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初一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

初一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 中国B. 俄罗斯C. 加拿大D. 美国答案:B2.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印度B. 中国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答案:B3.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4.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位于()。
A. 北美洲B. 亚洲C. 欧洲D. 南美洲答案:A5.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A. 贝加尔湖B. 里海C. 苏必利尔湖D. 维多利亚湖答案:A6.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A. 阿拉伯半岛B. 印度半岛C. 伊比利亚半岛D. 巴尔干半岛答案:A7.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密西西比河答案:A8.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B. 巴西高原C. 东非高原D. 墨西哥高原答案:B9.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A. 格陵兰岛B. 新几内亚岛C. 马达加斯加岛答案:A10.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A. 刚果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亚马逊盆地D. 西伯利亚盆地答案:A11.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是()。
A. 黄石国家公园B. 班夫国家公园C. 黄石国家公园D. 克鲁格国家公园12.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
A. 大堡礁B. 马尔代夫珊瑚礁C. 红海珊瑚礁D. 巴哈马珊瑚礁答案:A13.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 东京B. 纽约C. 伦敦D. 上海答案:A14.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是()。
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佛教D. 印度教答案:A15.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答案:A16.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国是()。
A. 沙特阿拉伯B. 俄罗斯C. 伊朗D. 委内瑞拉答案:A17. 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量国是()。
A. 南非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中国答案:A18. 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国是()。
人文地理试题库及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自然环境B. 人类社会C. 人类活动D.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主要是指()。
A.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C. 城市面积的扩大D. 城市经济的增长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宗教因素D. 自然环境答案:D4.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A. 古埃及B. 古巴比伦C. 古印度D. 古希腊答案:D5.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纽约答案:D6.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金砖国家”成员国()。
A. 巴西B. 俄罗斯C. 印度D. 加拿大答案:D7.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G20成员国()。
A. 中国C. 墨西哥D. 瑞士答案:D8.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直辖市()。
A. 北京B. 上海C. 天津D. 广州答案:D9.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A. 中国B. 法国C. 英国答案:D10.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
A. 哈萨克斯坦B. 巴基斯坦C. 土耳其D. 加拿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人口地理学B. 城市地理学C. 经济地理学D. 政治地理学E. 社会文化地理学答案:ABCDE12.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B. 政策导向C. 科技进步D. 人口增长E. 环境保护答案:ABCDE13.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人口迁移()。
A. 战争B. 自然灾害C. 经济发展D. 教育机会E. 家庭因素答案:ABCDE14.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
A. 中国B. 俄罗斯C. 土耳其D. 印度E. 哈萨克斯坦答案:ABCDE15. 以下哪些城市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B、人文地理学C、文化地理学D、政治地理学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B、希波革拉第C、柏拉图D、埃拉托色尼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B、胡焕庸C、张相文D、李旭旦4、制度文化亦称为A、社会B、政治C、经济D、法律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A、自然因素B、行为因素C、气候因素D、海拔因素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B、定居地C、迁入地D、迁出地8、 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B、布莱克C、兰迪D、诺特斯坦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A、人地系统B、生态系统C、社会系统D、人口系统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B、食物过剩C、宴享D、需求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B、采集C、定居D、迁移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A、需求不旺B、需求过旺C、需求稳定D、需求波动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B、社会形态C、自然体质D、心理素质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B、劳动C、行为D、心理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B、经商与贸易C、武力侵略D、文化侵略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Zzz6ZB2Ltk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19.
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dvzfvkwMI1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A、汉一藏语系B、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D、科依桑语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得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
阅卷人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分别是:①、②、③、④、⑤.2.
传统农业有、、、四种类型3.
.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可遗传,而文化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是后天的②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世代传递,而文化的继承则是横向联系,文化特点不仅为该群体所继承,还通过多种方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向该群体以外的文化群体传播,速度比生物传递要快.③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④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y6v3ALoS89
)家用电器工业比半导体工业扩散与转移的更快.< 5.
.<)6.种族是指在社会文化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7.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8.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具有距离偏移的规律性)首都是一国经济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9.人口文化构成是各种文化指标下的人口占文化总人口的比重.< 10
初一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

初一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A. 哈萨克斯坦B. 蒙古C. 瑞士D. 尼泊尔答案:A2.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G7成员国?A. 美国B. 德国C. 俄罗斯D. 法国答案:C3.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答案:A4. 以下哪个国家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A. 南非B. 尼日利亚C. 埃及D. 肯尼亚答案:B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广州答案:D7.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A. 多瑙河B. 莱茵河C. 伏尔加河D. 泰晤士河答案:C8. 以下哪个国家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A. 巴西B. 阿根廷C. 秘鲁D. 智利答案:A9.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A. 格陵兰岛B. 新几内亚岛C. 马达加斯加岛D. 冰岛答案:A10. 以下哪个国家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韩国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答案:尼罗河2.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________。
答案:阿拉伯半岛4.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
答案:俄罗斯5.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
答案:东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列举三个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答案:巴黎、纽约、悉尼2. 请简述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答案: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描述一下你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答案: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一.绪论: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答案:(1):研究对象: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2):学科特性: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2.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导理论,代表人物与理论思想(1)环境决定论 (拉采尔)(2)或然论(白兰士)(3)生态论(巴罗斯)(4)文化景观论(索尔)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流派答案: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关注点答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地关系(2)区域研究(3) 空间分析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关注点:five focus(1) location (2) regions (3)place (4) movement (5)human interatons 5.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分析(2)社会学(3)空间模型(4)系统分析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1)城市与区域规划(2)经济区域与规划(3)社会问题研究二.人口地理学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特征:A 低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B.大分散,小聚居C.人口迁移,扩大范围(2)农业革命-人口特征:A.高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B.出现定居的出落C.出现劳动分工和阶层的分化(3)工业革命-人口特征:A.人口密度变大,出生率由上升转下降,死亡率下降 B.人口迁移规模大2.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试论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与成因(1)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2)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3)1970年代初起,进入后期扩张阶段(4)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5)预计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4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1)自然因素(2)人口构成(3)人口政策5.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6.名词解释: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宗教因素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因为人们往往会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而迁移。
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移民增长D. 政策增长答案:B解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3.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 土地利用变化B. 环境污染加剧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资源消耗增加答案:C解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消耗增加,但不包括生物多样性增加。
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是()A. 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B. 多中心向单中心发展C. 无明显变化D. 从分散到集中答案:A解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
5.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经济增长B. 提高就业率C. 增加失业率D.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答案:C解析: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不包括增加失业率。
6.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不包括()A. 文化多样性增加B. 文化同质化C. 文化创新D. 文化保护答案:D解析: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化多样性增加、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创新,但不包括文化保护。
7. 城市化对政治的影响不包括()A. 政治参与度增加B. 政治稳定性增强C. 政治分裂D. 政治决策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城市化对政治的影响包括政治参与度增加、政治稳定性增强和政治决策效率提高,但不包括政治分裂。
8. 城市化对交通的影响不包括()A. 交通拥堵加剧B. 公共交通发展C. 交通设施改善D. 交通成本降低答案:D解析:城市化对交通的影响包括交通拥堵加剧、公共交通发展和交通设施改善,但不包括交通成本降低。
高考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文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来自于()。
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没有答案:C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历史因素B. 经济因素C. 行政因素D. 地形因素答案:D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 改变土地利用类型B. 改变地表覆盖类型C. 增加生物多样性D. 改变地表水文特征答案:C4.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的地价一般会()。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A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郊区的农业用地会逐渐转变为()。
A. 工业用地B. 商业用地C. 住宅用地D. 交通用地答案:C6. 城市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交通拥堵B. 交通设施改善C. 交通方式多样化D. 交通管理复杂化答案:A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排放增加B. 交通排放增加C. 人口密度增加D. 建筑密度增加答案:B8. 城市化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水资源减少B. 水资源污染C. 水资源浪费D. 水资源保护答案:B9.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社会阶层分化B. 社会阶层融合C. 社会阶层固化D. 社会阶层消失答案:A10.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不包括()。
A. 城市人口比重B. 城市面积比重C. 城市经济比重D. 城市文化比重答案:D11. 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城市绿地减少B. 城市建筑增加C. 城市天际线变化D. 城市夜景变化答案:C1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建筑密度增加B.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C. 城市交通密度增加D. 城市工业密度增加答案:A13. 城市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经济增长B. 经济衰退C. 经济波动D. 经济停滞答案:A1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关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答案:(1):研究对象: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2):学科特性: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2.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导理论,代表人物与理论思想(1)环境决定论 (拉采尔)(2)或然论(白兰士)(3)生态论(巴罗斯)(4)文化景观论(索尔)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流派答案: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关注点答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地关系(2)区域研究(3) 空间分析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关注点:five focus(1) location (2) regions (3)place (4) movement (5)human interatons 5.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分析(2)社会学(3)空间模型(4)系统分析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1)城市与区域规划(2)经济区域与规划(3)社会问题研究二.人口地理学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特征:A 低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B.大分散,小聚居C.人口迁移,扩大范围(2)农业革命-人口特征:A.高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B.出现定居的出落C.出现劳动分工和阶层的分化(3)工业革命-人口特征:A.人口密度变大,出生率由上升转下降,死亡率下降 B.人口迁移规模大2.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试论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与成因(1)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2)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3)1970年代初起,进入后期扩张阶段(4)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5)预计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4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1)自然因素(2)人口构成(3)人口政策5.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6.名词解释: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分为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种。
人口构成的差异会造成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异。
(2)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4)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三.聚落地理学1.简述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聚落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地区的)(2)聚落的自然地理条件(3)聚落的形态(4)聚落的分布2.简述城市化得动力机制和城市类型动力机制(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4)、知识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兴动力。
城市类型(1)向心型和离心型城市化(2)自力型和它力型城市化(3)景观型与职能型城市化(4)突发型和渐进型城市化3.城市化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1)中心城市化阶段(2)郊区城市化阶段(3)逆城市化阶段4.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城市体系: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
等级规律:中心地体系,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金字塔5.简述城市内部地域机构的有关理论(三个模型)(1)同心圆模型(E.W.Burgess,1923 )(2)扇形模型(H.Hoyt,1934 )(3)多核模型(Harris,Ullman,1945)6.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乡村人口的变化,乡村环境,乡村产业结构、劳动、职业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乡村的居住、交通、服务供应、文化教育等四.行为地理学1.解释环境感知和地理物象环境感知: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与居住地、工作地/学校场所、可利用的交通手段相关(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与消费者自身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相关(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与工作时间、距离、交往对象、活动性质相关3.举例说明人类迁徙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距离偏移:迁移空间行为有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
方向偏移:由于迁移行为受迁移机会、地点和环境效应的影响,迁移活动在某些方向会比在其他方向去移动得更远。
例如,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人口迁移情况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有的迁移者趋向于迁往最近的城市,这反映了距离偏移的趋向,对于大城市它不仅吸引了其周边小城市的移民,也吸引了距离较远的某小城市(假设代号为A)移民,而实际上A小城市距离中等城市比大城市更近,这就说明了大城市对前一行为的方向迁移。
五.经济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工业的出现于发展)1.简述农业起源的理论最为人接受两种:(1)人口压力说 (以博塞洛普(E. Boszerup)为代表)(2)宴享说 (由海登(B. Hayden)提出)农业起源模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罗耀):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2.论述农业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答:(1)迁移农业:①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②多种作物杂处;③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
(2)传统农业:①生产基本上是孤立进行的,是一种生计农业。
②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得到改进,是土地可以连续耕种。
③农业劳动基本上靠体力,同时,也用些畜力与简单的机械。
④形成各有特色生产模式,各不相同的农业模型。
(3)现代农业:①现代农业是商业农业;②现代农业是高层次集约农业;③现代农业是高效农业;④现代农业是大规模农业;⑤现代农业是大规模农业3.传统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
4.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分布(1)种植园农业(分布于加勒比海诸岛、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北部、中美、非洲和亚洲一些沿海地区);(2)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东北亦有分布);(3)牲畜育肥农业(分布主要有美国的五大湖区以南的大片地区,欧洲从西班牙北部开始经地中海沿岸与大西洋、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中间向东延伸的地区和巴西东南部地区)(4)乳品业(北美主要分布于五大湖及圣劳伦斯河南岸地区,欧洲则分布在瑞士与法国往东的大西洋沿海与波罗的海南岸地区,其他地区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外,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5)市场园艺农业(6)大牧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的干旱地区较为流行)5.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
论述北美和欧洲的主要工业带的特点(1)北美工业区(2)欧洲工业带(3)俄罗斯及乌克兰工业区;(4)日本工业区;(5)其他国家的工业区(拉美工业区、亚洲工业、非洲工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
北美:位于每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也称北美工业带,以制造业为主、与欧洲市场和技术关系密切,并具有各种原料、铁矿石、石灰石,为发展制造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该地区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裕,水运、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面积占两国的5%,人口占1/3,工业产量占2/3。
欧洲:集中于英国和欧洲西部,从苏格兰向南,经南英格兰,从莱茵河口进入西欧,由荷兰和法、德接壤处到意大利北部。
该工业带内包括4个工业区:英国工业区、莱茵——鲁尔工业区、莱茵中部工业区、意大利北部工业区。
6.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水文。
(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市场条件(5)劳动力条件(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7.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有哪些?①、原料指向性:大型水泥厂几乎都接近石灰石的产地。
②、消费指向性:啤酒酿造业,啤酒厂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遍。
③、劳动费指向性: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业。
④、集聚指向性:规模经济8.简述工业活动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1)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2)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3)国际经济协调。
六.政治地理学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政治地理过程具体指的是什么?(1)政治扩散 (2)政治整合(3) 政治分散(4)主权的变化2.国家政治地理有哪些特征?(1)国家的基本特征 (2)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3)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4)边界与边疆3.国家权利要素包括哪些内容?国家权利要素包括: 领土空间(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国防地理位)、领土面积(领土规模、领土规模决定下的人口资源等要素)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和政府的质量。
4.简述当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第二阶段:一强多极的多极格局(1)新中国的崛起对两极世界冲击(2)日本及亚太地区崛起对两极世界冲击(3)欧洲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两极对抗格局(4)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反霸斗争的展开(5)世界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改变两极格局(6)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对抗格局不复存在5.简述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1)马汉的“海权论”(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七.文化与人文地理学1,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1)物质文化:最直观、最表层的文化,如建筑、服饰、饮食等等。
(2)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关系的文化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
(3)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信仰、风俗、艺术等等2.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趋势(1)文化地理学研究基本内容:(2)研究趋势:基于地方的文化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成为当前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3.大众文化的概念,特点,影响大众文化:是指支持创新、遵从变化、具有相对统一标准的文化。
基本上起源于经济发达国家,是发达的工业技术和增多的闲暇时间相结合的产物。
特点:A:相对于民间文化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
大众文化因时间的变化远远大于因空间的变化。
B:威胁着文化的多样性。
C:与社会阶层有着较强的层次对应关系。