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

合集下载

基站辐射及案例

基站辐射及案例

---------------------------------------------------------------最新资料推荐------------------------------------------------------基站辐射及案例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移动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

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

一般情况下,天线的 300 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 300 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1/ 10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

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又传出消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

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移动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也许大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近郊区到处可见都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塔(学名基站)其样子要比电线杆粗好多高度也差不多是电线杆的两倍基站全身为白色大约50公里就有这么一个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每人不只有一部手机虽然这基站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很方便的服务,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距实际报道生活在基站附近的人在他们的下一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白血病的患者后果很可怕。

通信基站或微波站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主要是通过发射高功率微波束对伤害人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等,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也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

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

一般情况下,天线的300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300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移动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也许大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近郊区到处可见都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塔(学名基站)其样子要比电线杆粗好多高度也差不多是电线杆的两倍基站全身为白色大约50公里就有这么一个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每人不只有一部手机虽然这基站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很方便的服务,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距实际报道生活在基站附近的人在他们的下一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白血病的患者后果很可怕。

通信基站或微波站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主要是通过发射高功率微波束对伤害人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等,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也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

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

一般情况下,天线的300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300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国移动基站辐射

中国移动基站辐射

中国移动基站辐射
中国移动基站辐射是指由中国移动建设和运营的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移动通信基站是为了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建设的,它们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

这种辐射主要是由基站发射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所产生的,包括语音通话、短信和数据传输等信号。

基站辐射属于非离子辐射,其频率范围主要在600~3800 MHz之间。

根据相关研究,目前认为基站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辐射的功率和距离。

辐射功率较低和远离基站的人群暴露的辐射水平相对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较小。

但在靠近基站的人群中,可能会受到较高水平的辐射,长期接触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移动在建设基站时会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基站的辐射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辐射水平在国家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同时,中国移动也积极开展辐射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公众宣传,以增加对基站辐射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中国移动基站的辐射在合规运营和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应该重视基站辐射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浅析我国移动手机电磁辐射与基站对人体的影响

浅析我国移动手机电磁辐射与基站对人体的影响

浅析我国移动手机电磁辐射与基站对人体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家用电器多样化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受到电磁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关键词:移动手机,电磁辐射,基站,人体影响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produc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various areas of wide applic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with amazing speed developm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diversity to thousands of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by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is more serious, to human health posed a danger.Keywords: mobile 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base station, the human body effect前言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指人类使用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社区的室内外空气中,其超出本底值,其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社区居民中一些人或众多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来自人为方面的电磁辐射,并且是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应用广泛,其电磁辐射污染可能性相对就越大,污染就越明显或越严重。

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利用各种电子技术及其设备越多,它所产生的电磁波也就越多,这些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场强的叠加,也就可能达到电磁辐射污染的程度。

蜂窝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探讨

蜂窝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探讨
W/ 示 。 m表
RE( F X 安装在笔记本电脑 ) 三部分组成 , 如图 1 所 测量点连续读 5 , 次 每次测量时间不小于 1 s 5, 并 示。 三轴探头天线具有等方向的特性, 因此我们不 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 但测量起伏过大时 , 应适 需要考虑发射系统的极化和方向,也就不必过多 当延长测量时间。 4 2辐射测量。经过以上步骤的连接和设置之 后, 并结合澳 量位置的选取要求 , I 本文选择安顺市 委大院金钟社区辐射测试作为探讨实例。 金钟社区 人口比较密集, 政府机关办公以及群众日 常生活均 在此区 , 目前, 有中国联通公司和中国移动公司的 图 1系统连接 图 G M 0M z S 9 0 H 频段的网络覆盖整个社区, 人们大部 3 测量系统工作要求 。 2 测量系统的工作条件 并且我们时常接到 必须严格按照测试系统所要求的工作条件进行 , 该社区群众对基站电磁辐射对其身体影响的 投诉。 根据情况, 我们在人 口密集区域选择 8 个不 便携式场强测量系统 T - M 要求 :频率范围为 于是 , SE F a 运用便携式场强测量系统 T - MF SE 对 3 MHz3 H ;.j 范围为 l Vm~0 Vm;. 0 ~ G zb 量  ̄t m / 10 / c 工 同的位置 , 行测量。 作温度为 o 5 ℃ 电池供电情况下 ) 相对湿度为 蜂窝基站的场强和功率密度进  ̄O ( ; d 9%。 5 通过对 G M 0 频段信号的多次测量,最大 S 90 3 3测试系统的校准与测量包设置。为了达到 值场强在距离基站 5 m的办公楼内测到。在办公 0 采用均值和峰值测量模式得到的测量图如 比较好的测试准确性 ,需要对 q - MF S E 测试系统 楼内 , 所示 。图 2a () 表示该位置 G M 0 频段被测 S 90 进行 单 独校准 , 通过校准 , 对天线因子和连接 电缆 图 2 损耗等的相关数据校准值将被存储在 R E F X软件 信号的的场强峰值频谱 ,图 2( ) b 表示该位置 S 0 频段被测信号的场强峰值分布情况。 数据的校准包中, 当仪器在进行测量时, 校准值将 G M90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移动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

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

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

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

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

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脑瘤。

据2006年4月19日在广州举行国际神经肿瘤治疗论坛上,专家指出:近30年来,我国城市男性脑癌发病率狂增100%,女性增加50%,都是与电磁波的辐射危害有直接关系。

天坛医院胶质瘤诊疗中心近两年的门诊和病房的患者数量成上升趋势,患病的男女比例为3 : 1。

记者在该中心病房采访时发现,入住的病人有不少40岁左右、看起来身强体壮的青壮年,他们平时都感觉身体不错,只是在偶然就医或体检时被诊断出来患了脑瘤著名雷达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说则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包括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也一样。

而这种影响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发现的。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随着 5G 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5G 移动通信基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起来。

然而,人们在享受 5G 带来的高速网络体验的同时,也对基站电磁环境辐射产生了担忧。

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对 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要理解 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首先需要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

电磁辐射是由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在 5G 移动通信中,基站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以实现与用户设备的通信。

5G 所使用的频段较高,波长短,能量相对集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辐射就一定更强。

辐射的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的增益、辐射方向以及与监测点的距离等。

二、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的重要性保障公众健康: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 5G 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严重危害,但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

维护通信秩序:通过监测,可以确保基站的电磁辐射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避免对其他通信系统造成干扰,维护正常的通信秩序。

增强公众信任:公开透明的监测数据能够消除公众的疑虑,增强对5G 技术的信任,促进 5G 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三、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辐射监测的方法现场监测:监测人员携带专业的电磁辐射监测设备,到基站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

这些设备能够准确测量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等参数。

模型预测:利用计算机模型,根据基站的技术参数、地理位置等信息,预测其电磁辐射的分布情况。

但这种方法需要准确的输入数据和可靠的模型,并且需要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长期监测:在一些重点区域或敏感地点设置长期监测站点,持续收集电磁辐射数据,以便观察其变化趋势。

四、监测设备与技术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频谱分析仪、电磁场探头、综合场强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健康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介于公司要安装电信基站事宜,对以电磁辐射可能有所担忧,故找来相关文章请大家参考,当然希望大家也增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基站数量不断增加,基站辐射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章通过介绍电磁波、无线电波和微波的原理和分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验证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以此来深入探讨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引言收音机发出悦耳音乐,电视机播放精彩连续剧和电影,通过手机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雷达显示出远地航行的军舰、高速飞翔的飞机,透过射电望远镜发现遥远的星球……所有这些,全都仰赖于神奇的无线电波。

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电磁辐射与人体组织交互作用的潜在危害性引起了普遍关注,然而,人们却无法抗拒无线设备为生活带来的灵活和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精确量化这些交互作用,确定它们是否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

2、电磁波及其分类首先,我们知道手机通信依靠的是无线电波,它和可见光波、检查身体的X射线、治疗疾病用的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唯一的差别是波长不同。

电磁波谱范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电磁波谱范围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呢?当带电系统的电荷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系统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也随时间变化,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激起磁场,变化的磁场也在其周围激起电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会向系统周围的空间传播,这种运动着的电磁场就是电磁波。

现代人生活在电磁波环境中。

电闪雷击、太阳黑子活动、大气、宇宙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这是自然的电磁波;人为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如无线电台、手持移动电话、氦弧焊机、交流高压输电线、汽车点火器、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波。

实际上,在地球任何地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存在着各种频率、强度不一、看不见、摸不到又闻不着的电磁波。

只不过,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的是不需要的罢了。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悠息相关,如果真的远离它,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然而,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人们对电磁波辐射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3、无线电波与电磁辐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

目前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来自以下方面:◆高频感应加热方面: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加工,如区域熔炼(提纯半导体)和外延(使衬底硅片上生成一层单晶硅)等,使用频率多为300kHz~3MHz。

◆高频介质加热方面:加热对象为不良导体,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的烘干、橡胶的硫化等,使用频率为10MHz~30MHz。

◆微波方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等,频率一般在3G Hz~300GHz之间。

◆生活方面: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家用电脑、电吹风、电热毯、护眼灯等。

◆信号发射设备:如电视信号塔、移动通信基站、寻呼台基站和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等。

目前,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我国已对9kHz~1000GHz频带内的无线电业务做出了规划:◆长波:频率为100kHz~300kHz,波长处于3km~1km之间。

◆中波:频率为300kHz~3MHz,波长处于1km~100km之间。

◆短波:频率为3MHz~30MHz,波长处于100m~10m之间。

◆超短波:频率为30MHz~300MHz,波长处于10m~1m之间。

◆微波: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处于1m~1mm。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广播使用的主要是中波和短波,而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又统称微波,移动通信GSM使用的是890MHz~954MHz,3G使用的是1920MHz~2170MHz,都属于微波中的分米波。

日常使用的微波炉一般是2450MHz,也属于微波中的分米波。

4、电磁辐射的强度与国家标准4.1电磁辐射的强度通信基站越建越多,手机信号覆盖加强,人们疑虑通信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

由电磁辐射概念可知,电磁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强弱,用来表量其强度大小的单位主要有:◆功率:辐射功率越大,辐射出来的电、磁场强度越高,反之则小,单位是瓦(W)。

◆功率密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电磁能量,单位是瓦/米²(W/m?),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功率密度常用MW/cm²表示。

◆电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距离带电体近的地方电场强,远的地方电场弱。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伏/米(V/m),在输电线和高压电器设备附近的工频电场强度通常用kV/m表示。

◆磁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磁场的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单位是安/米(A/m)。

◆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体积、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述磁场的能量的强度,单位是特斯拉或高斯(T或Gs)。

如何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大小呢?电磁辐射能量要大到什么程度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AR”这个名词,SAR的中文意思是“比吸收率”,SAR定义为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计量率,它的单位是W/kg。

SAR的测定:SAR值测量系统由人体模型、测量仪表、探针、机械臂等组成。

测量时,在人体模型内部倒入专用测试液体,液体的电磁性与人体的一致;将发射源紧贴模型放置,设置好发射源的发射功率,由机械臂带动探针在液体内运动,自动测量场强E,由以下公式可计算出SAR的值:SAR=E?(δ/p)其中,E为场强,δ为介电常数,p为液体密度。

4.2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国际上,FCC、ICNIRP(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EEE等机构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衡量技术标准。

目前通用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欧洲使用的2W/kg,另一个是美国使用的1.6W/kg。

欧洲采用的测试标准测量单位是10克,美国采用的测试标准测量单位为1克。

我国现使用的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规定给出了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两种SAR限值。

◆职业照射:在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公众照射:在1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SAR的测量是在屏蔽室中进行的,而生活空间无线电波复杂程度远超于此,这使人们比较难以接受SAR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磁技术发展,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该标准没有沿用国际流行的SAR标准,而是采用电场强度V/m和功率密度μW/cm²作单位,适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微波治疗需要的辐射。

在这个国标中,对微波电磁辐射,以功率密度微瓦/平方厘米(μw/cm²)做为计量单位。

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一级标准: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表2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表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是比较严格的,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在都是200μw/cm²,美国1982年颁布的标准是3000μw/cm?,比我国要宽松75倍,足已证明我国政府在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是极其负责的,而且移动通信运营部门的整套设备以及技术参数也是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的。

5、基站电磁辐射的理论计算从以上国家标准可知,只要电磁辐射强度在10μw/cm²以下,对所有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都是绝对安全的。

电磁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S=P/4πr²,其中,S为功率密度,P为发射功率,r 为发射点与测量点间的距离。

根据此公式,某一地点的电磁辐射强度(用功率密度表示)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与该点到发射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根据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移动通信2G基站天线向一个扇区实际辐射功率为14.26W,3G基站为2.38W。

将基站功率代入上式估算,在距离2G基站10米处的功率密度为:S=P/4πr²=14.26/(4π*100)=0.0113W/m²=1.13μw/cm²,这远远小于最安全的10μw/cm²的一级标准,而未来的3G基站就只有约0.19μw/cm²。

射频信号的绝对功率常用dBm、dBW表示,它与mW、W的换算关系如下:例如信号功率xW,利用dBm表示为:p(dBm)=10log((x*1000(mW)).1(mW)),1W等于30dBm,等于0dBW。

射频信号的相对功率常用dB和dBc两种形式表示,区别在于:dB是任意两个功率比值的对数表示形式,而dBc是某一个频率点输出功率和载频输出功率比值的对数表示形式。

一般GSM基站天线高度均在35至55米,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很快,而且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要衰减6dB左右(折合4倍),穿过带钢筋的墙要衰减20dB左右。

因此,将GSM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对宅内居民是绝对安全的。

6、基站电磁辐射的实际监测结果尽管理论估算的结果是如此,还是必须进行实际监测,才能最终验证理论的准确性。

2005年9月,江苏移动通信7期增补、8期、2005年搬迁、网优和3G基站建设项目实际电磁辐射环境调查,共选取全省3个城市13个典型基站进行现场监测,由江苏省具备国家级环评资质单位,使用德国NARDAEMR-300综合场强仪(频带宽度为0.1MHz~3000MHz)进行实测。

在以基站为中心半径300米范围内,监测点位布设以基站发射天线为相对水平零点,间隔90度,分4个方向做测量线,每条测量线上优选50米、100米、150米……300米等距离面设测量点。

测量时间选择在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高峰期,测量高度取1.7米,每个测量点连续测量5次,每次测量不小于15秒,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

测量时避开高层建筑、树木、高压线等影响,测量的气候条件应符合仪器规定的使用条件。

实际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均远低于国家一级(安全区)10μw/cm²的限值,最高的只有0.32μw/cm²,最低的还小于0.01μw/cm²,是安全标准的百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