江蓠等。
)冰淇淋的藻胶是以什么藻为原料的?(褐藻——褐藻胶;海带、裙带菜、绳藻等。
)第二节菌类资源1.菌类的特征?(细菌——工业用乳酸菌;农业用根瘤菌;医用大肠杆菌、黏菌、真菌)(没有根茎叶分化,不具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
)2.酿酒工业、面包食品、奶酪等的生产一般要用到什么菌?(乳酸菌、酵母菌——工业用真菌)3.举出五种食用真菌。
(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银耳、竹荪、猴头)(灵芝、茯苓、竹黄、黑木耳、虫草)第三节地衣资源1.地衣一般由什么组成?(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复合体)2.地衣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哪三种生长型?(壳状——附着在基质上,难以采下;叶状——假根或脐固着在基质上,可采下;枝状——树枝状或须根状,直立或下垂;)3.药用地衣—环裂松萝、石耳、雪茶分别生长在什么环境?(环裂松萝——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石耳——高山裸露岩石上;雪茶——高寒地带藓丛中,如丽江雪茶。
)4. 环境监测——SO2第四节苔藓植物资源1.苔藓植物主要有什么特征?1)小型的非维管高等植物;2)生殖器官为多细胞;3)受精卵发育成胚(属多胚、高等植物);4)世代交替明显;5)分布广,大多生于阴湿环境或树干及树叶上。
生物资源学

生物资源的特性:系统性、再生性、地域性、周期性、有限性、增值性、多样性、时效性、多用性宠物:通常指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精神目的而豢养的动物,多用于观赏,作伴,舒缓人们精神压力。
家畜: 指农业生产中,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化和饲养的兽类。
按驯化时间通常可分为3类,较早驯化物种、较晚驯化物种和近缘野生种。
资源生物:是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还没有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生物类群生物区系: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中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使野生动物、外地或外国生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成为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生物自然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能产生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子的总称生物资源学:是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以资源生物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资源生物的类型、分布、生物学特性、理化成分、经济价值、应用价值、物种改良、驯化和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特种经济动物:指那些已经驯化成功、尚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尚未被国家认定为家禽家畜家虫和正在驯化中和有待驯化中的野生动物。
生态历史分析法:原苏联植物学家库列亚索夫于1953年提出,研究某一地区的植物区系成分,若发现有某些外来成分,再将这些外来植物引到它们的原产地,可得到叫好的效果。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变异性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是多样化生物实体群的特征。
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
试例举五种药用动物的名称,并指出其入药部分蝎(全身)蜈蚣(全身)海马(全身)甲鱼(背甲入药)麝(分泌物麝香入药)试举例五种驯化动物,并指出其野生动物祖先鸡(原鸡)鸭(绿头鸭)鹅(鸿雁)绵羊(盘羊)猪(野猪)试述动物实验中应遵循的人道主义原则及采用人道主义措施答:由于人与其他动物在进化中形成的形态、结构、情绪情感意识等高度的相关性、使得现代人必须认同,利益与权力并非人类专属的特权,其他动物的利益与权利应当得到尊重。
第三章动物生物资源学教案资料

3、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
• 原生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 如具有取材方便、易培养、生活周期短、易于观察的 特点。
• 科学家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 刺胞动物全世界已报道 10000多种,我国报 道约1000种,隶属于三个纲,即水螅纲、钵 水母纲和珊瑚纲。
水螅纲 (Hydrozoa)
• 1. 硬水母目(Tract Eylima)三身翼水母 • 2.水螅目(Hydroida)水螅、钩手水母、筒螅 • 3.水螅珊瑚目(Hydrocorallina)热带浅海中常
第二节 有刺胞动物资源
一、有刺胞动物的一般特征
• 刺胞动物开始出现对称的体制,一般来说刺胞动 物是辐射对称 (radial symmetry) 的,即通 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许多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 的。
• 刺胞动物的身体有两种基本形态: 水螅型 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 水母型 适应漂浮生活。
二、有刺胞动物的分类概述
• 1. 黯孢子虫亚纲(Myxospora) 孢子由 2-3 瓣组成 , 有极囊。 如:棋子包虫、黠体虫
• 2. 微孢子虫亚纲 (Microspora) 孢子极微小,一般不超过 5 μm,无极囊。 如:蚕微粒子虫、蜂微粒子虫。
纤毛虫纲 (Ciliata)
• 成体或生活史中的某个时期有纤毛 , 无性生殖为横二裂 , 有 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细胞核有营养核 ( 大核 ) 和生殖核 ( 小 核 ) 之别。
三、原生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
• 虽然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的有机体 , 但其种类繁 多, 已报道的有60000种,其中有不少种类具有 重要的经济价值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多鳍鱼目
背鳍分离为1列小鳍。产于非洲 代表动物:多鳍鱼
1.3 弓鳍鱼目
体被圆形硬鳞,具喉板。 代表动物:弓鳍鱼
2 骨舌鱼目
胸鳍位低,背鳍后位,在臀鳍上方 代表动物:金龙,银龙
3 鲱形总目
腹鳍腹位, 鳍条少于6;胸鳍接近腹缘。圆鳞。
4 鳗鲡总目
鳗形,腹鳍腹位或缺,背鳍臀鳍的基底长,与尾鳍相连。 我国产鳗鲡目。
(二)药用鱼类
我国有药用鱼类近200种。 对炎症,肿瘤,神经系统上的疾病和身体器官功能衰竭方面 有一定疗效。
海中霸王与海洋药库
鱼肝油 鱼翅 皮革 细胞分泌物有抑癌作用
河豚:有剧毒,卵和肝制药对神经痛、风湿病良好疗效。
(三)食用鱼类
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 经常食用身体健壮儿童经常食用生长发育快,智力发展较好。
§鱼类的口由活动的上下颌支持,可主动摄食。 作用:攻击、防御、营巢、求偶、钻洞、呼吸进水
类型:上位口(口裂朝向背方,以浮游生物为食)
下位口(口裂朝向腹方,以底栖生物或岩石上藻类为食) 端位口(口裂位于头前端,以浮游生物或其他有机物为
食)。
上位口
端位口
下位口
鱼的皮肤由表皮(epidernis)和真皮(dermis)组成。 表皮通常无角质层。生发层位于基部,腺层位于生 发层 鱼类躯干部具鳍(fin),分为奇鳍和偶鳍。由鳍膜 和鳍条构成。软骨鱼为角质鳍条,不分节,不分支, 外包皮肤。硬骨鱼为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成, 由鳍膜相连。背鳍(dorsal fin)维持身体垂直平衡; 尾鳍(caudal fin)在鱼运动时起舵和推动作用,可 分为正尾型歪尾型原尾型;胸鳍(pectoral)有平衡 身体,控制运动方向的功能,形态位置因种类而异; 腹鳍(ventral fin)可辅助身体升降转弯不同的鱼鳍 位置变化较大,软骨鱼位于泄殖腔两侧,硬骨鱼分 为腹鳍腹位腹鳍胸位腹鳍喉位,有些种类无腹鳍。
• 原始特征:无次生颌,脊索终生保留,具 动脉圆锥、螺旋瓣;原型尾
• 进化特征:具鳔呼吸,原始双循环
单鳔肺鱼目
• 体侧扁,胸鳍宽阔,体鳞大 • 代表动物:澳洲肺鱼
双鳔肺鱼目
鳗形,胸鳍鞭状或狭短,体鳞小。 代表动物:美洲肺鱼,非洲肺鱼
辐鳍亚纲
1 硬鳞总目:心脏具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歪尾,具 喉板。4(1)目。 1.1 鲟形目:体型似鲨,吻长,口腹位;有5行纵列的骨板, 或裸露而具硬鳞,软骨,仅头部具膜质硬骨,脊索发达。 中华鲟、白鲟均为一级保护动物
第十节 鱼类资源
•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 二、我国鱼类资源 • 三、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 §绝大多数用鳃呼吸
§用鳍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多数鱼类体表被鳞片,并具有鳔(swim
bladder)。
§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由于栖息环境不同可以分为纺锤型、侧 扁型、平扁型、棍棒型
1 锯鳐目 吻狭长而平扁,似剑状突出,边 缘具尖利的吻齿。代表动物:尖齿锯鳐 2 鳐形目 吻圆钝或突出,侧缘无吻齿。代 表动物:犁头鳐,团扇鳐
3 鲼形目
胸鳍往前延伸到达吻端,或前部 分化为吻鳍或头鳍。代表动物:蝠鲼,魟
4 电鳐目
体盘圆形,皮肤光滑柔软,具发电器官。 代表动物 电鳐
全头亚纲
代表动物:黑线银鲛
二、硬骨鱼纲
内鼻孔亚纲 内鼻孔 原鳍型偶鳍 有 有 辐鳍亚纲 无 无
肠内螺旋瓣
有
无
内鼻孔亚纲
总鳍总目 出现于泥盆纪的古鱼。具有中 轴骨骼是一条纵行的脊索而不存在椎体, 颏下有一块喉板、肠内有螺旋瓣。 代表动物:矛尾鱼
肺鱼总目
• 特征:口腔内有内鼻孔、偶鳍内具双列式 排列的鳍骨和高度特化的适应于压碎软体 动物硬壳的迷齿
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内骨骼 鳞 软骨 楯鳞 硬骨 硬鳞,骨鳞
鼻孔 鳃间隔
鳍 尾 鳔和肺 肠内螺旋瓣 生殖导管 鳍脚
腹位 发达,鳃孔5~7对
末端附生皮质鳍条 歪尾 无 有 与生殖腺端附生骨质鳍条 原尾或正尾 有 无 与生殖腺直接相连 无
板鳃亚纲与全头亚纲
(四)观赏鱼类
(五)其他用途
①食物链 ②环境检测 ③工业原料、化学试剂 ④药用
板鳃亚纲
体形 鳃孔 上颌与颅骨 鳍脚 梭形或盘形 5~7对,无鳃盖 不愈合 腹鳍脚
全头亚纲
梭形 1对,具膜质鳃 盖 愈合 腹鳍脚,腹前鳍 脚,额鳍脚
鲨形总目
• 1 六鳃鲨目
• 2 虎鲨目
头大吻钝,背鳍2个,前方 各具1枚鳍棘。 代表动物:狭纹虎鲨 鳃孔6~7个. 代表动物:扁头哈那鲨
3.鲭鲨目
背鳍2个,无硬棘 代表动物:大白鲨
4.须鲨目
前鼻瓣常有1对鼻须或喉部具1对皮须。 代表动物:日本须鲨
5 真鲨目
眼有瞬膜
代表动物:星鲨,双髻鲨
6 角鲨目
背鳍2个,多有硬棘,无瞬膜,无臀鳍。 代表动物:长吻角鲨
7 锯鲨目
头平扁,吻长似剑状突出 代表动物:锯鲨
8 扁鲨目
胸腹鳍扩大,彼此接近,背鳍2个,位于尾部方 代表动物:日本扁鲨
鳐形总目
鳞片
盾鳞
(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
硬鳞
(由真皮形成)
骨鳞
(来源于真皮)
二、我国鱼类资源
现存鱼类28000余种,淡水鱼占41﹒2%,海 水鱼占58.2%,其中暖水性浅海鱼占39.9 %、远洋上层鱼占1.31%、远洋深层鱼占 5.0%、远洋底层占6.4、洄游鱼类占0.6 %。生存水温为–2~52℃。
我国现已知鱼类3488种和亚种,隶属于45 目308科。根据骨骼成分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 鱼纲。
分类
•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 全头亚纲 • 硬骨鱼类:内鼻孔亚纲 辐鳍亚纲
一、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内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常钙化。体常被盾鳞,牙 齿多样化。上颌由腭方软骨构成。鳃裂每侧5~7个, 分别开口于体表;或每侧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 盖,后具一总鳃孔。雄性腹鳍内侧特化为鳍脚。肠 短,具螺旋瓣;无鳔;泄殖腔有或无。体内受精, 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我国有2亚纲13目39科217 种。
6 银汉鱼总目 7 鲈形总目
圆鳞,腹鳍腹位,背鳍与臀鳍对生。 栉鳞,棘鳍,腹鳍胸位或喉位。
三、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珍惜鱼类
对117种软骨鱼生存状态进行评估,其中有111种列为受 威胁物种。 对597种硬骨鱼类生存状态进行评估,4种 已经灭绝。 国家一级保护鱼类4种。 国家二级保护鱼类1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